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精品欣賞《六月清荷》與編導周萍

(2013-06-18 10:09:32) 下一個
2009年央視春節元宵晚會《六月清荷花》     中國教育青春萬歲《六月清荷》



   
農曆六月俗稱荷月,荷花別名蓮花,芙蕖,芙蓉,生於碧波之中,迎著驕陽盛開,花葉清秀,花香四溢,沁人心脾。有迎驕陽而不懼、出淤泥而不染的氣質。荷花清 麗脫俗,在人心目中象征美麗、純潔、堅貞。周敦頤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把荷花喻為君子;佛教以蓮花作象征,認為佛的修持可以讓人超凡脫俗,達 到清淨無礙的境界,有如蓮荷之出水無塵。古往今來,讚詠荷花的名人雅士多不勝數,佳句名篇更是風采各異,中國舞蹈最高獎項也以荷花命名。今天要介紹的是榮獲第六屆中國舞蹈“荷花獎”校園舞蹈大賽銀獎的民族民間舞《六月清荷》。
舞蹈《六月清荷》創作以有著300多年曆史的膠州秧歌為基礎,揉入了現代舞蹈元素,風格清新唯美,意境如畫。作品采用膠州秧歌中8字繞扇、推扇、盤扇、平 轉扇、端扇、扣扇、大撇扇等基本動作,抓住了膠州秧歌“抬重、落輕、走飄”的典型動律以及身體扭動中形成的“三道彎”形態,使荷花的亭亭風姿姣姣風韻從膠 州秧歌那“三彎九動十八態”的獨特韻味中脫穎而出。另外,舞蹈借助現代舞的一些動作結構方式,打破了以往民間舞慣常在一個空間、一個方位,單一重複、對稱 的動作連接邏輯,而是將民間舞素材在形式和結構方式上進行新的運作和變奏,通過不同空間、力度、幅度上多方位的變化,來改變動作的連接方式,使觀眾在視覺 上有種變化莫測的新鮮感,也因此更加突出了“風舞清荷”的鮮活感和靈動感。悠揚的樂曲聲中,演員們娉婷於碧波之上,以扇遮麵嬌羞柔媚,雙眸含笑顧盼流轉, 在馥鬱的荷的氣息中,其氣也清,清若碧水,其人也淡,人淡如荷……
六月清塘花不同,菡萏初開綠映紅。三彎九動十八態,臨風漫舞荷韻濃。
民族民間舞《六月清荷》(漢族)
編導:周萍 李娜
表演:北京舞蹈學院   山東膠州市文化局

膠州秧歌及動態來源:
1、簡述膠州秧歌

    膠州秧歌是流傳於山東膠縣一帶的民間廣場歌舞,俗稱“跑秧歌”。以膠縣縣城附近東小噸、南旺、丘東等村最為盛行。舞蹈表 演的開場時先跑秧歌大場,並且做些翻撲的技巧,然後再開始演些農村小戲,扮演人物中領頭的是“膏藥客”,與一般秧歌基本相同,是深受當地群眾喜愛的歌舞形 式。膠州秧歌到今天為止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曆史了,民間有這樣的諺語:“聽見秧歌唱,手中活在放一放,看見秧歌扭,拚著老命瞅瞅”。膠州秧歌其動律複雜,韻 律濃鬱,表現手法獨到以舒展大方,熱情靈巧的藝術風格著稱。膠州秧歌舞蹈的 特征主要表現在,舞姿機巧空靈,柔韌而佯狂,女子的那種“三彎九動十八態”和“三道彎”的動態特征,將舞蹈的情感、景象、意境交融於一體,對於“以曲線為 美”的意識的張揚與表現手法,又對於女子的直爽和柔媚性格的美化和再現,正使得膠州秧歌舞蹈披上了一層古老而又神秘的麵紗,膠州秧歌又以“抬重、落輕、走 飄”的步態動律風格,使得人們在恰似煙雲飄散中,回味著百太生活。膠州秧歌一般多是采用比較程式化的集體的歌舞形式,在表演方麵通常是角色與角色之間的配 合嚴謹有致,很正統式的。它的舞蹈動作很爽直粗礦,也正表現出了北方人的那種豪放的性格。它的表演風格直暢,非常明快,也很自然,透射出質樸的美麗動感。 動作則是火熱誇張,扭動的幅度大且柔韌舒展,腳步的動作力度是重抬起來輕放下地,體態婀娜多姿,非常美。民間以“扭斷腰”加以形容,讓人感受到了女子舞蹈 的柔媚、嬌豔們、細膩,特別的迷人。可以覺得有那麽點地方民間小戲的成分了。在民間舞蹈風格上可以自成一派。有著北方民族典型的民族性格。膠州秧歌的風格 特點,當地老藝人用“抬重、落輕、走飄、活動起來扭斷腰”來形容它的動律與風韻。舞蹈家們又把它歸納為“腳擰、扭腰、小臂繞8字(動肩)受推、翻腕的有機 配合”。而這一動律特征的形成,關鍵在與腳掌的富於彈性,腳跟的靈活扭動,而這些特點都和過去演員腳上要踩著“蹺板”表演不無關係。所謂蹺板,即特別製成 帶有假小腳型的鞋,穿上後隻用前腳掌著地,褲中隻露出小腳,以模擬纏足婦女的步態。

