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古典舞專業術語大全

(2014-02-14 10:53:35) 下一個

形:一切外在的,直觀的動作,姿態,動作與動作之間的連接,姿態與姿態之間的過渡路線,凡是一切看得見的形態與過程...

    

     

       形:一切外在的,直觀的動作,姿態,動作與動作之間的連接,姿態與姿態之間的過渡路線,凡是一切看得見的形態與過程都可稱之為“形”。


神:泛指內涵,神采,韻律,氣質。

勁:指內在的節奏處理和有層次,有對比的力度處理。

律:指舞者在完成動作時即能有順水推舟,一氣嗬成的順勢,又能在動作中有起伏跌宕,相反相成的逆向效果,形成一種特定的節奏。

擰:即下肢固定,上身(包括腰,肋,肩,頸頭)向左或有作水平的旋扭。

傾:指上肢向前或旁做“折”狀。

含:以腰,肋,胸的收縮並往前傾。

仰:凡是上肢向後“折”狀,即使“仰”。

平圓:無論是手的局部動作或是整個上肢動作,運動時要如“磨盤”狀,展現在觀眾麵前的是一個豎麵的圓線運動。

立圓:它的運動軌跡如同“車輪”狀,即展開在麵前的是一個豎麵的圓線運動。

八字圓:又稱“風火輪”,指肩部或雙臂同時進行相反方向的兩個圓線運動,形成“前後”或“左右”兩個車輪式的圓線運動。

點:從動作的外部而言,是指動作中的突出的強拍或瞬間的停頓。從神韻及內涵而言,是指呼吸中瞬間的閉氣,“提沉”中起伏的強弱;眼神運用時動幻中的凝聚;身法變換中意念的閃動。

線:從動作的外部而言,現是指運動遵循的路線。從神韻及內涵而言,線是指運動全過程中內在意識的旋律感。

動律:指經過對一切動作分析,概括,提煉,使之成為不同於某一具體或完整動作的,具有概括性質的“元素”。

元素:指提,沉,衝,靠,含。腆,移,龐提,這些由心意帶動呼吸,又由呼吸支配腰部而體現出來的基本勢態。

坐:中國古典舞訓練基本姿態,臀部全著地,雙腿盤於身前,開胯,後背自然垂直,肩胸放鬆,眼平視,手腕搭於膝上,雙肘放鬆,也可雙手背於身後,肘尖下垂。

沉:中國古典舞訓練基本姿態,在“坐”的姿態上通過呼氣使氣息下沉,感覺氣沒丹田,以沉氣之力帶動腰椎從自然垂直狀一節一節下壓而形成胸微含,身微彎狀,在此過程中眼皮隨著沉氣而徐徐放鬆。

提:中國古典舞訓練基本姿態,在“沉”的基礎上深吸氣,感覺氣由丹田提至胸腔,同時以胸之力帶動腰椎由微彎狀一節一節直立,感覺頭部頂向虛空,提至胸腔之氣不能靜止憋住,隨著“頭頂虛空”的感覺向上延伸,同時眼皮也向微鬆狀逐漸張開,瞳孔以氣之力放神。

衝:中國古典舞訓練基本姿態,在“沉”的過程中用肩的外側和胸大肌向8點或2點水平移斜,肩與地麵要保持平行線,切忌上身向前傾倒,頭部的配合或與肩相反,或向右轉成後看狀。

靠:“靠”和“衝”相反的不可割裂的一對動律,首先“提”,然後在“沉”的過程中用後肩部及後肋側帶動上身向4點或6點“靠”出,感覺前肋往裏收,後背側肌拉長,肩與地麵保持水平拉出,無向後躺倒感。身如向右靠頭則向左轉,眼平視放神,頭及頸部略向下梗,無上仰狀。

含:中國古典舞基本姿態。過程與“沉”一樣,但加強胸腔的含收,雙肩向裏合擠,腰椎形成弓狀,空腰低頭。

腆:中國古典舞基本姿態。是與“含”相反的運動。是在提的過程中,雙肩向後掰,胸盡量前探,頭微仰,使上身的肩胸完全舒展開。

移:中國古典舞基本姿態。肩部在腰的發力下向左或右的正旁移動,與地麵成橫的水平運動。現經“提”,在“沉”的過程中,以腰發力,用肩帶動向旁拉長肋肌,頭與運動方向相反。

