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中國古典舞身韻的審美與教學

(2015-07-07 14:37:27) 下一個
1.中國古典舞

中國古典舞作為我國舞蹈藝術中的一個類別,是在民族民間傳統舞蹈的基礎上,經過曆代專業工作者提煉、整理、加工、創造,並經過較長時期藝術實踐的檢驗流傳下來的具有一定典範意義的和古典風格特色的舞蹈。古典舞創立於五十年代,曾一度被一些人稱作“戲曲舞蹈”。它本身就是介於戲曲與舞蹈之間的混合物,也就是說還未完全從戲曲中蛻變出來,稱它為戲曲,它已去掉了戲曲中最重要的唱與念;說它是舞蹈,它還大量保持著戲曲的原態。戲曲中的歌也好,舞也好,是為了演故事服務的。即便是不唱不白的武戲也還是戲,其舞對角色行當的從屬性也是十分鮮明的。

古典舞從其源來說,是古代舞蹈的一次複蘇,是戲曲舞蹈的複蘇,是幾千年中國舞蹈傳 統的複興。十分明顯,它的審美原則不是什麽新發明,而是幾千年中華文化的流傳和延續,是用一根長線從古串到今的,這些原則非但在戲曲中可見,在唐宋樂舞 中,在漢魏“舞戲”中,甚至在商周禮樂中,都能見其蛛絲馬跡它的文化特征;就其流來講,它是在原生地上生成的一個嶄新的藝術品類,這是一個可以和芭蕾舞、 現代舞相媲美的新的舞蹈種類,這個衍舞種是地道的中國貨。

中國古典舞現在仍未渡過它的童年,其自身還在成長發育中。但是身韻的創建,使它的審美內核已趨穩定,其理論基礎也已比較紮實,運動係統已經形成,我們完全有理由說它已擺脫戲曲的原形,向真正舞蹈的範疇邁進。

產生於八十年代初的中國古典舞《身韻》課,經過十多年的實踐,已逐漸為中外舞蹈界和學術界所認識。1993年,它被國家教育委員會列為優秀教學成果而獲得獎勵。北京舞蹈學院李正一和唐滿城兩位古典舞老教授,毅然整理、創建了古典舞“身韻”課,它使中國古典舞重振雄風,使古典舞事業曙光再現。李正一教授在詮釋“古典舞”時這樣講道:“名為古典舞,它並不是古代舞蹈的翻版,它是建立在深厚的傳統舞蹈美學基礎上,適應現代人欣賞習慣的新古典舞。它是以民族為主體,以戲曲、武術等民族美學原則為基礎,吸收借鑒芭蕾等外來藝術的有益部分,使其成為獨立的、具有民族性、時代性的舞種和體係。”

2.古典舞身韻及其審美

“身 韻”即“身法”與“韻律”的總稱。“身法”屬於外部的技法範疇,“韻律”則屬於藝術的內涵神采,它們二者的有機結合和滲透,才能真正體現中國古典舞的風貌 及審美的精髓。換句話說“身韻”即“形神兼備,身心並用,內外統一”這是中國古典舞不可缺少的標誌,是中國古典舞的藝術靈魂所在。身韻,雖然風格源是明顯 的,但它已不能再冠以“戲曲舞蹈”之名,它的從戲至舞的蛻變已基本完成。它已擺脫原戲曲舞蹈對角色行當的千變萬化,然而不管怎樣變,又是萬變不離其宗,這個“一”和這個“變”都是一種藝術難得的性格,也是一門藝術的美學的要義。

