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苗族舞蹈《水姑娘》賞析

(2015-03-24 15:33:25) 下一個

 苗族舞舞蹈簡介

苗族舞蹈《水姑娘》 六荷舞蹈大賽  

貴大藝術學院2012屆畢業生專場     廈門小白鷺民間舞團


第6屆中國舞蹈荷花獎參加舞蹈《水姑娘》(貴陽市委宣傳部 貴州大學藝術學院群舞)

 

1
苗族舞蹈《水姑娘》展示了貴州女子如水的柔媚
金黔在線-貴州都市報:“漂亮、新穎、意境濃”是觀眾以及業內人士對該舞的評價和看法。
“水本身是舞蹈很好的編創題材,改名為《水姑娘》參加荷花獎的比賽,是想更廣義地表現貴州山水文化。”編導靳苗苗告 訴記者,從《花溪河畔》到《水姑娘》,她對舞蹈的編創思路和舞蹈動作都進行了再度打磨。《水姑娘》主要從人物上著手,使舞蹈更具像,更貼切節目內涵。“演 員們很敬業,雖然很多不是專業演員,還有幾個演員是第一次參加比賽,但她們做到了最好!”
“這個舞蹈傾注了我們所有的感情,在排舞過程中,我們都會被這個舞蹈感動!”擔綱領舞的塗元元說, 感覺自己最大的提高就是在表演情感上。“我們十幾個姑娘都是土生土長的貴陽人,從小到大跳了這麽多舞,就這支舞蹈讓我們尤為動情。為了這個比賽,我們每天 至少要排練15個小時以上,教室不關燈決不走人。在排舞過程中,老師給找來了很多關於水的書籍讓我們讀,所以每個人心裏都有東西,跳起這個舞來都很有感 情,感覺這一滴一滴的水就像是母親的乳汁,讓我們的感情也一層一層疊加。”
11月7日,貴州大學藝術學院的選手在比賽中表演舞蹈《水姑娘》。
11月7日,貴州 大學藝術學院的選手在比賽中表演舞蹈《水姑娘》

2007年11月8日消息 11月7日晚,第六屆中國舞蹈荷花獎民族民間舞大賽第五場比賽在貴陽大劇院拉開帷幕。11支舞蹈激烈角逐,最終由雲南省舞劇院表演的群舞《心跳火把節》以9.626的高分位列本場半決賽榜首。而由貴陽市委宣傳部、貴州大學藝術學院選送的苗族舞《水姑娘》也贏得了現場觀眾陣陣的喝彩聲,最後以9.605分位居本場半決賽的第二名,總排名的第四名。

        多彩貴州風劇照  

我願化作那一汪清泉 ——淺析女子苗族舞蹈《水姑娘》

  “叮叮……咚咚”泉水聲清脆悅耳,那涓涓細流是清泉,也是泉邊水一般柔情的少女。舞蹈《水姑娘》通過對水的“形”和水的“靈”的模仿,表現了水即是姑娘,姑娘即是水,人與自然完美結合的主題,同時也表達了對水的讚頌,對生命的讚頌。
 
    舞蹈《水姑娘》最吸引人之處莫過於其對水惟妙惟肖的模仿,準確地抓住了水的各種形態和特征。這群“水姑娘”仿佛就是一群水的精靈,肩部和腰部的律動清脆得 就像那滴滴清泉;上半身配以手臂左右擺動就像是水的流動;“S”型的隊型排列仿佛是泉水蜿蜒的流淌;姑娘們手拉手以腰部為中心上下翻動又像是泉水流到險處 的上下起伏……鏈條式的滾動配以姑娘們藍色的裙擺儼然是將大自然環抱中的清清泉水移到了舞台上,引領觀眾來到了“水姑娘”們生活的泉水邊,“叮咚”的泉水 聲給人真實可感的陶醉。
 
    如果說《水姑娘》的美來自於對水的“形”的模仿,那麽《水姑娘》的情則來自於對水的“靈”的模仿。都說女人是水做的,清澈如水,柔情似水。水最大的特征莫 過於千變萬化。舞蹈《水姑娘》即突出了水的這一特征。有細水長流的溫柔嫵媚,亦有波濤洶湧的瀟灑激昂。隊型和動作模仿出水的形態,而姑娘的心則細膩地模仿 出水的靈性。主題動作之一,雙膝跪地,雙手捧起一汪清泉,盡情地揮灑在身上,讓自己從頭頂到腳趾的每一寸肌膚都感受到它的柔情,讓自己的每一個細胞都體悟 到它的溫暖與細膩。那一刹那,姑娘化成了水仙子,汲取了水中的精華,水代表了她們心中對大自然無限的熱愛和感激。
 
