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能的創造主

主啊!讓我看到我周遭的人,賜我以你的眼光把他們看待, 讓我把智慧和力量付諸於行,使人看到你海洋般寬深的愛!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文章分類
正文

寬恕的胸懷

(2005-07-01 19:08:35) 下一個



講員:羅聯昇牧師


聖經:詩篇103:8~13/馬太18:21~35 

人類最崇高的美德到底是什麼?有人說,人類最高尚的品德就是,容忍別人的意見,不以自己的意見為全是;也有人說,為人奉獻自己,不求回報和讚美;又有人說,在尚未瞭解事實真相之前,勿任意論斷別人的行為和動機;更有人說,原諒別人對我造成的損害,不責備不報復。歸納上述各樣美德,我們發現,它們其實共同源自一個人類完全的、超越的品德 – 寬恕。今早便以「寬恕的胸懷」為題,和大家相互勉勵。

英國有句俗語說,能保證自己永不犯錯的,才可不饒恕別人。中國人說,得饒人處且饒人。可見「饒恕」或「寬恕」是古今台外文化中,一門人人必修的功課。寬恕在聖經裡的普遍意義是「饒恕」,台語聖經叫它作「赦免」。

彼得問主耶穌說:「主啊!我弟兄得罪我,我當饒恕他幾次呢?到七次可以嗎?」。「饒恕」在希臘文中有「取銷」、「赦免」、「送走」、「原諒」等多層意思。「取銷」意即,將名字從名單上刪除,免服勞役;「赦免」是欠債不必還錢,犯罪得大赦,不須坐牢;「送走」是把疾病、病毒從病人身上趕走,使病得醫治;「原諒」是不再記念某人曾經犯過的錯誤。

聖經教導我們,寬恕的胸懷是上帝的胸懷。然在上帝眼中,世上沒有一個義人,連一個也沒有,過犯不斷的以色列人因此須藉著經常的獻祭,向上帝求罪得赦免。上帝也因人的悔改而饒恕人。寬恕赦罪的上帝更按照自己所訂的年日,差遣耶穌基督降世為人、道成肉身,透過基督為人受苦、流血、死而復活,為人類付出赦罪的贖價,除去世人的罪孽,將人帶進上帝的恩典之中。 神兒子將父神「寬恕的胸懷」在十字架的道路上作了最徹底的表達。你聽!主在最痛苦的時刻在十字架上的禱告。

主耶穌在馬太福音十八章回答彼得有關寬恕教訓的比喻中,讓我們看見兩個強烈的對比:一、兩比懸殊的債務數目,一千萬銀子比十兩銀子(100錢),後者是當時一個人工作100天的所得,而一千萬銀卻是一個人一輩子工作100年再乘300輩子的工資。

二、對債大異其趣的處理態度,主人對奴僕相對於奴僕對待他的同伴的就大大不一樣。當第一個僕人隻要求主人延後還債期,主人竟然主動赦免他全部一千萬的債款,相反的,剛被赦債的僕人竟對一個隻欠他100錢的同伴,作出掐頸近乎奪命的動作,不理會欠債者的央求,甚至’將他下在監裡。主耶穌在此要教訓我們的重點是,人得罪人是小的,人得罪上帝是大的,而上帝對人的愛和寬恕又是何等的長闊高深!詩篇一0三10-12:「他沒有按我們的罪過待我們,也沒有照我們的罪孽報應我們。天離地何等的高,他的慈愛向敬畏他的人也是何等的大;東離西有多遠,他叫我們的過犯離我們也有多遠。」上帝對人施恩賜福,祂最大的慈愛即表現在祂對人的寬恕上。