一 個成熟的民族舞演員在舞台上展現的動作之所以具有審美價值和藝術魅力,是因為體現了“形、神、勁、律”的高度融合,這正是中國古典舞身韻的重要表現手段。 “形、神、勁、律”作為身韻基本動作要素,高度概括了身韻的全部內涵。形,即外在動作,包含姿態及其動作連接的運動線路。神,即神韻、心意,是起主導支配 作用的部分。勁,就是力,包含著輕重、緩急、強弱、長短、剛柔等關係的藝術處理。律,也就是動作本身的運動規律。這四大動作要素的關係,是經過勁與律達到 形神兼備,內外統一。其規律是“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力與形合”。這都是精辟的概括與提煉。而這些文字又與元素性動作高度統一、諧調,構成了具 有中國特色的舞蹈美學理論。

1、形

形是指形體外部的動作。它表現為形形色色的體態,千變萬化的動作及動作間的連接。凡是一切看得見的形態與過程都可以稱之為“形”。形是形象藝術最基本的特征,是古典舞舞魅之依附,是古典舞之美的傳達媒介。

眾 所周知,通過對傳統藝術在審美特征和各種典型舞姿的剖析,得出了在“形”上必須 首先解決體態上“擰、傾、圓、曲”的曲線美和“剛健挺拔、含蓄柔韌”的氣質美。中國舞在人體形態上強調“擰、傾、圓、曲”,仰、俯、翻、卷”的曲線美和 “剛健挺拔、含蓄柔韌”的內在氣質。從出土的墓俑和敦煌壁畫中不難看出這一點是由古至今一脈相承而不斷發展演變的。如秦漢舞俑的“塌腰蹶臀”、唐代的“三 道灣”、戲曲舞蹈中 的“子午相”“陰陽麵”“擰麻花”,中國民間舞“膠州秧歌”的“輾、擰、轉、韌”,“海洋秧歌”的“攔、探、擰、波浪”和“花鼓燈”的“斜塔”,武術中的 “龍形猿步”、“八卦”等無一不貫穿著、人體的“擰、傾、圓、曲”之美。掌握體態及造型的曲線美還需要具有相應的素質能力。因而它也是一種技法,人體的 “擰、傾、圓、曲”是整體的形象。從局部來看“頭、頸、胸、腰、胯”,“肩、肘、腕、臂、掌”,“膝、踝腳、步”都有其特定的要求。

2、神

這 是泛指內涵、神采、韻律、氣質。任何藝術若無神韻,就可以說無靈魂。在中國文藝評論中,神韻是一個異常重要的概念。無論談詩、論畫、品評音樂、書法都離不 開神韻二字。在古典舞中人體的運動方麵,神韻是可以認識的,是可以感覺的。而且正是把握住了“神”,“形”才有生命力。

在心這一概念中,身韻強調內涵的氣蘊、呼吸和意念。強調神韻,強調內心情感。在形與神的關係中,把神放在了首位,“以神領形,以形傳神”正是這此意念情感造化了身韻的“韻”。可以說,沒了韻就沒了中國古典舞。沒了內心情感的激發和帶動,也就失去了中國古典舞最重要的光彩。

“心 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力與形合”。所謂 “心、意、氣”,正是“神韻”之具體化。人們常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眼睛是傳神的工具”、而眼神的“聚、放、凝、收、合”並不是指眼球自身的運動,而 恰恰是受內涵的支配和心理的節奏所表達的結果,這正是說明神韻是支配一切的。“形未動,神先領,形已止,神不止。”這一口訣形象的、準確的解釋了形和神的 聯係及關係。

人 們長期為中國古典舞的內在韻律感到神秘,雖然一個“圓”字是早被人們公認的,但它究竟是怎樣的運動規律,身體及手臂的運行軌跡是怎樣的了這是從事古典舞的 人們長期困惑的問題。身韻創建者提出了“三圓運動”的理論。他們認為中國古典舞身體運動過程是沿著三個圓形在運動。這就是立圓、橫圓、8字圓。令人吃驚的 是這個擾人已久的問題竟是這樣輕而易舉地被破譯了。而且又是如此準確而簡明。它立刻讓人想到拉班的“球體運動”理論。它們有很近似的思路,又各自解釋了各 自的規律。原來真理是很單純的。科學都是經曆了“由淺入深”到“深入淺出”的過程。單純的真理是艱苦探尋的結果,是長期積累,偶然得之。

