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講者:張熙和牧師
讓我們繼續思想八福,因為當中很多豐富的內容還有待我們進一步挖掘。我們已經看到,八福和聖靈的果子有著極為緊密的內在關係,正如保羅在加拉太書六章8節所說,如果我們順著聖靈撒種,必從聖靈收永生。然而,什麽是順著聖靈撒種呢?我們可以從登山寶訓,尤其是八福中得到答案。
在我還是一個年幼的基督徒時,許多次我問自己:主在路加福音十三章24節所說的“你們要努力進窄門”是什麽意思?確切來說,我怎樣“努力”?如果我看到一道門,你告訴我要努力衝進去,我知道該怎麽做,我會全力以赴。然而來到屬靈層麵,我不知道這是什麽意思,我不知道怎樣做才算“努力進窄門”。但是我們可以從八福中找到具體的答案,“努力進窄門”就是要努力成為心靈貧窮的人、為罪哀慟的人、溫柔的人、饑渴慕義的人等等。這些都要成為我們追求的目標。
靠神的能力追求屬靈的事
你可能會問:“你不是說這些都是神在我們生命中的作為嗎?是神使我們心靈貧窮,使我們溫柔,使我們為罪哀慟,激發我們渴慕公義。既然這是神在我們生命中的作為,為什麽你又說,我們必須努力追求才能得著?究竟這些素質是神在我們生命中的作為,還是要我們自己去努力追求的?”
如果你認為這兩種說法不一致,那麽,你還未明白聖經中一個重要的原則。以聖靈的果子為例,聖靈所結的果子是仁愛、喜樂、和平等一係列美好的素質。我們知道,其中最重要的是愛。然而,盡管仁愛是聖靈的果子,但同時也是一條命令:“你要盡心、盡性、盡意愛主你的神。”(太二十二37),“其次也相仿,就是要愛人如己。”(太二十二39),“你們要彼此相愛,象我愛你們一樣;這就是我的命令。”(約十五12)。所以,它是一條命令,我們必須努力遵從(即必須追求達到),同時,它也是神在我們生命中的作為。在聖經中,這兩方麵並不抵觸,因為神能夠使我們做到。
我們在保羅的教導中,也多次看到同樣的道理。保羅告訴我們這是聖靈的果子,同時也說這是我們必須努力追求的。他在哥林多前書十四章1節說:“你們要追求愛。”“追求”在希臘原文是“努力追趕”的意思。所以,這是一條命令,而我們也必須靠神的恩典才能達到的。兩方麵互不抵觸,總是相輔相成的。同樣,在加拉太書五章22-23節講到,聖靈所結的果子是仁愛、喜樂、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實、溫柔、節製,一係列的素質。在提摩太後書二章22節,保羅告訴提摩太要以這些素質為他追求的目標,要追求公義、信德、仁愛、和平等素質。換句話說,我們要追求得著聖靈的果子。這要成為我們的目標和方向。
同樣,聖經一方麵講到是神拯救了我們,但同時又告訴我們要救自己。使徒行傳二章40節,使徒彼得對耶路撒冷的民眾講道時說:“你們當救自己脫離這彎曲的世代。”是誰拯救我們呢?是神拯救我們還是我們拯救自己?再次看到,在聖經中這兩方麵並不抵觸,是神拯救我們,然而,倘若這違背了我們的意願,倘若我們拒絕救恩,神不會把救恩強加給我們。我們必須與祂配合才能得救。
那麽,我們怎樣拯救自己呢?首先,我們要悔改,若不悔改神不能拯救我們。所以,使徒行傳二章38節彼得講到:“你們各人要悔改,奉耶穌基督的名受洗……”在此之前,他在21節說,我們要呼求主的名。所以,透過悔改和呼求主的名,神的救恩成就在我們身上。我們必須去做這些事,神才能拯救我們。
所以,這種情形就好像:神伸出手要救我們,而我們也必須伸手抓住祂的手,這是信心的行動。如果祂不來救我們,我們是毫無希望的,我們伸手呼救是徒然的。如果你掉進深海裏,即便你伸手大聲疾呼,也毫無用處,因為沒有人會救你。然而,如果有人伸出手要救你,你就可以抓住對方的手,這是我們必須做的部分。
所以,主耶穌說:“你們要努力進窄門……引到永生,那門是窄的,路是小的。”永生是一件禮物,但是我們必須努力進入。換句話說,那道門是向我們敞開的,然而神不會把我們推進去,我們必須努力進入。如果神沒有向我們敞開這道門,即便你竭盡全力,也毫無用處。神出於祂的恩典敞開了這道門,祂已經向我們提供了永生,然而,我們必須努力進入。所以,我希望你把這兩個因素牢記在心:神的恩典與我們的努力互不抵觸,兩方麵都是必要的。
我們要抓住神賜給我們的恩典!
