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論民族舞的特征及民族舞技巧的三種發展趨勢(論文)

(2014-06-25 11:43:17) 下一個

技巧的發展趨勢
1.技巧風格化
  中國古典舞技巧追求能力素質的極限展示,而中國民間舞技巧追求的是審美風格的完美體現。古典舞中的技巧同身韻可以是各自獨立的,而民間舞中的技術技巧是同舞蹈風格緊密相融、難以分開的。也就是說民間舞的技巧不是純技巧,而是風格化的技巧。
       中國民間舞的技巧發展趨向,應該是風格化技巧的強化與發展。風格化技巧既包括民間舞蹈中的各種道具性舞蹈技巧,又包括各民族民間舞蹈中特有的旋轉、跳躍、翻身等技巧。中國民間舞係副教授明文軍在《由廈門班畢業課想到的》一文中,曾提出過將道具的運用往極限上發展而構成民間舞技巧的教學設想。實踐證明,這種教學設想是科學的、可行的。我們的民間舞有許多極富特色的道具舞蹈形式是可以去挖掘、研究和發展的。比如漢族的手絹、扇子、鼓、傘、棒;藏族的熱巴鼓、辮鼓、背鼓;蒙族的筷子、盅碗;朝鮮族的長鼓、象帽等等。還有民間舞中的各類旋轉,也是風格性很強的技巧。比如維族舞蹈中的各種跪轉、夏克轉、空轉、平轉,講求快速、多姿、戛然靜止,猶如鷹隼迎風回旋。而朝鮮族民間舞蹈中的旋轉則講求平穩,優雅,猶如仙鶴悠然自得。
2.技巧情感化
  民間舞中的技巧是與渲泄生命情感和烘托場麵氣氛緊密結合的,是民間舞者內心激情的物化。如果沒有情感的投入,再高難、再精湛的技巧形式在民間舞中也會變得蒼白無力,毫無光彩。我曾經從電視錄像中看過一些民間舞劇目,現在雖已記不起它們的名兒了。但讓我記憶猶新的是,它們的技巧性都很強,表演中動則旋子360,靜則控腿180……。但這些技巧成了遊離於舞者情感和舞蹈風格之外的無情之舉,因而毫無藝術感染力可言,反倒讓人感到莫名其妙。對此而言,我比較欣賞的是雲南省歌舞團創作的男子三人舞《小夥、四弦、馬櫻花》,其熱情風趣、樸實無華的風格讓人百看不厭、回味無窮。這個劇目也安排了諸如倒踢紫金冠、小翻、搶臉等一些技巧,但這些技巧是在演員們情感的自然流露中,是在舞蹈情緒的層層推進中恰到好處地完成的。這種情感化了的技巧,極大地豐富了舞者的藝術表現力,增強了舞蹈的藝術感染力。
3.技巧藝術化
  隨著時代的發展,隨著民間舞從廣場向劇場的轉化,民間舞技巧的功能已不僅限於渲泄情感和渲染氣氛了,它將逐步向塑造舞蹈形象、表現人物心理、營造舞台意境的藝術化方向發展。有人說,楊麗萍表演的民間舞根本沒什麽技巧,為什麽能獲得大眾的普遍喜愛和專家的如潮好評呢?其實仔細分析起來,楊麗萍那獨特的動作語匯的運用就是民間舞的藝術化技巧的最高體現。《雀之靈》中的舞蹈造型與動態,已不同於廣場原生態的傣族孔雀舞了。它通過藝術化地誇張與變形,將孔雀那高潔、超然的靈性進一步升華,創造出了一個似真似幻、虛虛實實的藝術仙境。正如於平教授所評價的那樣:《雀之靈》的過人之處,在於它以卻又不為所累。當你在欣賞楊麗萍的《雀之靈》時根本發現不了技巧的痕跡,因為楊麗萍是用技以求道的生命意識在創造生之靈光。在那翩躍翔舞的孔雀中,楊麗萍傾注了自己全部的人生感興、人生悟覺、人生意趣和人生睿思,使這一舞蹈獨白充溢著恬靜的生命和諧感與堅毅的生命自信心。因此,民間舞技巧運用的最高境界就是將之藝術化,讓技巧的全過程完全隱匿在舞蹈表演的情理、律動之中,而不顯山露水,刻意為之。 本文由廣場舞http://gcw.cntaiji.org整理

試論民族舞蹈的特性與發展趨勢 
文範紅豔
一、民族舞蹈的民族性
舞蹈作品是一個民族的民族情感與民族性的有機結合.
