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著點兒

時時有發現,天天有驚喜。 獻給家人的禮物,記錄一段真實的生活。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假期作業

(2010-01-06 10:36:44) 下一個
這個假期玩得放鬆,吃得舒心。星期六的下午,翻出兒的folder,讓他趕作業。看到老師的classnote,要求在任何有閑的時間裏複習功課,比如行車途中,宴會前的等待時間,或者是大人聊天的間隙。這個建議很好,但是不太現實。就像兒子徹底玩昏了頭,早把作業拋之於腦後了。過兩天要上學了,怎麽地也得做一點兒吧。

先是閱讀理解,然後是語法、單詞和數學,最後是reading log。一晚上念不完5本書,反正周四截止日期,就先做前兩項吧。

他速度很快的,一會兒就做完了,又念了一本書就玩去了。晚飯後有時間,拿出來一看。謔!字寫得龍飛鳳舞,跟課堂練習和給Santa的信放一起,簡直是兩重天。仔細看看,閱讀理解的思路正確,可還是有迷糊的地方。

《The Grasshopper and the Ant》是一個古老的寓言故事,淺顯易懂。老師問了四個問題:
1、What did the ant do all summer ?
2、What did the grasshopper do all summer ?
3、What happened when winter come ?
4、What lesson did you learn from this story about the ant and the grasshopper ?

前兩個題答得意思沒錯,就是把主語寫成了 He/She,想是囫圇吞棗,沒讀明白。第三題的答案寫成:螞蟻OK ,而螞蚱不OK。這OK是指什麽呢?交待得不清楚。時間太晚了,於是決定第二天給他講一講,再引申一下。

按照老師的要求,文章是要父母坐下來,孩子念給大人聽的。第二天,我們以這個為理由,把他圈在桌子邊,重新解讀這個故事。兒先從頭到尾念了一遍,然後我們發問:
1、故事的題目是什麽?
2、主角是誰?(不懂主角,用英文解釋一遍。)
3、主角是男是女?(明白了,自己去改了答案。)
4、故事發生的時間?
5、開始是什麽時間?發生了什麽事情?
6、後來是什麽時間?又發生了什麽事情?
7、結果是什麽?(具體了OK的指向,明白了答題不能含糊要寫清楚。)

結合老師放假前"wants and needs"的教育,兒對第四題悟得很不錯:
That playing does not give you shelter and food.

大大表揚了一下,接下來向外延展:
1、故事裏你最喜歡誰?為什麽?(是螞蚱,因為他活得開心。)
2、從這個故事裏學到了哪些為人處事的道理?(要幹活才能有飯吃。)
3、以後你想怎麽做?(努力工作。哈哈~目的達到了!)
4、解釋“不勞動者不得食”。
5、回憶“寒號鳥”的故事,一起鄙視“玩物喪誌”的行為。
6、學習詞卡:“螞蟻”、“螞蚱”、“蚱蜢”、“草蜢”、“蝗蟲”、“不勞動者不得食”。

從他能獨立寫作業起,我就沒操心過。現在看來,完全放手也是不對的,要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隨時盯著。別看碼這些字很費勁,但操作起來卻不到十分鍾。中文學到點,道理也明白了。重要的是,孩子感到了父母的關心,高高興興地寫完作業找妹妹玩去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