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特爾
【摘 要】作者通過表演《情係草原》的體會,探討舞蹈的民族風格與創作意識的完美結合。《情係草原》構思的是一種隨著時代審美變化而創作的蒙古族舞蹈,探索與眾不同的民族風格與個性,提煉蒙古族舞蹈的典型特征,融入真情實感,運用當代創作意識的組合。
《情係草原》是一部既有著獨特風格、體現現實價值又蘊含著深沉情感的舞蹈作品。這個舞蹈作品曾在文化部主辦的文華藝術院校獎第八屆桃李杯舞蹈比賽中獲得青年組二等獎。下麵本人介紹一下這部作品的風格價值及情感取向。
(一)
從思想上來看,整個舞蹈把時代精神和民族精神很好地結合了起來,具有很強的現實性,樸實的風格中透露出了一種厚重的人文關懷。
舞 蹈的開頭部分描寫了一個漂泊異鄉的草原青年懷著渴望和激動之情回到養育自己的草原時看到的卻是滿目的瘡痍和淒涼,青年在失望傷心中聽到了風的聲音,看到了 雨的顏色。昏黃的燈光、俯首的背影、蹣跚的步伐、音樂中的風雨聲和蒼涼悲情的男子長調都渲染了青年對草原受到破壞的痛惜和悲傷之情,這個情節反映了過度放 牧、環境汙染、生態失衡等原因使草原受到嚴重破壞的現實,具有很強的現實關照力,體現出了一種厚重的人文關懷。
後 麵的音樂突然歡快起來,麵對風雨過後生機盎然的草原和奔騰的馬群,青年重新找回了童年的夢想。他時而翻身躍上背馬狂奔,時而在草地上翻滾,時而和可愛的羊 群嬉戲,欣喜之情絢爛地流溢於整體表現之中。舞蹈通過明快奔放的快節奏表現青年對久違的草原母親的惜別之後的熱愛和狂熱,在草原懷抱中的欣喜和依戀,很好 地表現了蒙古族人民熱愛自然,珍惜自然的民族情愫,對於今天我們所提倡的“人與自然和諧共處”有積極的意義。
接 下來的部分突然由動轉靜,白天的歡騰和夜晚的寂靜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在空籟與幽寂的夜裏,青年仿佛聽到了母親遙遠的呼喚,背景音樂裏母親柔和的若有若無的 聲音使這段舞蹈在寂寥中充滿慈祥的溫暖。青年跪著仰望蒼穹,張臂想擁抱幻覺中慈祥的母親,但是幻象消失,蒼穹依舊,他失望中仆倒在草叢中沉沉睡去。當黎明 的鳥兒清脆的鳴聲響起時,青年慢慢蘇醒了過來,迎著朝霞走向早晨的草原。早晨的霞光絢爛迷人,青草蒼翠欲滴,青年陶醉在這美麗的草原晨景中。舞者以陶醉的 微笑和舒緩的動作來表現自己平靜下來後對草原質樸的熱愛。沒有了奔放的激情,也沒有了憂鬱的失落,早晨的草原是如此地美麗迷人。青年把平緩而更深沉的感情 蘊含在愜意舒緩的草原漫步中。無論是抬頭仰望,還是低頭俯視,眼前的景物都使青年流連忘返,視野中藍的天、白的雲、綠的草構成了一幅寧靜祥和的畫麵,青年 沉浸在這美麗的圖畫中,時而慢慢邊走邊看,時而迎著朝霞飛奔,他對草原和自然的愛以這種很放鬆的狀態更集中地表現了出來。後麵部分描寫了青年找回了草原的 夢想,找到了自己心靈的寄托所,欣喜之中打開酒瓶醉倒在草原上,把自己徹底融入廣袤的草原之中,形成人與草原的精神合一,對草原的愛也達到了最高境界。
總 的來說,這部舞蹈在思想感情的變化上呈現的是一條明朗的路線,從開始的對草原悲愴的愛到後麵充滿生氣的愛及平緩深沉的愛再到與草原融為一體的愛,這個感情 的變化的表達既不朦朧抽象,也不簡陋蒼白,而是運用一種中合的態勢,表現出了那種蒙古族獨特的“草原情”,對自然和蒙古族的民族性表現出了一種質樸厚重的 人文關懷。
(二)
從表現方式上來看,這部舞蹈很好地運用了一些典型的蒙古族“舞句”、“舞段”,通過對比和變換,成功地塑造了舞蹈形象,完美地表現了蒙古族男性舞蹈的氣質,流露出作品對蒙古族男性豪放、強健、驍勇,坦蕩、質樸、有責任心等個性品質的讚美,很好地表達了熱愛草原的主題。
我 們知道,舞蹈總是以它獨自的動律表達特定的思想情感的。由舞蹈的單一動作逐漸的組合成句子,我們稱之為“舞句”;把這些“舞句”在一定的空間裏和時間裏不 斷的演變,使之成為舞蹈之段落,並在音樂的伴奏下表達一種特定的意義或特定的感情,使人們能看見美化了的、有節奏的、區別於生活中人體的自然動作,這就是 我們所說的舞蹈形象。舞蹈形象在通常的情況下,所表達的作品內容,都是緊密地和作品主題結合在一起的,它不隻是表現在屬性上,還直接表現在以民族的形式完 成表達感情的任務。這部舞蹈作品把蒙古族舞蹈的典型“舞句”和“舞段”結合,通過舞蹈形象讚美了蒙古族男性的豪放、勇武,剽悍、坦蕩,完整地表現了蒙古兒 女對草原特別的摯愛之情的主題。
