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半年多的折騰,我的餐廳終於修完了。餐廳不就是一個空房間加吊燈和一張餐桌嗎?怎麽需要這麽長時間?原來我是把餐廳和廚房交換位置了,平白添出許多事來。有句古話說得好: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在《餐廚易位轉輪來——房崇修房 53》裏,我已經詳細講過為什麽,這裏就不再重複了。但是我要把舊照片再貼出來作為對比,好比較before and after。對於讀者,這是方便,有新鮮感受,不用再去翻舊文;對於我自己,這是個自我安慰,看看變化之大,覺得辛苦沒有白費。非常熟悉我的博文的朋友,就不要批評我炒冷飯了。冷飯一炒也好吃,我過日子省啊!
舊1,這個1972年的老房,餐廳原來朝後,大小是12x13英尺,如下圖:
舊2,而原廚房是朝前的,麵積是17X11英尺,如下。
(舊3)
舊4,我從今年3月開始修廚房時,重新安排了內側的牆和門,真是拆牆見骨,堵門開門。
舊5,今年六月修完新廚房以後,把舊櫥櫃拆除了,還把它們賣給了一個電視劇組,得了400元。
舊6,然後,又擴大了外牆上的兩個窗戶,重新安排了電線和水管。
破爛的景象真令人不快,那就趕快上新圖吧。
新1,是從門廳一進來所見,可與舊2對看。
新2,餐桌椅和地毯、牆畫還都是我原來的東西,已經跟我搬了幾次家。
新3,吊燈我早已在on sale時買好,存了一年,不是什麽高級產品,隻是覺得樣子和顏色尚可。
新4,在粗活階段覺得僅一個燈單調了點,又不想再裝頂上射燈,就在內牆上加了兩個壁燈。但買燈時怎麽也找不到與吊燈完全相配的,最後在Home Depot選了這種燈架和玻璃罩可以靈活互配的,勉強合用。花卉照片也是Wal-mart的便宜貨,我有4張這次掛了3幅。
新5,我也不能免俗,兩層窗簾都是從北京買了帶出來的。難得的是窗簾的顏色非常偶然地與牆漆相配,它是我4年前在北京一個早市的攤上買的,價錢已經忘了,反正很便宜,還比較雅致,後來一直壓在箱底。這次是太太選的油漆顏色,刷完才想窗簾的事,翻出來一試竟珠“簾壁”合,布上的格子也與家具相配,這都完全是無心的巧合。這窗簾是先已做好,適合國內房子的高度,到北美就適合9英尺的屋頂。可是我的房子隻有8英尺高,太長了。我和太太一核計,既沒有剪也沒有縫,而是在上邊折疊5英寸再夾住,就使窗簾短了10英寸。既適合了長度,又使上邊不再顯得單薄,一舉兩得。窗簾棍和環是美國名人瑪莎老太的品牌。
新6,這個餐具櫃是原來的與餐桌配套而來,不想太突出它,故擺在了背門的位置,裏麵擺的東西還沒有整理好。
新7,從內角回看,這裏與舊圖3和5是一個方位。
新8,最顯眼的迎門牆上沒有買櫃,也沒有掛畫,而是裝了兩個擱板,擺上兩組青花瓷器。這是太太的主意,她有兩個理由,一是立體的裝飾,二是許多洋人也用中式裝飾,現在流行雜糅的風格。我就把原來的設想收回了,動手實現了她的願望。瓷器是08年秋天在紐約的景德鎮展銷會上買的,板子來自IKEA。這是典型的中為洋用,土洋結合。
新9,從這裏看到的對角,就是被我堵死了的三個門。而通過後開的新門,可以看到新廚房。遠處,我的電腦擺在中心島台上,那就是我發帖的現場。
新10,從這個角度,可以一眼透視三廳(餐廳、廚房和家庭廳),這就是我原來預想的效果。看我瓷磚和木地板的銜接處,效果還不錯。再看天窗和頂燈,有多少過去的辛苦值得回味,憶往昔崢嶸歲月稠!
由此我已經把大家的視線引向家庭廳了,那就下次再對比家庭廳的舊貌新顏。下次見!
不是地板不夠,而是根本不想。一是地麵應有變化,二是廚房地麵要防水耐髒,三是與櫥櫃顏色要有反差。
是IKEA的特殊設計,買了板子就知道了。
窗簾白天是可以拉開的,而百葉窗才是永遠擋著,不是麽?
同意。那麽大,那麽漂亮的窗戶不應該被窗簾擋著。
也許實際效果比照片上好。
可能是我們老了,就不想要活潑的色彩了。青花瓷擺在一起,想要一個規模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