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務院關於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設中原經濟區的指導意見》中把推動中原文化的大發展,建設“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培育具有中原風貌、中國特色、時代特征 和國際影響力的文化品牌放到了重要的戰略位置。要實現中原文化的崛起就必須對古老厚重的中原文化進行充分地發掘整理,弄清楚中原文化的核心內涵,並將其與 現代藝術手段和現代審美理念實現緊密結合。實現這一目的的方法不在別處,還應該把目光聚焦在中原文化本身。以河南文化為主體的中原文化古老博大,甚至可以 說中原文化是華夏文化的正統和集中體現者。從這個意義上看,對河南文化的深入挖掘,係統整理、深刻認識就顯得非常重要,這些工作是實現中原文化崛起的必要 前提。
舞劇《水月洛神》是河南省鄭州市歌舞劇院曆經5年時間精心打造的一部舞劇作品。2010年12月初,該劇在河南藝術中心成功首演,此後短短3年時間該 劇先後登上河南、北京、上海國際藝術節的大舞台,得到國內權威專家的一致讚譽,榮獲多項含金量十足的省級、國家級大獎,征服了省內外的無數觀眾。2011 年10月在上海國際藝術節驚豔亮相,並被上海國際藝術節組委會一致推薦為首演劇目,稱其為:一流經典、原創新作,代表了河南舞台藝術的新水平。上海國際藝 術節中心藝術總監劉文國這樣稱讚《水月洛神》:這部作品風格既是傳統的,又是現代的;既是高雅的,又是通俗的;既是中國的,又是世界的。在舞劇《水月洛 神》取得這樣巨大的成功之後,對它的回頭審視、分析研究是獲得成功啟示的唯一途徑。這對於其本身的繼續發展和未來河南文化資源的發掘轉化與中原特色文化品 牌的培育打造都具有重大的意義和價值。
通過觀照《水月洛神》的舞台呈現和創生曆程,我們可以發現《水月洛神》是作為“舞劇”這一西方傳統戲劇形式與1800年前誕生在中原大地的曹植《洛神賦》這一極具東方文化色彩的古老內容的完美結合,他的成功突出體現在民族性、地域性、創新性和市場化四個方麵。
一、民族性
無疑,濃厚的民族文化色彩是《水月洛神》留給觀眾的第一鮮明印象,也是其獨特藝術氣質的重要組成部分。民族性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麵。
(一)題材的選擇
《水月洛神》以魏晉時期曹植的傳世名篇《洛神賦》、《七步詩》和中原地區世代流傳的洛神傳說為題材依托,以曹植、甄宓的淒美愛情故事為主線索,以曹 植、曹丕的政治衝突以及在此過程中兄弟情誼的破裂為副線索。兩條線索巧妙交織,生動地再現了流傳千年的美麗傳說和感人的曆史故事。
《水月洛神》中的主人公曹植,是三國時期魏主曹操之子,擁有絕世才情,他沉醉於自己的美好藝術世界,無意於現實中的權力紛爭,可以說曹植是集浪漫、純 真、癡狂於一身的一代才子,但他卻生於帝王之家,無可選擇地成為世子曹丕猜忌、排除的對象。《水月洛神》的重大戲劇衝突就集中在曹植、曹丕兄弟二人身上。 而矛盾的焦點是美麗的甄宓——洛神的化身,於是,殘酷的政治權力鬥爭幻化為兒女戀情的爭奪。最終,男女主人公在演繹完塵世中命運悲劇之後,在淼淼洛水的薄 暮裏自在暢遊,盤旋回舞。《水月洛神》的題材是極具民族性的。