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能的創造主

主啊!讓我看到我周遭的人,賜我以你的眼光把他們看待, 讓我把智慧和力量付諸於行,使人看到你海洋般寬深的愛!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文章分類
正文

《屬靈操練禮讚》第二部 外表的操練 玖 · 服侍的操練

(2008-02-10 17:04:39) 下一個




傅士德




"要學習這門功課:如果你想做先知的工作,你所需要的不是一根權杖,而是一把鋤頭。"
             --貝納德(Bernard of Clairvaux)


    正如十字架是順服的記號,一條毛巾乃是服侍的記號。當耶穌召集他的門徒吃最後晚餐時,他們正難以決定誰是最大的。這對他們不是一個新問題。"門徒中間起了議論,誰將為大。"(路 9:46)每當人們難以決定誰是最大的時候,也便難以決定誰是最小的。這對我們而言正是事情的關鍵,豈不是嗎?我們中多數的人都曉得我們永遠不會是最大的;隻要不讓我成為最小的便好了。

  門徒聚集在逾越節的筵席之前,深切感悟到要有一個人去洗別人的腳。問題是,惟一給人洗腳的乃是最小的。因此他們坐在那兒,腳上沾滿了泥塵。那真是十分尷尬的一刻,他們甚至不去談它。沒有人願意給人看作是最小的。然後耶穌拿起一條毛巾和一隻水盆,這樣重新定下偉大的定義。

  耶穌在他們麵前已經活出了作仆人的榜樣,於是便呼召他們走服侍的道路:"我是你們的主,你們的夫子,尚且洗你們的腳,你們也當彼此洗腳。我給你們作了榜樣,叫你們照著我向你們所作的去作。"(約13:14-15)在某些方麵,我們會比較喜歡聽耶穌呼召我們,為福音的緣故,舍棄父母房屋田地的要求,過於聽他叫我們給人洗腳的教訓。極端的自我否定,使人有冒險的感覺。如果我們舍棄一切,我們甚至會有機會作光榮的殉道。

  然而,在服侍中,我們必須經曆許多小小的死亡,就是要做一些超乎自己身分,會令自己失儀的事情。服侍把我們貶抑到世俗的、平凡的、瑣屑的事上。

  在服侍的操練中也有極大的自由。服侍使我們能夠對世界的擢升把戲和權威說:"不!"它廢除了我們要有一種"長幼尊卑次序"的需要(和欲望)。那個短語實在意義深長,耐人尋味。我們多麽像雞群!在雞欄內沒有平安,直到清楚劃分誰是最大的,誰是最小的,誰又處於居間的不同地位時才有平安。一群人同在一起,不需多久,便會清楚建立"長幼尊卑次序"。我們很容易看出這一點,例如人們的座位怎樣安排,他們步行時誰先誰後,當兩個人同時發言時,誰要讓步,當有一件事需要人去做的時候,誰上前去做(全在乎那工作象征統治權,抑或象征服侍)。這些事都寫在人的社會的表麵上。

  這裏的意思不是說,我們要廢棄一切領袖和權威的意念。任何社會學家都會很快證明,這是辦不到的事。即使在耶穌和門徒中,都容易看出領導地位和權威。這裏的意思是,耶穌重新給領袖地位下定義,並且把權威的次序重新安排。

  耶穌從來沒有教導說,每一個人都有同等的權威。事實上,他對真正的屬靈權威有許多見解,並且清楚說明許多人缺少屬靈的權威。不過耶穌所說的權威不是"長幼尊卑的次序"的權威。我們必須清楚了解耶穌在這事上所作的教導是多麽激進。他不是僅僅把"長幼尊卑的次序"倒轉過來,像許多人所誤解的。他把這次序廢除了。他所說的權威不是支配和控製的權威。那是職責方麵的權威,而不是身分的權威。

  耶穌宣告說:"你們知道外邦人有君王為主治理他們,有大臣操權管束他們。隻是在你們中間不可這樣。"他全然而徹底地棄絕他那時代的長幼尊卑次序的製度。那麽在他們中間當怎樣呢?"你們中間誰願為大,就必作你們的用人。……正如人子來,不是要受人的服侍,乃是要服侍人"(太20:26-28)。所以,耶穌所說的屬靈權威,不是在地位或名銜中所找到的權威,乃是在一條毛巾上所找到的權威。


