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榆樹
(2009-03-29 09:22:48)
下一個
三棵樹屯兒坐落在一片黃土崗上,由村東頭兒曾經生長著的三棵大榆樹得名。不過當我
插隊落戶到那裏時,它已經名不符實了。當我和十幾名剛剛畢業的同學戴著大紅花,被
敲鑼打鼓的社員們接進屯兒的時候,在細雨中兀立著迎接我們的,隻有那一棵枝椏不圓
的大榆樹了。
後來聽屯子裏上了年紀的人說,高級社那會兒,那三棵樹還並排的立著。後來大躍進
時春天求高產深翻地三尺,秋天煉鋼鐵全屯兒出動,結果一半兒土地弄得幾乎顆粒不收,
另外一半兒爛在地裏沒人收。建屯兒百年的三棵數從來沒有過那麽嚴重的大饑荒,餓瘋
了的人們把樹葉、樹皮,但凡能吃的都吃光了。那兩棵樹大榆樹也沒能幸免,隻有這一
棵雖然樹皮也被剝了一半兒,但還是奇跡般地活過來了。屯兒裏的人都說這棵樹命硬。
說大榆樹命硬,不僅僅因為它曾被剝皮還能幸免一死,還因為它常常分擔厄運卻枝葉
不敗。和許多中國人一樣,三棵樹的人們也相信死了男人的女人命裏有克星,所以每當
村裏寡婦出嫁,或者有寡婦嫁到屯兒裏時,再嫁的寡婦都要摟一摟這棵大榆樹,人們相
信這樣作會除掉克夫命。這個辦法靈不靈說法不一,但是有一條要是說起來,全屯子的
人可是一致的,那就是每次再嫁的寡婦抱了大榆樹之後,它都會枝衰葉卷,多少天打不
起精神來。特別是那年長興媳婦改嫁時抱了它之後,大榆樹竟是整整兩年沒長葉、沒生
枝。人們說大榆樹有靈。
長興的祖上是這個屯兒的老戶,他太爺爺打小兒就給大老爺府的王爺放馬,屯子裏流
傳的長興太爺爺的馬上功夫可夠神的,什麽馬肚子下的蹬裏藏身,馬背上的金雞獨立,
要多神有多神。講起來最繪聲繪色的要算是他給王爺賣馬的故事。那時候賣馬不按匹賣,
甚至也不按群賣,而是按山賣!買馬的和賣馬的站在山坡上,隨便在山溝裏的馬群中指
定兩匹馬作為標山馬,講好價錢後,雙方的騎手就開始趕這兩匹馬,買馬的加勁兒把它
們往兩頭趕,賣馬的拚命把它們往一起攔,最後趕出山溝後,這兩匹馬中間能夾出多少
匹馬,買馬的就帶走多少匹。據說長興的太爺爺憑著超人的騎術,有一次竟讓一個花了
一百匹馬錢的馬販子隻趕走了兩匹標山馬。當然,後來王爺也沒虧待他,在他三十歲上
時,賞了他一個女人、一片地,放他出府安了家。經過三代人的經營,到長興他爹那輩
兒,他家已經是遠近聞名的富戶了。土改時地和家當自然是被分了,但是長興爹人緣兒
好,沒受太多皮肉之苦,也沒定成四類分子,隻是劃了個富農成份。
從互助組到人民公社,長興父子兩代都是車老板兒。那是長興結婚的第二年冬天,他
到外地去拉腳,在回來的路上,馬被從後麵突然衝來的拖拉機嚇驚了。長興用盡渾身本
事,連拽嚼子帶甩鞭子,受驚的馬還是狂奔不止。正在這當口兒,前麵的岔道口兒上突
然出現了一個領著孩子的婦女,娘倆兒被這飛馳的馬車嚇呆了,竟站在那兒不知躲閃。
長興當時想都沒想就跳下馬車,用力把轅馬往裏一拽,連人帶車衝進路旁的小溝裏......
長興死了以後,縣委宣傳部和縣廣播站曾經來人到屯裏收集他生前的事跡,說是要寫一
篇報導什麽的,可是他們回去後就再沒有回音。要知道那是一個如火如荼、英雄輩出的
年代,報紙上經常看到這樣的報導:“某某省委號召全省人民向為搶救集體財產英勇獻
身的英雄XXX學習”。這些英雄有的是為了搶救國家的數根木材,有的是為了搶救被洪
水衝走的生產隊的西瓜。與他們相比,長興是用自己的命換了母子兩條命。我和集體戶
裏的同學們曾不解地問過屯兒裏的人,為什麽縣采訪組不報導長興的事跡,一致的答複
是“縣上嫌長興成份太高(成份不好的意思)”。富農的兒子命也不直錢。
政府無情,可老百姓有義,長興出殯那天,被救的母子倆特意從三十多裏外趕來,那
女人一見長興的爹媽就讓兒子跪下認爺爺、奶奶。安葬時那孩子更是披麻戴孝,摔喪盆、
指冥路,打著靈幡一路哭到墳地,盡足了孝子之禮。十多年以後,當我們插隊到屯兒裏
的時候,逢年過節時,還常見母子倆來看長興的爹媽。長興兩口子雖然也是爹娘包辦結
的婚,但是婚後一年多小兩口恩愛有加,感情日深。長興死後,媳婦說啥也不肯改嫁,
可長興的爹媽咋能讓人家二十幾歲的女人守一輩子寡,還是說著、勸著的給她找了一個
好人家。長興媳婦改嫁那天,在出屯兒時也免不了要象所有改嫁的寡婦一樣,去抱一抱
那棵大榆樹。據說她抱著它足足哭了幾袋煙的功夫,才被人們勸起來。大榆樹被她抱了
之後真的兩年沒生新枝、沒長新葉,屯兒裏的人都以為它死了。但是,在第三年春天,
當她抱著剛滿百歲兒的兒子,和丈夫一起來看長興爹媽時,大榆樹又奇跡般的發出了新
牙兒。人們說大榆樹死而複生。
離開那裏已經整整四分之一個世紀了,這期間祖國的鄉村、城市都已經發生了翻天覆
地的變化。上大學後,每次回家也常常聽當年集體戶的同學們談起三棵樹的人和事兒,
但是從來也不曾有人說到它──那棵為三棵樹世世代代人們的生活見證、並承擔著苦難
的大榆樹。但願它還健康的活著,但願屯兒裏的人們,不僅僅是那些苦命的寡婦,仍然
常常的擁抱它,但那不是為了讓它承擔噩運,而是與它分享幸福。
6/4/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