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講到我的廚房和餐廳交換了位置,在修好了新廚房之後,我拆掉了舊廚房,繼而拆開外牆壁,拆掉舊窗再擴大洞口裝新窗。正在這當口,網友喜歡折騰在家壇搞民意測驗,問大家同不同意他改小臥室的窗戶。我的建議是不要改。為什麽呢?自己正做著卻反對別人做,我這不是雙重標準嗎?己之所欲勿施於人?
我的理由是:改變窗戶的大小是很麻煩的一件事,必須十分值得才去做。那什麽是值得?第一,按與時俱進的潮流,把窗改大效果更好,為多數人認可,但改小就不值得。第二,此窗如果朝前,與房子的整體形象有關,與觀者(就是買主)的第一印象有關,就值得,如果是朝側麵或後麵,就不值得。第三,從技術上講,縮小比擴大更難,因為裝了小窗就要補外牆,比較難做到渾然一體看不出來。
而我擴大的這兩個窗就是朝前,直接影響到正麵外觀。再上一次原貌,以資對比。受舊廚房櫃台的限製,舊窗太小,且大小不一,顯得外貌怪怪的,我從一開始就想改變它們。
如上次所述,我在內外兩方麵都拆到位,做好充分準備後,在一個周末,請太太幫忙,把新窗抬上窗框,校準位置,固定好了。這時,可以看到一新一舊的兩窗對比。
裝好第一窗後,再開拆第二窗,把前次的過程再重複一遍,就有點輕車熟路了。兩窗都是在靠中間一側擴大,使二者靠近了。在訂窗之前,是測量了木方結構的寬度才決定的尺寸。
再接再厲,把兩個窗戶都裝上了。從此圖中,可以看清木方的結構,窗上方的兩個梁(header)都是新換的2 x 8雙層木材,承重的雙木方裏麵的叫Jack stud,外邊的叫king stud。這時,已經拆除了原來的電線和水管。
廚房改成餐廳功能不同了,電路要重新安排,插座換了來源也改了位置,燈要改到房間的正中吊下來。趁著牆壁開膛,正好把新的電線接好,還要把改道的排氣管再接回去。為此要再次爬進頂棚,炎夏裏那裏熱得如火焰山,也隻好越是艱險越向前。這是改水電後,封牆之前。
把舊的保溫材料修改尺寸,又塞了回去。這事很容易做,但是灰塵太大,到晚上還引起太太的過敏,我則已經麻木了。
塞好保溫棉以後還要包一層塑料薄膜,以隔絕空氣流通,是用釘書器固定。舊的隻是一層紙,且已破碎了。
因為老房的plaster牆麵比現在的drywall厚,為求補的牆麵平整,還需要墊上一層薄木片。
用drywall把牆補上了。因為有許多小塊,所以東拚西湊,把過去剩下的許多餘料都用掉了。
補充看個近景,窗的四周要用保溫發泡劑封嚴,它的品牌叫Great Stuff。
淨顧了說裏麵了,外麵的磚還沒砌呢,那才是難點和本篇的重點。不知有沒有朋友還記得,去年秋天我在房子的後麵擴大浴室的窗戶,那是我第一次與磚頭和沙漿打交道,不甚成功,卻積累了經驗。
與第一次實驗相比,這次有兩點改變。首先是窗台不能再像後麵一樣用磚立起來砌,而是到專門的builder supply貨場,買了專用的仿石窗台。根據磚塊的厚度,我選了最厚的一種4寸的,花了100多。這家夥死沉,得等太太休息時幫我搬上去。第二是砌磚縫的水泥mortar,上次用的是普通灰色,太太嫌與原有的不一致,我隻好去尋找配色(說實在的我惦記的是怎麽砌上去,根本不在乎這點小事)。敢情磚縫也有幾十種顏色,但不是賣現成的,而是賣小量的色粉摻進去,這與地磚不同。我實驗了幾次,還是配得太紅了一點,矯枉過正嘛,希望經過日曬雨淋能退色一點。圖中兩個窗台,一上一下。
再一個難點是根據需要的大小準確切磚,我用了Angle grinder幹切,一刀下去,塵沙飛揚。剛切完磚的手不適合拿相機,就借用去年的圖吧。
補磚的活很費時間,我幹了三個上午,才做到這個程度。下午因為西曬太毒,我就轉移進屋了。剩下的還需要半天收尾,好在已經可以看出大效果了。
怎麽樣?此圖與本篇第一圖相比(時隔一年時間),進步如何?我們的第一觀眾是對麵鄰居,他特地過來說:I like your windows. They are simply beautiful!
還沒完工,清理一下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