    旁提:中國古典舞基本姿態。在“沉”往上“提”的過程中,身體由下經“移”往上的上身弧線運動,形象猶如一輪彎月和滿風的船帆。

橫擰:中國古典舞基本形態之一,胯不動,以腰為軸,水平向左右擰動。

傾俯擰:中國古典舞基本形態之一。胯不動,以腰為軸,擰的同時,上身從髖關節向下傾做俯勢。

傾仰擰:中國古典舞基本形態之一。胯不動,以腰為軸,擰的同時,上身從髖關節做傾勢,上身從胸腔一節做翻胸。

正步:中國古典舞基訓腳的位置之一。兩腳靠緊,腳尖朝正前,身體與麵部均朝正前,重心在兩腳。

丁字步:中國古典舞腳的位置之一。丁字步又左右之分,以左為例,左腳跟靠緊右腳窩,兩腳成型為"丁"字,兩腳尖朝前斜角,重心在兩腳。做把杆動作時身 體和頭可對正前,在中間是要求身體稍向右前側擺,頭朝左前側偏。站右丁字步時,做法相同但方向相反.又有前腳尖朝正旁者稱橫丁字步。

小八字步:中國古典舞腳的位置之一。兩腳跟相靠,腳尖朝前方兩斜角,身體與麵部均朝正前。重心在兩腳。

大八字步:中國古典舞基訓腳的位置之一。兩腳跟間距離橫的一腳半,腳尖對前方兩斜角,其餘同小八字步,重心在兩腿中間。

踏步:中國古典舞基訓腳的位置之一。這種較富姿態性的動作具多種規格。以左為例:左腳尖向前,右腳撤至左腳後旁,以小趾虛踏於前腳左後方,後腳尖與前腳跟成一橫線,前腿伸直,後腿膝稍彎,前膝蓋內側和右膝蓋相靠,重心在前腳,後腳虛踏,身體微向左前傾,麵朝左前側。

弓箭步:中國古典舞基訓腳的位置之一,是丁字步的一種變形和發展。將丁字步的前腿向旁伸出後彎曲,後退繃直,即前腿弓,後退繃,弓的腿足尖向正旁,直 的腿足尖向正前,弓的腿要求小腿與地麵成垂直角度,大腿與小腿成稍大於90度的鈍角,重心在兩腿中間,上身直立,方向朝正前。雙肩與腿在一平麵上,不要前 後突出,麵部可看正前或前側。

一字步:中國古典舞基訓腳的輔助位置之一。

大一字步:中國古典舞基訓腳的輔助位置之一。兩腳跟間距離橫的腳,腳尖向兩邊正旁,重心在兩腳中間,身體與麵部均朝正前,其餘同一字步。

一字步蹲:中國古典舞基訓腿的動作之一。做法:在一字步的位置上,膝蓋對前腳尖方向,上身保持正直往下蹲,全腳著地蹲到最大限度為半蹲,微抬腳根蹲至臀部距足跟15公分左右為全蹲。

大一字步蹲:中國古典舞基訓腿的動作之一。在大一字步的位置上,膝蓋對著腳尖方向,上身保持正直往下蹲,無論半蹲或全蹲均不可踮起腳跟,大腿和小腿彎曲的角度大於90度為半蹲,大腿成180度為全蹲。

正步蹲:中國古典舞基訓腿的動作之一。在正步的位置上,膝蓋對著腳尖方向,上身保持正直往下蹲,不踮起腳跟的最大限度為半蹲,踮起腳跟繼續到臀部接近腳跟時為全蹲。

踏步蹲:中國古典舞基訓腿的動作之一。丁字步準備,後退撤步成踏步,蹲時前腳尖稍向外側方,後腳掌踏地,腳尖也朝側方,前後腳尖在一斜線上,中間距離 約一腳,重心在兩腿中間,上身保持正直,後退膝蓋經前腿膝蓋的後窩,在前腿外側伸出,雙腿交叉蹲下,此時雙腿上部重疊,前腳始終全腳抓地,後腳用腳掌踏 地,起來時重心漸移前腳,恢複踏步姿態。在運用上有半蹲與全蹲之分,半蹲成鈍角,全蹲成銳角。

