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關於苗族舞蹈的形成及其審美藝術分析

(2015-07-17 15:59:29) 下一個

摘要:苗族舞蹈是我國文化藝術寶庫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根據古代苗族人人民的生活和生產實踐而形成的,因此具有模擬性、娛樂性、競技性以及宗教性等藝術特 點。因此,本文針對於苗族舞蹈的形成進行了詳細的討論,並在此基礎上分析了其審美藝術,從而促進苗族舞蹈的發揚與傳承。
中國論文網 http://www.xzbu.com/6/view-6791978.htm
關鍵詞:苗族舞蹈;形成;審美藝術;分析
我國有五十六個民族,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獨具特色的文化藝術,苗族舞蹈便是其中之一。縱觀苗族舞蹈的發展曆程,它主要是來源於苗族人民的生活和生產的狀態,保留了大量的苗族傳統文化,是苗族人民美好理想追去的具體表現,具有獨特的審美藝術。
一、苗族舞蹈藝術的形成
我國是由五十六個民族組合而成的,每個民族都有屬於自己獨具魅力的藝術文化。在這些藝術文化中,苗族舞蹈正是由於具有魅力和特色,因此使得很多專家和學 者對其展開了研究。苗族舞蹈在原始社會便已經形成了,從而具有悠久的曆史。在遠古時代,苗族人民迫於生活或者是躲避戰亂,從而選擇人煙比較稀少的偏遠山 區,過著原始社會的生活,由於生活困苦,他們的精神生活也非常貧乏。但是勤勞勇敢的苗族人民堅韌不拔、質樸善良,向往美好的生活,並執著於此,於是在平時 的生活和生產過程中,根據勞作的動作,創造了苗族舞蹈,長期以往,從而形成了獨具湘西特色的苗族舞蹈。苗族舞蹈徹底體現了音樂與舞蹈藝術的完美結合,同時 苗族舞蹈又具有強烈的文化性和地域性,它通過生動形象的舞蹈動作,向人們展示了苗族人民的生活和生產場景,甚至可以說它是一副動態的“清明上河圖”,記錄 著苗族人民從古代到現在的發展曆史過程。除此之外,由於曆史、文化、審美、政治以及經濟等各種因素的影響,使得苗族舞蹈具有一定的敘事性,通過苗族舞蹈向 人們描述了苗族人的性格。在曆史中,苗族舞蹈產生於祭祀活動,與儺歌、儺戲結合表演或交換表演。對苗族舞蹈進行深入的研究,可以對我國的音樂、舞蹈以及儺 文化等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也正是因為如此,使得苗族舞蹈不僅真實反映了苗族人民的生活狀態和物質精神文化,而且還充分的表達了具有豐富內涵的藝術特色。
二、苗族舞蹈藝術的藝術特色
(一)摹擬性
苗族舞蹈主要是根據苗族人民日常的生活和生產情況而產生的,因此使得 很多舞蹈動作都是模擬人類在生活和生產過程中的動作,例如農夫插秧、犁地耕田、收割打鼓、繡花數紗、美女梳妝等等,還有的舞蹈動作是動物的行為習慣而模仿 的,例如公雞啄米、大鵬展翅、猴子摘桃、黃牛擺尾等,這些動作都是與苗族人民的生活有著緊密的聯係。由此可知,模擬性在苗族舞蹈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藝術 特色。
(二)娛樂性
苗族舞蹈與苗族人民的生活和生產息息相關,每逢苗族的傳統節日,例如踩花山,隻要有苗族人民的生活的地 方,都會立花杆,舉行非常盛大的踩花山活動,這不僅是苗族年輕男女談戀愛的最佳時機,也是苗族人民開展娛樂活動的重要地方。每年這個時候,無論是是男女老 少,都會盛裝打扮,從各個地方感到花杆腳下,彈響篾、吹蘆笙、跳腳架、鬥牛、耍大刀、鬥畫眉、爬花杆等,從而使得苗族舞蹈具有濃厚的娛樂性。
(三)競技性
一提到吹蘆笙,大家都會想到蘆笙舞。蘆笙舞一般在重要的節日和集會中以競技或獻技的形式進行表演,有的地方還以村寨為單位舉行跳蘆笙舞比賽,例如黔東南 的傍洞、從江縣一帶,隻要每次到了重大的節日時候,附近的村寨都會以單位的形式舉行吹蘆笙以及跳蘆笙舞的比賽,比賽的主要內容又吹奏樂曲的多少、聲音是否 動聽、動作是否優美、步伐是否豐富、舞蹈時間是否充實等,有的地方則是以個人比賽的方式進行表演,這種競技性的表演為苗族舞蹈增加了另一大特色。
