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上看了四家博物館,每家博物館都有個賣紀念品的商店。從館方說,現在不能賣門票收錢,它總要賣點啥好創收;從參觀者說,也有很多人想買點什麽帶回去,作為紀念,接受熏陶,點綴家居,也有這個需求。在每家博物館我都注意看它們的賣品部,希望能找到我喜歡的,價錢也可以承受的物件。博物館裏賣的東西一般都是市場上見不到的,明知挨宰,但過了這個村,沒有這個店了。我來一趟不是也不容易嗎?
在浙江省博物館沒有見到《富春山居圖》的真品,但我還是想更多更詳細地了解這件首尾異處,分藏海峽兩岸的國寶,就選了一本書。買回來一翻,才發現書是台灣出版的。
在上海博物館不是看到了祝枝山的草書嗎?這是在小賣部裏有售的祝枝山草書茶杯,三個一套。我猶豫了一下,拍了照卻沒有買,後來還老想著它。想象中端著它喝茶,真是太風雅了。
在上博的書店裏見到了一種書法作品的印刷品,封套上印著“頂級書畫名家傑作複製精選,前所未有20米長卷”,我就動了心。同去的家人說,到網上買肯定能打折,還能送到家,省得我長途背運了。於是在到北京以後,再上網按圖索驥,在當當網上買到,打折,而且選擇更多。我一氣買了黃庭堅、米芾、祝枝山三個人的,三包裏含12部名帖,共長60米。我喜歡這樣長卷連續的印刷方式,比一頁頁的書本式裝訂效果好得多,“臨摹、研究、裝飾,諸般皆宜”。
在上博還看到一卷黃庭堅草書《諸上座帖》的小長卷,我早就喜歡此帖,就買下來了。它比原作縮小了一半左右,首尾有絲絹裝裱,但中間主體就是紙張印刷,還帶一個木盒包裝。此卷的好處是長卷,包裝精美;缺點是縮得太小,印在單層紙上。在此當然付的是全價,當時不曾想到,後來我能買到比這好得多的寶貝。
在蘇州博物館買了兩支“蘇州博物館監製”的毛筆,因為我打算要重新提筆練字了。
回到北京以後,我的住處離著名的潘家園不遠,有一天隨便過去看看。我並不買古董,所以就不會遇到真品贗品的問題。先買了些宣紙、毛筆,然後就看上了紅木的筆架。這個是明式的,簡潔疏朗,比複雜雕龍的清式更高雅,就買了。還買了一對硬木的刻著竹子的鎮紙,到底是什麽木頭的,還要等有機會時,請教牛城地主。其下墊的背景,是祝枝山的另一作品。
你肯定說這些算不得什麽,怎麽就扯到國寶上去了?太誇張了吧?我完全同意。可是請接著往下看,就在我此次回國的最後三天裏,突然遇到了好得多的寶貝,讓我大喜過望。
那天本來是要去買一本書的,雖然網上有,但是怕送貨時間來不及了。聽人推薦,我就去了北京某市場。是哪個市場呢?在這裏要保密,看到末尾就明白為什麽了。
我問了很多家,都沒有找到那本書。有心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突然我看到一家店,展示的都是古代經典書畫的複製品,立刻吸引住我,並激發了我的興奮點。
他們的商品是書畫名作的高仿品,高度仿真,所謂“下真跡一等”,再加上織錦或綾絹的傳統式裝裱,真的是高雅堂皇。我正好帶著放大鏡,仔細近觀也基本滿意。據介紹,他們采用的是國際博物館專用的高數位DGA真跡複原技術。這要感謝現代電腦數碼技術的高度發展,使“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我知道就在二三十年以前,日本的“二玄社”與台北故宮博物院合作,複製了一批古典書畫,那價格還是僅能供博物館或富豪收藏的,小民怎敢問津?
從內容上,他們共有中國曆代傳世書畫名品120多種,原作都是各博物館裏的著名館藏。要論畫,從《簪花仕女圖》、《韓熙載夜宴圖》、《清明上河圖》到唐寅、郎世寧的名作;要論字,從《蘭亭序》、懷素《自序帖》到蘇軾、黃庭堅、米芾等人的法書,幾乎都能找到。從形式上,分立軸、橫幅鏡心、冊頁和手卷四類。手卷上包括原作上的引首和題跋,最長者竟達十幾米。他們還可以根據客戶的需求,製作不同大小的尺寸。
東西當然好,關鍵在價錢。在產品圖錄上,他們印有建議的零售價,大約在人民幣近千元到萬餘元之間。如果在博物館或大商場裏買,真得這個價錢。但是在這裏向原產公司直接買,可以得到優惠價。到底什麽價?還是不能說。
剛剛看到,我立刻喜歡上了,但是還沒有敢馬上決定就買。當場隻買了兩幅比較便宜的書法鏡心,想的是將來可以裝鏡框掛起來,裝飾家居。
回到家以後,我還是念念不忘這些書畫高仿。該不該再花錢多買幾幅呢?我不是喜歡書畫嗎?前幾天我不是一直在找長卷的印刷品嗎?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現在這樣的產品擺在我麵前了,隻不過其質量和價格都要比我原來想象的更高。如果錯過了這個機會,又將是遠隔重洋了。如果這一晚上我都在惦記它們,要是飛回美洲我還不得天天後悔呀?這價錢如果換算成外幣,也不算太貴,還是承受得起的。再說我自己修房節省了那麽多人工錢,花在這上難道不應該嗎?