〖 自義的服侍對真正的服侍 〗

  如果我們要了解並實行真正的服侍,那麽它必須從"自義的服侍"中清楚分辨出來。

  自義的服侍來自人為的努力。它花費大量的精力去計算並設計如何提供服侍。它可能設計出社會學的圖表和調查報告,好叫我們能夠"幫助那些人"。真正的服侍來自心靈深處與"另外那一位"的關係。我們服侍是出於內心微聲的激動,出乎神聖的驅策。我們要花費精力,但那不是屬肉體的狂熱精力。祈裏寫著說:"我發覺他從來不引導我們進入一種不能忍受的、喘不過氣來的、激烈爭奪裏麵。"(注1)

  自義的服侍是以"大規模"的事工唬人。它所關心的是在教會的成績記錄板上有令人深刻的成就。它喜歡服侍,特別是當那服侍是"巨型"的服侍的時候。真正的服侍發覺,幾乎不可能分辨何為微小的服侍,何為大型的服侍。一旦注意到二者之間的分別時,真正的仆人似乎時常都較喜歡做微小的服侍,這不是出於虛偽的謙遜,而是因為他真正看它是重要的服侍。他一視同仁歡迎所有服侍的機會。

  自義的服侍要求外表的報償。它需要曉得人們看見而且欣賞它所作的努力。它尋求人們的激賞--當然也要顧及表現出適當的宗教的謙卑。真正的服侍在私下靜享滿足。它不怕人們對它注意和稱讚,但它也不去尋求這些東西。由於它是從一個新的"指示中心"活出來,因此從上主那兒來的點頭讚許便完全足夠了。

  自義的服侍對收獲極其關心。它迫切等待,看看受服侍的人是否會作某種的回報。當收獲與期望不符時,它變得十分難過。真正的服侍毋須計算收獲。它隻以服侍為樂。它能夠自由地為敵人服務像為朋友服務一樣。

  自義的服侍左挑右揀,看看要服侍誰。有時它會服侍居高位掌大權的人,因為那樣做會保證有某種好處。有時它也會服侍那些卑微無助的人,因為那樣做會帶來謙虛的形象。真正的服侍在它的事工上不分彼此。它聽見了耶穌的吩咐要作"眾人的用人"(可 9:35)。聖法蘭西斯在一封信中這樣寫著:"作為眾人的用人,我必須服侍眾人,並且將我主那些慰藉的話語供應給眾人。"(注2)

  自義的服侍受情緒和一時的怪念頭所影響。隻有"覺得"要服侍的時候,它才能服侍(正如我們說"受聖靈感動的時候")。健康不良或者睡眠不足會控製服侍的欲望。真正的服侍隻因有需要,便直截了當而且忠忠實實地服侍。它曉得"覺得要服侍"的感覺常常可能是真正服侍的攔阻。它拒絕讓感覺去控製服侍,反而讓服侍去約束感覺。

  自義的服侍是短暫的。隻有當一定的服侍行為實施出來時,它才有作用。服侍完了,它便心安理得地休息。真正的服侍卻是一種生活方式。它的行動出乎根深蒂固的生活形態。它主動自覺地去應付人的需要。

  自義的服侍缺乏敏感性。它堅持去應付需要,即使這樣做會成為破壞性的也置之不顧。它霸道地去要求給予幫助的機會。真正的服侍能夠自由地抑製服侍,正如它能夠自由地施行服侍一樣。在未采取行動之前,它能夠溫柔地和耐心地聆聽。它能在靜靜的等待中去服侍。"僅僅站立等待的人也在服侍。"(注3)

  自義的服侍使群體分裂。當我們作出最終分析(即將所有宗教的裝飾品都除去以後),我們會發覺自義的服侍以榮耀個人為中心。因此它使別人對自己有所虧欠,而成為最微妙、最具破壞性的支配手法之一。真正的服侍建立群體。它靜靜地毫不矜誇地到處關懷別人的需要。它不使任何人有責任回報所領受的服侍。它的作用是吸引、聯結、醫治、建造。結果是群體的合一。


〖 服侍與謙卑 〗

  謙卑的恩典藉著服侍的操練,比藉任何其他單獨的方法,更深刻地影響我們的生命。我們都曉得,謙卑是一種不能藉尋求而獲得的德性。我們越追求,它便離我們越遠。當我們以為已經獲得它,卻正是明顯的證據,表明我們沒有得到它。於是我們中多數的人都假定,我們不能作什麽去獲得這種大家所珍視的基督徒德性,結果我們也便不作什麽。