    膠州秧歌與其他的地區有不同,已經有一套從挑選、訓練演員到演出完整的專門方法,而其他秧歌在這種形式上卻是很少見的。據老藝人薑景山先生(公元1911 年生)介紹,在這個世紀的20~~30年代已經有了這種組合班的訓練形式。一直到40年代的時候仍然是這樣。薑景山先生本人就是經過了這樣的訓練形式,並 且在長期的演出中成為了有名藝人。他說到:在過去的每年都要為春節晚會的演出,所以才成立秧歌班子。而且在挑選演員的時候是非常的嚴格的。對每一個孩子的 體態啊,臉型啊,嗓音啊等,都必須要認真仔細的檢查,待選好了就會馬上開始訓練,俗稱“按鍋”,春節時開始在自己本村或是附近鄉村裏演出,然後,活動一直 持續到清明節前才結束。由於這種自行培訓的戲班子的人數不多,而演出中又有舞,又有戲,非常的熱鬧,所以群眾都非常的喜歡。

2、膠州秧歌的動態來源。

    山東齊魯文化大地滋生出來的以儒家為主體的中國傳統文化。在儒教為核心的封建社會,對婦女的一種殘酷的肉體上的束縛是纏足,用這種方式來束縛婦女們的精 神。這種仍然還定型在舞蹈形式中,無聲無息的就成為了一種形式的美。所以以之出現了女角動態中的“扭”“閃腰”“三道彎”這些動態。這都是人體移動時發生 偏差直接影響到步態,舞態的。在解放以後,那些專業的舞蹈工作者從傳統的民族秧歌表演中,發現了女性舞蹈動作的獨特魅力,從中提煉出來,加以編排,使之成 為了現代的舞蹈專業學校課程中的一女性舞蹈為主的膠州秧歌。膠州秧歌中的女性角色有小鰻,扇女,翠花等人物。其中尤其是以小饅的動作最具特色,最具代表。 用民間老藝人的語言來形容就是“前哈腰,後張兩手,兩邊威體”,這種動作用來以表現小姑娘剛剛纏足以後,走起路來腳步不穩的樣子。到了民國以後,便禁止了 纏足的這種做法,但是民間的表演中卻對這種舞步有很大的熱情,就改用蹺板來模擬纏足以後的步態,事實上今天舞蹈表演中的膠州秧歌中的主要動作就是從中提煉 出來的。膠州秧歌中女主角主要動態是“腳擰,扭腰,小臂劃8字,手推,翻腕”的有機配合。老藝人用“抬重、落輕、走飄、扭斷腰”來形容它的動律和風韻。這 一切動律特點的形成與戲曲旦角的形成很雷同。在過去裏,戲曲中的旦角都要踩曉板,以模擬纏足婦女婀娜多姿的步態,現在小饅的動態遺存了踩蹺板,使其形成了 自身的動律特點。前哈腰,後張手,兩邊威體,來表現小姑娘才裹了腳的形態。一落到地就疼,因此才走路腳步不穩,兩手亂“紮沙”(抓撓)的形態特點。還有膠 州秧歌多用於創造,刻畫勞動的婦女的形象。從女角的動態特點中能一目了然。

    現在隨著舞蹈事業文化的發展和推廣,膠州秧歌被搬上舞台。專業舞蹈工作者深入農村拜師學藝,收集和整理大量的素材,同時民間的一些藝人也來各個舞蹈院校傳授地道的土味民間舞蹈技藝。其淳樸的舞蹈語匯,大大開闊了專業舞蹈工作者的眼界。


周萍

姓名:周萍 
籍貫:廈門市人
單位:北京舞蹈學院中國民族民間舞係
職位:漢族舞蹈教研室主任
職稱:副教授
周萍. 1987年就讀於北京舞蹈學院中國民間舞係,1991年大學畢業後留校任教。任教19年間,先後擔任多班級、多地區中國民族民間舞的教學工作。主要擔任的課程有:《中國 ...
  
經曆:多次參與“桃李杯”舞蹈比賽的指導教師工作. 1997年連續獲文化部頒發的“桃李杯”舞蹈比賽指導教師獎及優秀園丁獎.多次參與畢業班晚會的排練及導演工作.主要排練晚會有《泱泱大歌》,主要導演晚會有《風情中國》,主要作品有《》.《六月清荷》.《好花季》.《絹花》. 1995年參與編寫錄製《中國民間舞》成人教材,獨立完成其中東北秧歌部分. 1999年參加編寫《中國藝術教育大係·舞蹈卷·中國民間舞教材與教法》,負責編寫雲南花燈.東北秧歌及部分膠州秧歌的女班教材,獲國家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北京市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
在91、94、97年的全國藝術院校“桃李杯”舞蹈比賽期間獲得文化部頒發的指導教師獎及優秀園丁獎。1993年因表演《夢兒涼在繩繩上》獲北京市第四屆舞蹈比賽優秀表演獎。任教十年間曾多次參與畢業班及桃李杯舞蹈比賽的編排和演出工作,主要作品有:《父老鄉親》、《》、《好花季》、《六月清菏》、《絹花飛》等。97年應台北民族舞蹈團的邀請,赴台北民族舞蹈團教授中國民族民間舞。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