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蘇自紅 色尕

(2015-05-12 12:00:58) 下一個


族三人舞《牛背搖籃》是藏族舞蹈中一個令人稱道的典範之作,它從一個獨特的視角闡釋了青藏高原上特有的蓬勃的生命狀態,謳歌了生活在世界屋脊之上的藏 民族生命的堅韌與雄健。這支舞蹈的創作者色尕就是來自青藏高原的漢子,魁梧的身材,粗獷的線條,大而烏黑的眼睛,還有蘊含在他生命中的生機與活力,正是由 這片高遠遼闊的土地孕育而成。
   

    色尕,在藏語中意為金光燦爛,他的出生地——青海玉樹草原,不僅是一個水草肥美之地,而且是全藏區歌舞藝術最為豐富、最為發達 的地方。在青海玉樹藏族自治州結古鎮的一個藏族牧民家裏,色尕度過了他幸福的童年時光。就像無數個普通牧民家的孩子一樣,他在無垠的草原上放著犛牛、趕著 羊群、騎著駿馬,與這些高原的特殊物種結下了深厚的友情。我是在犛牛背、馬背、羊背上搖大的,這是在離開高原很多年以後,色尕經常深情地重複著的一句 話。1971年,這位邊疆少年被招進中央民族學院藝術係,從此走上了舞蹈之路。良好的藝術天賦加上後天的刻苦學習,使他取得了優異的成績,並被留校任教, 一幹就是30餘年。也正是在中央民族大學,色尕結識了自己的終身伴侶蘇自紅。

    蘇自紅是來自彩雲之南的回族女子,1987年考取了中央民族學院音舞係首屆舞蹈編導班,以優異的成績畢業並留校任教。舞蹈讓色尕和 蘇自紅兩個人走到了一起。色尕是一個性格剛烈、直爽、豪放的藏族康巴漢子,急脾氣的色尕恰恰與性格溫和細膩、但也極有韌勁兒的蘇自紅形成強烈的對比。在創 作中他們常常為了一個觀點、一個動作、一個情節而爭執不休。有時僵持不下,急脾氣的色尕抬腳就要走,這時,性格溫和的蘇自紅就去放音樂,默默地不再做聲。 等回到家冷靜下來,誰的意見對,就按誰的意見做。互為補充的個性,給他們的創作帶來碰撞,也帶來靈感。

    30多年的民間舞蹈教學生涯使色尕和蘇自紅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也加深了他們舞蹈創作的文化底蘊,他們從未停止過對舞蹈創作的探索。 夫婦倆在這十幾年間創作了50多部舞蹈作品,這些作品題材十分廣泛,涉獵了許多民族,如藏族、彝族、傣族、蒙古族、苗族、佤族、回族等少數民族的題材。他 們以獨特的視角去觀察體驗不同民族的生活和審美內涵,然後尋找富有表現力的舞蹈語言來反映各個民族的生活狀態和情感世界。從這些豐厚的作品中,可以發現, 他們的作品幾乎離不開少數民族多彩的生活,離不開他們最熟悉的民族文化,而其中比重最大的當然是藏族題材的舞蹈作品。

    對藏族題材的偏愛與色尕的生活背景和人生經曆有著密切的關係。在色尕身上有著濃濃的藏民族文化的氣息。多少年來,無論走到哪裏,他 從未忘記他的血管裏流淌著的是藏民族的血液。博大精深的藏族民間舞蹈文化深深地吸引著色尕,他全身心地投入到對民間舞蹈的學習之中。為了準確把握民間舞蹈 的風格神韻,他還曾多次深入到不同的民族地區,向當地藝人學習請教。而作為藏族人的妻子,蘇自紅這位雲南姑娘克服了嚴重的高原反應等許多氣候和生活上的不 適,與丈夫色尕一道多次到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玉樹草原體驗生活,青藏高原敞開母親般的胸懷擁抱著她的心靈。在那裏她不僅領略了巍峨的雪山、美麗的草 原,更深切地感受了生存在這片淨土上的藏族牧民的博大情懷。對她來說,每一次玉樹之行都是一次對心靈的洗滌與淨化。青藏高原也成為夫妻倆最牽掛的地方。正 是他們倆的這一腔熱血成就了著名的藏族三人舞《牛背搖籃》。

    《牛背搖籃》以揭示藏族人民牧區生活中人與牛的關係為創作動機,並以此為基點塑造典型形象。犛牛被稱為高原之舟,它不僅在日常 生活和生產勞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曆史、民俗和宗教上也是藏族人民最喜愛和崇拜的動物,常常被藏族人民當作神靈來供奉和敬仰。他們正是以獨特的舞蹈審美 視角抓住了這種藏族人民與犛牛的情感關係,從觀察外部形態入手,到開掘內部心理特征,用身體動態去呈現這種生命的運動形式。作品將藏族人民雄健粗獷的民族 氣質和犛牛堅韌沉穩的動態融合在一起,並且充分運用擬人手法,將犛牛的動作人性化,並設計了一係列情景動作:小姑娘在牛背上的遠眺、戲耍,犛牛似大哥哥一 樣照顧嗬護小妹妹……作品用生動凝練的語匯表達出藏區民眾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的依存關係。這部作品在1998年獲得首屆中國舞蹈荷花獎”“銀荷花獎,從 此廣為人知。

    追求藝術作品的性格之美是色尕、蘇自紅審美觀念中的重要法則,在民族舞蹈的創作中他們十分注重刻畫不同民族、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 竭力挖掘人物性格的深層內涵。同樣是藏族舞蹈,在《牛背搖籃》中他們不但成功刻畫了犛牛凶猛威武的陽剛之美,而且也恰到好處地塑造了犛牛憨厚可愛的陰柔之 美。而在男子群舞《高原》中則著重刻畫了雪域高原的康巴漢子在與生命抗爭中表現出的倔強頑強、豁達豪邁的性格特征。在這些富有個性的藝術形象裏蘊涵著他們 的美學追求。

中央民族大學教授色尕教漢中市實驗小學孩子們跳蒙古族舞蹈《飛吧,天空》

    在舞蹈創作之外,色尕還肩負著培養青年舞蹈家的重任。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在舞蹈創作與舞蹈教學艱辛的路途上,為尋求民族舞蹈藝術的 根,為探索舞蹈藝術的新路,為培養優秀的民族舞蹈人才,色尕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他把一批學生送上了舞台、送出學校,接著又迎來另一個新班,另一批新 生,迎來送往,春夏秋冬,終年忙碌在教室內外、台前幕後。色尕說:教學是艱苦而充滿樂趣的,雖然失去了許多物質生活的享受,但換來的一個個獎杯獎牌、一 張張學生們小小的賀卡,卻是我最大的滿足與莫大的榮耀,而在民族民間舞蹈的傳承中收獲的每一分成績,都是我最大的安慰!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