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中國古典舞蹈教學常用術語及動作圖示

(2015-07-17 18:47:03) 下一個
摘要: 任何一種藝術門類都有其獨具的風格、特性,而這種所謂風格特性,也就是中國古典舞這 門藝術的神韻特征之所在。中國古典舞訓練的總要求就是要圍繞著形、神、勁、律進行的整體而係統的訓練。它是中國古典舞的神韻特征 ...


第一章   中國古典舞基本功訓練概要    

一.中國古典舞訓練的總要求:    
 
任何一種藝術門類都有其獨具的風格、特性,而這種所謂風格特性,也就是中國古典舞這 門藝術的神韻特征之所在。中國古典舞訓練的總要求就是要圍繞著形、神、勁、律進行的整體而係統的訓練。它是中國古典舞的神韻特征的突出表現。   
 
 形——指的是外形。它是中國古典舞訓練的外部形態特征。除人體共性的舞蹈所需要的直立形態外,中國古典舞的外形特點是在擰、傾、圓、曲基礎上的各種舞姿造型和相應的技術技巧,以及動勢過程的展現。    
 
神——民族的神韻、神態和氣質。這是古典舞的內涵。    
 
勁——勁頭兒,中國古典舞的用力方法和節奏特點,輕重緩急,抑揚頓挫,慢和快、鬆和緊、開與合等等對比的方法,也稱做反襯法,中國古典舞所要求的勁頭兒,就是我們常常講的“寸勁兒”,它是中國古典舞特有的用力方法。   

 律——韻律及運動規律,平圓、立圓、8字圓是構成中國古典舞動勢的精髓。留下身、走上身,或者留上身、走下身是中國古典舞的動勢規律。欲左先右、欲上先下、閃展騰挪是中國古典舞從外形到內在的審美要求。    

由此決定了形、神、勁、律是中國古典舞訓練的四大要素,離開了它們就沒有了真正的古典舞精髓,也就失去了中國古典舞自身民族的風格特性及神韻特征,從而其訓練的價值及意義也必將蕩然無存。   

 二.中國古典舞基本訓練的任務及特點   
  
根 據中國古典舞舞種的特性需要,以中國古典舞審美意識為基點,在明確中國古典舞基訓 課的屬性的原則下,確定訓練的目的和手段,培養既有中國古典舞的神韻又有中國古典舞技術技巧的具有全麵能力的演員,是我們的訓練特點和最終任務,為此我們 應當認識和了解以下幾方麵的問題,並能夠在不斷的實踐中取得新鮮的認識和發展。   

(一)中國古典舞訓練上的特點    
1、外形的特點    
(1)除直立外,擰、傾、圓、曲的外形特點是區別於其他訓練的外部特征。    
2)以軀幹為核心的重要特征,是完成中國古典舞舞姿以及古典舞技術技巧的重要環節。   
(3)各類舞姿在規格、要求上的特殊性構成的中國古典舞鮮明的風格性。    

2、素質能力需要的特點    
由 於外形特點以及技術技巧的需要中國古典舞需要大幅度的軟開能力(柔韌性)和全麵的素質能力,它對頭、頸、肩、胸、腰、髖、上肢、下肢各個部位的回旋幅度要 求很大,同時所需要的不僅是軟開度而且還要求具備力量,因此剛柔並濟是中國古典舞素質能力需要的特點和訓練上追求的目標。     

3、中國古典舞的用力方法和運動意識的特點    以腰為軸,以胯為本,以腳為根是中國古典舞的發力方法和運動意識,缺少或根本沒有這種用力方法和運動意識就不會達到中國古典舞的審美要求。   

 4、 中國古典舞的連接特點    平圓、立圓、8字圓是中國古典舞所有連接特點,而8字圓又是各種轉換連接中的必然過程,是轉換的銜接點,在運用過程中有時是局部的,在審美上它是一個弧 線,離開了弧線也就沒有了圓,沒有圓就沒有了動勢,而缺少了動勢的動作變化就是相加的,是生硬的,就會不順、不圓、不流暢自如。    

5、中國古典舞的節奏特點
平 鋪直敘不是中國古典舞所要的節奏,也達不到古典舞的審美要求,而輕重緩急、抑揚頓挫則是古典舞所要的節奏特征的總的概括,無論從外部形態的要求標準,到內 在意識的發掘闡釋,都是對中國古典舞風格特性的恰當比喻。這是我們民族文化的底蘊,它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和審美特征,如:中國的書法、繪畫、雕塑、 壁畫,體現出靜中有動的神韻和節奏,而舞蹈就是活動起來的書法和雕塑,流動中的畫圈,因此中國古典舞的運動節奏是中國古典舞基本特征的重要組成部分,沒有 這種節奏特征的訓練就會缺少中國古典舞的神韻要求。    

