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園妙手

把裝修做出文化來,把過程當成人生過,把技術揉為故事講,把讀者看作朋友待。如欲轉載,請先聯係。
個人資料
房崇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林中涼亭坡地起——房崇修房159

(2015-08-25 21:39:49) 下一個

林中涼亭坡地起

——房崇修房159

 

《房崇修房》曾經在2009年到2013年的四年裏連寫了158期,記錄的都是一座房子。那是因為我把自家的住房從上到下、從外到裏都修了一遍,終於把主體修完之後,就停了下來。後來我還在別處修過一個地下室,一個廚房,因為不屬於同一座房,就不入同一係列。其間我曾經大病一場,如今的我已非當年之我。那為什麽又要回歸呢?因為我最近又重拾尚未完成的室外園藝工程,把當年的欠賬還上。既然還是這座房子,那就續寫原來的係列,延續本來的排號,盡管中間相隔兩年。

我家房後是溪穀樹林,綠樹成蔭,如入園林。最突出的是有兩棵挺拔參天的橡樹,應有百年以上樹齡,奇的是竟然同根並蒂。聽說原民國現台灣駐華盛頓的使館館舍就叫雙橡園,不知他們可有我這樣罕見的“雙橡”否?在開始修房的時候,我就同時計劃著怎麽改進室外的園藝景觀,打算建個亭子。位置就選在下圖左邊那一團灌木(迎春花)之後,綠蔭環抱之中。

大約在2011年,我在Costco看見了一種木製的現成涼亭,覺得是個好選擇,但是當時還在室內裝修的高潮中,暫時顧不上。Costco的貨總是按季節更換的,不久那亭子就不見了,讓我倒有些後悔。第二年春天又看見了那亭子,我就說服了太太,買了回來。那時還在繼續修室內,隻好臨時堆放在車庫裏,10個大紙箱,占了幾乎一輛車的地方。沒想到這一堆,就是三年。

當時想的是先修房後建亭,沒想到三年後的我身體大不如前。太太擔心我不能勝任把它建起來,就建議把它上網賣了吧,咱們不要亭子了。可是我卻不甘心,要把新亭子當舊貨賣,就不值幾個錢了。再說我雖然體力有衰退,但技術仍然在。前兩個月獨力重建了出租房廚房,算是經受了考驗,自信心大增,我決心在今夏,要把這個亭子建起來。

買來的成品亭子是不包括基礎和地板的,以適應或在木陽台,或在水泥地上等各種不同情況。這個基座需要自己建,看似簡單,實際上挺複雜。為此我也早做準備,兩年前買了一本書。這次建地基,還真用上了,缺了它不行。以下記錄的建築步驟,並不是我自己想出來的。

建亭子的基礎有幾種方法。一是滿鋪水泥地麵,這在我的林間坡地上不適用。二是在地麵上擺水泥墩,做法簡易卻不太牢靠。三是在地麵上挖洞埋入水泥樁,最牢靠卻也很費力。在美國北方和加拿大,因為冬季凍土層問題,凍融交替之間會引起土層起伏,所以建房或較大的固定結構都要求把基礎挖到凍土層以下。在美國南方的人根本見不到冰雪,就根本不用考慮這個問題。在猶豫了很久之後,我終於決定還是要不避繁難,在地麵上挖洞埋水泥。坡地上的泥土更可能下滑移動,不能用水泥墩單擺浮擱。

比實際挖坑更困難的,是如何準確定位。亭子是12英尺八角形,這八個基柱應該定在哪裏?在何處挖坑?在野地林中四麵沒有參照,是很難定位的。我按照書中介紹的方法,先在四角用廢木棍釘出架子,再拉線形成一個正方形。但怎樣保證四邊都是90度直角呢?測量時用的是三角形邊長的3、4、5法則。我的數學很不好,幾何沒學過,幹這事是勉為其難。四邊拉線定好後,量距離確定了8個樁點,把木棍砸進地裏作為標誌。

挖樁坑可以租機器,但是也很笨重,還需兩人扶持。我在兩年前就買了一個挖坑用的雙夾鏟(我自己命名的),曾經用它挖過擴建陽台的坑,這次還是用它。雙夾鏟是在下探的同時,可以把土夾出來,據說即使有機器也還要用它掏土。一邊操作一邊遐想,我想起了王鐵人的石油鑽井取出岩心,又想到了考古隊和盜墓者都離不開的工具洛陽鏟。

