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解析舞蹈《愛蓮說》的意境創造(論文)

(2014-10-12 18:39:03) 下一個

文學“意境美”的舞蹈闡釋

摘要:縱觀中國文化發展曆程,文學與藝術都是以追求“言外之意,象外之境”為最高審美境界,作為所有藝術門類中最古老的藝術—舞蹈同樣以“意境美”為深層審美內涵,本文基於文學作品,旨在探討如何運用舞蹈手段詮釋文學中的“意境美”。

關鍵詞:意境 文學 舞蹈 舞蹈手段

 

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厚積澱使舞蹈與文學、繪畫、雕塑、書法等眾多學科一樣都是從事物的形似出發以追求神似為最終目標,即對意境的探索。意境,是在情景交融的 基礎上所形成的一種藝術境界,它以意蘊、情趣取勝,是客觀與主觀,亦即生活、景物與思想、感情交融的產物,是情與景、意與境的統一。舞蹈素以推崇“詩情畫 意”為佳作,這與文學所追求的意境不謀而合。綜合近幾年的舞蹈比賽,不乏一些以文學改編而成的舞蹈作品,如古典舞蹈《愛蓮說》其創作靈感來源於同名詩作, 以蓮花的形態、氣質及品格為創作契機,以中國古典舞身韻為舞蹈元素,旨在對清遠意境的探索。該舞蹈憑借它渾然天成的舞蹈結構以及濃鬱的“詩情畫意”深受觀 眾的喜愛。遂本文以該作品為例,淺析如何運用舞蹈手段去詮釋文學作品中所營造的意境。

一.蓮之文韻

蓮花素來具有“花中之聖,君子之花”的美譽,在漫長的文學史中許多文人誌士為之揮筆潑墨。中國古代詩人鍾愛蓮荷,從而形成了一個蓮荷意象群:蓮荷的君子意 象;蓮荷的佳人意象;蓮荷的愛情婚姻意象;蓮荷的美好情境意象;蓮荷的離愁悲苦怨恨意象;蓮荷的憶舊懷人意象等。如《詩經》中有“灼灼芙蕖”之讚美;《離 騷》中有“集芙蓉以為裳”之高潔追求;“詩仙”李白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之佳讚。但是,周敦頤將蓮讚為在泥不染、濯清不妖的花中君子,則別有新 意。這篇區區白言的小品文,文字幹淨,寓意非凡。其文中心句“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蓮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 不可褻玩焉”,寫蓮之語,愛蓮之心,喻蓮之誌,可謂一氣嗬成,看似對蓮的直觀描寫,其實字字皆借蓮抒意,該文的意境也正是由表及裏、由象及意層層遞進。 《係辭傳》中曾提到:“立象以盡意”即意境為意象的最終塑造目標。象是具體的,變化的,顯露於世的,“見乃謂之象”(《係辭》)。而“意是精神性的,不能 為視知覺所感知,在藝術作品中是一種情思、情誌、情意,深遠而隱含。簡言之,意象是帶有情感的象征性符號並具有精神內涵的藝術形象,它是外物形象的知覺審 美形式與其象征意蘊的有機統一”é1û。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花卉與女子總是有著隱喻類比的關係,這種關係是建立在外觀審美基礎上的,而花卉與文人之間的關係則是建立在對花卉內部品格的深層挖掘 上。首先,該文借象表意用四個排比的四字成語對蓮花的外形,特點,習性進行描繪,是對蓮花形象上的界定:清麗而潔淨,挺拔且淡雅。其次,文中廣為傳唱的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則屬於意境的描寫。“看取蓮花靜,應知不染心”(孟浩然《提大禹寺義公禪房》),蓮花作為一種清逸高潔的精神符號,與泥同 出卻仍傲然於世,在清水裏洗滌過卻不妖媚,這不僅與佛家寓意所講求的“無塵”境界珠聯璧合,而且句句滲透著心如止水,與世俗而立的君子品格,該句的寓意超 脫了單純對蓮的外觀描寫而是上升到人格本體的高度,這正是字字珠璣背後隱藏的“蓮之意”。

