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園妙手

把裝修做出文化來,把過程當成人生過,把技術揉為故事講,把讀者看作朋友待。如欲轉載,請先聯係。
個人資料
房崇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房崇:傲博廬裝修筆記之六——見報

(2015-01-21 20:36:29) 下一個

【我用了將近一年時間,寫了一本書稿,近50萬字,記錄我自己的人生,書名是《結廬在人境——兩境人生》。目前正在修改並聯係出版社,暫時不想把全文貼到網上來。現摘錄其中有關修房的一部分,發回家壇。穿插的幾張照片純屬為吸引網絡上的讀者,與正文關係不密切。有關修房的部分至此連載完畢,以後如果有機會,再選一些其他部分貼上網。無關修房的部分,其實更有意思。】

更多博文請看:http://blog.wenxuecity.com/myindex/41949/

上網開博那算是上天,雖無遠弗屆,卻是虛擬空間。其後續發展是又落地了,先後有三家中文報紙連載我的文章。最初讀者限於多倫多當地的華人,後來發展到在北美的五六個大城市同時發表,每周一期,連載時間超過三年。我本來在中國是個報人,沒想到在北美又因為修房與報紙結緣。


2009年三月底,在我開博20天以後,一天我的博文登上了網站首頁的新聞欄目。那篇文章的點擊量超過5萬,是造成最大影響的一篇。一個生活中的朋友打電話問我:那篇“12天買了兩座房,倒房演義之走麥城”是不是你呀?經她介紹,我認識了本地小報《地產周刊》的主編,一拍即合,他願意連載我的文章。這第一家是我自己找上門去的,以後我們合作愉快,成了朋友。連載持續了兩年多,先登演義,再登修房,名義是本報特約。據說有很多人想找我,但是我一直不願露麵。我參加過一次該報的作者聯誼活動,第一次在公開場合自稱我就是房崇,很多知名地產經紀對我刮目相看。


       
        在地下室原來空曠處,憑空修建了第二廚房。


第二家報紙是《明報》(香港《明報》在多倫多的分社)的地產金頁,他們有個欄目叫網友
DIY,編輯到訪了我所在的那個網絡論壇,先後選登了幾個人的文章,我的用得最多。他們登文章不是按我的原順序,而是隨意挑選,所以搶了先機。但是不征得作者的同意就予取予求,這不像大報做法,而是小報作風。一個小姑娘編輯給我打電話,要求我為他們另寫某方麵的文章。我說文章可以寫,報酬怎麽算?她說稿費肯定沒有,必須給我首發,我這既不是約稿,你也不是專欄作者。我想這也太不尊重作者了吧?好像登文章就是看得起我,恩賜一般。我又不是但求發表的初學者,仰望報社如天闋,咱什麽樣的大報沒見過?於是我說,那就算了,我的什麽文章你也別登了。這下是他們那邊急了,又換了一位香港的資深編輯來求我,直道對不起,是小姑娘年輕不懂事。我勉強同意登完了修第一個浴室告一段落,然後主動要求停了。這樣也好,免除了與另一個大報的衝突。




       
         地下室裏的第三浴室,在這裏曾拆牆擴大,挖地埋管。



        地下室的吧台部分。

20101月,我在那個網站裏收到悄悄話,意外地是《世界日報》多倫多版的總編輯先生來信,說他們即將創刊《多倫多周報》,希望連載我的DIY文章,每周一版,並付薄酬。是總編親自出馬,從一開始就讓作者感覺舒暢,我當然痛快地同意了。等他們的報紙出來一看,真是專業水準,編輯排版獨具匠心,可稱是一種再創作。我20多年前也曾是專業的報紙編輯,作為內行很佩服他們的版麵,我不能也。後來得知,版麵設計是台北《聯合報》社裏的專業人員所作,反正現在信息技術發達,在網上發來發去很便捷。我修房是低科技,但成文就有賴於高科技了。



 
上圖是20103月創刊號的第一篇,也是我在網上開博登壇的第一篇,內容是“適本堂”的舊貌新顏。本來準備連發三次,但第一篇剛出來,就接到那位也曾當過報人的台灣經紀的電話,代表前房主台灣某銀行質問,認為文中有損他們形象,甚至提到違法的高度。我隻好息事寧人,要求報社不要再發後兩篇,連累得報社倉促應對,臨時換稿,讓我覺得很過意不去。


