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園妙手

把裝修做出文化來,把過程當成人生過,把技術揉為故事講,把讀者看作朋友待。如欲轉載,請先聯係。
個人資料
房崇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房崇:論DIY之一——觀念之辯

(2017-09-13 12:13:27) 下一個

論DIY之一——觀念之辯

 

華人居住在海外,我這裏主要說的是北美,其住房條件與中國國內有很大差別。且不說獨立低層房屋與高層公寓的差別了,好好的常年主要居所獨立屋,憑什麽要叫別墅?這是把傳統正規中文裏別墅的含義搞亂了,廬山上或北戴河海邊短期度假的房屋才是別墅呢,也就是cottage,而不是single house。這且按下不論,本文想討論的是另外一些問題,為什麽海外華人要不買新房住舊房?舊房值得費那麽大勁修嗎?修也罷了,為什麽要不辭辛勞自己動手呢?這些問題,都是由中西差異而起,需要費辭解說。

據我觀察,在中國和歐美,房子的壽命或曰新老概念大不相同。中國的民居建設,近年來如雨後春筍,更新換代,量多而壽短,一兩年算新,五年尚可,十年已舊,二十年很可能就該拆了。當人們說70年產權時,已是不可預知的未來滄桑。反觀海外的民居建築,在歐洲幾百年的老樓仍然宜居者舉目皆是。美國和加拿大的曆史短,百年的建築已可算老,但愈加珍貴。50年左右的房子算正當中年,20-30年的房子就可算是年輕了,正與人的壽命相類。我自己曾經擁有的80年以上曆史的老房子,就有五六座,都還宜居適用;百年古宅我也曾有過,修一修還是豪宅,沒有人認為該拆。房子的壽命長與不懈的維護裝修密切相關,因其長壽和升值才值得加料整修,因部件和用材的更新換代而延長了房屋的壽命。在中國說房屋裝修,大多指新房時從毛坯房到精裝修;而北美的裝修主要指整舊如新,平均20年左右要更新一次,就像是過二十年又是一條好漢。人在有病時應該送醫而不是送終,房也同理,而這是以先天素質好和社會認同其存在價值為前提的。

中西的差別還在於,對新房與舊房的認知和價值評判。在中國國內,一般人對新樓盤和二手房的評價和好惡相差很遠。新房的設計趨時,設備先進,人們趨之若鶩,價格就高;而舊房則落後過時,隻適合窮人或出租了。很多人還有心理忌諱,完全不能接受住別人住過的房。但是在北美,對舊房的接受程度既不比新房差,其價格也並不比新房便宜,這已是社會上的普遍認知。因為房子的曆史長,舊房已經不能稱“二手房”,而是N手了,故隻稱再售房。北美的再售房之所以不被歧視,仍受追捧,是因為其具有新房不可替代的好處——試述其一,是地點更佳,社區成熟,設施齊全,綠化更好,而新房必在偏遠的新開發區,功能不完善,工地灰土大;其二,是舊房因曆史條件占地更大,而新房的占地總是較小,且越來越小,房產的升值主要在於地皮,而房屋本身總是因折舊而貶值的;其三,買舊房可能撿到便宜,因為人生際遇和市場起伏,買得好了可能低於造價,前人的賠錢變為後人的獲利,而買新房所付必然是建商的成本加上利潤,沒人會賠錢賣新房。基於此,人們對舊房的壽命和質量普遍有信心,又以主人翁的態度愛心維護,裝修升級,保持良好狀態。這樣也就沒有心理忌諱,社會普遍接受把別人的房買過來就是自己的房。舊房不貶值,人們才願意再投入裝修升級;這種不斷的裝修維護,又促進了房子的延壽保值,二者互為因果,相輔相成,成為了良性的循環。

我之所以要買舊房並吃苦費力地來修,就是為此,而且還指望靠這掙錢呢!但是,為什麽不是雇工來修,而要自己動手 呢?這又是一項中西差異,所差之處首先不是金錢,也不是能力,而是觀念。

中國的傳統可以追溯到孔夫子,子曰勞力者治於人,君子動口不動手,鄙薄體力勞動。中國的文人墨客,向來是以脫離實務為榮的。君子遠庖廚,亦遠锛鑿斧鋸。再看現實呢,在人民共和國的前三十年裏,知識分子斯文掃地,俯首勞改,那是受欺被迫的,一旦翻身,誰願噩夢重溫?為官的,有錢的,甚至隻要是城市裏買得起房的人,都不可能自己動手做裝修。這既是出於根深蒂固的傳統觀念,也是由於人口眾多,勞動力便宜的客觀條件。農村勞動力大量湧進城市,做建築或裝修工就是男人最合適的出路。我在回國時,就見過馬路邊擺開簡單工具站著等活的民工市場,農民工那麽便宜,房主誰還要自己做呀?來自西方的宜家家居(IKEA)到中國開店,它倡導的顧客自行組裝家具,也能難倒不少中國顧客,至少是招人厭煩,更別提修房了。而動手的民工的社會地位,顯然遠低於動腦或動嘴的白領和其他市民。若說自己動手,既沒有必要,也得不到尊重。

反觀西方,至少是在我熟悉的北美,房主自己動手修房者眾多,這樣的人和行為受到讚美乃至尊敬。專門的縮寫叫DIY (Do it yourself) ,專門的名詞叫handyman (巧手男人,或動手能力強的人,音譯為汗滴男)。分析其來由,我想一是因為傳統,多數人家自有住房,世代相傳,男孩子從小就看著跟著父親修房子,就像女孩子從小學會了煮炊女紅一樣自然。二是勞動力不便宜,專業修房費用高,很多家庭為省錢而學著自己動手。三是由市場需求發展出的工具琳琅滿目,應有盡有,極其方便,讓人用起來就像玩具一樣興趣盎然。四是學習裝修的途徑非常便利,在書上和網上都觸手可得,想學就有。出於大眾習慣和社會尊重,自己動手修房修車,或做木工花匠等等,可以成為一種嗜好,就像是打牌釣魚唱戲揮毫一樣,局內人不覺其苦,反而樂在其中。其實歸根結底,不在於差不差錢,而是一個觀念的差別,就是對這種貌似粗淺、無須智商的工匠勞動,是尊重還是鄙視。中國曆史上有一個例外,明朝的天啟皇帝耽於做木匠活而誤了國事,被作為反麵教員而載入史冊;而美國前總統卡特也喜歡做木工,他在卸任後帶頭做義工建宜居房,卻是被傳為美談。

(未完待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萬發 回複 悄悄話 和古玩收藏一樣,從嗜好,向專業發展。
ILHP 回複 悄悄話 卡特也誤了不少國事.
來也匆匆London 回複 悄悄話 好文,我家有個汗滴男,等待更新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