    《水姑娘》是近期舞蹈作品中具有代表性的優秀作品之一,其特殊性在於沒有一味地追求情感的表達而將民族性的東西過多的解構和重構,更沒有過多地加入現代舞元 素而忽略民族特征,不但保留了民族性的代表動作語匯,同時也將對水、對家鄉的熱愛表達得淋漓盡致,時刻向觀眾傳達“我願化作那一汪清泉”的深切情感。《水 姑娘》掙脫了原生形態的束縛,它是當代的苗族舞蹈,它繼承了苗族傳統舞蹈的文化審美內涵,也迎合了當代人的審美口味,反映了人類對自然的依賴和熱愛,體現 了當代人全新的對自然的領悟和對舞蹈的認識。
 
    (作者為北京舞蹈學院舞蹈學係07級學生)
 


以《水姑娘》為例談苗族民間舞蹈的發展
  • 由貴州大學組織演出的苗族女子群舞《水姑娘》,是苗族民間舞蹈中極具代表性的作品。《水姑娘》呈現出來的是一幅幅貴州山水的美景圖,苗族姑娘如水般柔媚。該作品在形式和意蘊上都有其獨到之處。

    群舞《水姑娘》分為三個段落,第一段給人較為幽靜的感受,像開頭的場景,三個俊秀的姑娘,以水充鏡,輕柔地撫摸著自己的麵龐,眼神中充滿對山水的眷戀,體 現了舞蹈“以情帶舞”的理念。接著便是一群姑娘們在水邊嬉戲的情景圖。第二段是整個舞蹈的高潮部分,整體動作上放大了幅度,氣勢強大,情感也最熱烈,像中 間部分姑娘們圍成一圈,上身強烈顫動,手拉手圍成圈,一個個依次身體由上往下地起伏,美輪美奐。第三段,是“回歸”段落,與首段相呼應,靜靜地抒發她們對 水的眷戀以及熱愛。姑娘們的服飾是極為精致的,它不同於以往的苗族頭飾,使用銀飾煉成的花環,藍綠色的衣裙映襯著她們的秀美,表現了她們如水般的特點。音 樂也是有起伏的,剛開始流淌著山水的聲音,接而就是柔美的鼓點,苗語也漸漸進入,鼓點的強烈也隨著情節的需要而切入。舞台燈光布景也是非常精準的,從藍色 底調映襯著景色的幽靜,到高潮部分的紅光推動高漲的氛圍,結尾部分的藍光又回歸到姑娘們對山水靜靜的眷戀。

    從意蘊上看,舞蹈作品《水姑娘》情景交融,像抒情詩般描繪出一幅一群妙齡女孩在烏江畔嬉笑打鬧的畫麵。情是舞蹈的原動力,亦是舞蹈作品人物行為的內在驅動 力。正如南朝文學批評家鍾嶸在其《詩品》中所言:“氣之動物,物之感人,故搖蕩性情,形諸舞詠。”在該作品的每段情節中,都貫穿著姑娘們對生活的熱愛、對 山水的眷戀,情感真摯淳厚,讓這個作品極具藝術感染力。它是以充溢的情感為內核,抒情與敘事相結合,表現與再現相交融的情感形象。整個作品富有詩意的形象 表現:舞台上呈現出一片幽靜的藍,水是那麽的清新,在流水般的聲音中,身披藍綠裙裝的妙齡女孩,好似沐浴在波光粼粼、朝陽映襯的烏江畔。此情此景,不僅在 形式上給人以美的愉悅,也喚醒了人們更為廣闊的美的遐想。

    《水姑娘》所展現的是苗族文化、苗族舞蹈藝術以及苗族的生活形態。在《水姑娘》中,舞者們通過極具藝術性的表現,展示了苗族舞蹈的似水柔情。

    貴州是一個多民族聚居地區,長期以來,苗族人民與瑤族、侗族等兄弟民族親密聚居在一起,各民族都有其悠久的曆史文化,因此產生了各民族豐富多彩的民間舞 蹈。共同的勞動中,各民族民間舞也在交流中不斷發展,相互融合、相互滲透的民族之間的文化促進了各民族民間舞蹈,同時也推動著苗族舞蹈文化的發展。在各民 族文化中形成了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多元性苗族舞蹈,呈現了大融合景象。