蓮之美,金玉不足喻其貴,冰雪不足喻其潔,花月不足喻其色,以蓮喻人,尤顯性之高潔也。可見,蓮花的不染、不妖、不蔓、不枝,在潛移默化中早已成為人格化 了的獨特氣質,它既蘊含陰柔的女性之美又象征剛毅的君子之魄,總之無論蓮花代表什麽意象,終究離不開與生俱來的清麗、豁達、堅韌的品格。上述分析是從文學 層麵對蓮花的簡要剖析,而如何運用恰當的舞蹈手段展現蓮之境蓮之韻是難點所在。

二.    蓮之舞韻

作為所有藝術門類中最古老的藝術,舞蹈與諸門學科一樣,孜孜不倦地追求和創造意象境界。舞蹈以人體為載體,其意境的創造主要是通過情景交融的形象塑造,把 觀眾引入一個想象的空間,進而獲得豐富的審美享受。舞蹈意境是個極為豐富的綜合體,它是由舞蹈編導首先建造一個合理的舞蹈結構,挖掘、提煉出有節律的人體 動作並輔以服裝、道具、燈光等舞美的渲染所構成的藝術美的境界。這一境界的構成是心與物、實與虛的統一與表現,可謂寄情於景,移情於人。

1.  合理的舞蹈架構

上文中提到構建出一個合理的舞蹈架構是呈現意境的關鍵所在。舞蹈結構是指舞蹈外部與內部各種因素構成的邏輯關係形式,是舞蹈形式、內容、空間、節奏、色調、構圖、語言等結構關係的總和é2û。 它類似於文章的提綱,把舞蹈中將要呈現的信息以總分的方式列入。在安排舞蹈結構時首先要選擇切入點,即舞蹈圍繞的中心。《愛蓮說》是以曆代文人誌士對水陸 草木之花的審美差異作為切入點,然後引出“予獨愛蓮”,這顯然對後文襯托蓮荷之品起到鋪墊作用。然而在舞蹈的編排上,編導省略世人評價別出心裁以單腿跪 地,一個小五花打在胸前,後腿勾翹與上身後仰成一朵“蓮花”的逼真造型直接切入主題並運用這個典型的蓮花動作及擬人化的情緒主線來貫穿整個舞蹈。該動作經 過加工潤色在作品中重複出現三次,把舞蹈劃分為清風拂蓮、細雨潤蓮、眾蓮歡舞以及重歸自然四部分,各部分緊密銜接,意境層層遞進。前兩部分主要抓住了蓮花 的外形特點,編導運用跳躍性的思維擬創了蓮花在微風細雨兩個場景中的狀態,屬於以景造境的創作手法。而後兩部分以點及麵由一隻蓮花渲染群蓮共舞的大意境, 把整個舞蹈推向高潮,最終衍生出一種與世無爭的超脫感。

在解構一部舞蹈作品時,開頭與結尾極為重要。好的開頭引人入境,而好的結尾似餘音繞梁,予人無窮回味。舞蹈《愛蓮說》首尾呼應,舞蹈伊始,悠揚的琶音,猶 如微風輕拂水麵蕩起陣陣漣漪,蓮花形的動作象征著青蓮綻破花蕾,花瓣漸露,接著舞者從地麵緩緩站起,節奏舒緩,動作輕柔,“猶抱琵琶半遮麵”的羞澀似少女 初入塵世,潔淨而懵懂,好一派“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的夏之景。舞蹈的結尾仍回到開頭的蓮花動作上,不同的是此蓮花非彼蓮花,而是衍生為一片 生機盎然的蓮花群在經曆了風雨的洗禮後仍生機勃勃的綻放。此外,在舞蹈的中間部分,蓮花動作的再次出現代表著場景的切換,這時的蓮花動作有了一些變化,小 五花沒有打在胸前,取而代之的是舞者向後下腰,一隻手臂搭在腳上,另一隻與其平行,動作的略微變化被賦予了新意:雨露中的它,不與清漣同流,不與泥淖為 伍,而是凝聚了集體的力量,安然的接受大自然給予的一切。中間這兩部分的舞蹈動作幅度更大,節奏感更強,是對原文蓮花品格的真實寫照。整個舞蹈結構的一始 一終,一呼一應,情景交融,早已超脫了單純的文字描繪而是上升為不泯的生命意識與不屈的君子品格,舞蹈編導獨具匠心,舞蹈意境超凡脫俗。

