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海書簡
鄭超麟、胡秋原
周履鏘整理
(十二)1997年5月29日周履鏘致胡秋原的信
秋原先生:
尊鄭老吩咐,寄上《陳獨秀研究動態》第11期。這一期上,刊登了先生和鄭老的三封信。那是早先寄給《陳研》的。關於續後的書信,他們還未見到,所以編者“本期導言”有“但S是誰?可能就成為千古之謎了”之話。5月22日,唐寶林先生來到上海,主持25日開幕的“全國第四次陳獨秀學術研討會”。鄭老己將全部《隔海書簡》給了唐寶林先生,他們會續登的,S是誰就不會成為千古之謎的了。《陳研動態》是學會刊物,不支稿酬,但稿件可另投其它刊物。
沈寂先生已將您的《悼陳仲甫先生》一文複印件寄給我。沈寂告之該稿由香港商務印書館陳萬雄先生複印寄給他的,是1965.5.16《中華雜誌》第三卷第五期第17—19頁。正文尚清楚,但19頁的注完全看不清。改日寄給《陳研動態》。
鄭老向您問好。
匆此,敬祝
撰安
晚 小周頓首 5月29日
(十三)1997年5月31日胡秋原致周履鏘並轉鄭超麟
履鏘先生並轉
超麟先生:
5月7日來示收到多日。
先生說我對陳先生“情有獨鍾”。此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當時西化派(主要是北大派)對抗戰悲觀,好多人參加汪精衛的“低調俱樂部”,而陳先生卻堅信抗戰必勝(此點傅斯年說過)。二是在中國學界,陳先生的遭遇甚不公平。除了無言論自由之外,梁啟超去世時,送葬者數千人。胡適在台去世,送葬者數百人。而陳先生在江津去世時,送葬者一、二十人而已。既然《隔海書簡》篇幅有限,拙文自不必刊載。弟自《中華》停刊後,已無地盤。其它刊物,恐怕很少關心此事矣。
有一要事還要煩先生。先生問我是否注意到《研究動態》第九期鄭先生悼陳之文,老實說,我亦老眼昏花,的確沒有注意到。便中先生幸寄我一份複印稿,為感。
先生說盼我能三次訪問大陸。但第二次在北京時中日醫院即告我不能長途旅行。遙望雲天,徒喚奈何,匆此敬祝先生與鄭老健康長壽。
弟秋原上 5月31日
(十四)1997年6月12日鄭超麟致胡秋原的信
秋原先生:
你寫給小周兄並轉我的兩信,小周兄都讀我聽了,並代我回答了。小周兄還將你我二人先後通信及其它文件編成了《隔海書簡》,沒有他,我甚麽都不能做。
記得三十年代我關押在南京中央軍人監獄時,從神州國光社出版的刊物中時常讀胡秋原的文章,其中有同情托洛茨基和陳獨秀的話,甚至提“林超真”的翻譯,以此引起了我的注意。當時不知道這位新作家的來曆。此次為孫幾伊問題冒味寫信給你,從你的回信中才知道你我二人曾在武漢見過一麵。這個意外的發現使我感慨,這恰好是整整七十年前的事情了,那時我隻有二十七歲,而你也隻有十八歲。
現在,你我兩人都老了,但讀你的信,虎虎有生氣,而我則是有目不能讀書,有足不能行走,行將就火了!
我的心情,你可以從我幾年前作的一首詞看得出來。
臨江仙
“不是人間偏我老”(借用放翁成句)
隻嗟壯誌難酬,
百年坎坷一身留。
雪花飄峻嶺,
驟雨襲扁舟。
遙望前程如錦繡,
春風麗日當頭。
衰翁跋踄意何求?
虞淵追誇父,
渴死亦甘休。
一個人失去了勞動力,依靠社會供養來延長生命,實在沒有甚麽意義。
此祝
撰安!