(四)宗教祭祀
苗族舞蹈將苗族人民生活的方方麵麵,不同階段的生活生產狀態都反映了出來,自然也包含著宗教文化。苗族與其他民族一樣,對自然進行崇拜,例如苗族人民非 常重視參拜樹神、雨神、火神、水神、獵神、山神等,同時還有祖先崇拜,這些崇拜都需要一場祭祀舞蹈。例如花鼓舞,在農曆的趕夏、六月六、趕秋、八月八等時 節,苗族人民便會在廣場的中央拜訪著一個非常大的打鼓,由兩個人擊打鼓皮,一人負責擊打鼓梆,參加舞蹈的人們,沒有人數和性別的限製,在跳舞之前,擊鼓者 會用苗族語言歌頌木鼓的發明者,以此對祖先進行祭奠。
三、苗族舞蹈的審美藝術分析
(一)苗族舞蹈藝術中的民族風格和特征
苗族舞蹈中具有獨特的民族風格和特征,例如在木鼓舞,木鼓舞是苗族人民每隔13年便舉行一次“吃牯髒”時才跳的一種舞蹈,最開始的時候,木鼓舞使用的是 一根挖空的樹幹,在樹幹的兩端用牛皮蒙上。按照風俗,跳木鼓舞時,需要一新一舊的鼓進行舞蹈,跳完後需要靜舊鼓送到懸崖峭壁上任其風化、腐朽,新鼓則是保 存在下來,待下次使用。隨著社會的發展,木鼓舞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二)苗族舞蹈的服裝藝術
苗族是一個非常愛美的民族, 每次跳舞之前,苗族人民都睡穿金戴銀,盛裝打扮。苗族服飾樣式繁多,色彩豔麗,是中國民族服裝之最,苗族傳統的盛裝,插在頭發上的頭飾就有幾十種,苗族婦 女一般上身床大領、窄袖、對襟短衣,下身穿的是百褶裙。而苗族男子上身穿的是對襟短衣,肩披羊毛氈,頭纏包頭,小腿上裹著綁腿。當苗族男女在舞蹈的時候, 這些服飾隨著身體動作左右搖擺,從而形成民濃厚的族舞蹈風格。
(三)苗族舞蹈的肢體語言藝術
隨著發展,勤勞聰明的苗族人民對 生活和生產中的動作進行了大膽的創新和改變,除去糟粕,取其精華,根據“形式美”的原則和要求,對各種各樣的舞蹈動作進行了總結和貴南。例如在苗鼓舞中的 “旋、閃、擰、翻、傾”的舞蹈動作和多種“掄、翻、盤、繞”的手腕動作,對其進行了重新的組合,從而體現出了優美的舞蹈動作。除此之外,苗族舞蹈還體現出 了苗族人民的肢體語言,例如《刀梯舞》、《巾舞》、《遷徙舞》等,表現的是苗族人民穩健的性格,並在舞蹈中體現了苗族人民的彪悍勇敢、氣勢渾厚的形象,通 過這些肢體語言,反映出了苗族人民對於生活和精神上的追求。
(四)宗教神話特點
在苗族的宗教文化中,苗族人民把龍當做是吉祥 和幸福的象征,認為隻有龍才能為人們的生活帶來幸福安康,因此而創造出了接龍舞。接龍舞主要表現的形式是由一個人穿著盛裝,在隊伍前麵手捧瓷碗,後麵的人 拿著紅旗和綠旗形成一個龍的形狀,緊接著一群漂亮的苗族姑娘穿著美麗的服飾,左手執花帕,右手拿傘,跟著領舞者翩翩起舞,並不斷旋轉手中的傘,表示龍隨雨 來。這種舞蹈形式具有濃厚的宗教神話性特點,在國際的舞蹈領域中是非常罕見的。
結束語
總之,苗族舞蹈之所以能夠得到我國甚至 外國人民群眾喜愛和讚揚,這主要是由於苗族舞蹈具有獨特的藝術功能,鮮明的民族文化和濃厚的文化氣息。隨著我國傳統文化的發展,很多人越來越關注民族性的 東西,而苗族舞蹈的“民族性”又集中體現在了它的審美藝術上,因此才使得其擁有頑強的生命力,經久不衰。
(作者單位:湖南民族職業學院)
參考文獻:
[1]吳紹東.苗族舞蹈的地域特征及審美文化管窺[J].藝術時尚(下旬刊),2013,(10):106.
[2]周吟,朱奕.湘西苗族鼓舞的藝術形態特征[J].藝海,2011,(6):105-106.
[3]洪雪飛.湘西苗族舞蹈地域特征的文化內涵[J].文藝生活?文藝理論,2013,(6):160-160,164.
[4]龍興.苗族村寨小學民族音樂課程資源開發研究[D].西南大學,2014.
[5]謝衝.動物仿生類舞蹈的文化研究――以丹寨苗族“錦雞舞”為例[D].北京師範大學,2010.
[6]郭世??.湘西苗族舞蹈的形成及其審美藝術的研究[J].長沙大學學報,2009,23(6):114-115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