| | | | 前幾天教授轉了一篇辛子淩的文章.是篇好文.裏麵提到要把地真正分給農民,這樣農民就富起來了,國內內需市場就起來了.這是個美好的願望,但在中國的現實情況是不可能的.1949年後的第一次土改,槍斃了多少地主把地分給了農民,可這地並不真是農民自個的,是集體所有的.我覺得也就是使用權.因為當時是搞的社會主義.而同時期的台灣的土改就非常成功,是真正把地分給了農民.台灣的農民也因為80年代台灣經濟起飛而真正富了起來.
我想說說從1949年後中國農民的命運.GCD是靠農民起家的,這點肯定沒有異議.可看看起了家之後是怎麽對付農民的.為了發展城市的工業,毛澤東硬是搞出了個戶口製度,生生的把幾億的農民綁在了土地之上,成了共和國的下等公民.農民辛苦勞作,然後以國家定的價把糧食賣給國家.每次災荒來臨都要保證城市的供糧,我曾經讀過一篇文章講到當時中央強迫四川供糧,四川省長在自個的百姓吃不飽的情況下據理力爭最後還是沒辦法.而餓死的都是農村的百姓.我的爺爺和我的大伯父就是這樣餓死的.我父親至今講起都掉眼淚.因為是我大伯賣黃豆供我父親上的學.農民子弟唯一能改變自個命運的就是讀書,考大學.而除了文革的十年,農家子弟還是有機會上大學的.隻要你用功,聰明.
前三十年農民命運是悲慘的.那就看看改革開放後的三十年.前十年應該是不錯的,分田到戶.農民能吃飽飯了.也有萬元戶了.可接著的二十年對他們來說就不大妙了.從九十年代起,億萬的農民工在大城市裏打工.就不說那些傷了的,殘了的,大概沒人會管他們了.他們在城市裏沒有戶口,醫療,房子.可他們把孩子生在了城市.這些孩子在城市的邊緣長大,可他們沒有戶口,不能上正規的學校.而農村他們是回不去了.我想富士康裏多數18,9歲的孩子都是這類孩子.他們見識過大城市的繁華.可這些繁華和他們沒有關係.每天工作12個小時.人為什麽會自殺,除了疾病,多數還是看不到人生的希望在哪裏.以中國人的文化,好死不如賴活,自殺文化是遠不如日本的.自殺也是要勇氣的.叫我從那麽高的樓上跳下來我是做不到的.事實上大家都知道,中國近十年,二十年的高速GDP成長是以犧牲這些農民工的利益而來的.自從醫療教育改革,國家摔包袱,農民的子弟想以讀書來改變命運已不可能了.城市的平民尚且不能,更別說沒有城市戶口的農民了.
我就講講我親戚的例子.我的小舅因為家庭的原因是我母親家唯一沒有讀書而留在了農村.他有三個子女.大女兒也就是我的表妹在我父母資助下讀完了中專.到了廣州打工.一開始都是在一些飯館做前台啊,會計啥的.我第一次回國見到她,很時髦,做個頭發四百元,穿得也和廣州的女孩子沒啥區別.表妹很聰明也肯幹.幾年前進了肯塌雞,做到了副店長.一個月有四千元.有醫療保險.工作中認識了一個四川男孩,兩人結婚生了個兒子.男孩子是四川綿陽人.在黃光裕的國美電器一個分店做個小經理.一個月也有五千.按理說是這個收入是很不錯的.可在廣州買不起房子,孩子沒戶口,上不了好學校,要上要交很多錢.表妹夫要經常加班,非常累.所以他就辭了職回了綿陽老家,想做生意.表妹一個人帶著孩子在廣州撐了半年也調回肯塌雞綿陽分店.我一直鼓勵她呆在廣州,廣州算是全國對外來人口最好的城市了.最近好象有政策說呆夠十一年可以拿戶口.可最近聽母親說她老公在那找不到合適的事做又回廣州了.他們算是新一代農民工裏混得好的.可要融入城市也是非常難的.
現如今的這些農民孩子從外貌上已很難區別是農村的還是城市的.但戶口製度讓他們難以融入城市生活.中國目前必須考慮這些人的出路.而不是用完了他們就不管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