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把修自家房的工程停了,去修另一個出租房。為什麽呢?因為我發現了“藏經洞”。那位問:藏經洞是啥?
1900年6月,在甘肅敦煌莫高窟,一個叫王圓籙的道士,偶然發現了一個小窟室,裏麵藏著唐以前的經卷五萬多件,價值無法估量,由此才產生了敦煌學。他是怎麽發現的?一般說法是清沙挖出來的;還有個傳說是說他坐在窟裏抄經,把點煙的草棍插在牆縫裏,竟然插進了無底洞,由此發現了千年密室。
我說這個幹啥?是因為我最近的事有點像他。
我去年在講地下室設計時提過一間出租房,它有七八十年的曆史,建於上世紀30年代。那時是大蕭條之後,二戰之前,是個艱苦年代,所以房子小。它位於大學附近,分單間租給學生們。暑假裏大部分房間都空了出來,我趁機去做點維修工作。在二樓樓道,不當不正地貼著一張招貼畫,揭開就露出牆上的一個坑。顯然是租客撞壞了牆,用貼畫來掩蓋。很難再去找原租客,我自己修drywall吧。
我把drywall鋸開一個約一尺見方的洞口,準備加木條後補牆。可是不對呀,裏麵怎麽黑洞洞地深不可測?伸手一摸,也沒有stud,兩柱間有一個門的寬度,難怪drywall不牢呢。把卷尺向裏探,竟深入10英尺有餘。哇!莫不是我也發現了藏經洞?這正好是整整110年以後,也是6月裏。我立刻不補牆了,找來燈向裏一照,哈哈!裏麵別有洞天。是啥暫且不表,我沉得住氣啊。
有位中國同胞帶孩子參加夏令營住了進來,我就暫時住手回家修廚房、擴窗戶去了。等到7月底房子再次空置,我才動手徹底拆開,進洞探幽。下圖怎麽樣,有點像古跡出土的現場吧?
走進門裏看,原來是這個樣子。這裏就是前麵外觀可見的第二層三角形裏麵的閣樓,房子初建時就沒有完成,作為儲物空間。並沒有什麽財寶名畫,有的隻是一些很新的建築材料。原來,此房在我購買之前,約五六年以前,曾經有一次裝修,在二層的後半部完成了一間臥室和一個浴室,也是這樣的斜頂空間。這前麵的一間做了一小半,因房主工作變化就中途刹車了,隻把門堵起來了事。
我應該把這個爛尾工程完成,爭取9月份開學租出去。我不用雇人,材料已經有一半左右在這擺著了,隻要幹就是了(Just do it!)。工程中的木框架、保溫棉、上牆和地板都按部就班做就可以,稍有難度的一是電,二是取暖,三是開窗。
第一天先釘了這個三角部分的木框架,沒帶氣泵和釘槍,就掄榔頭了,然後固定了兩旁的地板(sub-floor)。移開幾塊drywall後,發現暖氣口已經裝好了(也是五年前做的),用破衣服堵著,這去掉了我一塊心病,要不完成它也太對不起前人了吧?
第二天取來氣泵再釘另一邊的框架。釘完去找電,才發現原來貌似預留的一根電線沒電,也找不出問題在哪裏。上下反複檢查之後,隻好決定從隔壁房間引線接電,是從圖中左手來的,接了三個插座和一盞燈、一個開關。第三天,把電接通了。
下一步準備塞保溫棉。為防止棉塊落到空洞的背後去,從家裏隨便找了些繩子在木方背後拉網。離近了看看。
在斜頂的左側也塞入了保溫板(太太幫我做的),是家裏的廢物利用,明顯不如右邊原來的質量好。又在上方釘了幾條橫木,以固定燈和天花板,也留了一小條通風空間。
塞保溫棉,包塑膠膜。
另一側也要塞棉、包膜。在氣泵的右方,可以看見暖氣口。為什麽我把左上方的舊棉又撕下來了呢?因為即將在那裏開窗戶呀!這是第三天收工時。天氣太熱,在閣樓裏我汗如雨下,隻能赤膊上陣。
窗戶的大小讓我費心研究,既受內木方的限製,又得不破壞英國都德式的外觀,可是不能爬到外麵細量啊。於是從內向外鑽多個孔,以孔定位決定了窗的大小。這是從外邊看要裝窗的位置,窗將裝在中框裏。為看到孔就得用長焦拉近,可是其年久失修也暴露無遺,因為我不願意爬上去刷漆呀。
正好在Home Depot常備存貨的窗戶裏,有一款的大小正合適,就買了回來。這種窗帶木框,更結實,適合這種無中生有的新裝。在安裝之前先留個影,木板上的亮點就是我鑽的孔。這是第四天的事,其實我休息了一天。
費了很大力氣,磨鈍了兩根鋸條,拆掉內木外灰,反複校準位置,改變木方結構,終於把裝窗的木框準備好了。有了洞口,就有清風徐來。
把窗戶固定上去,就是四個螺絲而已。裏麵的邊要與drywall齊平,所以進來半寸。
再看外邊,窗戶正好落在了棕色框裏。可是還敞著口呢,這也太難看了吧?外邊的完成還需要包鋁,既為好看,也是為了防水保溫。可是我沒有那種壓折鋁片的大機器呀,我還能自己完成嗎?
大家猜了半天財寶名畫,其實我隻不過發現了一個空房間——還不能稱為房間,隻不過是個毛坯,還要投錢投力氣才能把它變成一間房。畢竟我是個修房的,不是尋寶的。我在標題裏早說了,是挖出一間房,不是挖出無價寶啊!
這是個投資房,我這麽費力地修閣樓,經濟上回報如何?值得嗎?到下集的結尾再說,也許得等到9月開學才能見效。
(未完待續)
出租房隻求省事,那個三角形形狀不好。
sheet rock是品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