    在苗族舞蹈文化傳承與發展中,它有著巨大的進步,也存在著一些問題:一方麵,動作語匯不具代表性。目前,苗族舞蹈的語匯與動作的確不像其他民族那麽鮮明。 那麽苗族舞蹈的基本語匯又是什麽呢?或許銅鼓舞的動作較具代表性,但不意味著所有的苗族舞蹈都是如此。而與苗族同屬農耕舞蹈文化之列的傣族孔雀這一形象, 卻能作為其民族的象征形象,從而演化成家喻戶曉的孔雀舞。而“鳳凰”的形象,其舞蹈動作與語匯卻很難打上苗族舞蹈的標簽。另一方麵,苗族舞蹈與其圖騰文化 結合得並不緊密。一個民族民間舞的確立,必須有其獨特的舞蹈語匯及動律,並且結合本民族的圖騰文化,才能創造出自己的風格。例如蒙古族的“硬肩”、“柔 臂”,還有大拇指張開、四指緊閉的手形,動作語匯及動律極具特點。蒙古族舞蹈《奔騰》《筷子舞》等作品都結合了其民族的圖騰象征———鷹,表現出蒙古族人 民豪放、爽朗的性格。

    眾所周知,一個民族民間舞蹈的完善必須要經曆一個漫長而艱巨的過程。舞蹈工作者必須有艱苦奮鬥的精神,對民族舞蹈進行深入的研究及體會。他們應該深入到民 間,真正去體驗,去了解當地民族的生活、習俗、文化背景等,然後從原生態舞蹈中提煉出具有代表性的動作語匯及動律,使之成為其民族舞蹈的精髓。經過不斷的 磨煉,用心體會,去創造出優秀的舞蹈作品,展現出苗族的精神風貌,把貴州優秀的舞蹈文化和藝術成果轉化成新的舞蹈動作語匯和動律,並且提供豐富的發展舞蹈 教育的資源,這才是苗族民間舞蹈發展的必經之路。

    苗族崇尚魚、龍、牛、鳥、蝴蝶、鳳凰。在苗族的傳統服飾中,我們經常能看到鳥、龍、鳳凰圖案的刺繡,頭飾則模仿了牛角的形狀。苗族人民視龍為吉祥的象征, 他們對龍的崇拜是虔誠的、普遍的,村村戶戶都有接龍的習俗,接龍又意味著能給人們帶來幸福和美好。在作品《接龍舞》中,領舞在前,身著盛裝,手持瓷碗帶 頭,後麵的人各持紅綠旗,做成龍形,緊接著一群俊俏的姑娘花衣銀飾,右手打傘,左手持花帕,表示龍隨雨來。《接龍舞》傳遞著對幸福安康的期盼。

    取材於民間,規範於課堂,升華於舞台,這必然需要一個合理的過程,才能使苗族舞蹈走向全國,把苗族文化推廣至全世界。

 第六屆中國舞蹈荷花獎民族民間舞大賽於2007年11月2日至11日在貴州省貴陽市進行比賽,來自全國的70多個民族民間舞蹈精品節目將同台“競技”,屆時將為全國觀眾獻上豐厚的民族民間舞蹈文化大餐。

民族民間舞獲獎名單:
作品金獎:《盛裝舞》《水姑娘》《花溪.花溪》
編導金獎:《豐收時節》
表演金獎:《草原酒歌》《花兒為什麽這樣紅》
作品銀獎:《銀項圈》《書魂》《塔林畢斯貴(草原婦女)》
編導銀獎:《山娃仔》《剪花花》
表演銀獎:《孔雀》《太平.王妃》《聖湖的女兒》《瞧...這幫鼓架子》
作品銅獎:《少女沙吾爾登》《心跳火把節》《憶》《山那邊》
編導銅獎:《心碰心臉碰臉》《聆樹芭沙》《莎郎少女》
表演銅獎:《小保姆—楠楠》《幸福像花兒一樣》《天鵝》
音樂創作獎:《盛裝舞》
燈光設計獎:《水姑娘》
服裝設計獎:《盛裝舞》《山那邊》
荷花王子獎:劉琳燁
荷花仙子獎:梁保娜
大地之舞獎:《瞧......這幫鼓架子》
最佳組織獎:貴陽市委宣傳部
特殊貢獻獎:貴陽市花溪區委區政府