  然而有一些事是我們能夠做的。我們毋須經過一生,模糊地希望有一天謙卑會落到我們頭上。在所有古典的屬靈操練中,服侍是最有助於謙卑之成長的。當我們從事於一些故意揀選的行動,一心是為著他人的好處,而這工作本身大半是隱藏的,在我們心靈裏麵便會產生一種深深的改變。

  沒有什麽東西像服侍一樣,對肉體的放肆欲望加以管教;又沒有什麽像在暗中服侍一樣,能夠改變肉體的欲望。肉體對服侍低聲抱怨,而對隱藏的服侍更尖聲叫喊,極力反對。它盡力拉扯,要得到榮譽和表揚。它會設計出巧妙的、在宗教上可以接納的方法,去引起人們對它所作的服侍加以注意。如果我們堅決地拒絕對肉體的這種欲望讓步,我們便把它釘在十字架上。每次我們釘死肉體,我們也便釘死我們的驕傲和自大。

  使徒約翰寫著說:"因為凡世界上的事,就像肉體的情欲,眼目的情欲,並今生的驕傲,都不是從父來的,乃是從世界來的。"(約一 2:16) 我們不了解這節經文的力量,因為我們都有一種趨勢,就是把這一切都歸諸性方麵的罪。肉體的情欲是沒有把人類自然的情欲加以控製和管束。托德(C.H. Dodd)曾說:"眼目的情欲"是指"給外表的展覽所迷惑的趨勢"。他又把"今生的驕傲"定為"自負的個人主義"(落千丈注4)。在這幾件事上都看到同樣的東西:迷戀於自然的屬人的權力和本領,完全沒有靠賴上帝的心。那便是肉體在作工,而肉體則是謙卑的致命敵人。

  我們要約束這些情欲,每日都需要最嚴格的紀律。肉體必須學習那痛苦的功課,即它本身沒有權利。隻有隱藏的服侍才會完成這種自我貶抑。

  羅維廉(William Law)所著的一本書:《邁向虔潔生活》,對十八世紀的英國有長遠有效的影響。在那本書中羅維廉勸勉人,應該把每一天看作謙卑的一天。我們怎樣做,去把每天變為謙卑的一天呢?就是藉著學習服侍別人。羅維廉看到服侍的操練能把謙卑帶進生命中。他指導我們,如果我們要謙卑,那麽--

  "……俯就你們同人的一切軟弱,包容他們的缺點,愛他們的優點,鼓勵他們的美德,補足他們的缺欠,因他們的興旺而快樂,為他們的痛苦難過,接納他們的友誼,寬恕他們的無情,原諒他們的惡毒,作仆人中的仆人,樂意擔任最低下的職位,俯就最卑微的人。"(注5)

  每天克製肉體的結果是謙卑的恩典日益加增。它會在我們不知不覺中,悄悄地進入我們裏麵。雖然我們不覺得它的存在,我們會感悟到在生活上有新的熱誠和快樂。我們對於在我們活動中所感受到的新的信心而稀奇。雖然生活的要求像以前一樣大,可是我們生活在一種新的從容不迫的平安中。我們曾經一度嫉妒人,如今以同情的心去看他們,因為我們不單看到他們的地位,也看到他們的痛苦。我們以前可能會不予重視的人,如今會留心看他們,並且發覺他們是極可愛的人。我們對一班被社會遺棄、被人看作"萬物中的渣滓"(林前 4:13)的人,有一種新的與他們認同的精神。

  除了在我們裏麵所發生的改變以外,更令我們興奮的是,我們感悟到在上帝裏麵一種更深的愛和喜樂。我們所過的日子不時會加插自然流露的頌讚與崇敬。快樂的暗中對別人的服侍乃是一種感恩禱告的表現。我們似乎給一種新的"控製中心"所指揮--事實上我們確是如此。


〖 "是的……不過" 〗

  當我們作任何嚴肅的有關服侍的討論,很自然的,也是可以理解的,總會有些遲疑。這遲疑是好的。因為在完全投入任何操練之前,先行計算代價,乃是聰明之舉。我們經曆到一種懼怕,情形大概如此:"如果我那樣做,人們會討我的便宜,他們會盡情踐踏我。"

  就在這兒我們必須留意,選擇服侍和選擇作仆人之間的差別。當我們揀選服侍時,我們仍舊自行負責。我們決定我們會服侍誰,又在甚麽時候服侍。如果我們自行負責管理,我們便會十分擔心有誰會踐踏我們,那就是說,誰會負責管理我們。

