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林後十二9) 讀經:林前一25-二5;林後十二7-10 對於軟弱和缺乏,神和人的觀點是有顯著差異的。我們把它當作遭遇難處時退縮的藉口,神卻利用這些特質來解決難處。我們總認為自己太軟弱了,神卻斷言,他就是因我們軟弱才揀選我們。我們發現那些站在前哨的神之精兵,並非聰明、健壯、尊貴之人,反而盡是愚笨、軟弱、沒沒無聞之輩。原因何在?乃是因為這樣就沒有人能在神麵前自誇,神的能力就在我們的軟弱上顯得完全。「弟兄們哪,可見你們蒙召的,按著肉體有智慧的不多,有能力的不多,有尊貴的也不多。神卻揀選了世上愚拙的,叫有智慧的羞愧,又揀選了世上軟弱的,叫那強壯的羞愧。神也揀選了世上卑賤的、被人厭惡的,以及那無有的,為要廢掉那有的。」(林前一26-28) 涉及的原則 這裏涉及一個重要的屬靈原則,想要被神重用的人必須熟悉。神為貫徹他的計劃,並不限於僅僅使用那些具有極大恩賜或特殊智慧之人。事實上,隻有在他們放棄依賴自己的天賦時,神才會用他們。曆史上神揀選並使用的平凡之輩,都因他們不尋常地依靠神,為神預留空間,好讓神的大能運行無阻。當他們滿足於空無所有時,神就成為他們的一切。那些才華橫溢之輩,隻有在不依賴自己的能力、本領時,神才會揀選使用他們。 在上麵提到的經文裏,保羅並不是說,神在供他差遣的人中故意使用最差勁的人來成就美事。他審慎地選上了他們,而略過那些聰明、能幹、尊貴的人,隻因後者不肯放棄自己的天賦、資格,而想依賴這些來獲取屬靈的成就。這實在是一個具有挑戰性、革命性的思想──並非盡管我們軟弱、貧乏神還是用我們,而是正因我們軟弱、缺乏,他才使用我們。他絕不使用我們特殊的恩賜和出眾的條件,除非我們先停止依賴這些。人類的軟弱,為彰顯神的全能提供了最隹的機會。 過份看重才能和資格,往往使許多優秀、有潛能成為宣教師的人,關閉了他們到海外宣教的門。「他們會留下來為任何可以保證利用他們技術的社會效命,」裏奧(L. T. Lyall)寫道:「這樣做必會使他們的家人和朋友滿意,因為這樣他們為取得這些資格而作的長期苦讀、努力才算沒有白費。當然神允許他們接受這種訓練,一定是要他們學以致用的!然而亞伯拉罕並沒有定下這種條件,保羅也沒有,甚至從那時迄今任何傑出的宣教師也都沒有。他們大多是任由自己的才幹訓練落入地裏死了,而他們自己卻成為結果累累的宣教師。主所要的是無條件的跟從。一個基督徒必須順服在命令之下,在尚未跨出腳步前,不應該先要求看清前麵的道路。我們該作的隻是服從無所不知的神,隨他安排,他知道什麽地方最適用我們的才幹。如果一再要求保證自己的才幹可以得到最大的發揮,這種常見的態度,顯示那個人對基督的主權,缺乏完全的順服。如果我們相信神已經在訓練過程中,給了我們一個特別的職份,當他似乎是暫時或永遠將我們的才幹擱置一旁時,我們難道就不信任他了嗎?」 「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是神給保羅的信息。「我什麽時候軟弱,什麽時候就剛強了」是保羅的見證(林後十二9-10)。屬神的英雄常被描述為「軟弱變為剛強」(來十一34)。 威伯福士(William Wilberforce)是一位偉大的基督教改革者,他曾參予促使大英帝國釋奴的運動。此人五短身材,孱弱不堪。一陣強風就足以將他刮倒。但有一次包斯威爾(Baswell)聽他在公共場合演講,鼓吹他的理想。