上文中提到合理的舞蹈結構為意境的創造構建了整體框架,那麽舞蹈語匯無疑成為框架中的各個組成因素,通過動作的組合達到意境的完美呈現。

2.  細膩的舞蹈語匯

中國古典詩詞中有大量關於舞蹈片段的精彩描繪。如白居易的《霓裳羽衣歌》:“飄然轉旋回雪清,嫣然縱送遊龍驚。小垂手後柳無力,斜曳群時雲欲生。”文中 “轉、旋、垂、曳”幾個動詞的巧妙運用升騰出“清、驚、無、生”的飄渺已經,可謂畫龍點睛之筆,同時也暗示了舞蹈動作在營造意境時不容忽視的作用。中國古 典舞重在用身體的律動寫境抒意,舉手投足的張力收放,舞蹈造型的婀娜多姿,身體回轉間的行雲流水,翻轉騰躍的氣勢磅礴,乍看時的形似,再回味,留在記憶中 卻是抹不去的神似。基於中國傳統文化之精髓,古典舞的這種神韻特征與文學中的起承轉合具有異曲同工之妙。

《愛蓮說》中的舞蹈語匯可謂舞足蓮荷之姿態,展盡女性之神采。總體來說,該舞蹈是以模擬蓮花形態為前提,融合中國古典舞圓、曲、擰的運動軌跡以及提、沉、 衝、靠、含、仰、移的動態特征編創而成。“蘭花指”、“小舞花”與“盤腕”構成主要動作元素,這些動作與蓮花的外形相似,經過巧妙變化多次出現,具有靈動 之美,如小舞花在作品中就有幾種表現形式,舞蹈開頭的小舞花幹淨利索,手指的開合似花瓣的律動,象征著生命的降臨。主題動作第二次出現時的小舞花,運動軌 跡運行了一半後則變為左手按掌,右手蘭花指的造型,而接下來直到音樂轉換前的一連串的動作連貫流暢,以韻帶身,象征著大自然撫育下生命的朝氣蓬勃。

上麵的文學分析中提到,蓮花與女性、君子皆有著外部和內部的密切聯係,對於這兩點的把握是渲染意境的關鍵所在。中國古典舞中講求’“圓動律”,從文化層麵 講“圓文化”是中國一種文化具象的載體,代表著不偏不倚,中庸之治的君子處世態度;從舞蹈本體來說,“圓”象征著含蓄陰柔的女性美。《愛蓮說》中多處運用 到“圓動律”如涮腰,小舞花,雲手,圓場,點步翻身等,這一係列動作的運用輔之嫵媚的姿態,似一個活靈活現的蓮花仙子緩緩飄來。而在舞蹈的後半部分,使用 了倒踢紫金冠,涮腰,踹燕,順風旗亮相等技巧,舞蹈動作明顯緊湊,動作的幅度加大力度加強與作品前半部分的柔美風格形成較大對比,把舞蹈推向高潮,這一係 列的變化正是對蓮花君子風格的具體展現,不禁使我們眼前豁然開朗:那不是蓮花的獨舞,而是一片蓮花群在陽光雨露滋潤下享受著生命的律動,盡管世俗艱險,然 而那顆熾熱之心卻不曾泯滅,時刻帶給世間光明與希望,這不正是清蓮之神嗎?