坑到底應該挖多深?根據冬天的溫度,各地有不同的要求,越冷要求坑越深。我們這裏一般要挖3英尺深。我挖了2英尺多,是因為孔徑所限,雙夾鏟很難再把土掏出來了。好在8柱分擔,互相牽製,應該沒問題。

雖然是人工手動,但是這樣時間隨意,行止自由,沒有租機器的急促緊張。我每天隻挖兩個洞,然後攪拌水泥填進去。這拌水泥是更強的體力勞動,幹的時候又不免走神,想起小時候看見過的搖煤球和青年時幹過的脫磚坯。在坑口用廢鋁片圍個圈,也不用買那種專用紙筒了,水泥填滿後插上木柱的鐵基座。每天隻做兩個柱礎,不要把自己累壞了。

在柱礎之上立8根4x4的木樁。因為是坡地內高外低,所以木樁長短不一,要在其頂端求得水平。木樁間外邊相距12英尺,樁間距約5英尺,要精確測量達到水平也不容易。從理論上說可以用激光工具,但實際上不易實行。我還是用的土辦法測量,用長木材加上水平尺,基本達到要求。經過測量,最高一樁與最低樁相差17英寸。要把8根獨立的木樁都做到齊頭一般平,相當困難,哪根稍歪一點就造成誤差。你想想要在平地做個小凳子,把4條腿擺平都不易,何況是在坡地上相距遙遠長短參差的8根柱?我想起了華君武的一組漫畫,不稱職的木匠把凳子腿越鋸越短,最後隻剩下了平板。還是不要學他,適可而止,差不多就行了。

柱子立好,接下來是上梁。趁著Lowes減價促銷的機會,買來了木料,是pressure treated 2x8和2x6,多數是12英尺長,加上cedar的台麵板,用我的小車拉了四次才夠用。

先把2x8做的大梁固定在木樁上,中間四長,兩邊兩短,用長螺絲穿透固定。打眼時,普通的木鑽頭不夠長,我專門去買了個長鑽頭。

大梁就位。

下一步,在大梁之上垂直鋪設2x6的小梁,按照設計,是五長兩中兩短,共九根,在周圍環繞以八角形的邊梁。這一步有點複雜,要量準鋸齊。過程中啟用了部分過去修房拆下來的木料,我總是自覺地廢物利用。兩層梁相交處,加上了鐵件相連,看細部的感覺是固若金湯。裝梁時細量的結果,各邊長的誤差不超過半英寸,這說明我的八柱位置定得是相當準確了。平台的結構完成以後,可以看出大輪廓了。

然後是釘平台的地板,這屬於麵子工程了,采用cedar,以求與其上的亭子用料一致。木板的規格是5/4x6x10,是做陽台地板的標準厚度。因為我設計的入口是在一角斜麵,所以地板的走向也隨之變化,與小梁結構形成45度夾角。這樣從結構上來說,是更結實了,保證不會變形。

釘平台地板采用的是氣釘槍,釘子還是8年前我在另一房做陽台剩下來的。釘這個地板可以分成三個部分,前後兩部分的兩邊都要鋸成45度角,而中間一部分是兩端直角。

每條地板之間,留1/8英寸的夾縫,這既是為了伸縮,也是為了排水。在同一排地板的兩塊相接處,我在底下加了廢木板用螺絲連接,互相支持。最後,還要另換個鋸,在邊角處把對得不太齊的木板鋸齊。

用了三天才把平台地板做好。最後在入口的一邊台下,擺上了兩層水泥台階。我知道在木台旁用木頭做台階更般配,可是我這台階是以前隨某個房子帶來的,免費而無用,就正好擺在這裏了。

說到這裏,還都是怎麽搭台子,原本的主角涼亭連個影子還沒見到呢。這就叫木板搭台,亭子唱戲。那個成品亭子的組裝應該比坡地搭台更容易,別著急,下集再講建亭子。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頤和園 回複 悄悄話 太有才了,能文能武的汗滴男.
rongrongrong 回複 悄悄話 : )
camy 回複 悄悄話 刁德一對阿慶嫂:佩服!佩服!!
不過,想到盡善盡美,我還是在此鬥膽建議您把那個水泥台階換成木質的。
期待續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