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行事為人是憑著信心,不是憑著眼見。”(林後五:7)
許多基督徒行事為人常在“信心”與“眼見”之間舉棋不定,二者隻能擇其一,而這兩種原則是彼此排斥對立的,是相背且相反的。保羅認為理想的是:“我們行事為人是憑著信心,不是憑著眼見。”信心若受外在的環境或內在的感覺影響,是靈命不成熟的表現。亞伯拉罕不眷戀地上的居所,仰望“神所建造的那城。”摩西離棄世上的榮華和權勢,“恒心忍耐,如同看見那不能看見的主。”他們都是信心的偉人,他們的事跡均記載在神的史冊裏。
基督徒生活中許多無謂的痛苦,都是由於未能解決此兩原則(信心和眼見)的衝突而起。“眼見”的事物是“摸得著”、“看得見的”----“可用手摸的” 和“可用眼看的。”信心則是關乎“不可見的”和“屬靈的”現象。凡是求“眼見”是一種屬世的穩妥,凡事憑“信心”則是屬天的智慧。“眼見”隻承認這世界所存在,所看得見的真實事物,“信心”卻是“所望之事的實底”,“未見之事的確據”(來十一:1)。這兩個原則在我們心中彼此對立排斥,而基督隻能兩者擇一,他需選擇信心的原則來支配他的一生。
雅各的前半生顯示“眼見”比“信心”占優勢,雅博渡口的經曆是他生命的轉折點,此後他的名字改成以色列,從此他著重於信心的生活。西門彼得最初的言行一直為眼見和感覺所左右,直到五旬節之後,信心才成為他生活的最高準則。
我們靠著信心邁步、前進。理想的基督徒生活是不斷地進步的。不運用的信心很快就會因虛弱而站立不住。”隻是義人必因信得生,他若退後,我心裏就不喜歡他。”(來十:38)
要記住,人的視力既屬有限且會有錯,例如,有人必須戴眼鏡才能看書,所以眼見也不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