  可是當我們揀選作仆人時,我們便放棄負責管理的權利。在此有極大的自由。如果我們自願給人討便宜,那麽我們便不能受人支配。當我們揀選作仆人時,我們放棄我們會服侍誰,以及何時服侍的決定權。我們成為可供差遣的和可以被傷害的。

  思想一個奴隸對事情的看法。一位奴隸從奴役製度的觀點去看生命中一切的事。他不看自己享有與自由人同等的權利。請了解我,當這種奴役屬於非自願的時候,那是殘酷的、不合人道的(注6)。然而,當這奴役是自由揀選的時候,各種事情都改觀。自願的奴役是一種極大的喜樂。

  我們可能很難接受奴役的形象,可是對保羅而言則毫無困難。他時常以他作基督的奴仆而誇口,盡情使用第一世紀"愛奴"(Love slave)的概念(即奴隸因愛的緣故自由揀選繼續為奴)。我們盡力軟化保羅的措詞,把"奴隸"一詞譯為"仆人"。可是不管我們決定用什麽字句,讓我們確實了解,保羅的意思是指他已經自願放棄他的權利。

  因此那種誠恐給別人討便宜和受踐踏的懼怕是合乎情理的。那正是可能發生的事。但誰能傷害一位自行選擇給人踐踏的人呢?金碧士指導我們要"屈服到那樣的地步……以致所有的人都可以跨在你頭上,踐踏你,像踐踏泥土和街道一樣。"(注7)

  在《聖法蘭西斯的小花朵》(The Little Flowers of St.Francis)那本書中有一個美妙的故事,說到法蘭西斯如何教導李俄弟兄(Brother Leo)完全的喜樂之意義。當這兩人在冷風苦雨中同行時,法蘭西斯提醒李俄,那些世人(包括宗教界人士)相信會帶來喜樂的東西,但每次都加上一句說:"完全的喜樂不在那兒"。末了,李俄弟兄在怒中發問:"奉上帝的名,我求你告訴我,完全的喜樂究竟在哪兒?"於是法蘭西斯開始數算他所能想象得到的、最卑微、最自貶身分的東西,每次都加上一句:"李俄弟兄啊,請寫下,完全的喜樂就在那兒。"在解釋和結束這事時他告訴李俄:"最要緊的是,基督所賜給他朋友的聖靈的恩典和禮物,乃是克服自己,以及為基督之愛的緣故,甘願承受苦難、淩辱、蒙羞和艱苦。"(注8)

  今天我們發覺那些話很難處理(你必須了解,在這一點上,我也有很大的掙紮才能聆聽靈修大師的話)。我們擔心這種態度會無可挽回地導致過度的苦行主義和自我折辱的道路。在教會裏麵,我們如今才開始從一種"昆蟲神學"(worm theology)中站出來,那種神學把人的才智與潛能加以極度的貶抑。服侍是否引導我們回到那種神學裏麵去呢?不,當然不是。無疑的,那是一個我們必須時常防備的危險。不過我們也要謹防從相反方向來的敵人。正如潘霍華所說的:"如果在我們的生命中沒有苦行主義的元素,如果我們讓肉體的欲望自由奔馳……我們會發覺極難訓練服侍基督。"(注9)


〖 在市場中服侍 〗

  服侍不是我們所做的一係列事,雖然在其中我們發現所要做的事。它不是一套倫理法則,乃是一種生活方式。做一些明確的服侍行為,與生活在服侍的操練中不是同一件事。正如籃球的玩意多過一本籃球規則書,照樣,服侍多過一些明確的服侍行為。像仆人那樣做事是一回事,作一個真正的仆人又是另一回事。像所有操練一樣,人們可能熟悉服侍的技巧,但沒有體驗到服侍的操練。

  然而強調服侍的內在性質是不夠的。服侍要成為服侍,必須在我們所生活的世界中,采取形式與具體化。因此我們必須覺察,在我們日常生活的市場中,服侍的形狀可能會怎樣。

  在開始的時候,有隱藏的服侍。即使公眾的領袖也能培養一些服侍的事工,是一般人所不知道的。如果我們所有的服侍都是在別人麵前所作的,那麽,我們實在是膚淺的人。請聽泰勒(Jeremy Taylor)所說的屬靈指示:"愛應當隱匿,受極少的尊敬;缺少稱讚也當滿足,當你受人輕視或低估時,不要苦惱。……"(注10)隱藏是對肉體的責備,並且能給予致命的一擊。