弓箭步蹲:中國古典舞基訓腿的動作之一。做法有四種:半蹲時,弓箭步準備。弓的腿膝蓋腳尖方向屈,讓原來和地麵呈垂直的小腿盡量傾斜,以腳跟不抬的最大限度為標準,繃的腿保持繃直。

    半蹲加踮腳深蹲:完成上述半蹲後,弓的腿將腳跟踮起,繼續彎曲到大腿與小腿貼上為止。全蹲:完成半蹲後,繃的向旁滑出去,使前腿的小腿與地麵成垂直。弓箭 步左右移動蹲:弓箭步準備(以左腿弓,右腿繃為例)雙腳跟微踮,左腿不動成大一字步踮腳半蹲狀,然後左腿輾動,膝蓋向前,將腿伸直,雙腳腳跟落地,如此形 成右腿弓,左腿繃的弓箭步,反複練習即為弓箭步左右移動蹲。

擺扣步:中國古典舞常用步法之一。強調人體在“姿態側腰”的舞姿下,通過雙腳一向外“擺”一向裏“扣”,形成一種在交換移動中產生向心性的圓周步法。

擦地繃腿練習:中國古典舞基訓把杆上的練習動作之一。正步準備,動力腿保持正直,全腿用力擦地向前伸出到最大限度為止,同時腳背完全繃起,回來時由腳尖用力擦地收回。

小踢腿:中國古典舞基訓把杆上的練習動作之一。正步準備,動力腿腳尖為爆發力向前或向後擦地踢起25度並突然靜止,然後經原來路線恢複為正步。

踢正步:中國古典舞基訓腿的動作之一。正步準備,手雙山膀,動力腿繃腳或勾腳向前踢起,然後落回正步,可在原地踢也可移動踢。

踢旁腿:中國古典舞基訓腿的動作之一。丁字步準備,手雙山膀或托按掌,動力腿向正旁踢起,落回丁字步,也分繃腳踢和勾腳踢兩種。

踢後退:中國古典舞基訓腿的動作之一。正步準備,手雙山膀,動力腿向前繃腳點地,在上身和腿保持正直的情況下,動力腿往正後方高處踢起,落正步。

踢探海:中國古典舞基訓腿的動作之一。踢法如後腿,但踢起後允許上身稍往前壓,動力腿往更高處踢起,成探海舞姿。

倒踢紫金冠:中國古典舞基本訓練腿的動作之一。這是踢後腿的一種變形,踢法如上,手雙托掌,但動力腿膝蓋可稍彎曲,上身挑腰,踢的目標是用小腿肚打後腦勺,整個身體成一“元寶形”。

大蹁腿:又名踢月亮門腿。中國古典舞基本訓練腿的動作之一。丁字步準備,手雙山膀,動力腿從十字腿方向踢起在空中作寬臼關節環動,經過前麵,側麵從旁腿落下。整個動作如用腿畫出一個“月亮門“。

蹁腿轉身:中國古典舞基本訓練腿的動作之一。斜線或橫線進行。丁字步準備,手雙山膀,以踢左腿為例:左腿踢蹁腿後,落在左旁一步左右,重移過去,右腳 在左腳旁交叉上一步,重心移至雙腿中間,這時在左腳旁交叉上一步,重心移至雙腳中間,這時上身仍向正前,然後雙腳用腳掌輾轉(上身隨轉),轉四分之三圈 時,重心移至右腳,在右腳繼續輾完四分之一圈的同時,左腳再起蹁腿,這樣反複進行。

踢蓋腿:中國古典舞基訓腿的動作之一。丁字步準備,手雙山膀,動力腿從旁腿方向踢起,踢起時要用掀胯的力量然後經過前麵在十字腿方向落下,落時腿成後撤步,整個動作是蹁腿的相反。

蓋腿轉身:中國古典舞基訓腿的動作之一。同蹁腿轉身,但原來蹁的一腿改成上步,原來上步的一腿改成蓋腿,重心移動及轉身等要求相同。

蹁蓋腿轉身:中國古典舞腿部動作之一,將蹁腿轉身與蓋腿轉結合起來就成為蹁蓋腿轉身,這是一個踢腿的組合動作。將蹁腿轉身的上步用蓋腿來做就是蹁蓋腿轉身,方向,要求一切相同。

