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媽媽親曆了《北平無戰事》那段曆史
【房崇按】我媽媽今年86歲,1948年她20歲,是《北平無戰事》中所講的在北平的東北學生之一。她在看到電視劇《北平無戰事》之後,寫了一篇文章,回憶當年情況。文章是她自己用漢語拚音輸入法打字,通過電子郵件發給我的。我把她的文章略加編輯整理,公布於此,或許有助於今天的觀眾們理解該劇的曆史背景。
【更正】關於費翔的媽媽,是我綜合了媽媽的另一篇文章加進來的。本篇貼出後,媽媽看到了,糾正說:”我在北平,考取國立北平藝術專科學校音樂係插班生,費翔的媽媽在藝專和我同班。她不是東北大學生。藝專在王府井帥府園即中央美術學院,音樂係後成為中央音樂學院。“
另外,我媽媽認為劇中提到的師範學院可以是東北來的“長白師範學院”,不一定是北平的。
她表示歡迎轉載文章,請說明出處。
1948年北平的“七五事件”和東北學生
達 逸
近日北京衛視熱播《北平無戰事》,片中提到1948年的“七五事件”,東北學生在北平遊行,反對國民政府要把學生送上“內戰前線”打共產黨,被華北剿總鎮壓喪命、坐牢……。我是這段曆史的親曆者。
偽滿洲國的老百姓,當了14年亡國奴,千辛萬苦受鬼子漢奸折磨。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之後,沈陽、長春、哈爾濱、錦州、四平等大城市來了國民黨,國民政府管轄就是國統區了。國統區的經濟接近崩潰,老百姓缺吃少穿,沒有過上安穩的和平日子,比“亡國奴”那時好不了多少。內戰戰局吃緊,特務天天抓人,人心動蕩,怨聲載道。
1947年到1948年,東北地區國、共之間的戰爭打得非常激烈。國民政府教育部為了爭取、搶奪青年學生,把東北大學、長春大學、東北醫科大學、東北(長白)師範大學四個國立大學,自沈陽、長春、吉林遷校到北平和天津。
1948年,北(平)(遼)寧路火車線路早已被解放軍切斷。國民黨租用陳納德的飛行大隊飛機,往返於東北和華北之間,去時,裝載糧食、彈藥,給國民黨高官補充給養,回來時,往北平空運東北四所國立大學的大學生。東北的大學生很土氣,哪個也沒有乘坐過飛機,出於年輕人的好奇和無知,稀裏糊塗地上了學校預備好的飛機,大學生分批飛到北平。
我就是其中之一,平生第一次坐飛機到了北平。
東北四院校的大學生們免費乘飛機來到北平、天津,分別住在教育部給租賃的各自的學校宿舍裏,便恢複上課了。我們東北師大租賃北平地安門外府學胡同一處大院辦公,女生宿舍借住於北平西單辟才胡同北平師範大學女附中的大禮堂裏;男生宿舍借住於北平地安門什刹海白米斜街13號民宅大院裏。
除了乘飛機來的大學生外,東北各地還有很多中學生和青年人,自發徒步流亡到北平、天津,滯留者近萬人。這麽多流亡學生一下子湧入北平、天津,吃、住、學都很困難。國民黨當局趁機召開北平“參議會”,要將大批學生送到國民黨的軍隊裏去“當兵”,充當炮灰,去打中國同胞。
中共“北平城工部”地下黨組織非常重視爭取、教育和培養東北青年的工作,“華北學聯”委派進步學生打入東北學生裏,作思想教育工作。1948年,在各個院校裏的大學生中,國民黨特務學生和共產黨進步學生爭取青年的力量勢均力敵,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同學之間的認知態度、政治麵目是極其保密的。因為天天有同學被國民黨特務抓捕,處處要提防隔牆有耳竊聽。中共地下黨對進步學生的領導是單線聯係,麵對麵的同誌因為地下黨的組織係統不同,卻互不相識。經過中共地下黨組織幾年的啟發教育工作,青年學生提高覺悟靠近組織者日益增多。
春去夏來,經過華北、東北學生大串聯,地下黨幾個月的組織宣傳工作,東北學生們的情緒高漲,像天氣一樣逐日加熱。
1948年7月3日,北平“參議會”通過《征召東北流亡學生當兵》議案,北平市議長許惠東提出:“東北學生在北平滯留閑逛,討要飯吃,讓東北青年當兵去!”這引發了東北學生的憤怒和反抗。7月4日,東北十幾個院校學生的代表,在華北學聯、北平市學聯支持下,到北平沙灘北京大學的灰樓,即北大生物係實驗樓召開聯席會議,成立“華北學聯大聯委”,決定組織東北各校學生上街遊行抗議示威。
東北學生積壓了幾個月的怒火,在1948年的7月5日爆發。清晨8點鍾,東北的大學生、中學生、青年三千多人,到達北平地安門街頭集合點,準時出發遊行。國民黨“華北剿總”司令部聞訊,立即命令特務打手擠上街頭,幹擾學生遊行,軍、警、憲荷槍實彈緊逼學生隊伍,跟蹤咬住不放。