人很容易失去平衡,要麽強調恩典,以致人全無責任;要麽強調努力,以致忽略了恩典,我們必須避免這兩種錯誤。強調恩典到一個地步,人完全被動,什麽都不需要做,這是錯誤的,它類似預定論的教導。預定論教導說,如果神要救你,即使你不願意,祂還是會救你的。我在聖經中找不到這樣的教導。我們也要避免另一種錯誤,就是想透過自己的努力得救,這也是錯誤的。
這兩方麵(神的恩典和人的回應)都是必須的。一方麵是神掌握主動,是神伸出手拯救我們,是神預備了救恩,是神把基督耶穌裏的永生賜給我們。但是,另一方麵,我們有責任去接受神的恩典,我們必須抓住它,得到它,正如保羅所說:“或者可以得著基督耶穌所以得著我的。”(腓三12)他要得著永生,因此他“向著標竿直跑”(腓三14),要竭盡全力達到那標竿。
若不是神恩典的扶助,我不會有力量向著標竿直跑,我甚至連標竿也沒有,更不用說達到了。現在,神已賜給我生命目標,也賜給我力量去達成這個目標,正如保羅在腓立比書四章13節所說:“我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作。”盡管祂的恩典使我凡事都能作,然而我也必須主動去作。弟兄姐妹,我們必需保持一個完美的平衡,決不能跌入這種非此即彼的錯誤中。
所以,我們不要偏向這種錯誤,以為神成就了一切,我們隻是被動的,什麽都不用做;也不要偏向另一極端,以為我們做了一切,神什麽都沒有做。兩種觀點都是錯誤的。我再次重複:是神掌握著主動,神是最重要的部分,是祂賜予我們耶穌基督裏永遠的恩典。然而,神不會強塞給我們,我們必須努力得著它,我們必須緊緊抓住這個恩典。正因如此,這兩個方麵在聖經中經常相提並論。難怪保羅一方麵說愛是聖靈的果子,而另一方麵說我們必須竭盡全力追求愛,使愛成為我們生命的一部分。保羅明白兩者並無抵觸。
我要說的是,惟有神能使我們成為清心的人,溫柔的人……簡而言之,就是成為新人。然而,我們要渴慕成為這樣的人,不是可有可無、模棱兩可的態度,而是強烈的渴慕,就如保羅竭盡全力“向著標竿直跑”。所以,這兩方麵我們要牢記在心。惟有清晰地掌握了這兩方麵,我們才會避免各種的屬靈錯誤。
一旦明白了這點,八福的意思就會更加清晰。首先,我們必須願意,必須渴望成為心靈貧窮的人。如果你不渴望成為心靈貧窮的人,神怎能使你成為這樣的人呢?難道神會強迫你嗎?如果祂這樣做,我們都會自動得救。我們所有人都會自動成為心靈貧窮的人,成為溫柔的人。教會就會天下太平。然而,在教會中,所有的人都是心靈貧窮的嗎?所有的人都是溫柔的嗎?人們都饑渴慕義嗎?當然不是!這是神的錯嗎?當然不是!是祂的恩典不足夠嗎?或者神根本什麽都沒有做?神的恩典無效嗎?當然不是!那麽,為什麽並非所有的人都心靈貧窮?按理我們都應成為屬靈的偉人,為什麽沒有呢?
倘若你明白我所說的,就會明白責任在於我們。是我們沒有渴慕心靈貧窮,我們仍然自以為是,不想成為貧窮。我們想自給自足,成為富足。我們想依靠自己,自己作主,不想倚靠神。若我們不想擁有這些素質,我們當然不能心靈貧窮,盡管神的能力能夠使我們成為這種人,但是我們不願意。
怎樣理解意誌的捆綁?