事後包斯威爾說:「本來我隻看見一隻小蝦子登上講台,但是當我繼續聽下去時,他似乎在我麵前越長越大,最後蝦子變成了鯨魚。」 「那實在是一個驚人的發現!」史徒華(J. S. Stewart)寫道:「神選擇來建造他國度的,是靠人的軟弱、卑微,而不是人的力量、自信。他不僅不在乎我們的平凡、無助、條件不夠、默默無聞,而且正因這樣,他揀選我們。當一個教會或一個人將軟弱(而不是力量)獻給神,讓他拿來做武器時,就沒有什麽東西能摧毀他了。這也是方濟沙勿略(Francis Xavier)和克裏,以及使徒保羅的作法。『主啊!這是我屬人的軟弱,我將它獻出以榮耀你。』這戰略毫無反駁餘地,而這場勝利乃是勝過了全世界。」 原則的說明 我們的問題不是自己太軟弱了,而是對神來說,我們過於強壯。烏西雅「因為他得了非常的幫助,甚是強盛。他既強盛,就心高氣傲,行事邪僻」(曆下二十六15、16)。雅各與天使摔跤,大腿窩被那位神聖的對手觸摸,失去力量之後,才變成滿有神和人能力的王子。正如以賽亞書第三十三章第二十三節所說,「瘸腿的把掠物奪去了」一樣不可思議。神叫我們的障礙成為助力,我們的絕境就是神最隹的機會。 慕迪一生未受過正規教育,他寫的信件(許多迄今仍保留著)常是錯字連篇。他的外表可謂其貌不揚,說起話來語音尖銳,帶著濃厚鼻音。但這些缺陷並沒有妨礙神使用他以震撼了兩大洲的人。有一位記者被報社派去,報導慕迪在英國舉行的布道大會,會中許多貴族、販夫小民紛紛決誌歸主。他也負責調查慕迪能力的秘訣。經過一番審慎觀察後,他報導:「我實在看不出慕迪是靠著什麽,成就這麽偉大的工作。」慕迪看了這篇報導後,莞爾一笑說:「靠什麽?這就是整個運動的秘訣所在啊!除了神的大能,沒有別的可以解釋。這個工作是神的,不是我的。」 何等隱密、喜悅的發現! 一切工作超過我們能力所及, 就因此,若有任何美事成就, 所有讚美歸他,不歸我們! ──赫頓(F. Houghton) 但神並不局限於使用世上象慕迪、克理這樣才疏學淺之輩,看看神如何使用使徒保羅!保羅可以躋身智慧、有能力、尊貴之列。他幾乎樣樣具備──知識、熱心、嚴密的邏輯,但他絲毫不依賴這些。「弟兄們,從前我到你們那裏去,並沒有用高言大智對你們宣傳神的奧秘。因為我曾定了主意,在你們中間不知道別的,隻知道耶穌基督,並他釘十字架。我在你們那裏,又軟弱,又懼怕,又甚戰兢。我說的話和講的道,不是用智慧委婉的言語,乃是用聖靈和大能的明證」(林前二1-4)。他擁有一切,卻甘心放棄依賴他出眾的天賦和訓練,單單依賴那永不匱乏的神。 摩西的例子也可用來闡釋此一原則。做為一個年輕、學識豐富的王子,他真是自信十足,企圖赤手空拳地解救他受壓迫的同胞。但他尚未裝備齊全可以完成神的旨意,所以他從埃及被放逐到曠野大學,整整上了四十年的課!他深深體會了人的軟弱,備嚐艱辛,以致神呼召他時,他裹足不前。他提出了七點理由解釋為什麽他不能遵守神的旨意,這七點都是基於他個人的軟弱和缺乏。 摩西發現自己「不夠格」的理由包括:缺乏能力(出三11)、缺乏信息(出三13)、缺乏權威(出四1)、缺乏口才(出四10)、缺乏搭配(出四13)、缺乏過去成功的經驗(出五23)、缺乏被接納的前例(出六12)。恐怕再也找不出比這個更詳細的單子來了!但這樣並不討神的喜悅。他自以為的謙卑、猶豫,觸動了神的怒氣。「耶和華向摩西發怒」。事實上摩西拿來當藉口的那些弱點,正是神所以揀選他的原因。現在倒空一切自信,完全不靠自己後,他才能開始專心倚賴神。 對於摩西的每一項弱點,神都有一個滿意的答覆和適當的供應。