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教育家趙林平
醉心舞蹈 春風化雨育桃李——記蒙古族舞蹈家趙林平(中國藝術報)
趙林平,“葛根珠蘭”是蒙語,意為“明亮的聖燈”,是內蒙古大學藝術學院舞蹈係主任、中國舞蹈家協會副主席、蒙古族舞蹈藝術家趙林平教授的蒙語名 字。如同從天神普羅米修斯手中接得火種一樣,生於茲長於茲、滿懷感恩之心的趙林平須臾也不敢忘記身後那底蘊深厚的蒙古民族文化和草原父老的重托,在30餘 年的舞蹈藝術生涯中孜孜不倦地探索、前進,傾注所有的智慧和心血傳承著草原民族藝術的綿綿薪火,用一座座沉甸甸的獎杯、一項項金燦燦的榮譽、一件件蒙古族 舞蹈藝術精品、一批批優秀的舞蹈藝術人才,為中國的舞蹈事業作出了傑出貢獻。近日,趙林平榮膺“全國中青年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稱號。作為自治區獲此殊榮 的兩名藝術家之一,此次獲獎非比尋常,這不僅是對她藝術水平的肯定,更是對她獻身藝術教育事業和個人品質的褒獎。此前她還先後榮獲全國“三八”紅旗手、中 國舞蹈藝術突出貢獻舞蹈家、內蒙古自治區“德藝雙馨”文藝家、內蒙古自治區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等榮譽稱號。在這些閃光的 榮譽麵前,趙林平始終保持著謙遜和質樸。
趙林平和她2011級的學生們
2011年11月6日晚,藝術學院參加第八屆中國舞蹈“荷花獎”民族民間舞大賽的師生載譽歸來
育人:帶出一支富有活力的團隊
多年來,趙林平一直將自己定位在人民教師的角色上,把這所有的榮譽當成是激勵、鞭策,更是責任和使命。作為一名舞蹈教育工作者,她 清醒地認識到,一個民族的文化要傳承和發展,需要植根於人才培養。隻有具備了人才的沃土,才有可能培育出更絢爛的藝術之花。為此,她始終兢兢業業奮鬥在教 學第一線,不斷探索教學改革及創新之路,為培養優秀的民族藝術人才傾注了全部心血。
30多年前,趙林平選擇了畢業後留校做老師。對於一個熱愛舞台的年輕人,當老師就意味著遠離舞台。在漫長的教學生涯中,對每一個學 生負責、力求完美是她一貫堅持的教學原則。為此,她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分析蒙古族的民族特點、不同學生的性格特點、身體條件、對藝術的感悟程度,並結合自身 民族舞蹈教學的經驗和實踐,探索創立了“四項有機結合”蒙古舞教學方法,即:將基礎練習、技術技巧、傳統舞蹈表演組合及教學劇目在教學中有機結合,使學生 各方麵的能力得到均衡發展。這項教學方法的改革通過實踐取得了令人信服的成果。
2001年,她被破格提拔為內蒙古大學藝術學院舞蹈係主任,她將全部精力投入到舞蹈係的建設與發展中。辦公室裏,長亮的燈光映照著 她刻苦鑽研的身影;排練廳中,揮灑的汗水見證著她超越自我的決心;常年舞蹈帶來的病痛折磨絲毫沒有動搖她的信念,草原兒女的堅韌讓她堅持了下來。她主持建 設的蒙古舞課程,2005年被評為“內蒙古自治區級精品課”,2008年被教育部評為“國家級精品課”,創造了民族舞蹈課程獲得國家級精品課的曆史,取得 了前所未有的成功。
舞蹈係青年教師業務考核之際,她將年齡、身體狀況等拋擲腦後,利用全部課餘時間投入排練中,皮磨破了、腳腫了都沒有澆熄她的熱情, 但跟腱斷裂使她不得不在醫院接受手術治療。恢複期間,她毅然放棄了躺在病床上的靜養時間,不顧家人的勸阻,拄著還不熟練的雙拐,執著地出現在了排練廳,一 遍又一遍地予以指導,最終,青年教師的業務考核一致通過,贏得了學院領導、業界專家的好評。在她任係主任10年的時間中,舞蹈係先後被評為自治區“三八” 紅旗集體、內蒙古大學校級教學團隊,教學管理、學科建設、人才培養都有了跨越式的發展,教學、科研、創作、表演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2009年,她以訪問學者的身份赴中國藝術研究院,師從舞蹈研究所所長、博士生導師羅斌繼續深造,對構建蒙古族舞蹈教學體係提出了 自己的設想,完成了題為《關於構建蒙古族舞蹈教學體係的思考》的論文,成立了蒙古舞“基本功技能”訓練教學改革研究項目組,該項目獲批成為自治區教育廳重 點科研項目。她力爭通過項目研究,培養出更多高、精、尖的舞蹈人才,更好地傳承和發展蒙古族舞蹈藝術,為自治區的民族藝術教育事業作出更大貢獻。
