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園妙手

把裝修做出文化來,把過程當成人生過,把技術揉為故事講,把讀者看作朋友待。如欲轉載,請先聯係。
個人資料
房崇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牆壁翻新麵麵觀——房崇修房 85

(2010-09-25 20:49:40) 下一個
要翻新一個房間,人們常講的是地板,很少說牆壁,對牆壁似乎隻是油漆而已。可是修房要是到了我這樣傷筋動骨的份上,修牆壁也是一個重要方麵了,畢竟占那麽大麵積,又正對著人的視線啊。我在修完廚房之後,順勢修了與其相連的家庭廳和餐廳,對這兩廳的牆壁改動很大,修牆時可能碰到的多種情況都集中在此了。所以,與其平實地描述過程,還不如總結幾條修牆技術的麵麵觀,更為有用。



這是家庭廳的舊貌,其右半邊牆後來已拆除。像很多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房子一樣,牆上釘的是深色壁板(主要是在家庭廳或地下室)。要知道同是壁板,也有不同。如果是上世紀二、三十年代或更老的古典房,廳裏的壁板可能是實木的,而且凹凸有致,那就是好東西,應該保留維護。一些後來的高檔豪宅也有實木壁板裝飾,當然更顯尊貴。可是六七十年代小戶人家節約型的壁板,就是普通的1/8英寸厚的三合板甚至刨花板,就不值得稱讚了。時至今日,顯得既廉價又昏暗,為多數人所不喜。要改變它,最簡單的辦法是刷油漆換個顏色,再費事一點是抹灰把板上的溝縫填平,使之看起來像是平麵的牆,再磨平刷漆。我以前這麽做過,但是效果不好。

這次修這個房子,我早打定了主意,要在壁板上覆蓋一層石膏板(drywall),使之成為正常的牆,不僅改變其質感和顏色,也能改善保溫。在去年8月,我換朝後的玻璃拉門的時候,就讓工人把門向裏移了半寸,以和未來的牆麵取齊,並在當時的文章裏說了。當時有內行的網友勸我別裝drywall,不是為了房間會減小1寸,而是因為所有門窗的邊框厚度都要改變,且不說貼紙抹灰磨灰的麻煩了。我當時的回答是:這些都是我準備要做的,為了提高這座房子的檔次和價值,我不怕麻煩。

這就是修牆麵麵觀之一,簡稱板上蓋牆。下圖是今年7月初的情景,在修完廚房以後,我即動手在家庭廳的壁板上加了drywall(其原板不動)。這是一個時空閃回的畫麵,在上一集已經裝好了實木地板以後,再看當時的舊地毯,真是難以忍受。



在經過抹灰和磨灰的處理之後,我在石膏板的牆上刷了與廚房一樣的淺色油漆。在靠近屋頂近1尺的地方,原有一圈灰板,與後加的石膏板基本相平,但不完全平,且紋理不同。我的解決辦法是釘了一條moulding,既是遮蓋,也是裝飾。與此有關的一個決定是不在家庭廳裏再加crown moulding,因為一,相連的廚房裏木質的crown moulding已經很重;二,不想再重複這條作為界限的較細的moulding了。



上圖是完成後,一圖可以三用,顯示了上述moulding,油漆顏色,並引出麵麵觀之二:牆上開門。這門原來沒有,是通向車庫的,我曾經寫過上下兩集講述為什麽要開在這裏,和開的經過。在加裝了石膏板之後,門框的厚度不夠了,我又增加了一圈5/8英寸厚的木條,然後再釘邊線(trim),才布置熨貼。

家庭廳因開向廚房,牆減少了一麵,餘下的三麵沒有大動,所以可講的不算多。而現在的餐廳是從原廚房變來的,除了拆掉櫥櫃和壁磚外,還改過牆、堵過門、擴過窗,所以值得總結的方麵更多。先看一張舊貌。



圖中的三個門,有兩個消失了,一個移動後擴大了。因此牆的變化就很大,可以概括為兩個麵麵觀。之三:堵門為牆,這指圖中間的小門。它是原來的一個壁櫥門,我在最開始修此房時拆掉壁櫥,由此入車庫。後來決定在家庭廳開了那個門,就把這個堵上了。之四:新牆重建,指左首的兩個門處,因在承重牆上變化太大,已不是補的問題了,我曾經“移牆承重暫息肩”,對它的骨骼動過大手術,所以其外皮石膏板也完全重裝了。對比一下建牆之後,油漆之前的情景,還是用一張圖來說明兩個方麵。



這門是不是能堵得天衣無縫呢?這個角落完成後的樣子,留待本文結束時再看。

麵麵觀之五,新舊相接。我餐廳的外牆,曾因擴大了兩個窗戶而拆開,所以要修補牆麵。這裏沒有像內牆一樣完全重建,而是保留了兩側的原牆皮,隻修補中間的兩窗部分,這是為了減少後期修牆的工作量。但是舊牆是在老式石膏板上手工抹灰,與新石膏板的施工工藝不同,其厚度就不同。所以在裝石膏板之前,還先在木方上墊加了一層薄木片,最後總算達到平麵拉齊。下圖是剛裝上石膏板時的樣子,各色混雜,像是百衲破衣。


 
抹灰和磨灰之後,牆麵連為一體,如下圖。



麵麵觀之六,以灰蓋膠。從之五的前一圖上,可見右側牆上的汙跡,那是敲掉瓷磚後留下的膠,與牆體聯結緊密,很難清除。因其並不厚,既然除不掉,那就蓋住它,反正達到平的目的就行。在上麵抹了兩次灰,然後磨平。磨平後的這一麵,牆分五色,像是一幅抽象圖案。



麵麵觀之七,小洞單補。因為拆除原廚房的電源而在牆上和頂上留下幾個小洞,以普通的補牆法補上,這是平常維修常用的技術。就是在洞內先用螺絲固定一根稍長的木頭,再把小塊石膏板修整成所需形狀,塞進缺口固定在木頭上。



下圖是在頂上堵住的舊燈口,原來的電線和鐵盒已拆除。



麵麵觀就想到這麽七條,這次就不湊什麽八法了吧。

在餐廳裏磨灰的時候,要防止灰塵向已經修好的廚房擴散。我從今年3月開始修廚房起,就掛起了所謂的青紗帳,來隔離灰塵。灰塵在兩邊輪流發生,青紗帳都在原地堅守崗位。當在餐廳裏磨最後一遍灰時,青紗帳再次放下來發揮最後一次作用,然後就下崗了。



後來我又刷了油漆,釘了moulding,但暫時跳過不必細說。我在麵麵觀之三、四裏講過的那個角落,現在變成了這個樣子,原來門的痕跡,一點也看不出來了。



從上圖可以看出,後來我還釘了上中下各種邊線(moulding),也鋪了餐廳裏的地板,裝了燈上的飾圈。這些又夠單開一集了,那就下次再說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房崇 回複 悄悄話 回複onstrike的評論:
幾遍不一定,到能磨平為止,一般是2-3遍。
onstrike 回複 悄悄話 請教,如果隻補一個小洞,一般摸膩子並打磨幾遍?2到3遍就可以了嗎?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