苗族民族歌舞藝術審美特點分析

作者:袁源 單位:貴州大學 藝術學院 貴州 貴陽

貴州苗族享有能歌善舞的美譽。苗族是個無文字的民族,他們以歌謠、舞蹈、服飾等多彩多姿的藝術化方式記錄自己的曆史與文化,舞蹈是其中最感性、最普 遍的方式。俗語說:會說話的就會唱歌,會走路的就會跳舞,這反映了他們的歌舞文化真實生動地存在於他們的現實生活中。因其特殊文化背景,貴州苗族舞蹈具有 鮮明的審美特征:原始古樸、自自然然;情感豐富、真誠熾烈;生命之愉、浪漫之歡。

一、原始古樸、自自然然

原始古樸之美是人類早期原始藝術具有的基本特點。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發展,這種原始古樸美逐漸蛻去,越來越人工化、文人化,但苗族舞蹈由於真實地存 在於苗家人的現實生活中,一直存留著原初的古樸性。這類舞蹈既給人一種曆史的厚重感和幽深感,又讓人覺得簡單、純樸、稚拙,讓觀眾似乎看到一個民族在遠古 蠻荒時代的背影。這種古樸原始並不是與事物發展的初級形態畫等號,反而是精雕細琢的現代藝術難以企及的,這些藝術散發著的生活的光芒或者說與生活的交融一 體是技藝化的現代藝術所做不到的,因此,現代許多藝術家都向原始藝術尋求滋補。韓少功在《文學的“根”》中開宗明義地提出:“我以前常常想一個問題:絢麗 的楚文化流到哪裏去了?……兩年多以前,詩人駱曉戈去湘西通道縣侗族地區參加了一次歌會,回來興奮地告訴我:找到了!她在湘西那苗、侗、瑤、土家所分布的 崇山峻嶺裏找到了楚文化的流向。那裏的人慣於‘製笠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披蘭戴芷,佩飾紛繁,索茅以占,結首以信,能歌善舞,喚鬼呼神。隻有在那 裏,你才能更好地體會到楚辭中那種神秘、奇麗、狂放、孤憤的境界。”[1]文化的傳承性是要經過歲月的考驗的,而古樸的文化能經受歲月的洗禮,對當代藝術 創作產生深遠影響,已經證明了這種文化是一種精華文化。苗族舞蹈能流傳千年,已經顯示了其不可替代的審美價值。其中最突出的審美特征是原始古樸。

貴州苗族舞蹈從各方麵都體現了原始古樸這一特征。無論是從舞蹈意境來看,還是從舞蹈的表現形式來看,與一般舞蹈不同的是,幾乎大多數的苗族舞蹈的中 心思想都與遠古祖先、族源形成、族群生活等有關。如木鼓舞、銅鼓舞、皮鼓舞、蘆笙舞等等都可以從中看到遠古生活、生產文化的影子。“千年一跳,一舞跳千 年”就是它們的反映。反排木鼓舞是苗族的一種享有盛譽的祭祀性舞蹈,它有一千多年的曆史,源於苗族祭鼓節,木鼓是苗族祖宗的象征。苗族人認為他們的始祖蝴 蝶媽媽和薑央以及本族的曆代祖先的靈魂就安息在木鼓中。這種舞蹈其表現正是族群起源、族群意識的觀念,其內容指向是祖先遷徙、開墾田土、打獵等遠古生活麵 貌。它的表演舞姿古樸粗獷、豪邁奔放,舞蹈時頭、頸、腰、腿、手、腳一齊擺動,全身用力,扭擺整齊,瀟灑和諧,快慢相間,在木鼓聲、舞步聲,吆喝聲的強烈 合音伴奏下,舞姿奔放,熱烈,給人一種古樸悠遠的感覺。這種舞蹈在表演中既獲得對祖先的崇敬感、莊重感、神秘感,同時又有娛神(祖先)時自身獲得的娛人娛 己的快感。因為苗族在曆史上沒有出現過文字,都是口語化的表達,舞蹈這種古老的藝術門類就成為苗族曆史的傳承方式之一。它以苗族社會和族群成員的生活大事 為依托和內容,以自己獨特的舞蹈方式與歌唱、習俗、語言等形成敘事話語,表達苗家人的精神需求。由於居住的地理環境比較封閉,使得苗族的舞蹈文化保留了原 初的原始性和古樸性。貴州苗族舞蹈原始古樸伴隨的是一種自自然然的特征,是一種任情而為率真直接的表達。苗族族群的農耕社會特征明顯,他們的藝術的審美趣 味直接從生活、生產經驗中來,是苗族人民對生活的感發。

