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維吾爾族舞蹈刀郎舞與賽乃姆的對比研究(論文)

(2016-08-06 13:52:56) 下一個

維吾爾族舞蹈刀郎舞與賽乃姆的對比研究

(張帆 西北民族大學舞蹈學院,蘭州 730030)

【摘 要】:刀郎舞是維吾爾族民間舞蹈種類中具有特殊風格的禮俗性民間舞蹈;賽乃姆為廣泛流傳於天山南北各地的、一種喜慶節日或眾人歡聚時表演的自娛性民間舞 蹈。不論是從民族舞蹈特點形成的外部因素分析,還是從民族舞蹈本身風格特點分析,都可以看出由於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的差異,使得新疆的維吾爾族舞蹈藝術已 成為與多個民族文化的交流,多源的融合,兼收並蓄長期發展的結果。刀郎舞和賽乃姆是在相同文化、相同地域環境中的兩種不同的舞蹈類型,更是在風格特征方麵 有著明顯的區別與不同。

【關鍵詞】:維吾爾族舞蹈  刀郎舞  賽乃姆  對比研究 

 

一、同一環境下的不同舞蹈類別

(一)、刀郎舞之特點

    刀 郎,被音譯為“多郎、多浪、多蘭”等,是指一個特定的地區,即塔裏木盆地西北源的葉兒薑河、塔裏木兩岸乃至羅布泊一帶,也是生活在這一特定地區的一部分維 吾爾人的自稱。直到今天,麥蓋提一帶的維吾爾族,仍堅持自己是刀郎人。他們勤勞樸實、勇敢剽悍,用自己所有的智慧和力量,在舉世聞名的大沙漠——塔克拉瑪 幹邊緣的塔裏木綠洲上生活著、勞動著、創造著自己獨特的生活文化。長久以來,刀郎人不僅創造了大量的物質財富、生活財富,而且在勞動生活中創作提煉出了動 作剽悍,具有生活勞動氣息的刀郎舞。表演刀郎舞時,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應該是突出於群舞演員當中的那一位白胡子的老人,動作剛勁有力、手臂動作幅度較大、微 顫的步伐、並配合音樂有節奏的搖晃著頭部,這是由年輕演員裝扮的老人角色。表現的形象逼真,使人歡樂,給人以力量和鼓舞,具有濃鬱的邊塞氣息。

(二)、賽乃姆之特點

賽 乃姆廣泛流傳於天山南北各地,是一種喜慶節日或眾人歡聚時表演的自娛性民間舞蹈。它曆史悠久、源遠流長,主要起源於從事農業生產、民族聚居、文化極為發達 的南疆各綠洲。賽乃姆是一種極為自由活潑的舞蹈,舞者的激情投入,經常是即興表演的,和音樂節奏相當吻合。可以一人獨舞、兩人對舞,或三、五人同舞,均在 賽乃姆的音樂節奏中統一進行。賽乃姆在維吾爾語中是美人、美女、神象、偶象的意思,也可以是女人的名字。賽乃姆主要以女子舞蹈為主,舞姿柔美輕快、剛柔並 濟,手部細膩的動作,比如:翻腕、繞腕、彈指、翹蘭花指等等,再加上最有特點的移頸、挑眉的情緒表演,將維吾爾族少女的形象特質展現的淋漓盡致。她們那充 滿自信,高傲挺拔的氣質,體現了一種熱烈奔放的柔和之美。能歌善舞的維吾爾族女子用靈活柔美,輕盈迷人的肢體語言,表現出對美好生活的感恩與熱愛之情。

 

二、刀郎舞與賽乃姆風格特點的外部形成因素之對比

(一)、音樂對風格特色的影響

刀郎舞的伴奏音樂,是著名的“刀郎木卡姆”或“刀郎賽乃姆”。它與十二

 

 

木卡姆不同,是一種曲調結構樸實、演唱風格寬廣豪邁,保持著濃鬱的草原風格

和勞動氣息的歌舞組曲。常用的伴奏樂器有沙塔爾、獨他爾、熱瓦甫、卡龍琴、艾捷克、手鼓等。刀郎舞的伴奏音樂主要以帶有歌詞伴唱的音樂為主,是隨著時代的不同而變化的。過去多以嘲諷、反抗統治者為主,而解放後,則以歌頌新時代和幸福生活為主。歌詞講究押韻,讀起來朗朗上口,唱起來鏗鏘有力。在音樂的影響下,舞蹈動作自然呈現出粗狂矯健、頓挫有力的感覺。刀郎舞尤其突出的是男子的舞蹈,舞姿更為誇張,舞步幅度更大。

