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席琳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七軍工作總報告(節錄)

(2005-06-18 07:08:07) 下一個


(1931年3月9日)

陳豪人

    略……

    四、反政敵人的準備及其結果

    1.反攻的準備及平馬的勝利返兵

    隆安失敗後,我軍退平馬附近之村莊,當時企圖與留守百色之部隊兩營會合後,在敵分兵百色時即向平馬反攻,但一般群眾及地方黨部,即欲七軍恢複右江沿河政權時來作種種催促。不久右江黨部及右江蘇維埃政府忽來報告,說平馬之敵大部撤退,聽說下遊有戰事,僅留一營人留守平馬,七軍對此消息亦未加如何考慮即決定反攻平馬,及至與敵接觸時,發現敵約一團多人,始知受騙,不得已應戰,激戰一日始將敵擊退,占領街道之一部,敵大部向百色、奉議退卻,小部仍占領街道,一部扼險死守,當夜連攻數次不破,我軍恐敵增兵趕到,乃自行撤退。惟有極小部及赤衛軍未得通知,在街道與敵人戰了兩晝夜才退出 。後又聞敵軍一團到了離平馬90裏之奉議縣城,因見其大部潰退,又聞在平殘部為我解決,亦不敢前進,然我軍已行勝利的退兵了。此役給與士兵與群眾之不好的影響,大家都怪指揮官缺少進攻精神已 至半途而廢,事後論斷七軍的確缺少進攻精神。

    2.停四遭遇戰後困難的時期

    平馬之役無結果而退,七軍大部乃至平馬與東蘭交界處之市鎮燕洞休息,此時士氣經兩次打擊後已不振。不久第二縱隊亦到會合,次日忽得敵繞道截我東蘭僻路之消息。當時匆忙率隊向東蘭前進,決心背東蘭待 敵來與之作戰。誰知敵已繞了兩日的路程,經過許多蘇維埃區域,包了我軍的後方(蘇區赤衛軍驚慌逃走未來報告)。在停四遭遇,劇戰一 日,兩敗俱傷,我退敵亦退,但敵死傷較大。

    七軍成立時,初期士氣甚壯,精神緊張。連遭這三次打擊之後,士氣為之衰頹,一部幹部、士兵失敗情緒均甚濃厚。停四失敗後,在盤陽(東蘭、鳳山交界)駐兵月餘。該地又是窮苦的地方,糧食時感困難,士兵之零用更是沒有。在這樣的情形之下,部隊中的整理訓練工作都進行得極緩, 群眾工作也極少進行,黨內也充分表現失敗情緒之反映,一切工作都形成了停滯的狀態。

    3.向外遊擊的決定

    在這樣情況之下,七軍若困處右江偏僻的縣份是沒有出路的,由是前委乃有向外遊擊之決定,七軍曾接受指示:湘、粵邊界為發展之路線。所以七軍出發遊擊時,即擬向湘、粵邊界遊擊前進。但因七軍在隆安失敗的時候,曾電知八軍繞道桂、滇邊界到東蘭會合 。當時八軍亦必受敵之壓迫,過來會合乃為上計。惟遲遲不得八軍過來之訊。為著與八軍之聯絡便利起見,前委乃決定留第三縱隊留守東蘭,軍部率第一、二縱隊及直屬部隊在河池、南丹 (均與東蘭交界的縣分)一帶遊擊,發動群眾鬥爭,待會合八軍之後,則以全力向湘、粵邊界發展,此種決定之後,出發部隊乃 由東蘭向河池前進,實現這一策略。