苗族舞蹈的動作、節奏、韻律、姿勢等都來自他們日常生活,是他們率性而發的自然情感的表現,是原生態舞蹈的自自然然的展現,反映著苗家人的審美理 想。然而就現代藝術而言,常常受到藝術創作規律的束縛,帶來了人為的打造、模仿的痕跡,往往缺乏藝術蓬勃的生氣。舞蹈就是苗族人一種藝術化的生活方式,一 種同天地、自然相約的審美生活化、生活審美化的人生狀態。黔東南苗族舞蹈,一部分是經過藝術加工的舞蹈,這些舞蹈源於生活,充滿著濃鬱的生活氣息,又經過 藝術加工,在舞台上跳的就是苗家人的風俗、文化、人情,每一個演員在舞台上都跳得自由自在,感情純真自然。這些演員大部分來自當地的本土苗民。如苗族舞蹈 《太陽鼓》就是將素有東方迪斯科美譽的反排木鼓舞搬上熒幕,把生活中祭鼓的情節直接搬進了舞蹈活動,舞蹈奔放而優美,似乎是對生活經驗和記憶的保存和回 顧,也是對美好生活本身的表現。另一部分舞蹈本身就是生活的一部分,是自然而然的,與生活融為一起構成了舞蹈的自然性。像迎賓舞是苗家兒女們迎接客人時所 跳的舞蹈,以表達人們對客人的歡迎和尊重,其節奏熱烈,舞姿變化不大而又饒具風趣,體現出熱情好客的待客禮俗。迎賓舞和生活中的迎賓活動融為一體,舞蹈生 活化、生活舞蹈化,形成了舞蹈的自然性。
二、情感豐富,真誠熾烈

情感性是舞蹈的審美特性。我們常說的“歌以敘誌,舞以宣情”就生動指出了舞不但可以直接表現人類細微深沉的情感情緒,且可以直接觸及人的心靈的最深 處,激發和宣泄人的激情。情感豐富且熾烈是黔東南苗族舞蹈特有的審美表現,這是由苗族人特有的文化生存背景育化出來的,這與舞蹈的內在本性是情感的藝術相 一致。苗族舞蹈用通過特殊的表現手段———舞蹈的形體動作、表情、力度的強弱、節奏的快慢、幅度的大小等多種藝術語言來表現其他藝術形式難以表現的人的複 雜的情感世界。我國著名舞蹈理論家吳曉邦認為,舞蹈的表情就是由人的內在情感所表達出來的各種姿態和動作。[2]

正因為如此,木鼓舞傳達了一種磅礴、莊嚴的情感。它是祭祀性舞蹈,過去木鼓舞是在十三年才舉行一次的全族性“吃鼓藏”祭祀活動中才表演,“吃鼓藏” 又稱“鼓社節”或“祭鼓節”,是苗族很隆重的傳統祭祖活動。鼓手多由村寨中德高望重的長者男子擔任,舞者也主要是男性。舞時由鼓手1至2人雙手持鼓棒敲擊 鼓麵、鼓邊、鼓槌形成豐富多變的音色和節奏。眾人聞聲起舞,舞姿雄健有力,雙臂隨身體扭轉自然翻飛,肩部有力地擺動,順手順腳(即同邊手)地跳躍,傳達著 深邃古樸的祭祀情感,傳達娛神的感情。踩鼓舞傳達的是歡悅喜慶的情感。它是苗族女子自娛性集體舞蹈,不需要有特定的表演時間,喜慶之日即可自發起舞。其鼓 為扁圓形,鼓麵朝左右兩側置於鼓架上,由1人擊鼓,眾人繞鼓踏節,翩翩起舞,節奏多為4/4拍。舞者穿著漂亮的服飾,隨舞步的移動,腰部微擺,小臂隨之左 右擺動,快樂而喜悅。水鼓舞傳達的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優美之情,它是水、鼓、舞相結合的舞蹈。舞者打扮誇張,頭戴蓑衣,舞姿古樸奔放,在水溝裏踩鼓慶 賀。表達了苗族人民開朗、樂觀之情。