所謂舞蹈的民族性,不僅是通過舞蹈的風格和特點來表現出來的,更是體現在了民族的風格、心理特征、語 言、審美習慣以及民族文化和表達情感的方式上。而一個民族風格非常濃鬱的舞蹈作品,也就必然會綜合了這些特征,並且最後以舞蹈的形式表現出來。
我們以佘族 舞蹈《佘家謠》為例,整個舞蹈的藝術風格是恢弘、大氣的,同時又不可或缺的突出了佘族文化的獨特個性,整個的劇本安排完全圍繞著其民族特色來組織編排舞 蹈、譜寫音樂、穿插結構,在本民族根基的基礎上又做到了傳承和創新。整個舞蹈將散落在民間的珍寶串聯了起來,表達了本民族人們的生命傳承和民族性格,也揭 示出了佘族的風姿,讓世人看到了佘族人所具有的精神和風骨。
二、民族舞蹈的情感性
情感性是舞蹈藝術的一項重要特征。
舞蹈的表演建立在情感的基礎之上,同時情感也是舞蹈表演藝術的一項重要組成部分。舞蹈是人體抒發內心情感的一種重要的藝 術形式。舞蹈的情感特征主要包括兩點:一是感染情緒的直接性;第二就是感染情緒的強烈性。舞蹈藝術直接通過動作反應情感,並以其強烈、深刻、細膩的藝術手 法來表達,使其超越了其他的藝術。同時民族舞蹈更加具有民族性的風格和文化個性,在表演的過程中將情感性與民族性相結合起來鮮明地展現出民族的情感和特 點,帶給大眾巨大的震撼和吸引力。
例如著名的黎族舞蹈《草笠舞》就具有著鮮明的民族風格和特色。整個舞蹈中,姑娘們都身著黎族服飾,臉上帶著豐收的喜悅之 情,身體動作上將雙手抬高至腰部隨之手腕翹起擺動,腳步動作上以一隻腳為重心,另一隻腳彎曲點地,左右輪換,做成這一黎族特有的舞姿形態。另外在表情運用 上麵,要以生活為典型,以日常的生活和勞動為主來揣摩在經過藝術加工提煉而來。整個舞蹈就是將黎族的情感特點與民族特征有機地結合起來並賦予極強的藝術感 染力,最終成為了人民群眾所喜愛的一個藝術作品。
其他的少數民族舞蹈也是這樣的,首先要具有廣泛的生活基礎和廣博的文化知識,其次就是要具備較強的感覺能 力和較高的想象能力,這樣才能將情感與民族特點有機的融入到舞蹈當中,恰如其分地來表達舞蹈的意境。
三、民族舞蹈的發展
1、繼承
繼承應該作為民族舞蹈發展的根基。
我國共有五十六個民族,每個民族又有著屬於自己的舞蹈藝術,並且在民族進化的漫長曆史進程中形成了相對固定和規範的風 格、節奏、核心動作和空間方式等,這些都是民族的精華,是祖先為我們所留下來的珍貴的舞蹈藝術遺產,同時這也就成為了今天我們發展民族舞蹈所擁有的優良的 文化土壤,所以我們必須要合理科學地加以運用。所謂民族文化的根源就是在各個民族本身的體內,後人也必須要有這樣的清醒的認識,否則就會斷送掉民族文化藝 術發展的美好前程。
