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漢舞《楚腰》欣賞與教學

(2013-04-20 22:16:30) 下一個

北京舞蹈學院教學
 


《楚腰》 走近重大舞蹈係,揭開中國漢唐舞神秘的麵紗! (一) 楚腰 《楚腰》(女子六人舞),北京舞蹈學院孫穎教授1997年 ...
作品相關介紹:
 
    舞蹈編導:孫穎
 
    舞蹈音樂:選自華夏古韻中的《淥水》
 
    首演演員:劉娜、鄭娟、歐少琳
 
    舞蹈首演:1997年北京
 
    首演團體:北京舞蹈學院 
 

在我國漢畫像石、壁畫及古代造型藝術的中存在著許多“翹袖折腰”的舞姿形象,在漢樂府中記載著“亢袖起舞,奮袖低昂,頓足起舞,連臂踏地”的形象描述,這可以視為《楚腰》基本造型的由來。

 
    “楚腰”的審美風尚
 
    “楚腰”詞出《韓非子·二柄》:“楚靈王好細腰,而國中多餓人”。這其實記述的是一個比較變態的情形,先秦時楚靈王好細腰,朝野上下均餓著肚子、束著腰, 還有人當眾因營養不足食不果腹而暈倒。這肯定不是楚腰成舞的原因。由此倒是可以窺見當時的審美風尚,定是以細腰為美。想想那些個女子信步搖曳,羅裙輕擺, 纖細腰肢環佩叮當,真是一下子讓人聯想到巧笑倩兮的模樣,就像楊炎《贈薛瑤英》的詩:“玉山翹翠步無塵,楚腰如柳不勝春。”
 
    但《楚腰》卻恰恰相反,舞蹈裏的形態是個真真的柔中有剛。這可絕不同於杜牧“落魄江湖載酒行,楚腰纖細掌中輕”譽讚的揚州歌女那股子輕盈飄逸,或者說,用楚腰形容女子窈窕和用它來作為舞蹈題材是大有區別的。
 
    《楚腰》是一個典型意義上的中國古代舞蹈的現代詮釋,重現了中國古代楚地特有的舞蹈形態與風味。仿古,卻不泥古;創新,卻不媚俗;在濃厚的文化背景的支撐 下,從現代人對曆史思考、追尋的視角,審視傳統的文化精神。舞蹈中,在造型、服裝和頭飾等方麵,遵循的是細腰的審美標準,但在舞蹈編排和意蘊上則融合著楚 國尚武、巫楚文化甚至中國曆朝皇帝一種變態喜好等多重元素。
 
    在我國漢畫像石、壁畫及古代造型藝術的中存在著許多“翹袖折腰”的舞姿形象,在漢樂府中記載著“亢袖起舞,奮袖低昂,頓足起舞,連臂踏地”的形象描述,這 可以視為《楚腰》基本造型的由來。值得一提的是,當時的巫祭盛行,婆娑歌舞、事神娛神是楚人的“時尚”,因此在頭飾上鑒此使用了翎毛表現巫風。
 
     《楚腰》比《踏歌》剛韌,與國風有關。楚腰是楚國的,踏歌是南北朝的,前者是中國曆史上春秋戰國時期一個強大的諸侯國,據考是黃帝支脈,很有根正苗紅的意味,加上江山都是打下來的,天下是戰出來的,時時刻刻都是武力與戰爭的準備或慶功,君王喜好的理所當然的強硬。
 
    後者則是支離破碎,戰亂、政亂,什麽都亂,沒有傳統沒有規矩沒有歸依,亂的是一點安全感都沒有,大家不是醉就是半醉,絕對不可能有清醒的時候,清醒的就老 莊仙風,靡靡樂調,飄飄欲墜,女子的嫵媚歌舞除了自個美還是自個美,這個時候最好的是凸顯個性,所以沒有根蒂自然輕盈。
 
    所以在《踏歌》的腳部動作上,就看不到實實在在的頓足,像《楚腰》那樣大腳板紮紮實實的敲在舞台板上,壓著節奏,伸展胳臂,細腰隨柔卻有硬朗;《踏歌》隻 是蜻蜓點水般的跳動,輕輕的吟著“君若天上雲,儂似雲中鳥”,甩一下袖子飛一個眼神,輕輕的晃使勁的媚,眼神也貴在撲朔迷離,顧盼生輝,就不像《楚腰》的 女子們得定定的亮相,眼睛睜得大大的,把所有的精神頭都從堅定的目光中射出去,對方哪裏是取悅的對象,分明是要征服的對象。
 
    從中西封建社會宮廷貴族的娛樂方式來看,兩者區別在於西方喜歡男扮女裝,而中國君主喜好女扮男裝。西方的歌劇、舞劇、話劇等等,以莎翁的戲劇為例,從來就是男扮女裝為主要表演力量。
 
    中國的皇上們就剛好相反,豢養著一大群女優伶官,隨時隨地的喚出來扮演個武士將軍什麽的,把個人乃至整個國民精神灌輸到這些優伶身上,因此可想而知,楚國 君王的好戰、好細腰及其自然而然的塑造了《楚腰》這種舞蹈。這跟老莊之風、虛靜、心齋、坐忘好像也沒什麽關係。所以有些網站上寫的對這個舞蹈的描述信息是 需要我們甄別的。
 
    我同意欣賞的時候需要除卻雜念,燈光營造出的幻境能夠讓你瞬間漂移到曆史的賽道上,雖然那不是一場競爭,但卻是一次博弈,因為你得明白它,否則就等於輸掉 了你手中的時間和期待。一次空洞的等候會讓人閉塞,至於閉塞的是信任還是好奇還是感動,那就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了。
 
發布者: 青藤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