  起初看來,隱藏的服侍似乎隻是為了受服侍的個人的緣故。但事情不是這樣。隱藏和匿名的服侍甚至影響那些對這事毫無所知的人。他們察覺到在人群中有一種較深的愛與同情,雖然他們不能說明為什麽會有這樣的感受。如果一件秘密的服侍是代表他們做的,他們會受感動而更熱心,因為他們曉得,服侍的美好果效要比他們所能看到的深刻得多。這是一種可以常由大家去做的服侍。它在任何團體中都會激起快樂和欣慶的漣漪。

  此外又有小事上的服侍。像多加一樣,我們可以設法為寡婦做裏衣和外衣(徒 9:39)。下麵是一個真實的故事。當我在忙得不可開交,到達寫作我的博士論文的最後階段時,我接到一位朋友的電話。他的妻子使用了他的汽車,問我可否駕車載他辦幾件事。我沒有辦法,隻好同意,但心中自歎倒黴。當我跑向門口時,我抓起潘霍華所寫的《團契生活》那本書,心想也許我會有機會在車上讀它。每到一處辦一件事時,我心中懊惱,因喪失了寶貴的時間而憤激。最後,我們來到一間超級市場,那是最後一站。我向朋友揮手說,我會在車中等他。我拿起帶來的那本書,打開放書簽的那一頁,讀了下麵的一段話:

  "在一個基督徒團契中,一個人要為別人所作的第二件服役乃是主動地幫助人。在開始的時候,這意味著在瑣屑和外表的事上給予簡單的幫助。無論何處,人們同住在一起,都有一大堆這樣的事。沒有人能說,我的身分不適宜做最低的服役。一個人若是為了做這些瑣屑和外表的助人行動所喪失的時間而焦急,這通常表明,他把自己的事業的重要性看得太嚴重了。"(注11)

  沙爾之聖芳濟說,偉大的德性和微小的忠誠好像糖和鹽。糖可能有比較精美的滋味,但它的使用比較少。鹽則到處可見。偉大的德行很少發生;小事的服侍則是每天要做的事。大的任務需要片刻的重大犧牲;小的事務則需要繼續不斷的犧牲。"小的時機……每時每刻都會回來。……如果我們想對這些小事忠心,自然從來沒有時間去呼吸,而我們必須向我們的一切意願死。我們寧可一百次對上帝作重大的犧牲,無論怎樣激烈和痛苦;而條件是讓我們可以自由,在每一小則上隨從自己的興趣和習慣而行。"(注12)

  在屬靈的境界中我們很快發覺,真正的問題都在人生微小的不重要的角落中找到。我們對"大事"的迷戀,使我們看不見這種事實。在微小的事上服侍會使我們與我們的怠惰和懶慵作對。我們會把微小的事件看作中心問題。非尼倫說:"對小事覺得輕視並非靈的高超。相反的,它是由於我們眼光太狹窄,把如今達到重要地步的事當作小事。"(注13)

  又有一種保護別人聲譽的服侍。或者像貝納德(Bernard of Clairvaux)所說的,"仁厚"的服侍。如果我們要避免背後誹謗人和說人的閑話,這是多麽需要的啊。使徒保羅教導我們"不要毀謗"(多 3:2)。我們可以隨意把我們的毀謗,用敬虔的宗教術語加以掩飾,但它仍舊是令人死亡的毒物。有一種操練,就是約束我們的舌頭。這種操練能在我們裏麵的人身上產生奇妙的作用。

  我們也不要成為容納誹謗他人的談話之團體。我們教會的牧師團有一條守則是我們的教友所欣賞的。我們不容許任何教友在一位牧師麵前說另一位牧師不好。我們會溫和地然而堅決地請他們直接到那位得罪他們的牧師那裏去。教友們終於了解,我們簡直不容許他們在我們麵前對某某牧師說長道短。這條規則由我們牧師團全體同人共同遵守,已經產生美好的果效。

  貝納德警告我們,惡毒的舌頭"把所有聽見它說話的人裏麵的仁厚予以致命的一擊,並且盡它所能,破壞根枝,不僅在直接聽見它說話的人身上,而且也在別人身上,就是那些後來聽見這些誹謗的話,從一個人的嘴唇飛到另一個人的嘴唇的人。"(注14)保衛別人的聲譽乃是一個深刻和長遠的服侍。

  又有受人服侍的服侍。當耶穌開始為他所愛之人洗腳時,彼得拒絕。他決不能讓他的主屈尊為他做這種低賤的服務。那似乎是一套謙卑的說話;然而事實上,它是隱藏的驕傲之行動。耶穌的服侍是對彼得的權威概念之冒犯。如果彼得是主人,他決不會洗別人的腳!