踹燕:中國古典舞基本舞姿之一。踹燕二字,顧名思義就是要經過一個“踹”的過程,形成麵,胸,腹,腿水平朝天的姿態。動作經由高的吸腿,再向前做90 度水平躺身。同時手臂向兩旁伸手,手心向上,頭微梗,眼看腳尖。還原時,由胯骨處起,用立腰的勁帶動整個上身直立,然後再落腿。也可吸正腿伸出同時躺身。

    快踹燕:中國古典舞基本舞姿之一。這種踹燕的特點是快,脆,硬。它與普通踹燕的區別在於不是先做好正腿然後向後躺身,而是動力腿吸腿同時,主力腿微彎,上身稍向前側,膀子在胸前準備,然後在急速間,同時做伸動力腿,直主力腿,躺上身,膀子向旁分開的動作而成踹燕。

軟踹燕:中國古典舞基本舞姿之一。是踹燕的發展,與快踹燕成反比。它不是脆的和硬的,而是一種柔和的,舒展的控製動作。先是正吸腿向上伸出,越高越 好;同時上身由胸和頭起向後下腰(腿不落),要求頭能碰到主力腿的大腿。雙手在吸腿的同時在胸前交叉,伸腿踹時雙手從頭上分開向兩邊伸平,起來時,由腰開 始立,然後胸,頭恢複,最後落腿。

旁腿躺身:中國古典舞基本舞姿之一。橫丁字步準備,手山膀,動力腿指起旁腿,做到最高的高度,然後保持住旁腿和山膀的姿態,從主力腿的大腿根起到上身,頭部,整個往主力腿的方向傾斜45度,手的姿態可由雙山膀隨旁腿躺身而變成托按掌或順風旗式。

探海:中國古典舞基本舞姿之一。直抬起的和吸腿伸出完全和後腿的動作方法一樣,區別在於將後腿抬到最大限度否,上身往下探,動力腿繼續往上抬,上身和主力腿長90度為止,同時挺胸,頭自然抬起,眼看前方,不要向下看。還原時,先起上身,然後帶動後腿。

深下探海:又名衝天炮。中國古典舞中探海類動作之一。在探海的基礎上,動力腿繼續再往上抬,同時上身往下沉,直到腹部,胸部和主力腿貼上,同時主力腿 和動力腿成180度,雙手在這個過程中,經交叉至胸前,然後向自後背膀子,或抱住主力腿的腳腕,頭微抬起或向動力腿旁後方看。

商羊腿:中國古典舞基本舞姿之一。丁字步準備,手順風旗,動力腿向主力腿腳尖方向抬起至90度或更高,膝蓋微彎,大腿根不動,膝蓋向下壓,讓大腿和小腿的內側都向上翻,要求小腿高

於大腿,落時先將腿伸直,手也可在做商羊腿同時經雙擦掌成順風旗。

商羊腿躺身:又名商羊腿踹燕。中國古典舞基本舞姿之一。做好商羊腿,上身向外擰身,保持擰身狀態後向後躺平,同時動力腿向前上方伸,手保持順風旗。

射燕:中國古典舞基本舞姿之一。站45度角的丁字步,手順風旗。動力腿(丁字步的後腿)順著腳跟方向將小腿抬起,腳心向上,主力腿半蹲,同時動力腿向 外稍伸長,大腿根往上抬,雙腿大腿內側相靠,上身從胯處向動力腿相反的方向傾斜45度,胸向上亮,微擰腰,頭看山膀邊斜上方向,還原時,先直主力腿,再落 動力腿,同時收手。

斜探海:中國古典舞基本舞姿之一。女性:踏步準備,手順風旗,動力腿(後腿)直接蹦腳抬起,同射燕動力腿相同,但要求抬起更高,上身向動力腿同一方向 彎旁腰,主力腿正直,頭轉向主力腿一邊的肩,或看山膀,或往後下方看。男性:做好旁吸腿,然後上身向主力腿一邊正旁傾斜25 度,手雙托掌或順風旗。