2、把目光投向四周 在舞蹈藝術當中,民族舞蹈是一個個性較為獨特的門類,但也不是說民族舞蹈就是一成不變的。曆史上任何的一個舞種,在其發展和進步的過程當中都會得到和經曆 一個不斷豐富和完善自身的過程。在當前這個資源空前發達的時代,舞蹈藝術繁多的種類和複雜的表現形式更是以往任何一個時代均不能夠比擬的。所以,很多其他 藝術的優秀的積極的成分都可以借鑒,例如現代舞、古典舞、芭蕾甚至是從不屬於舞蹈這一類別的藝術形式,例如體育、音樂、書法、戲曲等藝術當中的節奏、語 言、表現形式及藝術理念,這些藝術形式當中的優秀成分都可以成為民族舞蹈所借鑒的對象。值得注意的是,這裏所說的借鑒並不是照抄,假設民族舞蹈完全照抄芭 蕾,變成了立足尖旋轉、托舉等,那就成為了另一種悲哀了。
3、把目光投向時代 繼承性是民族舞蹈發展的根基,的確我們也應該對文化藝術遺產加以繼承和弘揚,但是民族舞蹈的本質不應變,還是應該要運用本民族的最具有生活意義的舞蹈形式 和反應和歌頌人民群眾身邊的人和事,反應當下人們所遭遇的生活際遇和狀態,以點為基礎,以麵來概括,從而挖掘出來人性當中最本質和最深層的東西。這一情況 已經得到了很多學者及專家的重視,創作出來了一些極具代表性的作品,例如《小河淌水》、《庭院深深》、《阿惹妞》、《雀之靈》、《母親》等,但是僅僅這些 還是不夠的,還有相當數量的舞蹈作者、作品甚至舞者依然沉浸在舊式的象牙塔當中的自我陶醉和欣賞,脫離了時代主旋律,脫離了社會現實和大眾情感,背離了舞 蹈的宗旨,不能反映出時代的心聲。這一切都是源於舞蹈的受眾麵還非常小,民族舞蹈還未能走出自產自銷的小圈子,自然觀眾的反映不會熱烈。所以,我們提倡並 呼籲在發展民族舞蹈的過程中,其思想觀念一定要跟得上時代發展的要求。
結 語
民族舞蹈所表現出來的內容不僅是本民族文化的反應,還是民族精神的展示,具有著鮮明的民族性,依托著實實在在存在著的生活內容;同時,民族舞蹈還具有著很強的寫意性和隱喻性的特征,不單單是對現實生活的簡單反應和寫照。而舞蹈本身所具有的抒情特征又使得舞蹈當中的這些“反映”和“展示”帶有了鮮明的情感色 彩和民族性。因此,隻要是對民族文化和生活素材進行深入地搜集和積累,就能夠創造出來極具生命力、感染力和民族特色的舞蹈作品出來。至於民族舞蹈的發展之 路,則既需要繼承民族傳統文化,又要借鑒現代藝術創作方法;既需要領悟中國五千年文化史文明史的積澱,又要具有超越世俗、統領時代的思想,既要能夠整體把 握民族傳統的藝術境界,又要具體了解當今時代人們生存的真實狀態。隻有以這樣的心態和思維去思考民族舞蹈的過去、現在和將來,民族舞蹈才能夠在不失掉自身 特色的同時走出來一條屬於自身的發展道路。
參考文獻:
[1] 趙向欣.中國民族舞蹈如何舞向未來.河南師範大學學報.2003
[2] 邱玉音.民族舞蹈的民族性與情感表現之我見.大眾文藝.2005
[3] 田連印.談各民族舞蹈的共同性.劇作家.2003
[4] 王多穎.談民族舞蹈的民族化.藝林漫畫.2009
[5] 聶乾先.淺議民族舞蹈的民族性.大眾文藝.2001 (長治學院師範分院)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