    賽 乃姆的伴奏樂器一般有彈撥爾、熱瓦甫、都它、沙塔爾、達甫(即手鼓)等。這些樂器全部都是由樂師自己創作的,非常古老獨特。特別是小手鼓起著非常重要的作 用,既掌握速度,又以響亮流暢的鼓聲渲染氣氛,鼓舞人心。在擊打小手鼓時具有獨特的風格,如擊打“賽乃姆”節奏時,後半拍要很有力的擊打鼓麵,使得鼓點紮 實強勁。刀郎舞進入高潮時,鼓手情緒激動,常把小手鼓舉過頭頂雙手猛擊鼓麵,使鼓點更加響亮明快,使舞者感受到強烈的鼓舞。賽乃姆的音樂是在新疆各地區民 間音樂的基礎上形成的歌舞音樂,曲調優美、深情,節奏鮮明。賽乃姆音樂由數量不同的歌曲組成,演唱時可以增減,但順序不能顛倒;必須和音樂節奏緊密配合, 和舞者情緒發展相適應;其節奏基本由慢發展到快。當聽到優美流暢的賽乃姆舞曲時,舞者必將情不自禁的舞動身體、翩翩起舞!

(二)、地理環境對風格特色的影響

刀 郎主要流傳在喀什地區的麥蓋提縣、巴楚縣、阿克蘇的阿瓦提縣和莎車與麥蓋提接壤的鄉村。“刀郎”地區的中心是麥蓋提縣,它的西邊被莎車河分開,東邊與塔克 拉瑪幹沙漠接壤。這個地區距其他縣的城市較遠,交通不便,城市文化和其他方麵的影響很少,所以比較完整地保留了古老刀郎舞的特點。並且融匯了刀郎人的生活 動態和那堅毅勇敢的性格而形成,反映出刀郎人勇於戰天鬥地的精神風貌。由於刀郎人大部分聚集在沙漠邊緣上的農村中,他們把在幹涸的鹽堿灘以及到胡楊林中出 獵等勞動活動升華為豪邁、矯健的舞姿,之所以形成完整的表演形式和刀郎的獨特風韻。

賽乃姆主要發源於從事農業生產、民族聚居、文化發達的南疆各綠洲。南疆地區的喀什、庫車、和田分別是曆史上著名的疏勒、 龜茲樂、於闐樂的故鄉。這些地方的民間歌舞較多地保留了古老的風格特點。賽乃姆由於是在庫車地區形成,因此,舞蹈中吸收了許多龜茲樂舞成分,保留了許多古 典舞蹈。如移頸、弄目、彈指、蹺腳等等,與龜茲壁畫中的描繪完全一致。隨著民族的融合,賽乃姆舞遍及全疆,在世代相傳、兼收並蓄的過程中,天山南北和塔裏 木盆地周邊的不同地區、不同環境下,逐漸形成了不同地區風格的賽乃姆,大約有10多種,其中以喀什賽乃姆、庫車賽乃姆和哈密賽乃姆最為典型。

(三)、民俗、民風對風格特色的影響

當 地人把刀郎舞說成是一種以狩獵活動貫穿始終,不同於其他民族舞蹈的大型民間舞蹈,舞蹈過程表現了狩獵時的情景和勝利時的喜悅。也就是說,刀郎舞產生於維吾 爾族先民生活中的狩獵活動,而刀郎人的舞蹈場景就是再現刀郎人生活狩獵的過程。每到喜慶節日、朋友相聚,伴隨著激昂的手鼓響起,剛健有力的《刀郎木卡姆》 套曲奏起,老人、小孩、姑娘、小夥子們便紛紛走入場中,姿態高雅,深情愉悅的舞動起來。樂曲節奏從慢到快,舞蹈動作由簡單到複雜。刀郎

民間舞蹈是從“尋找獵物”開始,逐步變化為“追捕獵物”。當舞者們圍成圓圈,

 

動作變得更加奔放更加有力,那便是展開圍獵的時候。最後的樂章充滿喜悅,可想而知是人們在歡慶豐收的圓滿,隻見在場上跳舞的人們旋轉速度越來越快,越

轉 越起勁,最終能夠堅持跳完的人會被封為“舞王”,獲得人們的尊敬。刀郎民間舞蹈在維吾爾族舞蹈中是具有獨特風格的古老舞蹈類型,是眾多維吾爾族民間舞蹈的 種類之一,有相對獨立的藝術風格。其藝術風格熱情奔放、開朗大方、情感表現的淋漓盡致,有著深層次的文化積累。其中包括塔裏木土著文化,蒙古文化和漠北草 原。