掀身探海:中國古典舞基本舞姿之一。正步準備,雙山膀,成探海,保持探海姿勢,動力腿將胯掀起45度,同時手成托按掌,主力腿一邊向側後方彎旁腰,同時動力腿一邊盡量伸展肋筋,頭向主力腿一方側看,也可以從正步直接抬成掀身探海。也可以掖腿先伸出成後腿,然後再成掀身探海;可以掖腿向上伸腿,同時成掀身探海。

踹燕變探海:中國古典舞舞姿轉換動作之一。踹燕準備,動力腿和主力腿的動作部分和正腿——後腿的變身動作完全一樣,主要是上身由踹燕狀同時翻身成探海狀——由仰而伏,手臂配合要象一個車輪一樣的轉動半圈,整個的配合就構成了這個動作的特點。

探海變踹燕:中國古典舞舞姿轉換動作之一。動力腿和主力腿部分與後腿——正腿的變揣動作完全一樣,主要是上身由探海狀同時經翻身成踹燕狀。

朝天鐙:中國古典舞基本動作之一。是自己用手將一條腿架起做更高軟度的控製動作,對於進一步訓練腿的控製能力及軟度有相當作用;同時也是一種表演動作。朝天鐙有正、旁、後。
正朝天鐙:中國古典舞基本動作之一。正步準備,動力腿吸起成前吸腿,然後用同一邊的手托住腳後跟往上搬直,在腿向上伸直的過程中腳麵由繃勾起,腳尖正對眉梢,和頭的距離越近越好,另一手可扶把,離把時做單山膀或托掌。
旁朝鐙:中國古典舞基本動作之一。丁字步準備,動力腿成端腿,用同一邊的手從腿的內側伸出托住腳後跟,然後經過蹁腿伸直控製在旁腿處,腳麵勾起,另一手同上。
後朝天鐙:中國古典舞基本動作之一。正步準備,動力腿成後吸腿,然後用同一邊的手反抓住腳背往上搬,其中可以要求動力腿完全伸直,上身直立;也可要求動力腿彎曲,上身挑腰,挺胸,仰頭,動力腿的小腿能碰到頭(如倒踢紫金冠狀)。


端腿:中國古典舞基訓腿的動作之一。單手扶把,單山膀,丁字步準備,前腳從地下就擦地成 狀,然後腳跟順著主力腿的小腿往上端,一直端到腳跟齊襠處,小腿抬平,然後隨原來路線落回,快接近地麵時,腳由 狀恢複勾狀落回丁字步。

掖腿:中國古典舞基訓腿的動作之一。丁字步準備,後腿在原地位上擦地繃腳,然後順著主力腿小腿肚子向上抬起,抬至動力腿腳腕貼於主力腿膝蓋後窩處,膝蓋打開。

快速跨蹁:中國古典舞動作之一。側腿到端腿的一段距離間,要求動力腿在45度側腿上,上腿完全不動,小腿要象刀子平削一樣。另一種:動力腿控製在45度旁腿,向前做跨,向後做掖的快速練習。

  跨蹁和蹲起:中國古典舞基本動作之一。抬起45度或90度側腿,動力腿往回跨腿,在跨腿的過程中,主力腿半蹲,然後在動力腿蹁腿的過程中,主力腿再伸直,這樣連貫的練習,也可蹁出後移旁腿,然後由旁腿向後成掖腿同時主力腿蹲,再由掖腿向旁腿伸出,主力腿同時伸直。

  老鷹展翅:中國古典舞基本動作之一。在跨掖蹲的基礎上,將主力腿蹲到最大限度,動力腿的腳靠在主力腿上,保持後背挺直往下壓,上身去貼動力腿,眼向動力腿一邊斜後方看,手做劍指,手背對前,向後背膀子。

  吸腿:中國古典舞基訓腿的動作之一。前吸腿:正步準備,手山膀,動力腿用膝蓋的力量往上提起上腿,小腿彎曲,腳背蹦起,小腿與大腿的彎曲約成 60度角。旁吸腿:橫丁字步準備,手按掌,動作同上,要求開胯,動力腿膝蓋和肩要在一個平麵上。後吸腿:正步準備,手山膀,一種是大腿不動與主力腿並攏, 小腿繃腳向後彎曲,小腿和大腿的彎曲約成90度角;另一種是在上一種的基礎上大腿往後抬。