遊行隊伍從地安門出發,組成八列縱隊,秩序井然,經過西四、西單向東拐,便進入長安街由西向東進軍。浩浩蕩蕩的學生隊伍,扛著標語、舉著小旗走在長安街上,青年群眾喊著“絕對不當國民黨的兵”,“反饑餓、反內戰”口號,唱著“團結就是力量”歌曲。走到府右街南口路南“北平參議會”大門前,東北(長白)師大體育係的學生們,人馱人疊羅漢爬上門楣,把“北平市參議會”大字砍掉,用大毛筆刷油漆改寫為“土豪劣紳會”。各校代表要求和議長許惠東談判,未果。
遊行隊伍在10點來到天安門,獲得華北學聯的慰問和鼓勵。後遊行隊伍又過東單進入東交民巷,來到北平市參議會議長許惠東家的門前,並衝入院內。北平警備司令陳繼承要遊行的學生派代表進屋會談,大批詫異、憤怒的學生席地而坐等待答複。
暴虐的敵人從北平西苑調來青年軍208師一個營的士兵,從頂上的軍用頭盔到腳上的大皮靴,一色的美式裝備,對準遊行學生架起機槍,嚴陣以待。下午4點,當學生代表從屋內出來準備宣布達成一致的談判結果,學生們歡聲雷動向前擁擠的一刹那,敵人向手無寸鐵的東北學生開槍掃射,遊行學生隨即滿地臥倒。
伴隨槍聲,混亂嚎啕悲鳴之中,一片人中彈倒下,傷亡者血灑街頭。開槍之後,闖了大禍的青年軍208師的凶手,立即撤走逃避。 而三千多人的遊行隊伍,受到武裝槍殺的驚嚇威逼,亦自然解散。
隨後,遊行的組織領導者灑淚飲泣為犧牲受難同學做善後處理。在血泊狼藉中,找到8位當即殉難犧牲者的屍體,其中6人是東北師大學生;13名同學受槍傷,受傷的同學被送到崇文門裏德國醫院(今北京醫院)治療。
這就是北平“七五慘案”,引發全國人民特別是學生們的同情和支持。
東北師大學生是1948年七、五事件遊行示威隊伍的主力軍,傷亡犧牲人數最多。調查發現,中槍的子彈是從戰友學生的背後射殺的,說明青年軍208師架機槍掃射群眾的同時,國民黨特務目標準確,從學生後背開槍殺死積極行動的遊行學生。
1948年7月9日,華北學聯組織13院校師生,在北平沙灘北大民主廣場,召開遇難犧牲學生的追悼大會。8位犧牲者的姓名是:卜鴻勳、徐國昌、吳肇泰、韓德林、孫德馨、楊龍雲、賀守誌、李福維。大會上痛斥國民黨反動當局亂殺無辜民眾,聲討反動軍警,反饑餓、反鎮壓,要民主、要自由。
同一天,憤怒的東北學生抬著犧牲同學的屍體,在地安門後海一帶舉行“抗暴”遊行。在北平地安門什刹海(後海)白米斜街13號院東北師大男生宿舍院子裏,搭建了悼念六位殉難犧牲同學的靈堂,各院校學生和各界青年前來悼念失去的鮮活生命。靈堂裏擺放犧牲者的棺槨和祭奠的花圈挽聯,肅穆莊嚴。昨日共同舉旗呐喊的活躍戰士,今日成一具屍體,躺在冰冷的棺材裏,受各界青年的祭拜,棺內棺外是兩重天呀。 被槍殺同學的棺槨,埋葬在北平西郊海澱的東北義地裏。
是北平警備司令陳繼承發令,命反動軍警在東交民巷槍殺遊行學生。七五慘案發生後,陳繼承被撤職。
事後卻有持相反態度的特務學生,向國民黨報紙的記者說:“參加七、五遊行的是一群暴徒,不是東北的學生”。這反動輿論激起廣大同學的憤怒。
1948年8月4日,國民黨特務在事後追糾逐7月5日的遊行,逮捕很多“七、五事件”中的活躍分子,關押進北平的監獄裏。
從此,在校園裏特務學生一出現,同學們人人喊打,小特務不得不東藏西躲。中立的學生改變了認識,更願意參加地下黨組織的教育活動了。
1948年的9、10月間,東北師大校方號召,要帶領東北的大學生進一步向中國的南方撤退。 響應學校號召者寥寥無幾,覺醒的大學生不再上當了。據說學校在南方沒有停住腳,不幾日又遷校到台灣,跟隨東北師大逃到台灣的學生,隻剩幾十人了。
這時,受中共地下黨的安排,我到達北平遠郊解放區,參加“接管城市培訓班”學習。
1949年春天,北平和平解放,留在北平的東北師大學生,返回解放區長春本校。校長是中共老幹部成仿吾同誌。
全國解放之後才知道,1948年在北平領導我們搞學運的黨組織是:中共冀東區黨委北平工作委員會,對外的代號叫長城部。當時為了保密,地下黨組織起了多個代號,中共北平工委裏,還有黃河部、長江部等等。
一晃之間,1948年發生的往事,過去六十多年啦!
【房崇附言:我看出劇中的兩個錯誤。一是在學生集會時多次提到師範學院,而解放前的北平隻有北師大,並沒有師範學院,北京師範學院是1955年新建的,即後來的首都師範大學。二是在片尾字幕的右上角,把Peking拚成了Qeking,是低級錯誤。】
沒有比較就沒有鑒別,還是土共殘暴得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