聖經告訴我們,人必須對自己的救恩負責,甚至那些沒有得救的人也不能推卸責任,更何況基督徒?他們的責任更大。保羅在羅馬書七章18節這樣說:“因為立誌為善由得我,隻是行出來由不得我。”許多人對這句經文不得要領。實際上,整個羅馬書七章的核心,一言以蔽之,就是“因為立誌為善由得我,隻是行出來由不得我。”這是人類問題的關鍵,你能夠立誌為善,卻不能做到。
人的意誌並不是因為被捆綁,以致不能立誌行善。說人的意誌被捆綁,不能有行善的意願,這種觀點是錯誤的,是違反了聖經的教導。這是誤導性的說法,因為保羅沒有說人的意誌受捆綁,而是說:“立誌為善由得我……”我們的問題不是不能立誌,而是不能做到。我們都熟悉新年伊始的決心:“在新的一年裏,我要提前一小時起床,這樣可以多讀一小時聖經,禱告時間也能長一些。我還要經常跑步運動……”過了不久,一切計劃都煙消雲散。我可以立誌,但總是沒有能力實現。因此,說人的意誌受捆綁,以致不能立誌為善,絕非事實。甚至一些沒有重生的人也能夠立誌。他能夠立誌行善,他知道什麽是好的,他的問題不是不能立誌,而是做不到。
這不僅對未重生的人非常真實,即使是重生的基督徒,也同樣真實。麵對屬靈的事情,我們總能立下美好的誌向,隻是做不到,這就是問題所在。更嚴重的是,我們甚至連為善的意願也沒有,我們不願立誌成為心靈貧窮的人。然而,隻要我們願意,我們是可以立誌為善的,保羅認為這是絕對可以的。從這個角度看,人的意誌沒有被捆綁。然而,盡管你能夠立誌,但你行不出來,換句話說,你的意誌是無效的,你不能有效地實行你所願意的,你根本做不到。隻有在這種意義上,我們才能說人的意誌是受捆綁。
因此,“意誌受捆綁”有兩種意思,你要知道怎樣區分,否則,你會犯很嚴重的錯誤。如果“意誌受捆綁”是指人不能立誌行善,甚至不能渴慕得救(更不可能呼求神的名以致得救),那麽,我們隻好接受預定論:人是完全被動的,你能否得救完全取決於神是否揀選了你。如果神要你下地獄,你就得下地獄,你別無選擇,你甚至不能渴慕得救。這不是聖經的教導,保羅在羅馬書七章非常清楚地說:“立誌行善由得我”——無論是重生的,還是沒重生的,我有行善的意誌,隻是做不到。
一旦明白了這點,我們對恩典就能有一個全麵的理解。我們必須靠神的恩典才能做到。雖然我不能拯救自己,但我必須渴慕被拯救,這樣,神的恩典才會發揮應有的果效。這裏有兩步。首先,你至少要渴慕得救。如果你不渴慕,你怎樣能得救呢?如果你想得救,你就要呼求主的名,這是非常重要的。所以,當我們讀八福時,也可以套用這個原則。我們是否渴望成為有福的人?如果你不渴慕心靈貧窮,那麽你也不會饑渴慕義,因為你仍舊愛罪。如果罪令你如此沉醉,你肯定不會渴慕公義。
透過神的話,或是不好的經曆,你意識到罪是何等可惡,於是你開始渴慕公義,渴慕溫柔等素質。然而,盡管你渴慕,但你是做不到的。這時,神的恩典和能力就會介入。總而言之,我們必須渴慕成為主所描繪的這一類的人。如果你沒有這種渴慕,那麽禱告神打開你的眼睛,使你看到,成為這類人是何等的蒙福。
八福和主禱文之間的關聯
我們學習八福時,最重要的是讓八福成為我們禱告的項目。我不知道平時你會禱告些什麽,如果不知該禱告什麽,八福可以成為你的禱告項目,求主使我們心靈貧窮,求主使我們認識罪,以致為罪哀慟。求主使我們溫柔,使我們饑渴慕義。這是必不可少的禱告內容。這應成為我們的禱告項目,每天你都可以為此禱告,求神讓我們成為這樣的人。你也可以一天禱告一項,共有九項,你可以按著次序求。八福應成為我們的禱告項目,而不是說:我不是心靈貧乏的,既然神不喜歡將我變成心靈貧乏的,我能做什麽呢?這種態度是錯的。我們必須禱告神,神極樂意賜下恩典,讓我們成為這種蒙福的人。