  容許別人服侍你乃是一種順服和服侍的行為。那表示承認他們對我們有"國度的權威"(Kingdom authority)。我們優雅而大方地接受他們的服侍,不覺得我們必須回報。那些由於驕傲而拒絕受人服侍的人,便表明他們不順服在上帝國中由上帝任命的領袖地位。

  又有普通禮貌的服侍。這樣的仁慈行為在我們這個時代很不容易。可是我們決不可輕視在每一種文化中都存在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之儀節。那是在現代社會中仍舊存留的少數方法之一,去承認各人的價值。我們"總要和平,向眾人大顯溫柔。"(多 3:2)

  傳教士了解禮貌的價值。他們不敢貿然闖進一個村莊,要求人聽他們講道。他們必然會先行設法按照正當的禮節,互相介紹、彼此認識。然而我們覺得在我們自己的文化中可以違反這些禮節,而仍舊被人接納,聽我們的話。而我們稀奇,為什麽沒有人願意聆聽。

  我們埋怨說:"然而那些禮節那麽缺乏意義,那麽虛偽。"那種說法是假的。它們極有意義而且毫不虛偽。當我們一旦勝過了我們自我中心的驕傲,就是認為當人們說"你好嗎?"時,他們並非真正關心我們,我們便能看出這正是我們美國人用以表示我們的存在之一種方法。我們也可以招手,表示注意到他們的存在,毋須覺得要說一些不著邊際的話去敷衍。"謝謝你"和"是的,謝謝"或"不敢當"等話語、謝函和回信等都是禮貌上的服侍。各種不同的文化自然有不同的特殊禮節,可是目的時常都是一樣:承認別人並證實他們的價值。在我們這個日趨電腦化和使之失去人性的社會中,禮貌的服侍真是急切需要的。

  還有客情的服侍。彼得勸勉我們"要互相款待,不發怨言。"(彼前 4:9) 保羅也這樣做,並且使它成為監督職分必須具備的條件之一(提前3:2;多1:8)。今天迫切需要能夠彼此接待的家庭。舊日"客寓"的觀念,已因現代的"汽車旅店"和餐室之急劇增加而變得過時了。但我們可以嚴肅地詢問,這種改變是否真是進步呢?我曾經走遍加利福尼亞州的西班牙傳道會(Spanish Missions of California),讚歎他們給客人所提供的舒適而充足的食宿服務。也許應該過時的乃是現代那麽閃閃發光、而沒有人情味的汽車旅店呢!

  我認識一對夫婦,他們把客情的服務作為他們生活中的首要事件。在任何一個月內,他們都可以有七十個人到他們家中來。他們相信是上帝呼召他們所作的服侍。我們中多數人也許不能做那麽多,不過我們都能做一些事。我們能夠從某處開始。

  有時我們限製自己,因為我們把客情變得過分複雜。我記得有一次到某家作客,女主人匆匆忙忙,來來去去,做這做那,誠心誠意的要使每一個客人覺得舒服,我的朋友說了一句話,令我們大家覺得愕然(但同時也使我們大家鬆了一口氣),他說:"海倫,我不要咖啡,我不要茶,我不要甜餅,我不要紙巾,我隻想和你談談。你可以坐下來和我們談話嗎?"隻要有一個機會同在一起,互訴衷曲,彼此分享--那就是客情的真諦。

  還有聆聽的服侍。"在團契中,一個人所欠別人的第一項服侍在於聆聽他們傾訴。正如愛上帝是以聆聽他的話開始,照樣,對弟兄的愛也以學習聆聽他們開始。"(注15)我們極需那從彼此聆聽而來的幫助。我們毋須成為受過訓練的心理分析學家,才能成為受過訓練聆聽者。最重要的條件是同情和忍耐。

  我們不一定要有正確的答案才能聽得好。事實上,正確的答案常是聆聽的障礙,因為我們變得更著急去提供答案過於聆聽對方的傾訴。一種不耐煩的、心不在焉的聆聽,對那位傾訴者是一種侮辱。

  聆聽別人會訓練我們,使我們的心安靜下來去聆聽上帝。它會在我們心中創造一種內在的作用,把我們對生命的摯愛,甚至對事情的先後次序都改變過來。當我們對聆聽上帝覺得遲鈍時,我們最好在靜默中聆聽別人,看看能否透過別人聽見上帝的聲音。"任何人若認為他的時間太寶貴,不能用以保持靜默,那人至終會沒有時間給上帝和他的弟兄,隻有時間給他自己,以及他自己的愚昧行為。"(注16)