3、勁

“勁” 即賦予外部動作的內在節奏和有層次、有對比的力度處理。比如運動時“線中的點”即“動中之靜”)或“點中之線”(即“靜中之動”),都是靠“勁“運用得當 才得以表現的。中國古典舞的運行節奏往往和有規則的2/4,3/4,4/4式的音樂節奏不大相同。它有更多的情況是在舒而不緩、緊而不亂,動中有靜、靜中 有動的自由而又有規律的“彈性”節奏中進行的。“身韻”即要培養舞蹈者 在動作時,力度的運用不是平均的,而是有著輕重、緩急、長短、頓挫、符點、切分、延伸等等的對比和區別。這些節奏的符號是用人體動作表達出來的,這就是真 正掌握並懂得了運用“勁”。“勁”不僅貫穿於動作的過程中,在結束動作時的勁更是十分重要的。無論戲曲、芭蕾舞、武術套路都是十分重視動作結束前的瞬間節 奏處理,中國古典舞更不例外,它有如下幾種典型的亮相勁頭:“寸勁”一一體態、角度、方位均已準備好,運用一寸之間的勁頭來“畫龍點睛”。“反襯勁”—— 給予即將結束的體態造型的一個強度很大的反作用力,從而強化和烘托最後造型。“神勁”——一切均已完成,而用眼神及肢體作延伸之感,使之“形已止而神不 止”。除此之外,還有“剛中有柔”、“韌中有脆”、“急中有緩”等勁的區別。

4、律

“律’ 這個字它包涵動作中自身的律動性和運動中依循的規律這兩層含義。一般說動作接動作必須要“順”,這“順”是律中之“正律”,動作通過“順”似乎有行雲流 水,一氣嗬成之感。“反律”也是古典舞律動中十分重要的因素,如“雙晃手”,當臂向左晃時,身要有向右拉之勢,才能顯示動作的圓潤與韻味。“不順則順”的 “反律”,可以產生奇峰疊起、出其不意的效果。一個動作和動勢的走向分明是往左,突然急轉直下往右,或者由向前突變向後等等均是。這種“反律”是古典舞特 有的,可以產生人體動作千變萬化、撲朔迷離、瞬息萬變的動感。從每一具體動作來看,古典舞還有“一切從反麵做起”之說,即“逢衝必靠、欲左先後、逢開必 合、欲前先後”的運動規律,正是這些特殊的規律產生了古典舞的特殊審美性。無論是一氣嗬成、順水推舟的順勢,還是相反相成的逆向運勢,或是“從反麵做 起”,都是體現了中國古典舞的圓、遊、變、幻之美,這正是中國“舞律”之精奧之處。

 

3.古典舞身韻課程的特點

身 韻的出現做為一項重要的中國古典舞教學成果,使中國古典舞的訓練走向自身形式的規範化、舞種化。它不僅是完整的訓練體係,而且是訓練與創作、表演相互統一 的中國古典舞審美特征的體係。就目前的教學而言,對古典舞神韻的作用與價值的認識,應該說在觀念上仍然處在模糊的狀態,在教學中還沒能擺正它的位置,更沒 有在教學的每一個過程、每一個細節中將“身韻”的教學滲透到基訓課的“骨髓”中,真正的將其作為古典舞的“核”來加以正確對待。