聖經似乎未有提及以八福為禱告內容,據我所知,沒有人將八福跟主禱文聯係起來。你有沒有注意到,主禱文有多少項?九項,這是巧合嗎?絕非巧合。我們已經看到,八福和聖靈的果子之間有著密切的內在聯係,但從來沒有人將兩者聯係起來。當我為此深思、禱告的時候,猛然意識到,八福跟聖靈的果子是相聯的,二者是渾然一體的。同樣,就在我這樣思想、禱告的時候,又恍然大悟,八福跟主禱文也有一個內在聯係。
讓我們來看八福和主禱文之間的關聯。其中幾項的關聯極為明顯,然而,據我所知,從未有人注意到這一點,這實在令人驚奇。例如,在主禱文中講到:“我們日用的飲食,今日賜給我們”,若我們明白當中的涵義,我們即刻就會看到與饑渴慕義的關聯。然而,大多數人認為“日用的飲食”是物質上的食物,這是錯誤的。主在這裏所談論的不是物質上的食物,而是天上的食物。主耶穌說:“我是生命的糧,”(約六35、41、48)“不要為那必壞的食物勞力,要為那存到永生的食物勞力……” (約六27)。如果我們明白這一點,實際上,我們已經看到八福與主禱文之間的內在聯係了。
主禱文的最後兩句也非常明顯,“不叫我們遇見試探,救我們脫離凶惡。”八福的最後兩福是什麽呢?都是關乎到“為義受逼迫”(這正是試探的所在)。最後一福是“人若因我辱罵你們,逼迫你們,捏造各樣壞話毀謗你們”,它跟“救我們脫離凶惡”聯係起來。多明顯!簡直是明擺在眼前,但奇怪的是,我從未聽聞有解經家看到兩者的關聯。很明顯,主耶穌要我們以八福為禱告項目。
1.“我們在天上的父”和“心靈貧窮”
讓我們來探討那些似乎不太明顯的幾項。第一項是:“我們在天上的父”,你看到與“心靈貧窮”的關聯了嗎?如果你熟悉主的教導,之間的關聯就會豁然明朗。以馬太福音十八章3節為例(看了這節經文後,或許你會立刻明白),主耶穌說:“我實在告訴你們:你們若不回轉,變成小孩子的樣式,斷不得進天國。”第一個福是什麽呢?“心靈貧窮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天國屬於誰呢?主耶穌說,除非你變成小孩子的樣子,否則,你不能進天國,因為天國屬於這樣的人。
所以,心靈貧窮的人是小孩子,屬靈的小孩子!屬靈的小孩子是什麽意思呢?除非你成為小孩子,在世上毫無地位,像小孩子倚靠父親般完全倚靠神,否則你無法進入神的國。兩者之間的關聯如此明顯。隻有心靈貧窮的,像小孩子的,才會稱呼神為“天上的父”。小孩子在這個世界上沒有地位,沒有產業,什麽都沒有。在這種意義上,他們是貧窮的,盡管他們可能會繼承產業,然而,正如保羅在加拉太書所說的:“我說那承受產業的,雖然是全業的主人,但為孩童的時候,卻與奴仆毫無分別。”
小孩子是世上的無名小卒,他們毫無地位,沒有任何成就,他們一無所有。主對門徒說:“除非你降卑自己,成為這世界的無名小卒,否則你無法進入神的國。”除非你願意成為小孩子,以心靈貧窮的態度說:“我的天父,我完全倚靠你,我什麽都不是,什麽都沒有。我隻是你的孩子,請你眷顧我。”之間的關聯如此清晰,為什麽我們會忽略了這一點呢?