創新:讓蒙古族舞蹈更具時代性
2007年,作為獲得第六屆中國舞蹈“荷花獎”民族民間舞大賽表演金獎《草原酒歌》、作品銀獎《草原婦女》兩個作品的編導,趙林平教授在接受采訪時深情地說:“我的根在草原,我為自己的民族感到自豪,更要感謝厚重的民族文化底蘊對我的創作和成長的滋養。”
民族藝術要繼承,要發展,更要創新。尤其是蒙古族舞蹈從民間形態走向舞台表演形態的60多年裏,經過幾代舞蹈藝術家的艱辛努力和大 膽創新,在舞蹈語匯、體態動律、藝術風格等方麵日漸成熟規範,形成了鮮明獨特的形式特征和神韻意味。但隨著社會的進步和時代的發展,各民族文化必然麵臨著 經濟趨同化的挑戰,也麵臨著固守已有的藝術規範而導致僵化的困境。蒙古族舞蹈作為蒙古族文化藝術的瑰寶,麵臨著前所未有的衝擊和挑戰。如何讓蒙古族舞蹈在 保留傳統風格的基礎上更具有時代性,如何以創新傳承優秀的民族藝術,這是趙林平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作為內蒙古舞蹈藝術的領軍人,趙林平始終以繼承和弘揚民族舞蹈藝術為己任。為此,她幾十年如一日潛心科研創作,注重從深邃厚重的草 原文化中汲取營養,主持了多項自治區級科研課題,在《舞蹈》等國家核心期刊發表學術論文多篇;在創作上從不固步自封,善於借鑒吸收,深入挖掘蒙古族文化傳 統和曆史民俗,並大膽地賦予傳統文化藝術元素以嶄新的形式和神韻,屢有佳作。她創作的《草原酒歌》,就是從民間重新發掘了男子頂碗形式,另一個蒙古舞佳作 《草原婦女》中拍手迎賓的動作在蒙古史學典籍中有記載,同樣被發掘使用,成為她舞蹈作品的新鮮元素。2000年,她創作的舞蹈作品《美麗的姑娘》榮獲第六 屆全國“桃李杯”舞蹈比賽“表演三等獎”和指導教師“園丁獎”,這是內蒙古在“桃李杯”比賽中首次獲獎,為自治區的藝術教育爭得了榮譽,也使內蒙古的舞蹈 教育事業邁上了一個新的台階。這之後,她陸續創作了《格日勒》《頂碗舞》《鄂溫克小鹿》《蒙古風韻》《草原酒歌》等一係列獨具蒙古族特色的優秀舞蹈作品, 共獲得23個省部級以上獎項。尤其是群舞《草原酒歌》榮獲我國第六屆中國舞蹈“荷花獎”民族民間舞大賽表演金獎,實現了內蒙古在該項比賽中金獎零的突破, 受到了著名表演藝術家賈作光等評委的高度評價。這不僅僅是她個人的榮譽,也是自治區和蒙古民族的驕傲。
趙林平在蒙古族舞蹈藝術事業上的成就是燦爛的。在這明燈映照四方的七彩光束中,凝聚著她獻身舞蹈藝術的每一滴汗水,凝聚著她腳踏實地的每一次付出,同時也凝聚著師長同事和所有關懷、幫助她成長的人們的一顆顆期待之心。
2011年10月18日晚,中央電視台綜藝演播大廳裏流光溢彩、掌聲不斷,央視第六屆電視舞蹈大賽頒獎晚會在這裏隆重舉行並現場直播。由我校藝術學院趙林平編導、舞蹈係諾敏老師表演、內蒙古舞蹈家協會選送的內蒙古入圍本屆CCTV電視舞蹈大賽決賽的唯一作品獨舞《馬背上的女人》,榮獲“專業院團單雙三”作品銅獎。這是我校藝術學院師生在此項賽事中獲得的最高獎。
獨舞《馬背上的女人》,時長五分鍾,曆經了整整八個月的精心構思修改與艱苦的排練打磨。作品一改以往舞蹈中蒙古女性柔情、典雅的氣質特征,運用馬鞍、套馬 杆等典型道具及擰、傾、梗、靠、漩、搖等動態技巧,從音樂設計到舞蹈表現,都成功塑造了蒙古女性堅強、勇敢的民族性格,展現了馬背民族不畏艱難、昂揚向上 的民族精神和新時代蒙古女性的豪邁情懷,熱情讚頌了大草原的美麗遼闊。尤其是結尾高潮處,演員手握套馬杆並以套馬杆為直徑,甩杆快速翻騰旋轉,形成一個碩 大絢麗的舞環,動人心魄,激起全場熱烈的掌聲。這部作品創意新穎、形象清新、表演動人,成為趙林平教授舞蹈編導創作的又一亮點和突破。
中國舞蹈家協會名譽主席賈作光為院團、單雙三、群舞的作品獎頒獎,諾敏上台領獎。當諾敏從88歲的前輩舞蹈家賈作光手中接過獎杯時,難掩心中的喜悅,手捧獎杯,幾次細細地端詳、深情地注目。
第六屆中央電視台電視舞蹈大賽,從10月11日開始至17日結束,決賽七場前四場為業餘組,後三場為專業院團。專業組分兩個組別評獎,並且芭蕾、古典、民族、現當代混合評獎,單雙三20個作品評出金銀銅獎各一個。
中央電視台電視舞蹈大賽是央視品牌大賽之一,迄今為止已成功舉辦了六屆。作為唯一的全國性電視舞蹈大賽,大賽以其權威性、影響力、普及度聞名。本次決賽央視連續直播8天,中國網絡電視台同步直播,並通過大賽官方微博進行了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