作為題材的主要依托,曹植的《洛神賦》是極富於中華民族文化精神的。“翩若驚鴻,婉若遊龍, 榮曜秋菊,華茂春鬆。仿佛兮若輕雲之蔽月,飄颻兮若流風之回雪 瑰姿豔逸,儀靜體閑。柔情綽態,媚於語言。奇服曠世,骨像應圖。披羅衣之璀粲兮,珥瑤碧之華琚。戴金翠之首飾,綴明珠以耀軀。踐遠遊之文履,曳霧綃之輕 裾。微幽蘭之芳藹兮,步踟躕於山隅。於是忽焉縱體,以遨以嬉。左倚采旄,右蔭桂旗。壤皓腕於神滸兮,采湍瀨之玄芝。餘情悅其淑美兮,心振蕩而不怡。無良媒 以接歡兮,托微波而通辭。願誠素之先達兮,解玉佩以要之 冀靈體之複形,禦輕舟而上溯。浮長川而忘返,思綿綿督。夜耿耿而不寐,沾繁霜而至曙。命仆夫而就駕,吾將歸乎東路。攬騑轡以抗策,悵盤桓而不能去。”
路經洛水夜宿舟中的曹植,恍惚間,似見洛神淩波而來,一驚而醒文思激蕩,浪漫名篇揮筆而就。《洛神賦》從其文學風采看兼具了東漢辭賦的平正莊雅和建安 文學的主體自覺。它有傳統文化重抒情的特點,有古典文學藝術以“寫意”為貴的取向,有對美的詩意表達。作為文學家的曹植也確如鍾嶸《詩品》所說:“骨氣奇 高,詞采華茂,情兼雅怨,體被文質。”達到風骨與文采的完美結合,成為建安文學的最優秀代表。曹植與洛神的愛情傳說在千百年的民間流傳中,更是被賦予了濃 厚的民族色彩。凡此種種,我們可以說,民族性在《水月洛神》的題材選擇上是充分突出的,洛神的故事可以作為中原文化乃至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典型代表。
(二)舞蹈的主體風格
《水月洛神》的民族性還體現在其鮮明的舞蹈主體風格——漢唐古典舞上。漢唐古典舞是以中國古代文明史中最輝煌的漢、唐精神和藝術氣質為審美主幹,以 漢、唐為代表的樂舞文化傳統和明、清以來發展成熟的戲曲舞蹈形式為支點形成的中國古典舞流派。這種舞蹈風格在以往的很多曆史題材舞劇作品中多有呈現,比如 經典舞劇《銅雀伎》。在《水月洛神》中漢唐古典舞的古拙大氣、雄肆舒展、雍容瑰麗,兼有癡狂妖嬈的審美風格得到了淋漓盡致的展現,使整體舞蹈語言自始至終 向觀者訴說著中華民族的古典美。
(三)美學追求
舞劇《水月洛神》的民族性還體現在其“哀而不傷”“悲歡遝見”的美學追求上。如果說西方民族精神大體是求真的話,中國民族精神尤其是中國古人的民族精 神則大體是求善的。所以,與西歐戲劇藝術悲劇、喜劇涇渭分明不同的是,中國古典戲劇在審美形態上存在“哀而不傷”“悲歡遝見”的特征,這一差異可被認為是 中、西方民族精神在藝術上的生動投射。舞劇《水月洛神》在審美形態上繼承了中國古典戲劇這一傳統,它給人的總體審美感受是“哀而不傷”的,這點主要體現在 男主人公曹植的現實命運與精神歸宿的悲歡矛盾上。
劇中曹植的現實悲劇命運軌跡,是在與曹丕的四段戲劇情境對比中勾畫出來的。第一段,兩漢風格的鼓陣中,鏗鏘激昂的鼓點節奏下,曹植、曹丕兄弟雙雄對 舞,意氣風發。然而,在對舞一開始,曹丕就舍我其誰地跨前一步,毫無顧忌地占據領尊之位,顯露了其必將拋棄手足骨肉之情的殘酷心性。對比之下,曹植則依然 憨實地勁舞,袒露自己的飛揚無羈和蓬勃神采。第二段,賜寶劍時,純真的曹植毫無禁忌地伸手欲接。不料,曹丕飛快地從曹植手中抓住劍柄,奪過寶劍,高高地舉 起 這是陰鷙利用坦蕩的不設防取得的勝利,曹植由此開始逐步陷入政治困境。第三段,曹植、曹丕兄弟征戰疆場,在戰亂之中,曹植循著悠揚的古琴聲見到了凜然撥弦 的佳人甄宓。在四周血腥和哭泣包圍下,曹植眼中隻有甄宓的美麗——不可占據、不可褻瀆的美。他凝神佇立,繼而,捧起丟棄在廢墟中的古琴,懷著對美的珍重和 敬仰離開了。與此相對比的是曹丕,他揮劍刺去,接連打開六道大門,斬殺了在場所有的百姓,得到了他最得意的戰利品——甄宓。前者是對美的珍重和敬仰,後者 則是對美的粗暴和占有。