除非一個人真的心靈貧窮,成為屬靈的小孩子,否則,沒有人能稱神為“我們的父”。他與神的關係像孩子倚靠父親一樣。如果你有孩子,你不去工作,你的孩子會怎麽樣呢?他會餓死,因為他沒法謀生。他沒有力量、沒有知識、沒有技能做任何事,他不能在這個世上生存。隻要他是小孩子,就要倚靠父親,這就是我們與神的關係,我們是祂的孩子。我們沒有屬靈的自信,我們不能賺取自己的救恩,就如小孩子不能謀生,隻好坐以待斃。
我經常跟我的女兒聊天,我會問她:“長大後你想做什麽?”很難想象在這個階段她能做什麽,她連掃地都不會,還能做什麽呢?她怎樣謀生呢?小孩是靠大人(尤其是父母)的憐愛,才能生存的。在屬靈層麵上也是一樣,我們屬靈的存活要完全倚靠神。除了完全倚靠神,沒有其它出路!隻有認識到這一點,我們才會稱祂為父親。有時,小孩子沒認識到這一點,他認為自己很能幹,事實上他是多麽無能。所以,若我們認識到自己的真實情況,在神麵前心靈貧窮,這樣我們才能說:“我們在天上的父……”之間的關聯非常明顯,對嗎?然而,惟有被解釋出來後,才能看到這種關聯。
其它幾項又如何呢?都是同理。事實上,我可以從許多方麵追蹤到這種關聯。我能夠向你證明,在保羅的教導中,八福隨處可見。由此可見,八福的教導占據了保羅整個心思意念。事實上,他有關救恩的全部教義,都是以“心靈貧窮”為基礎——我們不能通過守律法,通過自己努力來自救,我們如同小孩子,要完全倚靠神。保羅說,神差祂兒子的靈進入我們的心,使我們成為心靈貧窮,呼叫:“阿爸!父!”(加四6)這就是保羅的神學根基。
保羅對主的教導的領悟是何等的深入和全麵。你會看到,八福的每一福,貫穿了保羅的教導。事實上,在腓立比書(保羅的自傳書信)裏,涵蓋了八福全部的教導。在這封信裏,你能看到八福的每一項。例如,保羅講到他已丟棄萬事。丟棄了一切,你就一貧如洗。保羅看這些為糞土,這就是心靈貧窮!他輕看這一切,為要得到基督。
2.“尊你的名為聖”和“清心”
讓我們來看第二個關聯。這裏,我注意到一個次序上的調換,這是非常重要的。主禱文的第二項是關乎聖潔:“願人都尊你的名為聖”,我拿這一點與八福比較時,唯一看起來相對應的,就是“清心”。清心的人就是那些尋求尊神的名為聖的人,無論在自己的生命中,還是在他人的生命中,神的名要被高舉和榮耀。這是唯一僅有的次序調換,即第六項“清心”被調換到第一項,這非常有意思。你很容易就會看到,“清心的人有福了”與“願人都尊你的名為聖”二者之間的內在聯係,根本不需要太多解經過程。
3.“願你的國降臨”和“哀慟的人有福了”
下一項是“願你的國降臨”。如果你熟悉舊約教導,你會看到“願你的國降臨”與“哀慟的人” 是一致的。這些渴慕神的國臨到的人,是為世上的罪哀慟的人。他們為自己的罪,為教會的罪及普世的罪哀慟,他們渴慕神的國降臨。如果你不為罪哀慟,也不能由衷地說:“願你的國降臨”,因為你像世人一樣滿足於現狀,罪不會令你感到難受。我看不到很多基督徒迫切盼望神的國來臨,渴望主耶穌再來,因為我看不到他們對公義、聖潔的關心,看不到他們為罪哀慟。我真的看不到。
如果我們迫切地為罪哀慟,我們會不斷求“願你的國降臨”,不斷渴望神的救恩臨到,拯救我們脫離罪,脫離罪的捆綁。正如保羅說:“我真是苦啊,誰能救我脫離取死的身體呢?”(羅七24)保羅認識自己的罪,所以他說:“我真是苦啊”。他盼望神的救恩,盼望神國的臨到,因為基督會使我們得勝。他極度的期盼神國的臨到。他渴慕神的國,因為他為罪哀慟。他非常苦,因為身體仍然在罪的捆綁下。