  彈腿:中國古典舞基訓腿的動作之一。前彈腿:正步準備,手山膀,先做好前吸腿上腿不動,膝蓋、腳背用力,小腿迅速彈出,力量幹脆,彈直後要停住,然後再收回吸腿,落原地。旁彈腿:橫橫丁字步準備,手按掌,其他同上。後彈腿:這實際上是向後快伸腿,但上腿要主動往上抬,送小腿向高處伸。

  撩彈腿:中國古典舞基訓腿的動作之一。與彈腿相比,撩彈的區別在不是先做成吸腿將上腿固定不動小腿彈出,而是在吸腿的同時小腿往上彈,所以上腿也同時發動,並借助於上腿往上的力量使小腿彈得更高更有力。

  軟度:舞蹈專業用語,即向前後有很大的“步”,向旁有很好的“開”。

  步:舞蹈訓練術語,指兩腿豎的劈開的距離,如邁一步這個“步”是很小的,搬朝天鐙、踢腿的“步”就是很大的。

  開:舞蹈訓練術語。指胯骨及腿向旁打開的距離,如小八字步的“開”是較小的,一字步則是全“開”的,“側腿”是半“開”的,旁腿就是全“開”的。

  耗腿:中國古典舞腿的軟度訓練形式之一。一種:麵向把杆,距離為能將腿的腿根放在把杆上,正步準備,動力腿吸起,向上伸直,輕輕將腳跟放在把 上,成正腿舞姿,手雙山膀或插腰。另一種:橫向把杆(身體方向與把杆平行),丁字步準備,動力腿經吸腿伸出或端腿蹁出成旁腿,把腳跟放在把上。另一種:麵 背把杆,正步準備,動力腿經吸腿伸直將腳背放在把杆上,成後腿舞姿,手雙山膀。

  壓腿:中國古典舞腿的軟度訓練形式之一。一種:耗正腿準備,手順風旗或雙托掌,整個上身保持正直往下壓,感覺是用小腹去貼上腿。另一種:耗旁腿 準備,手托按掌,上身從胯骨以上保持正直向正旁壓下去,要求肩和身體的外側與腿相貼。另一種:耗後腿準備,手雙山膀或雙托掌,或主力腿不動 ,上身從肩開始往後壓腿,要求盡量貼進。

  劈叉:中國古典舞腿的軟度訓練形式之一。一種,雙手扶把,麵對把杆弓箭步準備,將後腿順著原來方向向後滑伸出去(用腳的內側擦地),然後前腿勾 起腳麵(以腳跟著地)隨著後腿向後伸,慢慢將腿伸直,一直將雙腿伸直到貼平地麵,這是前腳尖向上,後腳尖向旁,起來時雙手稍用力扶把,往下按,梗脖子,立 腰,往上提,雙腿同時往回夾,跳起成小八字步全蹲樣。另一種:雙手扶把,麵對把杆,小八字步準備,往下全蹲,然後將上身往上提起一個“法兒”,這時雙腿同 時向前後伸直成劈叉,起來的方法同上。再一種:出前腿落叉結合朝天鐙來做(做法見朝天鐙條)。另一種:正身的劈直叉準備,前腿不動,然後將後腿原來向壓的 胯、膝蓋、足尖都向上轉動,變成和前腿一樣的足尖向上,這就是將整個襠和胯橫打開來的橫叉;然後原來的前腿再將腳尖、膝蓋、胯轉向下,另一腿不動,成反麵 的直叉,用這種左右移動的辦法來練習橫叉。

  壓腿:中國古典舞腿的軟度訓練形式之一。一種:耗正腿準備,手順風旗或雙托掌,整個上身保持正直往下壓,感覺是用小腹去貼上腿。另一種:耗旁腿 準備,手托按掌,上身從胯骨以上保持正直向正旁壓下去,要求肩和身體的外側與腿相貼。另一種:耗後腿準備,手雙山膀或雙托掌,或主力腿不動 ,上身從肩開始往後壓腿,要求盡量貼進。