(二)中國古典舞技術技巧的風格、規格及動勢特點    
1、轉的技法動勢與身韻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2、翻身技巧的民族性是體現在上身在傾斜狀態上的技術技巧,它的閃光點在於它的節奏上的閃展和靈巧。     
3、跳類技巧的形成和發力方法有著古典舞自己的特點。   


第二章   舞蹈教學常用術語及動作圖示  

一、常用舞蹈術語   

   [八個方位——1—8點]  是用以規範舞蹈者麵向、走向的專業術語。即:場地正前為第一分位—— “1點”;右前、右旁、右後為第二、三、四方位—— “2、3、4點”;正後為第五方位——“5點”;左後、左旁、左前為第六、七、八方位—— “6、7、8點”(見圖)
 

 
[扶把訓練]  即學員手扶把杆做舞蹈練習。分“單手扶把”和“雙手扶把”(見圖)。    
 
 [中間訓練]  即站在訓練場地中間做練習。是相對“扶把訓練”(因把杆多設在場地四周)而言。     
 
 [對稱動作]  指左、右相對的同一動作。如“右按手”的對稱動作即“左按手”;“左轉身”的對稱動作即“右轉身”。     
 
 [動作的左與右]  單一舞蹈動作一般都分左、右兩麵,通常是以動作腿(或動作臂)來區分。如左腿向前踢腿即“左前踢腿”;右手做“盤手”即稱“左盤手”。舞蹈訓練中常稱“左虛步”、“右端腿”、“左托掌”、“右搖臂”等,即表示用左或右肢做該動作。    
 
 [動作的單與雙]  有些動作以單臂(或腿)做動作時多稱左或右(見上條);以雙臂(或雙腿)做時即標以“雙”字.如“雙山膀”、“雙搖臂”、“雙起雙落”等。 
 
 [麵向、視向]  身體正麵所朝的方向稱麵向;“眼看幾點(即視向)”時,一般也包括臉的朝向,如“眼看8點”,即臉和視線均朝8點。
 
 [亮相]  源於中國古典舞蹈中獨具特色的一種技法:即在某舞蹈段落最後,以一個加強節奏感的動作塑造該舞姿“造型”。通過這個舞姿動作頓挫到位,或甩頭、凝視等使表達的神情更明朗、強烈,此種造型即亮相。 
 
 [平圓、立圓]  與地麵平行的圓圈運動路線(通稱“劃圓”)即“平圓”;與地麵垂直的圓圈運動路線即“立圓”:     
 
 [劃弧]  指在“劃圓”軌道上的某一段路線,如手臂劃“上弧線”,即手臂做立圓的上半圓,如右後腿劃“右半弧”至前,即右腿做平圓的右半圓。      
 
[留頭、甩頭]  身體開始轉動而頭仍留向原方位不動,稱“留頭”:頭從一方位迅速轉向隻一方位稱“甩頭”。例如“轉圈”、“翻身”動作,開始轉體時“留頭”,當身體轉動約180度時,再迅速甩頭360度,以控製旋轉方向、增強動力。甩頭也是亮相時的常用動作。   
 
 [涮頭]  以頸為軸.頭在肩上方做平圓動作。      
 
[環動]  多指腿部以髖關節為軸的劃圓動作。有時也泛指其他關節為軸的劃圓運動。    
 
 [控製]  此處專指舞蹈訓練課目的一種。即使舞姿靜止在一個動作上,訓練肢體的控製力量和能力。      
 
[雙起雙落]、[雙起單落]  跳躍動作的術語。即雙腳同時跳起再同時落下,稱“雙起雙落”;如雙腳跳起,單腳落下著地,稱”雙起單落”:以此類推還有“單起雙落”、“單起單落”(落下時不換腳)等。     
 
 [身韻]  即舞蹈的“身法和韻律”。其基本的動作元素有“提”、“沉”、“衝”、“靠”、“含”、“展”、“移”等(詳見本教材“第七單元”)。它是中國古典舞蹈中獨具特色的藝術表現技法,體現了中國古典舞蹈風格的將征。 
 
 [起法兒]  正式動作以前,從力量或動作上做準備,稱“起法兒”:一般在正式動作前的半拍時間,做起法兒動作。   二、常用及主要圖示  手型與手臂動作。
 
 
二、常用及主要圖示  

手型與手臂動作
 

 



腳型與下肢動作


 舞姿
 

 
轉、跳
 

 

 
身韻
 

 

 
其他技巧性動作還有  [踏步翻身]、[上步翻身]、[點步翻身]、[吸腿翻身]、 [串翻身]、[飛腳]、[大蹦子]、[一字飛腿大跳]、[撩腿越]、[跨掖空中轉]、[絞柱]等等。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