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台:添骨去筋改舊顏——房崇修房 157
查上一期的房崇修房是今年4月寫的,宣告室內裝修結束了,那以後我修了出租房地下室,之後就歇了,還赴歐旅遊了一圈。現在半年過去了,我還得再續修房。生活總要回到正軌上來,在別人修房是出軌,在我這好像就是正軌了。也許日常與非常的顛倒,就是我的與眾不同之處。
趁著天氣還沒有太冷,我要修的是室外的陽台,即deck。早在三年前室內修家庭廳的時候,在我的完成照片上捎帶著能透過拉門看到陽台,就有網友提醒我陽台也需要修。我回答:當然了,但是顧不上,那是以後的事。
我這房是前高後低的走出式地下室,平地的一層到後邊就變成二層了,所以木造的陽台要從地上挑高約9英尺。又因為這房是橫向展開的平房,陽台連接了客廳和家庭廳的兩個玻璃拉門,直到盡端,所以長度(即橫寬)達到50多英尺。再因為陽台進深若太寬會影響到底層(即地下室)的采光,以及從上層窗內向後俯瞰的視野,所以這陽台也不宜造得太寬,大部分不到4英尺寬。也就是說,其長寬高都是受房子和地勢決定的,是基本合理的。
從陽台的現狀可以看出,當40年前這房子初建的時候,陽台是懸空挑出來的,即2x8的木梁插進牆裏,與室內的地板結構連為一體。這樣過了20多年,原木梁有腐朽,前房主經曆了重建,加柱增梁,換板易欄,並擴大出一個凸出的小平台。有了外沿下的一排柱子,陽台就穩固多了,雖然在視覺上稍有損失。
我接手這個房子已四年有餘,風吹日曬,雨淋雪浸,我不曾對這個陽台進行任何保養,光顧了修內部了。現在陽台已經比四年前又舊了很多,木頭髒得發黑,今年必須要修了,欠賬總是要還的。
但是我要做的不僅僅是一般的刷洗和上漆,因為陽台還有其它缺點,需要一攬子解決。
第一個問題是陽台不夠大,長則長矣,卻基本上是個通道,可以坐下活動的地方不多。凸出的小平台隻有9尺寬,不夠擺一張桌子的。我要尋求一個簡單易行的方案,擴大這個小平台。這涉及到骨架結構,就是所謂“添骨”。
第二個問題是陽台的欄杆,原來用的材料是1x6的木板,大約是因為木板比欄杆省錢。木板本身看起來太粗放,還把背後的風景遮擋住了60%,真是大煞風景。我要把板拆掉,換成比較現代而秀氣的專用欄杆。這就是“換筋”。
筋骨之後才是皮毛,第三個問題即清理刷洗和染色刷漆的表麵文章。
結構擴建問題我已經想了好幾年,早已成竹在胸。最簡單的辦法就是隻增加一根立柱,把小平台加寬8尺,但並不增加其進深,也不遮擋底層的窗戶采光。
把鋪地磚撬開幾塊,挖立柱的水泥基礎坑。為此專門買了個挖坑工具,可以挖直上直下的坑。它雖然比租機器費力,但容易操作,以後也還用得著。坑的深度與冬季凍土的深度有關,就是說南方可以淺一點,北方需要深一點,各地要求不同。
在洞裏灌上了水泥,學家壇patio老弟的辦法,連專門的紙筒也省了,用厚一點的紙卷一圈就圍住了水泥。再插進一個木樁的鐵底座,晾上它幾天,等著凝固。
把舊陽台的外側幫2x8板拆開,以連接新結構。
立起一根4x4x12英尺的立柱,再上雙層的2x6板橫梁。橫梁上是垂直相交的2x8短梁,與舊結構相接。
新舊結構相接處,用8寸長的螺栓貫通固定。
把原拐角處的4x4立柱鋸斷,它即將被包圍在地板之間。也曾想過把立柱完全拆開再鋸短,可以徹底掩蓋接痕,但因為太費工而采取了這個簡單辦法。
固定一排2x8短梁,內頭插進舊板下,外頭固定在側幫上,它們的間距是16英寸。
在短梁上橫鋪陽台表麵地板。一般來說,鋪deck表麵的是1寸左右厚的木板,官稱是1 5/4x6。但舊陽台上鋪的是2x6板,我隻好采用同樣材料,更加厚實。最外側用兩條2x4收邊。
這樣,擴建加結構的事就算做完了,凸出的小平台由原來的9尺擴大到17尺寬,相當於一個較大的房間,完全滿足了擺桌椅之需。
下麵轉入第二項,改進欄杆。在做前一項時已拆除了部分欄杆的豎板,這時全部拆除。好在都是螺絲擰上的,可進可退。
經過仔細的測量和考察市場,決定了采用鋁製黑色金屬管的欄杆。經計算共需要140多根,從Home Depot買了10盒。
做室外陽台欄杆都有哪些選擇?為什麽要選這個黑鋁管?它是怎樣安裝的?換杆後效果如何?然後,清洗和刷漆是怎麽做的?
這些都還正在做,請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