    五、桂、黔一帶遊擊戰爭

    1.河地的遊擊工作及思恩之失敗

    4月初,七軍到了河池,河池民眾久在反動統治之下,受了反動國民黨的反共宣傳,說什麽“共產共妻,15歲以下小孩,30歲以 上成年均在殺戮之列”等等無稽之談,一般群眾確是驚恐萬狀,逃避一空。但紅軍一到,舉動確是“文明”,遷逃者二三日內漸漸搬回,商店亦照常營業。紅軍廢除一切捐稅之政綱大得民眾之擁護。他們傳說“紅軍取消苛捐雜稅,莫不歡天喜地”。占領河池縣城,我軍又分兵各 鄉宣傳,沒收地主穀子給農民,又大得農民群眾之讚同,來報告豪紳之罪惡及行蹤者接踵而至。我們召集了群眾大會,到會群眾數百人。有一青年上台演講。反國民黨精緒甚熱烈。在大會中乃通過革命委員會之各單,河池 革委即告成立。參加者有工人、農民、青年學生之分子,紅軍亦有代表參加。駐河池七八日間,組織了幾個農會、工會,士兵見了群眾的歡迎,土氣漸恢複了。

    七軍到河池後,得知敵人甚少。慶遠離柳州僅三日路程,為重要商業縣分,解決紅軍經濟問題應有辦法,前委乃決定派 一縱隊到懷遠遊擊(懷遠為慶遠之第一鎮,商業更盛於民遠),留一縱隊在河池工作,並料定敵必來對付,乃決定到了懷遠後,三數日即回河池。第一縱隊到懷遠 ,敵數百聞風先逃,過河至慶遠。我軍在懷遠數日,籌款及發動群眾影響頗好。後聞敵來,第一縱隊由懷遠退思恩,並約立縱隊亦由河池至思恩會合。那知第一縱隊到思恩敵 已跟踵而來。稍抵抗即退卻,此役損失30餘槍,死傷亦30多人。

    2.進攻榕江的勝利及其政治影響

    自思恩失敗,一縱隊經宜北縣城,在桂、黔交界之鄉村中才得會合第二縱隊。七軍初次向外遊擊又遭此打擊,一切物質上均感困難, 無法補充。當時得貴州內部有戰事及榕江(即古州,為貴州重要城市)兵少的消息,前委乃決定向榕江前進,攻敵不意。從桂、黔邊界之荔波縣境經苗山行軍5日始達榕江, 苗山道路崎嶇為瑤民區域,絕少行人,故我軍於1930年5月1日行至榕江城邊,敵始發覺,匆忙應戰。敵守城激戰一日,卒將其全部約兩營人解決,此役得槍400多枝,大炮1門,子彈10多 萬,迫擊炮、機關槍各2挺,俘虜數十人(敵大部分死傷,僅逃走百人)及無線電1架。進榕後始知王家烈率兵8團向湘西發展,以榕江為後方。前委估量敵必回師反攻榕江,乃決定在榕3日即退,3日中籌款10多萬,召集了一次群眾大會,每日向群眾宣傳,沒收反革命的軍官財產分給群眾,影響極好。對於敵傷兵招待亦優,敵兵頗為感動。待七軍行時,一般民眾與傷兵都有依依不舍之表現。榕江之勝利,士氣又恢複,且政治影響甚 在。

    3.回師河池的決定改變為回右江之策略

    在榕江3日,得報敵5團人向榕江包圍,我軍迅速向廣西境撤退。幾為敵追及。至未(半)路,因傷兵運輸之困難,無法覓人招之,步槍100餘枝,大炮1門,無線電1架投入河中,因當時無群眾組織不得不出此法 。退出榕江之後,因第三縱隊及第八軍之消息尚未得到,及湘、粵邊界有重兵駐在(紮)(正適粵、桂在湘南大戰時)之關係,前委乃決定回師河池,與第三縱隊第八軍取得聯絡後 ,再向湘、粵邊前進。

    回師河池路過宜北縣城。前次經過宜北,群眾受豪紳欺騙逃避一空。但我軍軍紀極好,又作了一番宣傳工作,所以此次重返宜北群眾甚熱烈歡迎。召集一次群眾大會 。到者1000多人,熱烈擁護紅軍,參加紅軍打豪紳,投軍者甚多。

    至河池適鄧斌同誌從東蘭出來(鄧同誌於3月前從中央至八軍後到東蘭。七軍大部已出走),帶來中央指示,要七軍在右江深入土地革命,擴大紅軍。前委接受比種意見,乃決定 回師右江,3個月後才向外遊擊。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