  劈叉:中國古典舞腿的軟度訓練形式之一。一種,雙手扶把,麵對把杆弓箭步準備,將後腿順著原來方向向後滑伸出去(用腳的內側擦地),然後前腿勾 起腳麵(以腳跟著地)隨著後腿向後伸,慢慢將腿伸直,一直將雙腿伸直到貼平地麵,這是前腳尖向上,後腳尖向旁,起來時雙手稍用力扶把,往下按,梗脖子,立 腰,往上提,雙腿同時往回夾,跳起成小八字步全蹲樣。另一種:雙手扶把,麵對把杆,小八字步準備,往下全蹲,然後將上身往上提起一個“法兒”,這時雙腿同 時向前後伸直成劈叉,起來的方法同上。再一種:出前腿落叉結合朝天鐙來做(做法見朝天鐙條)。另一種:正身的劈直叉準備,前腿不動,然後將後腿原來向壓的 胯、膝蓋、足尖都向上轉動,變成和前腿一樣的足尖向上,這就是將整個襠和胯橫打開來的橫叉;然後原來的前腿再將腳尖、膝蓋、胯轉向下,另一腿不動,成反麵 的直叉,用這種左右移動的辦法來練習橫叉。 

向前下腰:中國古典舞腰的軟度訓練內容之一。正步準備,單手扶把,手由單山膀變托掌,整個上身(胯以上)向前彎曲,胸部主動往下壓,彎到上身與腿貼到一起為止。彎的時候整個上身始終保持予備時的姿態,手隨身體下去。保持托掌位置,雙腿始終直立,然後上身保持原狀立直,落手還原。

  向後下腰:中國古典舞腰的軟度訓練內容之一。正步準備,單山膀成托掌,單手扶把,眼看托掌手的手指,從肩、胸、腰一節一節向後彎曲,讓頭去找臀部,越靠近越好,頭不能放鬆,要保持自然,然後保持原姿勢從下往上一節一節的起,起時要收腹,一直到直立還原。

  向旁下腰:中國古典舞腰的軟度訓練內容之一。腳站較小的大八字準備,單手扶把,手插腰,右手托掌,胯不動上身向左旁下腰,下時人先往上提收腹,兩肩及胯始終正對前方,肩與腿在一個平麵上,下到最深度,然後還原頭可看前,也可看前斜下方,邊起邊還原。

  耗腰:中國古典舞腰的韌力訓練內容之一。正步準備,頭向旁看或前看,全身往上提,收腹提臀,然後從肩起一節一節向後下,腰、胸向上挑,頭始終保持予備時的狀態,膝直,然後由下往上一節一節起。

  擔腰:中國古典舞腰的潭裏訓練內容之一。正步與肩寬準備,手做雙托掌位,手心向上,用這種姿態向後下腰,然後腰起成90度角,再去碰臀部,反複動作。

  踏步擰腰:中國古典舞腰的扭曲訓練內容之一。右腳從左腳前交叉過去,兩腳外緣平行靠住,手插腰或按掌、托掌準備,在以上準備姿態上,胯不動,上身直立向右後擰,至最大限度為止(如向左擰則左腳在前)。

  單腿重心向前下腰:中國古典舞腰的前屈訓練內容之一。正步準備(以左腳掌握中心為例)手托掌,右腳向前繃腳擦出,同時主力腿半蹲,右腳繼續向前 擦到最大限度,臀部對著腳跟,然後向前下腰,手隨下後仍保持托掌。還有一種是不彎動力腿膝蓋的,做法大致相同,不同點在主力腿一直是在直立的狀況下的下前 腰,身體去貼前腿,然後起上身,右腿收回。

  單腿重心向後下腰:中國古典舞腰的後屈訓練內容之一。正步準備,手托掌,右腿向前繃腳擦出,眼睛看手往右下腰(方法同雙腿右下腰),原路起來,收腿,收手。

  單腿跪下腰:中國古典舞腰的訓練動作之一。正步準備,手托掌(有動力腿彎曲和伸直兩種做法)其一:跪一膝,膝與前腳跟成一直線,小腿與上腿對 齊,繃腳,前腿曲膝成90度角,向前下腰時,用胸去碰前腿,向右下腰時用頭去找臀部,手在下腰過程中一直保持托掌,然後直起並把重心移在前腿站起,收後腿 成正步,落手。第二種做法的不同之處,直起時先收回前腿成90度角,然後重心移至前腿站起,收腿,落手。