寬恕的胸懷是得著上帝赦免的條件。上帝非無條件的寬恕我們,這就好比一個父親對子女若是無條件寬恕,形同放縱子女自由去犯錯,實是錯愛和溺愛。要得到上帝寬恕的第一個條件是:一顆悔改的心。約壹一9:「我們若認自己的罪, 神是信實的、是公義的,必要赦免我們的罪,洗淨我們一切的不義;」太十八35:「你們各人,若不從心裡饒恕你的弟兄,我天父也要這樣待你們了。」有句很有意思的話說,上帝時刻準備赦免人,但祂無法進入一個不赦免別人的人心中。因此,我們若不饒恕別人,上帝便不饒恕我們所犯的大錯。我們有否做到寬恕的美德呢?彼得自認饒恕得罪他的弟兄七次已夠標準,但主耶穌告訴他,不是饒恕七次,乃是70個七次,而這也不是指著字麵上的饒恕490次,實是指「完全的饒恕」說的。心中惦記著饒恕別人的次數就非全然的饒恕。「我們可以赦免,但是不能忘記」,尤其針對二次世界大戰後國與國或族與族之間的衝突後遺症,仇恨的「不能忘記」,若非僅為避免重蹈歷史的覆轍,才有它的歷史意義和價值,否則若從赦免美德的角度觀之,「不能忘記」就沒有存在的必要性!充其量隻是利用它在幫自己找一個不能赦免別人的藉口罷了。主段鈉渲械囊瘓洌骸該饢覀兊膫??繽?覀兠飭巳說膫?梗?饕?d緊接著在太六14、15作補充說明:「你們饒恕人的過犯,你們的天父也必饒恕你們的過犯;你們不饒恕人的過犯,你們的天父也必不饒恕你們的過犯。」

寬恕的胸懷也是我們蒙恩得福的胸懷。一個人若因著別人得罪他,就在心裡記恨,當他的心思意念充滿仇和怨時,愛心、平安、喜樂就退到心的外麵去,人也跟著食不知味,睡不安寧,慢慢失去健康。一個懷恨的人,首先受害的便是他自己。學者福斯迪克曾說過,一個懷恨的人的損失,就好像隻為驅趕一隻區區小老鼠,卻將整棟房子焚毀一樣。記恨別人,隨時會喪失喜樂,若能赦免別人,才能真正得到福氣。中國北宋時,因舊勢力反製變法失敗的王安石,坦然以一首詩麵對失敗的結果,唐宋八大家之一的他在詩中描述當時的心境道:「風吹屋簷瓦,瓦墜破我頭,我不恨此瓦,此瓦不自由。」王安石懂得,打到他的頭不是瓦的過錯,是風的緣故,所以他沒有怨恨朝中反對改革的老臣(蘇軾、司馬光等)。因解放黑奴,被譽為美國史上最偉大的總統 -- 林肯,他一生中最崇高的美德就是「寬恕」。他當年有一名內閣閣員名叫史丹頓,才氣過人,判斷力高強,隻不過常取笑總統是小醜、像猩猩、大笨蛋�林肯不但不記恨這人對他的侮辱言詞,反讓史丹頓高昇為陸軍部長。後者似乎毫無感激之情,仍舊繼續批判。當那些辱罵聲音輾轉傳到總統耳中,林肯隻淡淡地說,史丹頓的判斷一向準確,他說的應該沒錯。所以在林肯被暗殺後,史丹頓是第一個去到死者麵前流淚緬懷林肯寬恕美德的人;他說:「躺在這裡的,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統治者。」

創世記最後一章記載約瑟的十一個弟兄心裡害怕約瑟報復他們年少時出賣他的罪行,寬恕的約瑟卻用這樣的話安慰他們:「從前你們的意思是要害我,但 神的意思原是好的,要保全許多人的性命,成就今日的光景。」也因此,約瑟得到上帝大大的賜福。從前被兄弟們賣到埃及,受到主母的陷害,再被下到監裡,出監後終受法老重用,高昇到宰相的地位,始有能力將他全家救離鬧饑荒的迦南地。化惡為善的上帝,按照祂美好的旨意,使以色列人得以在埃及歌珊地生養眾多,成為強大的族。約瑟寬恕的胸懷,讓自己成為真正有福氣的人,更使別人因他而得福,成為別人的祝福。

最後讓我們再回頭看太十八21、22:「那時彼得進前來,對耶穌說:『主啊,我弟兄得罪我?我當饒恕他幾次呢?到七次可以嗎?』 耶穌說:『我對你說,不是到七次,乃是到七十個七次。』」主耶穌完全的愛和寬恕,聽見這話,又照著去行的人有福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