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66)
2011 (57)
2012 (49)
2013 (49)
2019 (1)
2023 (4)
上一集裏說到揚州近代因不通火車而衰,可是恰恰此時金正日的專列開進了揚州火車站,是我錯了還是韓國記者錯了?再一查,原來從南京經揚州到南通的鐵路是 2004 年才通車的,我去國太久,老黃曆靠不住了。顯然,這也是江主席在任時,造福家鄉的事。
在曆史上,揚州的私家園林曾經勝過蘇州。乾隆時的書《揚州畫舫錄》裏說:“杭州以湖山勝,蘇州以市肆勝,揚州以園林勝,三者不分軒輊。”可是那以後一是鹽商衰落,二是戰爭破壞,揚州的園林漸漸式微,蘇州贏得頭牌。揚州園林在鼎盛時超過 200 座,到民國期間剩下殘破的 60 餘座,大躍進和文革之後又減少到 30 座左右。據說文革中拆掉部分老園子建起了大會堂,但那大會堂後來長期閑置,隻能做堆物的倉庫。現在保存比較完整的(或開放,或占用)大約隻有十幾座了,其中最著名而人人要看的,是何園和個園兩處。我 80 年代中期來時,隻看到了個園。聽說何園原處於一個保密工廠的範圍內,才得以僥幸保存下來。
何園原名寄嘯山莊,建於晚清同治、光緒年間,現在號稱是晚清第一園。建得晚也是它得以保留的原因,幾十年前這些房子還能用啊。園主何芷舠曾在湖北為官,據說還當過駐法國的公使,所以園中有的部分是中西合璧。前些年國內在科學界以打假知名的院士何祚庥,就是園主的第四代後人。
我們到揚州正值周末,園中也是人流擁擠,難以靜心觀賞。我盡量選一些人少的照片,咱們主要看的是園林。何園可分為四部分,即東、西後花園、居住區和後來擴大進來的片石山房。
東園的接風亭。
西園的雙層遊廊複道。何園的遊廊長達 1000 多米,貫通各建築,是獨有的特色。
西園水心亭和蝴蝶樓。電影紅樓夢以及多部影視劇曾在此取景。
園主的居住區,可見中西合璧的風格。
路過一樹桃花,正好有蜜蜂來湊趣。
片石山房在何園的東南角,我乍看這部分的疊石假山,就覺得更清雅脫俗,與前不同。後來得知,它是在園子基本建成後又買進的隔壁老園,擴容進來的。上世紀 80 年代,上海同濟大學的陳從周教授考證,它是明末清初的大畫家石濤疊石作品尚存人間的孤例。但那時已經很殘破了,隻剩了靠牆的主峰危石,所以又從新整修複原,據說參考了石濤的畫稿。我懷疑,現存的這些疊石風格,有多少是石濤的原貌,恐怕更多是出於陳教授的模擬吧?但確實不凡。現在整理照片才發現,我選的多一半都在片石山房裏。
再到個園,比何園的麵積小,但曆史更久,建於清嘉慶年間。園主愛竹,種植了多種竹子,“個”就是竹葉的形象。個園的特點也是堆石假山,不大的園內卻分出春夏秋冬四個景區。
春山隻是全園的序幕,表示春天短暫應該珍惜,就是石筍與竹叢的結合。為了避人,沒有拍入個園的門匾。
夏山是園中主體,采用太湖石,利用水麵和石洞陰涼表示避暑之意。
秋山采用黃石,造型硬朗險峭,有肅殺的秋意。
冬山用晶瑩的白石模擬雪景,牆上有風洞。這麵牆透過圓窗看到春景,寓意冬去春來。
揚州園林的一個特點是用石取材廣泛,因為本地不出石頭,鹽商可以用運鹽的船從各地把石頭建材運回來。而蘇州本地盛產太湖石,就因地取材了。
看過瘦西湖和兩個私家園林,我們都覺得這一天內容很豐富了。可是一位南京主人同學還沒有忘了“晚上水包皮”,要讓我們全麵體驗揚州。她可不簡單,是資深美女作家,省作協副主席。我們30多人來到陸琴足藝,享受了一番洗腳的藝術。這個老板陸琴也不簡單,本是一修腳女工,先成勞動模範,後做人大代表,每次都帶著修腳工具去北京開兩會,給主席總理都修過腳,以足藝成名。她現在已開設多家以自己命名的足藝館,在揚州和南京都有分店。她是揚州三把刀在現代發揚光大的代表。
與洗腳工聊天,他們是來自安徽農村的孩子,閱人無數。一個天津出身在北京住了30年的同學自稱北京人,立刻被揭穿。他們洗一個腳,隻有1/8是他們所能得到的工錢。不禁感慨,人大代表老板賺得真不少。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