  又還有一種服侍是互相擔當彼此的重擔。"你們各人的重擔要互相擔當,如此,就完全了基督的律法。"(加 6:2)"基督的律法"是愛的律法,也就是雅各稱為"至尊的律法"(雅 2:8)。當我們互相擔當彼此的損傷和痛苦,與哀苦的人同哭時,也就最完全地完成了愛。特別是,當我們與那班經過死蔭幽穀之人在一起的時候,哭泣要比語言好得多。

  如果我們關心,我們會學習擔當他們的愁苦。我說學習,因為這也是一種要去學習掌握的操練。我們中多數的人都太容易犯一個錯誤,誤以為隻要決意擔當別人的擔子,我們便能做得到。然後我們嚐試一個時期,很快地生命的喜樂便離開,我們便給別人的憂傷重重壓住。其實,並不需要如此。我們能夠學習承擔別人的重擔,而自己又不會給這些重擔所毀壞。耶穌擔當了全世界的重擔,但他能說:"我的軛是容易的,我的擔子是輕省的。"(太 11:30)我們能否學習把別人的憂傷和痛苦抬起來,放進耶穌仁慈的膀臂中,好叫我們的擔子比較輕省呢?我們當然能夠,但這是需要學習的。所以,與其衝出去擔當全世界的擔子,不如讓我們作比較謙遜的開始。從某處的一些小的角落開始,仔細學習。耶穌會作你的教師。

  最後,有一種服侍,就是彼此分享生命之道。杜海蒂(Catherine Doherty)所創立的Poustinias(俄文,意思是沙漠)有一條法例:那些到荒野去單獨靜修的人是為別人的緣故這樣做。他們從上帝所領受的任何話語,他們都會帶回來與他人分享。這是一種親切的服侍,因為沒有一個人能夠聽到上帝想要說的一切話。我們需要互相靠賴去領受上帝豐滿的指導。最微小的一分子也能夠給我們帶來一句話--我們不敢輕視這種服侍。

  當然,彼此之間互相宣告這些話乃是一件令人戰栗的事。上帝對我們說話,這一事實並不保證我們能正確地了解那信息。我們常把我們的話與上帝的話混合:"頌讚和咒詛從一個口裏出來"(雅 3:10)。這些實情使我們謙卑,叫我們曉得必須深深靠賴上帝。然而我們必不可從這種服侍中退縮,因為今天迫切需要這樣的服侍。

  複活的基督向我們招手,要我們拿毛巾束腰去服侍人。這樣的服侍是由內心深奧之處湧流出來的,它是生命、喜樂與平安。也許你想試用一篇禱文去開始,這禱文是我們中許多人所采用過的。在一天開始的時候這樣禱告:"主耶穌,你若喜歡,請今天引導某人到我這裏來,叫我能服侍他。"


〖 進一步研究 〗

  耶穌在他論服侍的最著名教訓中下結論說:"因為人子來,並不是要受人的服侍,乃是要服侍人,並且要舍命,作多人的贖價。"(可 10:45)我們的主藉十字架所作的獨特的救贖服役,是不能重複的。然而,我們蒙召,藉著許多超出自我的小小死亡去服侍人。當我們為別人的好處而活出我們的生命時,令人稀奇的是,我們會找到我們自己,我們會發現我們的身分和地位。

  當保羅論及在馬其頓的信徒的慷慨時,他注意到,"他們先把自己獻給主"(林後 8:5)。這是服侍的操練的第一個記號。服侍不能在"缺席"(in absentia)的情況下去做。我們必須親自卷入其中。像聖法蘭西斯一樣,我們必須摸麻風病人,我們必須對有需要的人伸手。

  這與現代號召人注意第一多麽相反(我隻加上一句,假如你禁不住時常都要留心做第一,願上帝幫助你,因為沒有別人會幫助你)。但在上帝國中,我們能夠放棄這衝動,因為我們能將一切憂慮卸給上帝,因為他顧念我們(彼前 5:7)。

  在服侍的生活中有一件實際的事必須清楚了解。由於我們是有限的,這一事實便意味著,對一件任務說"是",便必須對其他任務說"不"。當我們對寫作這研究指南的任務說"是"時,我便必須對許多好的和高尚的任務說"不"。我不能參加好些特別的聚會,不能在許多有意義的委員會中服務,不能在好些重要的聚會中演講,甚至不能給許多有需要的人輔導。如果對這些相當重要的侍奉讓步,便會意味著不能完成這寫作。