  姿態斜腰:中國古典舞小舞姿動作之一。(以右為例):右丁字步準備,單山膀,右腳順著主力腿腳尖的方向,直繃腳擦出,腳尖點地,同時左腳半蹲, 右手經下方撩起(或用劍指手從腋下畫一小圈向右斜方刺出),停於右斜上方,在撩手同時,整個上身平板地往後躺,收腹肌,從胯以上整個盡力往外擰,使手上身 和右腿成一斜線,重心始終在半蹲的一條腿上,手看著表,最手看著伸手的方向。

  吸腿擰身側下腰:中國古典舞腰的扭曲訓練之一。正步準備,單手扶把,單山膀,右腿直接吸氣成正吸腿,盡量往上吸起,同時手由上蓋下成按掌(不是在胸前,而是對著左肩,手形稍立),然後胯不動,上身探腰向右側方下冊腰,頭看斜下遠方。

  紫金冠下腰:中國古典舞難度較大的代過渡舞姿的腰的訓練動作之一。正步準備,右腿成後鈍角吸腿,手成托掌向後下腰,腿從大腿跟起也主動想上去碰頭,兩頭往一起湊,眼看手尖,與腳越近越好(最好是動力腿碰著後腦勺),然後按原路落下。

  撩彈腿下腰:中國古典舞難度較大的代過渡舞姿的腰的訓練動作之一。正步準備,單手扶把。單山膀,向前做撩彈腿,當撩到最高處,往下落的同時,腰 利用反作用的力量向後彎腰(和腿落下是同時),然後在腿收回正步的同時上身直起,手在腿往上撩起時,可能分掌,在做下腰時,手可隨腰鬆弛的垂直落下,手心 向上在上身直起同時又變成山膀。

  涮腰:中國古典舞環形腰的訓練內容之一。大八字步準備,右山膀按掌(以左涮腰為例),以腰為軸心,整個上身做前旁後旁的圓圈運動,向前下腰同時雙臂下垂,身不經直立直接變成左旁腰,同時手成左順風旗,再變成後腰,雙手伸直,手心向後,再變後又旁腰,手成左順風旗,然後經過向前彎腰,立直成準備狀。

  單腿重心涮腰:中國古典舞環形腰訓練內容之一。正步準備(以右為例),右腳擦地前出,右旁,後、左旁的涮腰動作,然後還原,右腳收回,還可做向前下腰是主力腿成半蹲到旁腰的同時主力腿再直起的一種。

  單腿跪涮腰:中國古典舞環形腰訓練內容之一。(跪腿的方法有直腿、彎腿二種,同跪下腰)正步準備,左膝後撤跪下(做法同跪下腰)腰做涮腰動作然後立起,還原。

  弓箭步涮腰:中國古典舞環形腰訓練內容之一。丁字步,右山膀按掌準備,先成左弓箭步,當腰由前到右旁的同時,腿經弓箭步移動由左邊變成右弓箭步,當腰由右旁經後到左旁時,腿經膝直再移動變成左弓箭步,然後收成丁字步,手還原。(收的方向同弓箭步,手的配合同涮腰)。

  雙腿重心轉:中國古典舞舞姿轉換方法之一。踏步半蹲準備,直起同時雙腿用腳掌向裏或向外轉半圈或一圈。另一種:雙腿直交叉準備,用腳掌轉一圈後落腳跟變成踏步半蹲。這兩種做法的手可做雙撩掌,上身始終是直立的。

  輾轉:中國古典舞慢速轉動作之一。動力腿做成舞姿,用主力腿腳跟推地稍墊起,腳掌在原地為軸心向一個方向旋轉,整個身體成為一個固定體,隨著主 力腿的轉動而轉動,每輾一步,腳跟落第一次,輾步可大可小。輾轉有下列五種基本姿態,之一:在正腿舞姿上手可做雙山膀,分向裏向外轉兩種;之二:在旁腿舞 姿上手可做雙山膀,分向裏向外轉兩種;之三:在後腿和探海舞姿上兩手做雙山膀(手可做掌和劍指兩種),分向裏向外轉兩種;之四:在商羊腿舞姿上兩手可做順 風旗,分向裏向外轉兩種;之五:斜探海舞姿上手可做順風旗(劍指),分向裏向外轉兩種。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