這麽一想,頓覺豁然開朗,遂決定第二天返回去多買幾件。我還連夜給老同學,北大中文係古典文學某教授發了微信,也向他推薦。他是宋代文學專家,精研蘇軾、黃庭堅,而且我知道他關注有關的文物,而且他正好請我次日赴家宴。第二天一早通了電話,他說確實是好東西,價錢也合理,授權我幫他買,當天晚上見。
這麽著,我就再赴市場,一共買了五幅高仿真書法名作手卷。一幅懷素《自序帖》是我自己的,還有“蘇黃合璧”(蘇軾《寒食詩帖》和黃庭堅跋)和黃庭堅《鬆風閣帖》各兩卷。當天傍晚,我趕到西北郊的老同學家裏,酒足飯飽之後,展卷細觀古人的名跡。同觀者有北大和人大的數位教授,眾聲稱好。與他們在一起,我這個相對最沒有文化的外來者,好像也突然變得有文化了。這就叫:學問不夠書畫湊,雖非真品也享受。
僅僅兩天以後,我就飛回了家,那座在《房崇修房》裏讓很多人都看到過多次的家。這才打開錦盒,展開長卷,細細欣賞我買到的寶貝。
先看可以裝框懸掛的鏡心,這幅是王羲之《蘭亭序》(馮承素摹),長1.7米。還有一幅是懷素《自序帖》的後一部分,長2.3米。它們都裝裱好了,有綾邊,有高檔紙匣包裝。
再看手卷的錦盒,據介紹製盒材料是荷蘭進口的特種宣紋布,盒上貼的刻字名牌是金絲楠木。手卷的引首有織錦的仿古裝裱。
唐懷素《自序帖》,此卷最長,連引首和題跋共長近13米,所以是一大卷。
原件藏台北故宮博物院,是狂草第一名卷,我喜歡此帖久矣,以前曾有書本,今日終得近似真跡的長卷。
宋蘇軾《寒食詩帖》,後有黃庭堅的大字題跋,故稱“蘇黃合璧”,此卷長約5米。原件也藏台北故宮,卻並不屬於南遷文物,而是在上世紀20年代流入日本,避過了二戰末期的美軍轟炸,戰後歸國府外交部長王世傑私人收藏,到80年代才由台北故宮購藏的。此帖被稱“天下第三行書”。
宋黃庭堅行書《鬆風閣》,長3米餘。
我買到的這3幅手卷,稱作國寶,不算誇張吧?在博物館裏展出的複製品,也不過如此。在如今這個時代,私人想收藏這個等級的原件真跡是不可能的,就在幾年前,黃庭堅的一件《砥柱銘》曾經拍出4億多的天價。現在我擁有了三件高仿,也算蓬蓽生輝了吧?在以前的文章裏,我早就說過在家裏掛畫,我是寧要名家的複製品,也不願意要一般人的真跡。因為名家的真跡我買不起,隨手可得的真跡我看不上。總之一句話,老房我缺錢卻不缺眼光。
回到家裏再上文學城,忽見家壇的右邊增加了一個廣告,是賣中國書畫仿品的,這真是巧了。點進去看一看,與我所買到的不是一個來源,各有其特色。對比一下價格,似乎我這個來源也還有競爭力,也還有盈利空間。
於是就產生了一個想法:我是不是也可以把這個愛好當作生意來做呢?做這一家公司在北美洲的代理?但是我一個人現在精力有限,是不是可以邀請牛城地主一起來做?我知道光是出租房不夠他折騰的,他憋著勁想開辟第二職業呢。如果拉上他,不就美加全覆蓋了嗎?
在寫此帖之前,我並沒有與牛城地主私下聯係,卻就這麽廣而告之了。因為說來話長,幾句話說不清,所以請牛城與大家一起看帖子吧,要有意咱倆再商量。既然存了這個心,所以我就不說是在哪兒買的,也不說是多少錢了。
最近,我提起了放下多年的毛筆,又開始臨帖練字了。用的是國內現在流行的一種水寫布,也有號稱“文房第五寶”的。蘸水不用墨,筆感如宣紙,你看剛寫到一半,前頭已經幹了。似乎我也模仿起國內退休老人的典型生活內容了。而我以此結尾,就是要證明:我並不是葉公好龍,光說不練呐!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