兩種取向,兩種對待美好事物的態度本身就構成了強烈的戲劇衝突,也為下麵曹植的悲劇命運進行了充分地醞釀。第四段,在庭宴上,曹植第二次見到甄宓,她 已經是哥哥曹植炫耀的戰利品。植、宓兩心相知,曹丕陷入影影綽綽的流言陣中。登上最高政治舞台的曹丕終於劍指曹植,曹植七步成詩,字字泣血、句句驚心。深 宮冷月下,甄宓用一卷白綾結束了生命。最終瀕臨崩潰的曹植懷抱古琴,帶著對悲劇政治命運的驚悚和困惑漂泊流浪。至此,似乎美好和正義都被無情地摧毀了,悲 劇性的戲劇結構已經完結。然而,舞劇的點睛之筆就在於結尾曹植夢境與序幕曹植幻境的遙遙呼應。曹植喪失的是政治命運,但他對至高至善的美的追慕、求索與向 往是永不會喪失的。還是同樣的淼淼洛水邊,身心俱傷的曹植懷著對甄宓的無限思念進入夢境,夢中他緩緩走向美麗的洛神,人神共舞,他們在蒙蒙水月中自在暢 遊,飛上九天。美的永恒光芒終於穿越現實的短促生命,“圓滿”悄然中和了悲劇帶給審美者的哀痛心情。
二、 地域性
在“中原文化崛起”時代趨勢下,作為一部取得巨大成功的文化精品,《水月洛神》是一張能代表古老厚重的中原文化的藝術名片,它的一舞一蹈無不浸潤著古 老中原文化的滋養。《水月洛神》是充滿鮮明民族精神的,同時也是有著濃鬱地域特征的。它的地域性在創生曆程、舞台元素兩方麵均有體現。作為主要文學依托的 《洛神賦》據記載是曹植遊於洛水時所作,正因為此,古老的中原大地上才有了世代流傳的曹植與洛神的愛情傳說。鄭州市歌舞劇院選擇這一題材創作舞劇《水月洛 神》正是對自身地域文化的傳承和弘揚,也符合“文藝要有根”“文藝要接地氣” 的創作要求。在舞劇創作過程中,主創人員多次遍訪河南各地,深入民間采風,充分汲取厚重的中原曆史文化營養,使作品在最終的舞台呈現中很好地實現了中原文 化的表達。比如在鼓陣的設計、群舞舞蹈語匯選取、十二麵漢磚牆的運用、音樂風格、服飾道具等多個元素上都充分顯現了中原文化的地域特色。
三、創新性
任何一部成功的藝術作品必定是在傳統的基礎上有所突破的。舞劇《水月洛神》也不例外。在過去三年中筆者曾數次觀看這部舞劇,每次都有眼前一亮的感覺, 不斷豐富著對舞劇這一舞台藝術形式的固有認識。其原因就在於這部劇繼承了民族舞劇的傳統,但不囿於傳統,能夠在傳統的既有形態上大膽創新,勇於變革,使其 呈現出與眾不同獨樹一幟的藝術魅力。其創新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兩方麵:
(一)體製創新
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深化文化體製改革,促進文化事業全麵繁榮和文化產業快速發展。河南省委書記盧展工鼓勵文藝院團以體製機製創新為動力,不斷增 強內部活力,爭取多出人才、多出精品。2004年,鄭州歌舞劇院從建院伊始,就確立了以改革創新的全新理念貫穿於劇目創作、生產、演出的始終,決心革除製 約文化發展的體製性障礙,堅持實行“投資主體股份製、市場運營項目製、演出活動代理製、創作人員委約製、主要演員簽約製、演職人員聘用製”的機製創新模 式。舞劇《水月洛神》