人常常忽略一個因素:神的呼召必然伴隨著所需的一切裝備。當摩西的弱點把他逼得必須完全委身在神無限的能力上時,這些弱點就成了神的武器。我們問道:「誰有足夠的能力做成這些事?」時,可能隻是不信的絕望表示,但信心可以愉快地回答:「我們的能力乃在乎神。」 基甸和三百勇士得勝的故事,亦可從另一角度來闡釋此一原則。他回答神呼召時的態度,正是自覺不足的絕佳例子。「主啊!我有何能拯救以色列人呢!我家在瑪拿西支派中,是至貧窮的,我在我父家是至微小的」(士六15)。但神用必勝的應許和印證的神跡來鼓勵他,他終於接受了這項呼召。前來跟隨的有三萬二千人,比起十三萬五千的米甸軍隊,真是小巫見大巫。即使如此,神仍覺得他的隨從過多(士七2)。經過勇氣測驗,淘汰了二萬二千人。但剩餘的一萬人「還是過多」(士七4)。再經飲水測驗,最後隻剩下三百個熱切、訓練有素的壯丁。基甸的部隊現在是以一對四百五十。神沒有用最精良的武器裝備他們,卻叫他們以角、火把、空瓶為武器。可曾有其它軍事計劃這樣荒誕可笑的?但這些神揀選,又肯順服的人,那天卻打了勝仗。全營的敵人,在他們麵前亂竄、叫喊、逃跑(士七21)。永在的神,補足了他們人單勢孤、武器簡陋的缺點。基甸部隊完全的軟弱,成了神致勝的武器。為什麽神要基甸將人的力量削弱?「免得以色列人向我誇大說,是我們自己的手救了我們」(士七2)。類似保羅所說:「使一切有血氣的,在神麵前一個也不能自誇。」(林前一29) 「這是神的計劃……世人應該明白,基督教──所有個人信心的得勝、教會的進展、宣教的推動──都不可能用人的美德、才幹、能力來解釋。因為你若觀察參與這些事工的那些人,就知道這樣的解釋何等荒謬。惟一可能的解釋,隻有是出於那超乎自然的神。」 原則的證明 托克(Francis de L. Booth Tucker)是英國派駐印度辦事處一位優秀的年輕文官,身居要職,而且升遷在望。但他遇見並且聽從了主的呼召。他開始不滿目前以自我為中心的生活,渴望為周遭那些道德、靈性都貧乏的人作更多的事。他聽說新近成立了救世軍的組織,以及他們對英國下層社會的驚人影響,便毅然辭掉工作,加入這個新興的運動。他前往英國,接受一段時期訓練,然後以救世軍宣教師的身分重返印度。他雖然作了最大的犧牲,仍無法溝通自己和有迫切需要的印度人之間的鴻溝,無法達成當初他之所以拋棄世俗名利所追求的理想。經過多次禱告後,他決定換上當地人的服裝,象當地僧侶一樣隨身攜帶一個乞討的碗,並靠窮人的布施過活。 他與一位同伴,相偕開始新的冒險,赤足在盛夏炙熱的道路上旅行。那些從未穿過鞋子的土著們早已對酷熱習以為常,但托克和他的同伴很快就發現,他們的雙腳出滿了水庖,步履維艱。一天午後,他們終於抵達了一個村莊,心想至少可以得到一點水和食物,誰知卻遭村人拒絕進入村內。兩人沮喪極了,頹然倒在一棵樹下,昏昏睡去。這時四周圍攏來了一群人,有一個人發現他們滿腳的水庖,大為驚異,說:「這兩人一定很關心我們,才會吃這麽多苦來傳福音。他們一定是好人,我們卻錯待了他們!」這兩位宣教士睡醒後,即被村人邀進村裏,包紮雙腳,並招待豐盛的飲食。隨後他倆趁此良機向那個惡名昭彰的部落傳講福音。這次事件啟開了一個運動,先後促使二萬五千人歸主。並非他的聰明,而是他的軟弱,敲開了這些村民的心。當他軟弱時,他就成了強壯。他的軟弱成了神的武器,神的能力在他的軟弱上顯得完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