  請聽聽一位青年母親的傷心故事。這位母親起初以為,服務的意思是,對任何及一切要她花時間和精力的要求都答應下來。"有些人時常都不預先通知便偶然過訪,而且逗留很長的時間,許多時候直到淩晨兩點,弄得我們精疲力竭。我們沒有時間一家團聚。我們兩個小孩的日常生活以及教導都受幹擾到一個地步,以致要把他們交給他人扶養,而我們則參加查經班以及幫助有需要的人。我和我丈夫的關係也受影響,因為我們都筋疲力盡,極少時間單獨在一起。人人都把學前兒童交給我照顧,直到我幾乎為所承受的沉重責任發狂。我為許多婦女縫製衣服,她們都出外工作,簡直沒有時間縫衣服。我在電話中聽人傾訴,以致有許多日子,我們的孩子隻能吃我在電話機旁能夠抓住的東西所製成的午餐,而我的家務擱置下來,因為我忙於服侍他人。諸如此類,繼續不斷。直到最後,我再也忍受不了,於是站起身來,學會了說'不'"。這位深深委身的婦女,對別人的要求說"是",便必須對她自己的孩子和丈夫說"不"。

  問題的要點是,我們並非無所不在的,而我們必須坦白承擔這一點。服侍的操練要求我們為人服務,無分階級,無分身分,但它也認識我們屬人的限製。愛是對所有的人之幸福作合理的關懷。如果我把人們帶到家中,以為我在服侍他們,但在這過程中,我傷害了我的妻子和兒女,我不是在愛中生活。我多半隻是在討好我那自我中心的需要,自以為義,而不是進到真正的服侍裏麵。我承認,不容易保持平衡--生命中重要的東西很少是平衡的。那就是需要操練的理由:請記住,有操練的人乃是一位當一件事需要完成時,他能夠去完成的人。

  洞察力和順服是服侍的操練之鑰。學習何時說"不"是重要的;學習何時說"是"也一樣。一旦我們給一種不能抗拒的"是"所燃燒時,那試探將是對一切的東西,或者最少對那些我們討厭的東西說"不"。但那可能像前者的情況那樣奴役人。我們所需要的乃是學習聖經的韻律,以致我們對服侍的號召說"是"或說"不",都會從那和諧的韻律中產生出來。


〖 讀經日程表 〗

  星期日--號召服侍。太20:20-28
  星期一--服侍的記號。約13:1-17
  星期二--服侍的委身。出21:2、5-6;林前9:19
  星期三--服侍的態度。西3:23-25
  星期四--在基督徒團契中的服侍。羅12:9-13
  星期五--小事的服役。太25:31-39
  星期六--服侍的榜樣。路10:29-37


〖 研討題目 〗

  1.如果手巾是服侍的記號,在第二十世紀的文化中,那記號怎能顯示出來?

  2.你認為,在侍奉中,自義的服侍與真正的服侍相比較的討論,是否
  恰到好處
  極其理想
  天真
  忠於聖經但在今天不切實際
  陌生?

  3.愛是"對所有人的幸福作合理的關懷"。試辯論這見解。思想這句話關於服侍的涵義。

  4.在本書中我提到,服侍使謙卑進入我們的生命中。你認為謙卑究竟是什麽意思?(意思是,謙卑的外表看來像什麽)

  5.你曾否容許自己給人占便宜?它曾否變為毀滅性過於救贖性?

  6.信徒有沒有一些權利,是不能為了別人的緣故而放棄的?

  7.隱藏的服侍在你的生命中看來像什麽?

  8.下星期試看你能否每天找到一種方法,去實行普通禮貌的服侍。

  9.什麽時候你應該對人們有關你的時間和注意的要求說"不"呢?

  10.這個月內抽點時間,試一試下列的禱文:"主耶穌,如果你今天把某人帶到我這裏來,叫我能服侍他,我會深深感激。"


〖 進一步閱讀資料 〗

  潘霍華(Dietrich Bonhoeffer)著:《團契生活》基督教文藝出版社(Life Together,trans.by John W.Doberstein,London:SCM Press,1954)。本書對服務的生活、獨處和認罪都有滿有力量的真知灼見。它是一本主要的讀物。

  施蘊道(Charles R.Swindoll)著:Improving Your Serve ,London:Hodder & Storghton,1983。本書是一本極有幫助的講道集,討論無私生活的藝術。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