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66)
2011 (57)
2012 (49)
2013 (49)
2019 (1)
2023 (4)
布拉格:在金秋向春天致敬(上)
如果我不是振作精神全神貫注盯著公路前方,一定會錯過從德國進入捷克的邊境。汽車穿過了一座原有的水泥門框,但是無人檢查不用停車甚至無需減速。我曾經多次跨越號稱寬鬆的美加邊境,但還是要停車排隊驗證盤查,從未經曆過如此完全免檢的跨國邊境。這真是如入無人之境,疑似天下大同了。
我們在過境後的第一個加油站停下來,除加油外還要辦兩件事,一是買一個可在捷克開車的車證貼在窗上,二是換些必要的現金。捷克克朗的幣值頗低也就是麵值甚大,加一次油花了900,一時間還不習慣。
一小時後就駛進了布拉格的老城。提著箱子連上四層樓梯,沒有電梯,不免氣喘籲籲。房東小夥子立即推開窗子指點道:看城堡景觀,這就值得爬樓了吧?下圖就是這個景觀,注意右下角也是一景,究竟是什麽,後麵再說。
來之前讀過餘秋雨的散文,他可算是雲遊天下、見多識廣了,他說布拉格超乎他的意料之外。對於我也是這樣,我原來隻知道現代史上有個“布拉格之春”,不知道它還是曆史文化名城。看過才知道,布拉格的妙處一在於老,二在於小。它在老城的核心區保持著四五百年前的舊貌,教堂和宮殿尖塔高聳,窄巷和石階曲折清幽。它們幸運地沒有經過戰爭的破壞,所見都是原物真品。正因為其老,保持著城市的胚芽狀態,所以就不大,幾乎所有古跡都在步行距離之內,就更使人感覺像是身處在童話布景之中。我到過的佛羅倫薩和威尼斯也是古典小城,趣味橫生,但它們是為古而古,遺世獨立。而布拉格作為一個現代國家的首都,在功能齊備的同時,還能古意盎然,把原汁原味保持得如此完整,就更為難能可貴。
當天傍晚我們外出信步而遊,走到河邊,隔著橋望見山上燈光照耀的古城堡。右邊近景是魯道夫宮音樂廳,是每年辦布拉格之春音樂節的主場地,廳前有德沃夏克的雕像。
夜色中的伏爾塔瓦河。我知道這個名字,就是從德沃夏克的名曲而來。
再走到查理橋頭的小廣場,四麵被城塔和教堂圍攏。此時我還隻是感到新奇,曆史建築所蘊含的深意還隱藏在暗影裏。
第二天我們重走這條路,踏過查理大橋。這橋建於1357年,其特點是兩邊鑲滿18、19世紀創作的30餘座雕塑,猶如露天展覽館。
過橋東進入小城的市街。這市街沿坡向上,通向城堡。
上山時看見一座老房正在換屋頂,幾百年的老房就是這樣維持著生機。如果是別人,一定不會注意這個細節吧?
半山處在路邊石牆上有一塊標牌,我看懂了,是說1948年有大學生遊行至此,向時任總統請願,但被軍警阻攔,開槍驅散。我當時不明白是怎樣一個前因後果,要等後來才研究清楚,暫且按下不表。
山頂上的城堡是古代王室的宮殿,也是現今捷克總統府的所在。人流熙攘的旅遊景點和高端莊嚴的元首府邸,竟然和諧地共處一地。
這就是我們已經多次遠觀過的布拉格城堡,全城最吸引人的標誌性景觀。城堡裏最顯著的是聖維塔大教堂,典型的哥特式建築,尖塔高聳。
教堂的拚花玻璃窗正在維修。彩色水晶製品是波西米亞的特產,這是他們的拿手好戲呀!
與雄偉殿堂相映成趣的,是城堡角落裏一排低矮簡陋卻色彩鮮豔的小房。這裏原是16世紀衛兵和仆人的住處,後來成了盲流雜人的棲身之所。據說著名作家卡夫卡曾在這裏暫居。我進去了,連抬頭轉身也難。按我們習慣了的標準,根本不適合居住,連裝修改造的價值也沒有。但是平民小屋也能保存400多年,也就成了文物景點,居然命名黃金巷。
出口庭院裏,立著一座裸身男孩的銅雕。聽一位中國導遊講,這是50年代的政府所立,寓意是反對宗教,渴望自由。但是其裸體形象不但教會受不了,連當時的總統夫人也不接受。所以給他加上了遮羞布,到民主革命以後才複裸。很多女孩子願意去摸著他照相,所以那個部位被摸得錚亮。
進門時看到了嚴肅的衛兵,出門時正趕上衛兵換崗。
在長長的下山階梯上遇到的乞討者。本城內所見,他的同行個個都是這個姿勢,看起來非常敬業。
(補充兩句:上次我說布拉格與德累斯頓有兩度緣分,其一是1945年2月美軍轟炸德累斯頓時,曾經誤炸布拉格,造成小量損失。其二是1968年蘇軍入侵捷克斯洛伐克前,曾在德累斯頓召集華沙條約國開會,向捷領導人施壓。)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