現在的舞蹈教 學一般是將基訓與身韻做為兩門課程安排,不免會給人一種錯覺,即片麵認為基訓是主科,身韻是副科,基訓是學生訓練的關鍵,身韻是為加強風格而設立的點綴 課。表層的主與次不是內在的質,是“殼”還是“核”,應通過兩門課程所體現的精髓來確定。因此,關鍵問題不在設置的是一門課程還是兩門課程,而在於中國古 典舞的教學實質是什麽。假若基訓課和身韻課體現的是各自的質,而不是統一的質,那麽就形成了“兩層皮”的局麵,基訓也就變成了隻有技術的“殼”,而沒有身 韻的“核”,兩者很難形成一個統一於一體的古典舞風格,最終的結果隻能是片麵追錄古典舞的形,卻忽略了古典舞的神,而我們要求的恰恰是形神兼備,隻有勁與 律的協和統一。才能全麵的達到古典舞訓練的基本要求,這才是二者訓練所要求的一致標準。由此發展到更深層次,就是要求在基訓課教學中的每個動作,每個過 程, 每個細節,每個過渡的環節動作,靜與動的變化,技術與技巧的操作,都要由身韻的神、形、勁、律來統帥,並貫穿於教學的始終,從而達到“殼”與“核”的完美 統一。即使是兩門課的設置與安排,也能達到合二為一的效果。那麽基本功訓練的標準和身韻的訓練標準是什麽?是統一於一體的兩個階段,還是將所要達到的目的 自始至終地溶為一體完成整體訓練的目的?就目前而言,兩門課程的安排要求我們任課教師把握一個標準,就是在基本訓練的教學過程中,將身韻滲透到基本訓練的 全過程,在課堂中體現中國古典舞的精髓。

 

4.如何做好古典舞神韻課的教學

1、做好素質訓練

中 國古典舞神韻的教學要從訓練的角度開始建立,要同時要解決形體訓練、素質訓練、技術技巧訓練、藝術表現力訓練,直到舞台上形象塑造訓練等任務。所以說,以 解決肌肉素質、軟開度、耐力、爆發力、韌性、重心等方麵,對於訓練學生來說,是不可缺少的。平時可以加強對人體運動的科學研究,在運動的幅度、韌帶的柔韌 性、重心的把握、肌肉能力等方麵都要達到訓練的效果。比如“前旁搬腿”要完成180o,而且還要求主力腿、動力腿都是絕對的直膝,還要求主力腳半腳尖,控 製到最高度,並保持很長時間(兩個八拍)。這說明在素質訓練上要向動作的極限要求發展。所以說古典舞基本訓練的目的是著重解決學生身體的基本素質問題,以 跳、轉、翻等技術技巧來增強舞蹈表現力,這可稱為技法訓練。

2、牢固把握身韻的元素 

所 謂元素,包括基本技法、身法、神韻、呼吸、形、態、點、線等諸多核心因素,在教學當中,要基於“從元素出發,從韻律入手”這樣的教學方法,以“雲肩轉 腰”、“風火輪”、“燕子穿林”為例,它們的素材並不是很多,然而卻得到了最大限度的發展。“雲肩轉腰”既是元素又是韻律,元素中有韻律,韻律又通過元素 展現。“風火輪”在基本功訓練上腰部是一個三百六十度的大環動,所有擰、傾、圓都在其中,有很強的生命力,再加以繁衍,既有訓練價值,又有實用價值,足可 以派生出其他動作。正如唐滿城教授所說:提煉元素、發展元素、運用元素,是解決身韻訓練之有效辦法。

3、體現身韻的表現性 

對 於舞台上的人物塑造似乎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體現的不多,但任何動作都應充分展現出它的藝術表現力。也就是說,在古典舞的訓練中,應注意動作的性格化、氣質上 的感染力,在音樂、組合上的處理應注重訓練“剛武氣質”型、“柔韌舒展”型,以及靈巧敏捷、龍飛鳳舞等諸多方麵的變化和要求。

4、體現身韻的時代性 

舞蹈藝術中其它門類相同,身韻也有其派生、渲變和發展的時代特性,如何把握身韻的時代性,是身韻訓練成敗與否的關鍵所在。因此,在訓練中應充分體現當代人的精神風貌,從而達到身韻與時代精神相統一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