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舞蹈賞析《黃土黃》

(2014-06-25 15:59:33) 下一個

    舞蹈《黃土黃》的編創思路
舞蹈《黃土黃》
的創新靈魂及人文精神
中國聾啞人藝術團演出高清

舞蹈《黃土黃》始終圍繞:黃土情結張揚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有一把黃土就餓不死人的內在主題。黃土高坡造就了黃土地人的自然品性和精神家 園,它體現在舞蹈《黃土黃》的人文內涵上,其編創的主導風格就必然顯現了樂觀灑脫、明朗奔放、富於生活情趣、充滿人文特點的美學特色:藝術手法上始終貫穿 著平民文化意識和審美視覺。一個根本的主題就是對黃土地人性的呼喚,是對人的價值的肯定。黃土地人的文化價值觀受強烈的鄉土意識支配,把人們的審美視覺總 是導引、帶向古老聖潔的土地,從而使黃土黃文化內涵始終閃現著自然美和人性美的光環,無不令人們感受到一種崇尚本土剛強灑脫的黃土氣息撲麵而來,領悟到黃 土地攝人魂魄的無窮魅力。

作品采用的是山西晉南花鼓的表演形式,透過鏗鏘昂揚、柔美細膩的舞蹈動作,將一個民族的酸、甜、苦、辣在原生態節慶舞蹈狂歡的激越中反向地顯現出來。 充分表現了中華民族淳樸、勤勞、樂觀的品性和自尊、自信、自強不息的精神風貌。從《黃土黃》舞蹈中可以看到黃土地人坦蕩的胸懷、強韌的生存力量及其純樸的 品性。其蘊含的人文精神可以在人們的心靈深處引起強烈的共鳴,其舞美所體現的黃土地人的堅韌不拔精神,總是把大山土地的偉岸深邃與黃土地生長的人的頑強與 執著聯係起來,總是在顯示自然力量強大的同時顯示人的生命力量的永恒對應。即黃土地人在艱苦環境中生產生活所產生的達觀態度和樂觀精神。

在編創中,編導者追求的是以動作的意義表現情感。需要特別強調的是,在舞蹈結束時,跪伏故土、雙手捧黃土周身揚灑的舞姿形象的設計,再一次把作品提升到了一個高潮,它既是舞蹈《黃土黃》的主旨突現,也是作品的點睛之處,它使得黃土地人的精神得以升華。

  舞蹈《黃土黃》立足在山西胸腰鼓秧歌的基礎上,吸收了古典舞,膠州秧歌和鼓子秧歌中的動作,根據主題的需要加以創新改造。其擊鼓動作,時而是雙手敲, 時而單手敲;時而仰著敲,時而俯著敲;時而擊鼓麵,時而擊鼓邊,凡此種種技法,都將胸腰鼓這一原生態的秧歌鼓舞藝術的魅力發揮得淋漓盡致、趣味盎然。

  探析舞蹈《黃土黃》編創的步驟大體可劃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幕啟景顯,亮出蒼莽、宏闊、溝壑縱橫的黃土高坡,在陣陣的號子聲中,一群光膀體健、穿著拐腳褲的漢子和裹著紅頭巾的姑娘,綁著胸腰鼓,在鏗 鏘有力的鼓聲中,伴著聲聲呐喊,邁著沉穩的步點向前走來。他們時而高舉雙臂,奮力敲打,時而彎腰細聽,是那樣的強悍有力,充滿歡愉。幾聲強鼓點之後,音樂 轉為柔和,姑娘們以膠州秧歌中的劃八字走向前台。隻見在整齊劃一的步點中,姑娘們雙手或側旁劃八字,或輕柔舒緩置於胸前,表現出女性的陰柔之美, 與黃土漢子們的陽剛之氣形成鮮明的對照,抒發了他們即使置身於貧窮的黃土高坡上,也癡心不改、無比熱愛生活的鄉土情懷。

第二部分:鼓聲節奏加強,姑娘下場,男群舞上,敲起了歡騰跳躍的鼓點。此時,一男子居中,在眾星托月嘿嘿聲中,雙手向上,騰躍跳起,然後雙 手交替由上而下敲擊胸腰鼓。接著兩個、三個、一群漢子一起敲。他們艱難地攀起,向上掏手(全場寂靜)。隻聽見那輕輕的敲擊聲,由弱轉強,漢子由半蹲到直立 而向上躍起,不停地敲鼓、呐喊、歡躍。讓人們強烈地感受到生活在貧瘠黃土地上的他們雖備受艱辛,但仍能有著以苦為樂的拚搏精神,保持著豁達樂觀、積極向上 的人生態度。

第三部分:舞蹈進入高潮,此時為點睛之筆,隻見姑娘雙手劃八字上場,繼而漢子加入,他們仍左右敲鼓,幅度逐漸加大,並從原地向上雀躍,數十 次重複這一簡潔動作。就在這反反複複中,觀眾的心被撞擊至興奮共鳴狀態,這時,一位獨舞老人上場,他跪伏在地,用顫抖的雙手捧灑著黃土,他的造型,與 那正在無休止狂舞的群舞形成高低、動靜之間的對比,造成強烈的反差效果,烘托出《黃土黃》的深刻主題:即有一把黃土就不會餓死人,黃土大地是養育華夏兒女 的母親。鼓點愈捶愈烈,痛苦與歡樂、現實與夢想,都在這激越的鼓聲中交織、翻飛、升華,從而使《黃土黃》舞蹈藝術的火花光豔四射。

  舞蹈《黃土黃》的結構巧設及編舞技巧

  在舞蹈結構上,作品以不斷分裂又合並的編創手法來呈現主題。如第一段中,開始是男女群舞,而後轉為男組舞;第二段開始是女組舞,接男女群舞,又轉為男 組舞:第三段為男女群舞和一人獨舞並置。這樣一種以音樂高度吻合的結構形式,突出了舞蹈情緒的對比,從而使舞蹈層次更加清晰明朗。在編舞技法上,動作的不斷重複、強化和發展變化,營造了一種情感的誘惑力和穿透力。

  重複:動作在作品中用出了妙境。作品所用的動作組合不多,但由於采取樸素的重複手法,增強了動作效果,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比如,舞蹈最後那全體演員數十遍的左右擊鼓動作的重複,震撼著觀眾的心。

  強化”;在男演員造型中,大量地運用了加大的蹲襠步向後用力仰身動作,從而強化出泰山般的不可動搖和豪邁偉岸的氣概。

  發展變化:在作品的女子群舞中,編導把原本一拍一步的膠州秧歌動作,進行了節奏處理——時而拉得好長,時而又突然停住,從而使這些課堂的民間舞動作獲得了新的藝術生機,令觀眾深思默想,回味無窮。

  當然作為一部經典的舞蹈作品,《黃土黃》的成功不隻是有了以上幾種好的編舞技法,更重要的是編導緊緊抓住了中華民族誕生和發展的脈搏,從千萬年流淌的滾滾黃河水中托出了一顆熱愛中華民族滾燙的,從而,創編出了有著思想深度、藝術震撼力和代表民族之魂的作品。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