3.音韻美

  舞蹈與音樂密不可分,身體的律動與相應的節奏共同組成了這門視聽藝術。《愛蓮說》的音樂部分選自《國色·西施浣紗》,結構上有所刪減,該曲以中國傳統的五 聲調式音階為主,主要由琵琶、二胡、簫共同演奏,樂器的獨奏風格各異,琵琶的婉轉悠揚,二胡的如泣如訴,簫的圓潤柔和,歌頌了西施出汙泥而不染的精神品 質,訴說著“生命”這一亙古不變的主題。

舞蹈《愛蓮說》另外一個成功之處在於古典舞內在神韻與音樂抑揚頓挫的珠聯璧合,二者共同作用使得文字中難以呈現的意境脫穎而出。樂曲開始由豎琴奏出了輕柔 的琶音,緊接著琵琶以清新的音色進入音樂主題,舞蹈中與其相吻合的是涮腰直到“蓮花形”的出現的一連串動作,如微風拂過水麵,一株蓮花帶著露珠,帶著對世 間的無限遐想悄無聲息的綻放。接著二胡與琵琶的柔情對話,飄渺中夾雜著傷感,仿佛是對蓮花卑微出身的同情與傾訴。待到洞簫綿軟的音色以及伴有背景人聲合唱 的出現後,對蓮曼妙身姿的描繪已升騰為對蓮花群剛毅氣質的渲染,樂曲情感、作品主題進一步升華。伴隨著樂曲輕盈的尾聲,仿佛心靈在經曆了喧囂與躁動後洗刷 的一塵不染,如蓮,掙脫了泥淖後重歸舊地的釋然。滴滴雨聲仿佛回到舞蹈伊始那隻涉世未深的小蓮清晰可見,而現在的它雖曆盡世事滄桑卻依然心懷“看庭前花開 花落,望天上雲卷雲舒”的淡然。這份淡然讓我們不禁聯想有著沉魚之貌如蓮清雅的她是不是同樣身處亂世,心如止水呢?

  通過對《愛蓮說》的意境解析讓我們領略了中國傳統文化籠罩下舞蹈的形神韻之美,在意境的探索中,我們不妨從中借鑒一些方法:對於以文學為題材的舞蹈作品首 先應基於對文章內涵的理解,找到與之相應的切入點,構建合理的舞蹈架構,並把文學作品中字裏行間滲透出的情境用“詩情畫意”的舞蹈語匯表現,再輔之同樣具 有意境美的音樂、服裝以及現代化的燈光、舞台場景等,相信遵循這樣的編排手法,筆墨之意與形體之韻定會帶給我們意境美的享受。

 

參考文獻

 

「1」   袁禾. 論舞蹈意境「J」 北京舞蹈學院學報, 1997年04期

「2」   何群. 論舞蹈結構的意義[J]. 北京舞蹈學院學報, 1999,(02)

「3」   王愛國. 怎樣進行舞蹈結構[J]. 藝術百家, 2006,(04)

「4」   紀廣. 舞蹈結構的重要性及其時空特點[J]. 山西大學師範學院學報, 2001,(02)

「5」   於平. 舞蹈藝術美論綱[J]. 北京舞蹈學院學報, 1993,(01)

「6」   張小剛. 舞蹈藝術的意蘊和意境[J]. 魅力中國, 2007,(05)

「7」   吳嵐. 編創舞蹈語匯的深層內涵[J]. 藝海, 2006,(04)

「8」   陳苗. 中國古典舞的文化內涵與審美理念[J]. 江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 2007,(02)

「9」   唐滿城. 中國古典舞“身韻”的“形、神、勁、律”[J]. 文藝研究, 1991,(01)

「10」  劉小勤. 周敦頤《愛蓮說》中的儒佛之辯[J]. 安徽文學(下半月), 2007,(07)

「11」  俞香順. 《愛蓮說》主旨新探[J]. 江海學刊, 2002,(05) .

「12」  劉文靜. 《愛蓮說》新解[J]. 長春師範學院學報, 2004,(08)

「13」  .孫金波. 周敦頤的佛學思想剖析[J]. 廣西社會科學, 2003,(03) .

「14」  鄧永芳. 《愛蓮說》及蓮文化中的佛說因緣[J]. 現代語文(文學研究版),2008)(03) :20



 

é1û袁禾. 論舞蹈意境「J」 北京舞蹈學院學報, 1997年04期

 

é2û 謝春. 舞蹈結構假設與舞蹈結構定式[J]. 藝海, 2005年05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