現代苗族舞蹈通過藝術加工結合苗族舞蹈的原生態元素,同樣傳達著苗家人熾烈的情感。舞蹈《水姑娘》通過舞蹈演員對水惟妙惟肖的模仿,身體的律動清脆 得就像那滴滴清泉;“S”型的隊型排列仿佛是泉水蜿蜒的流淌;姑娘們手拉手以腰部為中心上下翻動又像是泉水流到險處的上下起伏……鏈條式的滾動配以姑娘們 藍色的裙擺儼然是將大自然環抱中的清清泉水移到了舞台上,“叮咚”的泉水聲給人真實可感的陶醉,表現的是勤勞勇敢的苗族兒女,以涓涓的河水寄托著他們對生 活的無限憧憬之情。舞蹈《銀項圈》的演員身著紫色與青色相間的苗族服飾,手舞銀光閃閃的銀項圈,它作為苗族服飾的一大亮點、一種象征,在舞蹈者巧妙的變換 隊形中,動律十足的舞步中穿針引線,體現出苗族女孩熱情奔放的本色。舞蹈《山那邊》所表現的就是淳樸的民族古風,深厚的民族底蘊,展現苗家少女純潔、溫 柔、樸實、秀美的畫麵,表現出山裏妹子對大自然的熱愛,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渴望家鄉發展繁榮的美好願望。舞蹈《聆樹岜沙》從年輕的岜沙人通過樹與過世的老 人對話開始,岜沙漢子粗獷的嗓音伴著舒緩的樂音,回旋蕩漾,所講述的故事讓人心曠神怡,將岜沙人與樹、大山、自然的深厚感情表現得淋漓盡致。我們可以看 出,不論是生活性舞蹈,還是經過藝術加工的舞蹈,苗族舞蹈表現的這種情感都是苗家人生活傳情達意的一種審美藝術形式,它豐富和廣闊;且這種情感是苗家人靈 魂深處內在情感的自然流露,它強烈而炙熱。

三、生命之愉,浪漫之歡

在獨特的文化背景下,苗家人對生命有自己的見解。這也鮮明地體現在苗家人的舞蹈中。苗族舞蹈源於早期先民的巫術活動中,受巫文化影響很深。苗家人認 為萬物有靈,尊重生命,追尋美好生活。又由於他們生活在山區一帶,環境惡劣、艱苦,這使得他們培養起一種不同於其他民族的樂生意識。這是一個民族的家園寄 寓所在,也是一個民族對生活價值的發自內心的表達,讓苦難的苗族人對生活有了一種理念,即使這種生活是困難的,但是當這種特有的文化觀把人們團結在一起, 使得人們可以微笑堅強去麵對大自然賦予生活的一切。舞蹈成為他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表述方式,苗族人在舞蹈中享受著生命賦予之情。