如果你查考舊約,兩者的關聯就顯而易見。在詩篇八十篇5節,詩人談到為罪流淚、哀哭。第2-3節他講到:“在以法蓮、便雅憫、瑪拿西前麵施展你的大能,來救我們。神啊!求你使我們回轉,使你的臉發光,我們便要得救。”同樣,在詩篇六篇6-7節,我們看到詩人為罪哀慟、哭泣。在第4節詩人講到:“耶和華啊,求你轉回搭救我。”詩人渴慕神的臨到,因為神國的臨到就是神自己的臨到,就是耶穌的再來。所以看到,為罪哀慟,同渴望神的再來與拯救,是形影不離的。
4.“願你的旨意成就”和“溫柔的人有福了”
下一項是:“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除了溫柔的人,誰會這樣禱告呢?溫柔的人將會承受什麽呢?他們必承受地土。留意,兩者都有“地”這個字,真有意思!是誰渴望神的旨意成就呢?除了溫柔的人,誰會說“願你的旨意成就”呢?溫柔的人是渴慕神旨意成就的人。溫柔的人關注的,不是自己的旨意,而是神的旨意成就。驕傲的人說: “願我的意願成就,隨心所欲。”溫柔的人對神說:“願你的旨意成就!願你的旨意完全成就在地上,如同成就在天上。”
5.“我們日用的飲食,今日賜給我們”和“饑渴慕義”
下一項的關聯也是顯而易見的。除了那些“饑渴慕義的人”,誰會禱告說“我們日用的飲食,今日賜給我們”呢?他們是渴慕生命之糧的人,因為除了生命之糧,哪裏有公義呢?你看,每一項的聯係都是如此明顯。
6.“免我們的債”和“憐恤人的人有福了”
留意下一項的聯係:主禱文講到“免我們的債”(“債” 在聖經中是指罪,即饒恕我們的罪),然而,誰會渴慕得饒恕呢?就是那些罪得赦免的人(參看“憐恤人的人有福了”信息中的“現在依舊需要憐恤”部分),他們是憐恤人的人。在主耶穌的教導中,憐恤和饒恕是同一概念。成為“憐恤人的人”是什麽意思呢?就是饒恕人的過犯。為什麽我們要饒恕?因為我們已經得到主的饒恕。有關憐恤和饒恕之間的關聯,主耶穌在馬太福音十八章32-33節已講得非常明確。在33節講到憐恤,而在32節講到饒恕。在主的教導中,憐恤和饒恕成了同義詞。
7.“如同我們免了人的債”和“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
我們以同樣的理解來看下一項,“如同我們免了人的債”,即如同我們饒恕凡虧欠我們的人。誰會這樣說呢?不就是使人和睦的人嗎?隻有那些渴望和睦、也使人和睦的,才會欣然饒恕冒犯他們的人。這是使人和睦的人的態度,不計較人,不懷恨於心。如果懷恨,拒絕饒恕,怎能做一個使人和睦的人呢?使人和睦的人不會對人耿耿於懷,他會立即尋求和解。他不會說:“我們沒什麽好談的了,如果你還自稱是基督徒,算了吧,我不要再跟你這種人交往了。”使人和睦的人會說:“雖然你得罪了我,然而我不會計較你。”他們樂於饒恕人!保羅在以弗所書四章32節說:“並要以恩慈相待,存憐憫的心,彼此饒恕,正如神在基督裏饒恕了你們一樣。”所以,你們要彼此饒恕!一個使人和睦的人,他會無條件地饒恕,因為神已經饒恕了他。所以你看,在憐憫人和使人和睦之間,有一個不可分割的聯係,彼此形影相隨。
8.“不叫我們遇見試探”和“為義受逼迫的人有福了”
我們來到第八項:“不叫我們遇見試探”。我們已經看到,兩者的關聯非常明顯,幾乎不需任何解釋。“不叫我們遇見試探……”什麽時候我們會麵對最嚴峻的試探?當然就是逼迫的時候了——那些轉離罪的人,就會受到逼迫。你有沒有想過,麵對逼迫時,你承受得住嗎?那些正在接受培訓,預備事奉主的,你有沒有想過:倘若因信仰而麵臨嚴重逼迫,你會如何呢?麵對考驗和試探,你能堅持到底嗎?在希臘文中,“考驗”和“試探”是同一個詞,沒有區別。“不叫我們遇見試探”,你能承受得住嗎?唯有靠神的恩典!
