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特梭利在國內的宣傳力度很猛,連我那townboy老妹做了娘以後也捧起厚厚的蒙氏教科書拜讀起來。我原來住的鎮上就有一所蒙幼,收3-6歲的娃。鄰居有送去的,一半滿意,一半嫌規矩重。中途撤出的有之,堅持到K轉公立的也有之。我是放羊派,又因蒙離得遠不方便,所以就近選了一家好說話的幼兒園讓孩子上了學。
平時和鄰居的娃娃們一起玩的時候,他們的學習興趣,動手能力,視野的開闊都曾讓我有過小小的遺憾。好在老大小時候的習慣不錯,K和一年級的過渡都比較成功。而且,正如媽媽們抱怨的那樣,兩家蒙幼的男孩或比較安靜或比較吵,出現兩個極端。令我這未蒙的遺憾幾乎降到了0點。後來要搬家,告別時老師和同學們忍不住要哭了。孩子們揣著幾十份懷念卡和禮物登上了飛機,滿懷期待的來到了新城市。本地charter盛行,我們申請了蒙校,但是沒有空位,就送老大去了一所排名不錯的公校,老二去私幼。誰知道,老大在新班級掙紮了很久。根據我們對他的了解,不應該是這樣的。本不想打攪老師,但實在是想知道原因。利用volunteer的機會我看到孩子們夢遊般的走動,女孩用鉛筆在指甲上塗滿了碳黑色。老太太眼睛朝上,和原來的老師反差太大,連我這不愛抱怨的人也忍不住向朋友們傾訴了一回。交往幾次以後,老師開始對視,孩子的好也都看見了。推薦他去考TAG,過了。學期結束時,給了他比別人多得多的贈品,同學也在他的yearbook末頁寫滿了溫馨留言。至此,即便是學校裏某些老師的懶散和部分家長的抱怨讓我的心裏直打鼓,我還是覺得孩子們將在這所小學裏上到畢業了。
沒想到,暑假結束前卻意外接到蒙校的電話,告知兩娃的申請批準,請快速答複。想到轉一次學要消耗大量的腦細胞,兒子剛剛複原,女兒也號稱準備到位了,一時間竟不知如何是好,困惑中發了一帖。機會難得,根據大家的回複和孩子們的情況,我們決定上蒙校。開學2個多月了,對於新學校的感受,兒子總是“good enough”、“nothing could be better”,女兒也是聽到“明天要上學”就“yeah”的主。中間有多少水分姑且不論,單是這份開心我就很滿足了。仔細想想,他們怎麽能不開心呢?算下來,每周都有活動。Fieldtrip一趟趟,表現好小獎品不斷。雖然我有museum的會員卡,可是天文望遠鏡3噸重,一個手指就能推得動,卻是和孩子們一起聽課才知道的。有做business的家庭也提供了參觀機會,孩子們又挖土豆又摘花的,明白了種子transport的方式。Hiking更是常事,壞處是防曬霜要抹勤點。和公校規矩不同,外出參觀時家長是可以坐校車的,當然你也可以選自己開車去。我喜歡和女兒靠近些。第一次上車時覺得規矩真重,後來想都是跟安全有關,也就釋然了。車開起來,老師帶頭,大家一起唱一起做手型。然後孩子們自己選歌唱,一直high到目的地。兒子大了,我跟去的少。前兩周,K辦了一次social night,把孩子們小學部的兄弟姐妹也邀請來了,大家都是同學。父母和老師見個麵,聊的滿開心。
這些都是教室以外的經曆,真正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教室內的東西。最近有幸觀摩了一次,琢磨著要寫第二篇——走進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