蒙 古族人民生活在一望無際的草原上,牧民們心胸開闊、坦蕩,感情質樸。長期的放牧與狩獵生活以及古代蒙古先民的尚武精神形成了蒙古族男性特有的豪放、勇武、 驃悍的氣質和桀驁不馴、勇往直前的性格。因此蒙古族男性舞蹈的動作具有步伐穩健,節奏明快,感情質樸、粗獷豪放等特點。這種特點往往通過經典的蒙古族“舞 句”和“舞段”表現出來的。
經典的蒙古族男性舞蹈的“舞句”、“舞段”包括很多,下麵就結合本舞蹈的運用談其中的一部分。
首 先,蒙古族男性舞蹈的特點之一就是動作力度感強,幅度大,講究“放”和“開”的基本形態,富有極大的張力。本舞蹈的編排就很好地把表現“放”和“張”的動 作結合穿插在一起,對蒙古族男性舞蹈的舞蹈語匯既有程式化的繼承,也有隨機性的發揮,從而使這個舞蹈具有了多重的審美魅力。
這 部舞蹈的前半部分經常采用曲、臂、硬腕等鏗鏘有力、有棱有角的動作來表現風雨過後青年在生機盎然的草原上騎馬、翻滾、嬉戲的場景,表達的是一種對草原充滿 生氣的愛。後半部分則多采用軟手、柔臂、柔肩等動作,表現青年深夜對母親的思念和在草原晨景中的陶醉,表達的是一種對草原平靜深沉的愛。而且在前半部分和 後半部分的具體表現中,“張”和“放”的動作都會適當地穿插交替,使這部舞蹈作品更具有動作上的層次性。
其次,蒙古族男性舞蹈要求動作、眼神、麵部表情能夠有機結合,從而形成視覺上的立體化。
蒙 古族男性舞蹈具有基本體態為前點步位,上身略後傾,頸部稍後控;肩部動作幅度要大;運動起來要以胯為軸、奔放起來要腳底生花等特點,這部舞蹈作品中蒙古族 男性舞蹈的基本體態這個典型的動作在這部舞蹈作品中一直都被很好地運用,在動作的流動中仍然被很好地保持,這種粗獷開闊的體態表現了意氣風發,驃悍驍勇的 蒙古族男子性格;這部舞蹈作品中舞者的肩部動作幅度也都比較大,看起來也更有力量感,展示了蒙古族男性的豪放氣質。
最 後,蒙古族男性舞蹈雖然也用手、腕、腰、臂的動作來表現感情,但往往更重視腿和腳上的動作。蒙古族有“馬背民族”之稱,展現英勇騎士馳騁草原的雄姿,成為 男性舞蹈的典型特征之一。馬背舞姿有幾種,我們通常看到的兩種分別是隨駿馬奔騰而奔騰的舞姿和騎在走馬上的舒緩舞姿。前者腳腿動作激烈、粗放豪邁;後者昂 首挺胸、激情內斂、體態挺拔、外鬆內緊、瀟灑而不鬆懈。
這部舞蹈的前後兩部分就分別主要運用了這兩種動作來表現青年在草原上騎馬馳騁的豪情和在朝霞中閑適地散布的情景。
總的來說這部舞蹈作品由許多典型的蒙古族男性舞蹈動作組成,再加上眼神的靈活處理,時而極目遠眺,時而俯臨前方,胸部的挺收、橫拉、後靠、前後上下扭動,很好地表現了男性蒙古族舞蹈的主要特點,表達了蒙古兒女特有的感情色彩:留戀草原、熱愛草原、融入草原、歌頌草原、讚美勇武。
(三)
從舞蹈的感情線索來看,通過連續的動作、音樂、舞台背景變化表現感情的發展變化,這體現出了一種動態美。
開 始,昏黃的燈光、舞者蹣跚的步伐和俯首的背影、音樂中的風雨聲和蒼涼悲情的男子長調表達了青年對草原遭到破壞的無奈和悲愴之情;風雨聲過後是馬群的嘶鳴, 隨著歡快的音樂響起,舞者也以歡欣的姿態跳起了快節奏的舞步,整個歡快的部分就是在表達青年對充滿生機的草原的愛;歡快過後一切都沉寂下來了,加上舞台燈 光的由亮轉暗,暗示了一個時間上由白天向夜晚的過渡,青年躺到在地上睡覺的姿勢也是在向觀眾說明是晚上;隨後音樂中婉轉的鳥鳴和由暗變亮的燈光暗示早晨到 來了,舞者翻身從地上起來朝著亮光漫步並陶醉的表情都在告訴我們他在享受恬靜的草原晨景。
總的來說,青年對草原的熱愛這根感情線索是貫穿在整個舞者的動作和音樂和舞台背景的變化中的,舞者舒展剛勁的動作、舒緩有序的音樂、變化多姿的舞台背景三者的高度統一使整個舞蹈看起來連貫流暢、形成一種內在的動態神韻,這也是這部舞蹈的成功之處之一。
綜上所述,這部舞蹈作品具有獨特的風格和積極的價值取向,樸實中蘊含深情,對草原的自然生態及草原上生活著的人們寄予了深切的人文關懷,歌頌了豪放勇武、樸實豁達的蒙古族兒女對草原的摯愛。
參考文獻:
1、《論舞蹈編導的創作思想及結構》,呼和,《內蒙古藝術》,2004年第一期
2、《論蒙古族文化與蒙古族舞蹈的特點》,龐誌娟,集寧師專學報,2005年第三期
3、《談蒙古族男性舞蹈的氣質》,王海峰,沈陽音樂學院學報,2003年第二期
4、《蒙古族舞蹈動作的分析和運用》,劉萬翔,陽關論壇,1999年9月
5、《中國民間舞蹈文化教程》,羅雄岩,上海音樂出版社,2001年第一版
6、《蒙古民族舞蹈的風格和特點》,李利利,中國文聯出版社,1999年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