“賽乃姆”的特點是和維吾爾族人民的生活習俗、性格、服飾等特征分不開的。在當地生活中,賽乃姆是維吾爾族人民日 常生活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在喜慶佳節以及舉行婚禮和親友歡聚時,都要舉行麥西來甫晚會,都要跳賽乃姆;當他們遇到開心的事情時,頭部和頸部就情不自禁地 搖動起來,這些動作被吸收在“賽乃姆”中,表現了維吾爾族人民風趣樂觀的生活態度。此外,從賽乃姆的地區特色可以看出,新疆各地區由於地理位置不同,導致 各地受到來自不同地區的、外來文化的影響。例如,喀什地處新疆西部,首先接受來自於西亞波斯文化影響,所以“喀什賽乃姆”表現出明快、深情、優美的特點。 步伐輕快靈活,身體各部分的動作較為細膩,尤其是手腕和舞姿的變化極為豐富,舞蹈典雅莊重,明顯的具有受西方波斯文化影響的痕跡。

三、刀郎舞與賽乃姆風格特點的表現形式對比

(一)、動作特點的對比

在 刀郎民間舞蹈中,步伐動作、手臂動作占主要的比重。舞者的胸部、脖子、眼睛要相互配合,舞蹈朝氣蓬勃,勇敢剛毅。刀郎舞的動律特點是“滑衝”與“微顫”, 和鼓點節奏緊密配合。在鼓點的強音時,使“滑衝”的動作更為有力。“微顫”多在鼓點的後半拍,和鼓內緣上的小鐵圈不斷發出的“鏘、鏘”之聲巧妙配合,形成 了刀郎舞特有的風格動律。“滑衝與微顫”的特點貫穿於刀郎舞的所有動作與技巧之中,使緩慢動作沉穩、充實;快速動作熱情、灑脫;技巧動作更為豪放有力,又 有草原生活粗獷、古拙與強悍的風格。舞至高潮時,舞者不時挺起胸膛與對方相撞,勇猛無比,具有草原生活的氣息遺存。

    賽乃姆的特點首先表現在身體各部分的細致運用和巧妙的配合上,在動作中,頭、肩、手、腕、腰、小腿部分運用得較多。如頭的部分有移頸、搖頭;手部分有繞腕、翻腕、揉腕、挑腕等;腰的部分有胸腰、側腰、甩腰、板腰;小腿部分運用就更豐富了。賽乃姆的舞蹈姿態有許多是從生活中來,如最常見的有托帽式、挽袖式、拉裙式、瞭望式、撫胸式等。其 次在步伐上賽乃姆也有獨到之處,特點是膝蓋既有控製又不僵硬,小腿靈活輕巧,和手部節奏結合緊密。步伐用的最多的“三步一抬”,腳步平穩,略有微顫。女子 舞蹈時,多用腰部的變化動作,加上服飾的點綴;飄逸的花長裙,長長的小花辮,足以顯示出少女們婀娜的身姿,和熱情洋溢的性格。

(二)、風格特點的對比

刀 郎民間舞蹈是一種具有獨特風格的維吾爾族舞蹈。刀郎舞有滑衝及微顫的顯著特征。滑衝是在快速的邁步或撤步時形成的衝勁效果。滑衝動作要求舞者後腳點地,前 腳快速邁出的同時身體前傾,使腳落地時形成滑衝效果。在滑衝同時,舞者以膝部的屈伸作為緩衝,由此而形成顫的動作特征。滑衝和微顫的動律與手

 

鼓的節奏密切配合。滑衝通常踩著鼓點的強音,而微顫多出現在鼓點的後半拍並與鼓緣鐵圈撞擊出的“鏘、鏘”聲巧妙配合,別具風采。刀郎舞分且克提賣(跟蹤獵物)、賽乃姆(圍獵搏鬥)、塞尼開斯提(狩獵告捷)、色裏瑪(喜慶勝利)4大 段,表現了古代刀郎人在原始森林中與大自然抗爭的智慧和勇敢。由於地理位置和其它因素所致,使刀郎舞較多地保持了原有的草原生活氣息和藝術特色。吸引我視 線的不單是舞蹈,那些舞蹈並不複雜,擺動手臂,聳聳肩膀,旋轉身體即可。更吸引我的是投入到了舞蹈中的人,那些白白的胡子、高高的顴骨、土布衣衫、赤著雙 腳的維吾爾族舞者。那些精精幹幹的老人,或者說,是那些風格特殊的男性老者,他們才是舞蹈的領軍人物。