但是,我們也不要自己尋找試探,盡管我們愛神,我們不要挨近試探。這個禱告是提醒我們不要自找麻煩。麻煩自然會臨到,你不必去尋找它。這令我想到,早期教會的一些基督徒,出於無知的熱心去試探魔鬼。當時,羅馬皇帝貼出逼迫基督徒的公告,不久,羅馬總督發現一群基督徒聚集在總督府,對總督說:“皇帝說要逼迫基督徒,我們是基督徒,來逼迫我們吧!”你不要自找麻煩!“不叫我們進入試探”——神不會帶領我們進入試探,你也不要自己尋找,試探和考驗遲早會來。麵對壓力,離經叛道是最大的試探,這是最令人憂心的,要極力求主救我們脫離這種試探。
9.“救我們脫離凶惡”和“被辱罵,被逼迫的人有福了”
主禱文中的最後一項跟第九個福的聯係也是格外清晰明了。最後一個福講到什麽?仔細讀這些話:“人若因我辱罵你們,逼迫你們,捏造各樣壞話毀謗你們,你們就有福了”。留意 “捏造各樣壞話毀謗你們”,“壞”的希臘文是指“凶惡”或“邪惡”,難怪我們要禱告神“救我們脫離凶惡”。兩者的內在的聯係非常明顯。
主禱文帶出了八福的精髓
主以至高的智慧,向我們顯明了祂的作為。祂把八福轉化成禱告的項目。透過這種轉化,帶出了八福的精髓。主的教導實在奇妙,無論是結構的完美,還是屬靈內容的深度,都是無與倫比!現在你看到之間的關聯了吧?當你禱告主禱文時,知道自己在做什麽嗎?事實上,你就是在祈求八福。我相信,以後你禱告主禱文時,不再是不知所雲了。
當你說“我們在天上的父”時,你是在禱告:“主,使我成為心靈貧窮的人”。若你的心靈不貧窮,你不能禱告“我們在天上的父”,這些詞對你是毫無意義。隻有那些心靈貧窮的人才配說“我們在天上的父”。現在,你知道當用什麽樣態度禱告主禱文了——就是心靈貧窮的態度。同樣,隻有清心的人才能真誠地說:“願人都尊你的名為聖”。若你不是清心的人,你這樣說就成了假冒為善。如果你的心不清,你怎能說“願人都尊你的名為聖”呢?想到那些每天念主禱文的人,我就不寒而栗。很多教會以主禱文結束聚會,他們甚至不知道自己在說什麽,然而我們知道嗎?
我自小就讀於天主教學校。我學到的第一個禱告就是“我們在天上的父”,我甚至不懂它是什麽意思。每一天,我跪在床上禱告主禱文。後來,我離開了基督教,不再禱告了。多年後,主再次把我找回,帶我進入祂永恒的國度。在那所天主教小學,像其他小孩一樣,我隻是重複背誦人教的東西。我跪在床上,咕噥地講一通:“我們在天上的父……”。有時我會想:講得似乎太快了,最好再重複一遍。因此,我又咕噥地講一通“我們在天上的父……”
今天,在教會中有些人用念珠來數算講了多少遍“我們在天上的父”,這實在可悲。有時,若你向神父認罪,神父會對你說:“既然你已經認了罪,我宣布你的罪已得赦免,然而,你要說二十遍‘我們在天上的父’。”於是,你找個地方跪下,開始念:“我們在天上的父……”你念得越快,就越快了結。你念完一遍,推過一顆珠子,然後是下一個,連續數算你念了多少遍。這實在令人厭煩!要人們做一些他們不明白是什麽意思的事情,真是可怕。惟有明白了八福,明白自己為什麽要這樣禱告,我們才能正確的禱告主禱文。
清心關乎屬靈的存亡
之前我提到,八福和主禱文的對應關係,在次序上隻有一項改動。第六項“清心的人有福了”移到了前麵,成為“我們在天上的父”之後的第一個祈求。這個改動很有意義,也非常重要。丹麥神學家兼哲學家齊克果(Søren Kirkegaard)寫了一本書,書名為《清心是單求一件事》(Purity of Heart is to Will One Thing)。非常正確!他完全明白主的意思。清心意味著不事奉兩個主人,你不能又事奉神又事奉瑪門。清心是隻求一件事,即全心、全人,單單事奉神。清心意味著裏麵沒有不純淨,沒有其它意圖,沒有其他主人,單單事奉神。
所以,這個特別的福被移到前麵,是不尋常的。在主禱文中被移到前麵當然不是巧合,因為清心是我們首當祈求的,隻有清心,才能保持對神忠心。清心在主禱文中是至關重要的,它不但關乎到我們屬靈的成長,更關乎到我們屬靈的存亡。
所以,從現在起,我相信你能夠有意義地禱告主禱文了,而不隻是簡單地重複它。主禱文其實是一個禱告的典範。主並沒有教導我們重複這些禱告,而是讓它成為你禱告的主題、你禱告的典範。你要仿效主禱文,當你禱告時,讓它成為你每一項禱告的起點和焦點。這樣,你每一次讀主禱文時,都會涵蓋八福的每一項,這真是奇妙。借著更深入、更清晰地明白八福,願神使我們進入主禱文的精義中。你要持續默想它,讓八福成為禱告的項目,這正是主在主禱文中教導我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