我們知道,蘆笙舞是貴州苗族最有代表性的舞蹈。蘆笙舞從其傳說來看,就是對生命的起源探尋。苗家人認為蘆笙是始祖母創造出來的,象征苗家人的母親, 它的聲音也是母親的聲音。“蘆笙”有源起之意,吹起蘆笙曲,跳起蘆笙舞,意味著生生不息。蘆笙舞從其內容來看也非常多,有自娛性蘆笙舞、習俗性蘆笙舞、祭 祀性蘆笙舞等等,多姿多彩傳達生命豐富之情。從其形態來看,既有陰柔之美又有陽剛之美,動作上有“踩”和“跳”,舞步有簡單的也有複雜的。如鼓龍鼓虎 ———長衫龍舞蹈是貴州小花苗族所獨有的一種苗族蘆笙舞蹈。小花苗族從古以來崇拜龍,因為龍具有很大的力量,使世間風調雨順、五穀豐登、萬事如意。每逢到 了收獲季節,勤勞樸實的苗族人民,把自己打扮成龍的模樣,穿著黑色的長衫,頭頂著龍麵鬥角圖騰、插野雞翎,戴髯口,伴隨優美的蘆笙旋律,縱情狂歡,用歌舞 慶祝豐收、表達愛情。這種舞蹈表達了苗族人民在長期艱苦生活中開朗、熱情和雄渾遒勁的性格和氣質,體現了他們樂觀的生活狀態。滾山豬是苗族蘆笙舞的另一種 特色舞蹈。它是把蘆笙吹奏,舞蹈,雜技融為一體。頭戴野雞翎帽,身著繡花白褂,腳著麻耳草鞋,或以頭為足、或以人攀肩,在盛滿水的碗與碗之間,邊吹蘆笙邊 進行舞蹈技巧表演。這種舞蹈中蘊涵著的堅強不屈的民族性格和特征,它以美麗來回答生命。美國文化人類學家懷特曾說“自從人類誕生以來,人類種族的每一個成 員從他降臨人世的那一刻起,便生存於一定的氣候、地形、動植物地帶的自然環境之中,同時也進入一個由一定的信仰、習俗、工具、藝術表達形式等所組成的文化 環境。”[3]蘆笙舞中的配飾也很特別。如黃平苗族的花帶蘆笙舞,“討花帶”是小夥子邊舞邊吹著蘆笙曲向自己愛慕的姑娘求愛。在這種場合,姑娘若與小夥子 情投意合,就會把自己精心編織的花帶,含情脈脈地拴在小夥子的蘆笙上。這種形式主要是以蘆笙吹歌傳情,訴衷腸,求得佳偶。花帶是女子的傳情物,是作為生命 之情的形化物,能得良緣終成眷屬,花好月圓是每個人心中的理想。我們說苗族舞蹈不隻是為了展現舞蹈技藝,它之所以能打動任何人,源於其真實美。它是為了展 現生命、表現生命、感悟生命、體驗生命,促進、提升生命是苗族舞蹈的本質反映。這是一種在原生態環境中孕育、創造的美。聞一多先生曾總結了世界各地原始舞 蹈的共同目的:是以綜合性的形態動員生命,用律動性的本質表現生命,以實用性的意義強調生命,以社會性的功能保障生命。現代的舞蹈是不能和原生態舞蹈比擬 的。原生態舞蹈能把那些音樂和節奏融為人的血肉,盤踞在人體組織中,具有轉移和激動一起人類的本領。

貴州苗族舞蹈是人類文明的瑰寶,是貴州苗族人民對世界文明的傑出貢獻。魯迅先生說過:越是民族的東西,越有世界性。在物欲橫流的現代社會,把握苗族 舞蹈的審美性,弘揚苗族舞蹈審美特征,是繼承優秀苗族舞蹈藝術,發展符合民族審美情趣和弘揚優秀民族文化的需要,對豐富人們的精神文化,重塑社會的人文精 神,構建和諧社會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苗族舞蹈中很強的捌腰、胯的靈活擺動,扭胺擺胯是苗族舞蹈的動律之一,這一動律形成了起攤輕快活潑、跳躍歡愉的舞蹈風格和脫飄逸之風,動作有“脆”、 “穩”、“靈”、“健”的特點。脆而小拖、穩而不沉、健而不俗。苗族舞蹈中特殊的動律“一邊順”就足以胯至肩部為主動,並帶動手臂形成的優美體態。苗族舞 蹈中有很多甩手和擺腰的動作,然而舞蹈動作的變化主要在雙腳。苗族的山地生活使他們常年翻山越嶺,跨溝過壑,腳部變得靈巧而有力,囚此他們的踩踏是以雙膝 大幅度地曲伸為主要律動,舞蹈隨之上下起伏。 苗族姑娘非常珍愛銀飾,花衣銀飾除了在節日或出嫁時穿戴外.平時都是好好收藏起來。因此,頭戴著數斤重的銀飾的苗族姑娘,走路時上身習慣性注意控製,保持 頭部的平穩,不因為頭部擺動過大而損壞銀冠上的風羽銀化、銀雀銀馬之類的爾西,步履穩健,小心謹慎。所以,由於苗族姑娘行走上身注意控製,腳步力度加強, 腰部顯得鬆弛,臀部的篩動牽動著腰部扭動,這就自然形成了苗族姑娘腰部的一種動律。對“踩踏”動律的影響踩踏動律在苗族舞蹈中結合其他動律就形成了苗族舞 蹈獨特的風格特征。隨著膝蓋垂直往下顫蹲,手上做甩手動作,腳下足踩踏的動律,身體足垂直有節奏地跟著下進行一種動,頭也是重拍往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