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園妙手

把裝修做出文化來,把過程當成人生過,把技術揉為故事講,把讀者看作朋友待。如欲轉載,請先聯係。
個人資料
房崇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在北京看國博

(2011-04-23 15:00:39) 下一個

北京天安門廣場上的國家博物館,就是原來的革博和曆博,已經關了好幾年,連開奧運會時也隻能借首都博物館搞展覽。它的重建,是隻保留了麵對廣場和長安街的外殼,裏麵全拆了建新的。我3月底回國時正趕上它重新開幕,就把它作為一個必看項目。

國內新實行了公共博物館免費開放,雖是好事,卻避免不了洶湧的人潮。要是人擠得像下餃子,還算什麽文化殿堂?於是限製每天入場8000人,卻隻在門口發票1000張。多虧老同學給找了請柬,才免了排隊之苦。本打算4月1日去,到門口才知不開館。一打聽您猜怎麽著?是德國一個展覽的開幕式,劉延東來主持,就得把老百姓拒之門外,有請柬也不行。

隻好改天再去,有請柬的走北門。那天隔著長安街,就看到了孔子像。



海外和台灣把這個孔子像的政治含義看得過重,以為代表著什麽微言大義。但是我聽說,這就是國家博物館的主意,連北京市和天安門地區管委會都沒報告,更別說代表最高領導的意誌了。按家壇熟悉的話說,就是房主自己搞的,沒申請許可證。看看孔老夫子的近貌。



再看底下的題名,孔子是篆體,從右往左念,可是下邊的年代卻是從左往右念,就這麽幾個字還要頂牛。真是貽笑大方,你說國家博物館是太有文化了還是沒文化呢?我親耳聽一人讀道:子孔!



在我們參觀後兩個多星期,4月21日,這個孔子像被遷走了。其實並不意外,我也不喜歡在那個地方再立一個偶像。我這幾張照片,也成了曆史了。

經安檢後進門,前廳通道甚是宏偉。



大廳裏通道上站立了上百的黑衣保安人員,不知是便衣武警還是雇的民工。讓我們海外來人看著,太人浮於事了吧?他們控製人流不能走捷徑,必須按指定路線走。



這是迎門的正廳,上懸一幅根據徐悲鴻國畫《愚公移山》製作的浮雕。本人私以為選這個題材很不合適。理由一,徐悲鴻是上世紀40年代在印度創作的這幅畫,所以圖中多數人物是照印度模特畫的,你看那幾個壯漢勞工,像中國人嗎?讓印度人來當中國國家博物館的門衛,像當年上海灘上的紅頭阿三。其二,右側那幾個人掄起鋤頭砸向下方,正是進門處,好像人人都要挨砸,這意思也不好吧?看底下那兩人不是嚇趴下了?



館內標牌,顯示有這幾個展覽。還有一個先期開幕的《複興之路》,大概就是以前革命博物館的內容,我們路過了門口,卻未見有人進去。



先看的是佛教造像藝術,展廳內效果不錯,人也不太擁擠。篇幅所限,我就不一一出圖了。



青銅器也在同一大廳的另一側。顯眼處是“裸展”的兩個大鼎,這個圓的是大盂鼎。



這個方的是我們在小學就學過的,原來耳熟能詳的,中國最大的(重800多公斤)的鼎。叫什麽來著?司母戊鼎,對吧?還是第一次能這麽近距離接觸。



可是看說明,它竟然改名了,叫“後母戊鼎”。據說在金文裏正反寫都可以,所以像司的其實是後,就是王後的意思。但也有的專家不同意,說商朝人不稱後,比如“婦好”。這個鼎的改名,寫進了新聞報道裏。

 

看其它青銅器。



瓷器展在另一個廳,喜歡收藏的,在這裏可以大開眼界。







我拍了很多單件的精品,就不在這裏占用公共空間了。

在一樓還有三位已故國畫家的展覽,也難得一見,還各複原了一間他們的畫室。但館內不許攝影,我剛拍了一張就被製止了。



走出展廳,又看到高大的空間。確實比我小時候看過的舊館宏偉多了,現代化多了。新館剛剛建好,在麵積上號稱世界最大,館內一大半空間還沒有開放,在充實布展和軟件建設方麵,還有許多事需要做。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