鄭超麟97,6,12
胡先生:
鄭老對前二次未親筆給你回信,深表歉意。這次他一定要親書複你。現將他的原書和我的抄正一並寄上。另附上一篇鄭老當年的《悼獨秀同誌》。
我已將你最近來信及你當年的《悼陳仲甫先生》一文寄給《陳研動態》,由他們選登。
祝
夏祺
小周附筆 6,12
(十五)1997年6月26日胡秋原致周履鏘並轉超麟的信
履鏘先生並轉
超麟先生:
前寄複函並附照片後,先後收到複示二件。
一是鄭先生囑寄《動態》一本。(以前並未收到)。並知隔海通訊刊出一部份。又收到有關陳先生駁斥法院“深自悔悟”之文一段,以及‘常坦’‘如虹’對聯複印。自蘇州審判時,章士釗律師稱,陳現為共黨反對派,與國民黨宗旨相同,不應有罪。陳即對法官稱,我仍信共產主義,仍反國民黨,章律師剛才所言不能代表我。海內壯之。弟久見陳先生字跡娟秀,而此聯益見俊美,謝謝。
第二次信是6月12日鄭老親筆,周先生的釋文。並附當年悼陳之文和《臨江仙》的詞。鄭老說,七十年前我們曾見一麵,且已互相知名,而今又竟兩岸話舊,此真非易事。九七固艱難,八八亦不易,此緣分亦福分而來,我們那一代的人有幾人能見到香港之複歸乎?
鄭老希望我能回大陸一行話舊,此亦我之熱望,無奈醫生已告我不可長途旅行。沈寂先生來信提到今年十月將有陳先生與中國文化研究會,希望我寫一文。但我的一本舊作增補一年仍未及半,改日我將親函沈先生致歉,便中亦望周先生代達鄙意。專此敬祝
鄭老夏安,周先生夏安
胡秋原頓首 6月26日
小周注:蘇州審判應為江寧審判。
小周附記;1997年下半年,鄭超麟和胡秋原沒有書信來往,1998年春節,胡秋原給鄭超麟、周履鏘寄來二張專製精致的賀年卡,具名胡秋原、敬幼如。給鄭老的題:超麟先生夫人新年萬福。給我的除題名相似外,另附筆寫著:“兩示及刊物均收到,因雜事及小病遲覆,謝謝”。
1998年元月起,鄭老患病三次住院,7月20日突發腦溢血,昏迷了十餘天,於1998年8月1日去世,享年98歲。鄭老去世後,我致信胡秋原先生,通報鄭老去世的惡耗。
(十六)胡秋原《悼超麟》唁文
超公學術貫中外,譯筆信、達、雅,近年通信,喜結文字因緣。今聞辭世,既傷國家耆舊之凋零,亦痛知己之難再也。
胡秋原敬悼
戊寅八月十日
附:胡卜凱致周履鏘信
周先生:
家父收到您的來信,得知鄭前輩去世的消息,非常難過。但因近日眼睛開刀,無法寫字,特令我代筆,寄上唁文,請轉鄭前輩家屬及親友,謝謝。
敬祝大安!
晚
胡卜凱敬上
一九九八八月十一日
附件1: 陳獨秀致S和H的信
H,S二先生:
與H?先生別三年矣,與S?先生更廿餘年了,回憶北京之遊,真不勝慨歎!