正是在這種全新的文化體製下孕育降生的,也正是在體製創新的前提下才能有超強的“黃金班底”來打造出這樣一部藝術精品。
(二)藝術創新
縱觀全劇,可以說作品在藝術上的突破與創新是無處不在的。
首先,史、詩、書、歌、樂、舞等多種藝術元素綜合出現在一部舞劇作品中就是作品對傳統舞劇藝術形式的大膽突破。我們知道,西歐戲劇範疇中的舞劇是有著 嚴格的藝術程式規定的,其表達方式隻能是無聲的舞蹈語言,以至於在文化曆史進程中逐漸弱化了其作為“劇”的特征,相對於其他戲劇形式,舞劇“講故事”的能 力不強。我國民族舞劇在這方麵雖然是優於西方的,但仍顯不足。《水月洛神》在表達方式上的創新大大增強了它“講故事”的能力,尤其是劇中曹植在戲劇衝突最 激烈處《七步詩》的吟誦,聲情並茂,極富藝術張力,給流動的舞蹈增添了直入人心的力量。
其次是十二塊漢磚牆體的妙用。這些牆體,正麵是漢代的石刻圖案,背麵則是明亮的鏡子,既映照出曹植的純真坦蕩,又折射出曹丕的陰鷙凶狠。其自由的流 動、任意的組合、巧妙的翻轉,時而顯示宮廷的森嚴,時而逼仄曹植狹小的生存空間,時而流動著宮人們的流言,時而圍護著甄宓與流民,時而張揚著曹丕的威權, 時而又變化為撲朔迷離的曲折小路,令曹植的苦苦追索愈加困頓。給人留下難以忘懷的審美感受和體味不盡的精神內容。
藝術創新還表現在匠心獨具的舞台美術設計和現代舞台技術的應用上。與西方舞劇相比,與傳統戲曲血脈相連的我國民族舞劇在舞台布置方麵是較為簡單的,這 是我國傳統戲劇的整體特點之一。看過此劇的觀眾都會對美侖美奐的舞台背景印象深刻。隨著戲劇情節的推進和人物境遇的變化,多套既逼真又不失寫意的舞美裝置 精彩紛呈,給觀眾帶來了極為豐富的審美享受。可以說,創作者在舞美方麵的創新上下足了功夫,也轉化為了強大的藝術表現力。
四、市場化
舞劇《水月洛神》的成功還在於其遵循市場規律,從生產、打磨、運營、推廣一係列環節進行市場化操作,在廣闊的文化市場和觀眾——文藝產品消費者的目光 審視下不斷完善自身,精益求精。創生過程中的體製創新、在保利院線的演出運營、上海國際藝術節上的精彩開幕等等都是其走文化藝術市場化道路的表現,也是其 獲得成功的寶貴經驗。
結語
劇作家歐陽逸冰說:《水月洛神》就是這樣,用簡潔、準確而又優美的肢體語匯揭示出主人公曹植命運的悲劇性演變,是謂“以形寫神”。在曹植的命運衍化 中,他的精神世界是淒涼而又美麗的,政治利劍斬斷了他的報國之誌,卻不能阻斷他對美的發現與構建。正如哲學家德謨克利特所說:“永遠發現(發明)某種美的 東西,是一種神聖的心靈的標誌。”也如詩人舒婷所說:“理想使痛苦光輝”。這就是《水月洛神》的主創以當代人的視角去解讀了這位詩人在那個時代的“人的覺 醒”。作為舞劇,《水月洛神》用多樣化的舞蹈語匯和豐富的藝術形式完成了一個戲劇性極強的複雜故事的完整表述,從始至終閃爍著厚重的中原文化光輝,承載了 中國古典美的各個方麵。而現代戲劇理念的注入,音樂、舞美、多媒體、服裝、燈光等多種舞台效果的融合,又使《水月洛神》在充滿古典美意韻的同時,極具現代 藝術新意。走市場化道路推動了《水月洛神》不斷地自我完善,為其注入了長久不衰的藝術生命力。期待這部藝術精品在更加寬廣的國際舞台上繼續起舞,並帶動中 原文化的發掘創新,進而打造出更多的精彩作品。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