    賽乃姆是新疆維吾爾族喜聞樂見的一種自娛性民間歌舞。賽乃姆動作穩重,手腕動作豐富,舞蹈中吸收了蒙古族舞蹈的動作。還有中原舞蹈節奏緩慢、動作幅度不大的特點,顯得含蓄、沉穩,可以看出民族文化相互影響交融的特色。尤其突出的是具有中原舞蹈節奏緩慢、動作幅度不大的特點,從而使舞蹈顯得含蓄、沉穩。賽乃姆音樂比較緩慢,節奏中保留了不常見的節拍,它的舞蹈動作穩重,手腕的變化豐富,基本是半握拳式,在頭上左右擺動,單步較多。

(三)、表現形式的對比

刀郎舞主要以表現古代刀郎人在大森林中的狩獵生活為場景和主要內容。開

始的散板是"號召全體參加狩獵",接著是"舉著火把找尋野獸"、"勇敢地和野獸搏鬥"、"奮起追逐野獸",直至"圍殲"和"勝利後的喜悅"。 從那近似挽弓騎射的矯健舞姿和動律特點中,可以隱約看到當年刀郎人艱苦的狩獵生活。也有人說,這是一次戰爭的過程。刀郎舞蹈作品中比較突出表現刀郎人中的 白胡子老人,根據刀郎舞的起源,可見老人是狩獵活動中甚至是族群裏的領導者。在狩獵活動中,單靠力量、勇氣和智慧是不夠的,還要有豐富的狩獵經驗,往往豐 富的經驗才是成功狩獵的關鍵,所以白胡子老人在刀郎舞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賽 乃姆的表演形式比較自由活潑,舞者不歌,歌者不舞。舞蹈表演時,男女老少皆宜,由一人、雙人或集體隨著鼓樂和歌唱翩翩起舞。舞蹈節奏也隨之不斷變化,由慢 而快,舞至高潮時不斷有相邀者接替歌舞。樂隊伴唱者與周圍群眾熱烈歡呼,鼓動舞者相互競技以充分宣泄歡樂之情。在喜慶佳節、婚禮、麥西來普、親朋相聚時, 維吾爾族人民都要高興的跳起賽乃姆。賽乃姆一般比較凸顯青年、姑娘和少年,青年人的舞蹈一般歡快活潑、剛勁有力;姑娘們跳起舞來輕盈柔和、舞姿迷人;少年 們的舞蹈動作簡單質樸,天真可愛,討人歡心。

四、結論

通 過以上對刀郎舞和賽乃姆不同方麵的分析對比可看到,由於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的差異使得新疆成為曆史上多種文化匯聚的優選地帶,而存在於新疆的維吾爾族舞蹈 藝術是與多個民族文化的交流,多源融合,兼收並蓄長期發展的結果。可見,維吾爾族舞蹈藝術是對東西方文化藝術的兼收並蓄,博采眾長而創造出來的獨具特色的 新疆樂舞藝術。同時為新疆這個“歌舞之鄉”呈獻了一朵朵盛開的奇葩。刀郎和賽乃姆文化都是民間文化,主要表現在歌舞方麵。不論是刀郎舞還是賽乃姆,它們的 藝術感染力都是非同凡響的,既表現了勞動人民勤勞、勇敢、熱情、智慧和對生活津津樂道、能歌善舞的精神風貌,而且繼承了群眾的情

 

感思想,同時進一步體現了人們積極向上的心態。維吾爾族舞蹈是一種性情,也是一種召喚,在偏離了泥土的都市生活裏,形成一種強烈的吸附力。當刀郎舞與賽乃姆像旋風一樣刮過來時,當泥土的氣味再一次揚起時,總會給我們的生命帶來震蕩,以及回響。

    我忽然明白了,刀郎舞與賽乃姆何以引人流連不舍,讓人們直達快樂之源。舞,所以快樂。快樂,所以舞。作為新時期的舞者,我們將秉承繼承、發展和創新的觀念不斷的研究民族舞蹈,使新疆民族民間舞蹈在世界民族民間舞壇中繼續發揚光大,成為一顆璀璨耀眼的明珠。

 

發表於《現代閱讀》2013年5月第5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