頃見二位與Y?兄書,於弟近作有所示教,感謝之至。弟自來立論,喜根據曆史及現時之事變發展,不喜空談主義,更不喜引用前人之言以為立論之前提,此種“聖言量”的辦法,乃宗教之武器,非科學之武器也。
近作根本意見,亦未涉及何種主義,第七條主張重新估計布爾什維克的理論及其領袖(列寧托洛斯基都包含在內)之價值,乃根據蘇俄二十多年的教訓,非擬以馬克思主義為尺度也。倘蘇俄立國的道理不差(成敗不必計),即不合乎馬克思主義又誰得而非之。“圈子”即是“教派”。“正統”等於中國宋儒所謂“道統”,此等素與弟口胃不合,故而見得孔教道理有不對處,便反對孔教,見到第三國際道理有不對處,便反對它,對第四國際、第五國際、第…國際亦然。適之兄說弟是一個“終身反對派”實是如此,然非弟故意如此,乃事實迫我不得不如此也,譬喻吃肉,隻要味道好,不問售自何家,倘若味道不好,因其為陸稿薦出口而嗜之,是迷信也,倘若味道好,因其陸稿薦出品棄之,而此亦成見也;迷信與成見,均經不起事變之試驗及時間之淘汰,弟兩不取之。紙短話長,不盡萬一,惟弟探討真理之總態度,當以此得為二先生所了解也。
倘有新作,自當奉上乞教,弟所欲甚多,惟病體不能多寫作,即寫出,雖油印亦不易辦到也。此祝
健康
弟獨秀〔一九四一年〕一月十九日
《陳獨秀最後論文和書信》
《陳獨秀著作選》原注
(1)1H即胡秋原。
(2)2S即孫洪伊。
(3)3Y即何之瑜。
附件2: 沈寂致鄭超麟的信的摘錄:
一, 1996年12月11日信:
11月28日的信,以及所附胡秋原先生信的複印件和你致胡秋原先生的信(複印件)等,均收到,請釋念。胡先生非常負責任,提供了他所知道的證據。不過,在第8頁上,他提出的一個老同事,名孫 X伊,該字實很難辨認。我翻了一些工具書,五四以來曾有一人名孫幾伊的,胡先生寫的似乎是“幾”字,究竟如何?如胡先生再有來信,請仍能告訴我。
胡秋原先生所謂安徽文獻館者,無此單位,但他記得是安徽去的信,那就是我,沒有旁人。
二, 1996年12月26日賀年片
敬祝新年好,身體健康!12月15日的來信收悉,您過獎了。您是我的尊長,在與您的交往中,得益匪淺。尤其是您的為人和持節之風,素為我敬重。您嚴謹的治學態度,也是我的榜樣。您決不隨聲附和別人的意見,我亦一樣。但都能承認事實,實事求是。
三, 1997年2月24信:
胡秋原先生已複了我信,他說了“補過去失誤之咎”,所以立即複我了。
關於孫幾伊的小傳,我尚未覓得,我是從近代人名署名、筆名的工具書上查得的。關於孫幾伊的生平,容待以後留意查找。一時難以相告。
附件3 胡秋原致沈寂信
沈寂先生:
來示昨日收到,今日奉複,所以補過去失誤之咎也。
前得先生信,問H、S之事。當時因在病中,未即作答。繼而病愈擬複,而先生之信,不知夾在何處,未能作答。每一念及,心常耿耿。近鄭超麟來信再提此事,因念他必能知道安徽注意同一問題的人,請其查考。果然得與先生聯係。此亦緣分不淺。而經過三方反複討論,可以斷定H是弟,S是孫幾伊,殆無疑問。此則不淺的緣分,又解決曆史問題也。
先生看到中華轉載掃蕩所載《悼陳仲甫先生》文及補注,甚喜。先生希望我再寫點有關陳先生的文章,但由於年老力衰,我要補《一百三十年思想史綱》為《一百五十七年史綱》實際上隻增加一章,至今尚未完稿,故難應命,不過《一百三十年思想史綱》中有關陳先生者有五、六處。此書係弟自印,已賣完,且其中對某君甚多批評之語,亦不便寄與先生。擬俟新版出後再寄(因可平衡)。敬請
新年萬安
弟胡秋原拜上
97年1月28日
附件4:鄭老去世後沉寂的唁電
驚悉鄭老遽返道山,不勝悲痛。世紀同齡,人道坎坷,命途多舛 。特立獨行,為人所珍,堅貞信仰,堪為楷模。十七年師友之情,風範長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