在發了幾個月之後,我意識到修房文章也可能引來法律責任問題。在報紙上寫文章,不能像在網上那麽匿名隨便瞎說,我得負責任啊!就在多篇文章的結尾處,加了如下一個注,以策萬全。




注:作者並非房地產或裝修業界從業人員,文中所述隻是個人經驗,雖盡其所能遵守規範,但難免疏漏,不足效法。讀者在進行裝修工程時,請注意遵守地方建築規範(code)和申請必要的建築許可證(permit)。


 


在《世界日報》上連載了兩年之後,20123月,我在網上蒙好幾個網友告知,才知道拙文不僅在本地見報,而且也在有《世界日報》的北美五六個城市同時刊載。老房不才,能在網上和報上同時與讀者見麵,不招人討厭,而對眾有益,深感榮幸,聊慰我修房和碼字貼圖的辛苦。關於稿費嘛,象征性地有一些,按我投入碼字的時間算,還不如最低工資。得知多地同刊後,我厚著臉皮問了一下當初聯係我的報社老總,試探能不能漲一點稿酬?老總回答說:我們北美諸報版權共享,還在虧損經營,所以不能漲。再說,我們多地刊登,對作者也是一種推廣和榮譽呀。


可也是呀,我還能說什麽呢?隻有繼續努力,為人民服務吧!


這個連載持續到了20134月,因《世界日報》改版而終止,前後共3年零一個月,具體負責的編輯都換了三位,約刊160個整版。其實我還有文章沒發完呢,並不是我沒話說了啊!



巧合的是,我在“傲博廬”的室內修房工程也在差不多同時完成,記錄修房的係列博客發了156篇(後來又補上兩篇)。這時
我在博客裏聊發了一點感想:連我自己都驚訝,一座房能修這麽久,耗費如此長的生命;一件事能寫這麽多,吸引如此廣的讀者。本來是關起門來幹活,變成了名聲在外;本來是台下一個不起眼的看客,變成了舞台上眾目睽睽下的表演;本來是人海一隅的芥豆之微,被網絡和媒體虛擬地放大了,似乎成了個人物。


其實我還是我,走到哪誰也不認識我。修了這麽多,寫了這麽多,也沒變成經濟效益,還是個隻能省錢不會賺錢的業餘汗滴曼。名是虛的,要是能把網上的知名度變成實際點的好處該多好,我不是不想啊,隻是不知怎樣做到。說到底,我還是個俗人。


大約也是在2010年,本地的一家中文電視台找我,想拍一個人物專訪,他們是從網上發現我的,但是被我婉言謝絕了。這有幾個原因。一是自從上網開博的第一天起,我就沒有想出頭露麵,既沒有經濟利益,又可能招來麻煩,我何必要露真容呢?對個人上電視我沒有興趣,那麽拍房呢?這就是其二,修房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我當時的房裏還是亂糟糟的工地,拍出來也不好看。修房的過程不是偶爾來一次就能拍好的,需要有攝製組經常造訪,連拍幾個月才能顯出成效,就像是HGTV裏那些修房專題片一樣。可是像我這樣一個小人物,怎麽值得電視台花那麽多時間追蹤拍攝、連續播出呢?就是我同意,人家願意奉陪嗎?第三,我的長處是能幹能寫,短處是模樣不帥也拙於口才,如果出鏡,必不如讀我的博客那般叫座,這樣的自知之明我還是有的。於是,上電視之議遂寢。


到了2014年夏秋之間,正是我寫作本書期間,我從網上看到,上海東方電視台的一個房屋改造節目很火,那節目叫《夢想改造家》,我幾乎每集都看了。節目中記錄了上海、杭州、北京等地的十幾家房屋改造工程,並且在物質改造的同時關注了人情冷暖。我覺得自己的修房過程與他們倒有相似之處。區別一是我的房子大多了,不必螺絲殼裏做道場;區別二是我的時間拖得太長了,節目組跟我耗不起;區別三是那些節目中都有屋主、設計師、施工方和攝製組四方人馬,而我是一身而四任,這幾個身份都由我一人兼了。從幾年來的效果看,我還完成得不錯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可可可 回複 悄悄話 房崇的意思是"房蟲"吧?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