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園妙手

把裝修做出文化來,把過程當成人生過,把技術揉為故事講,把讀者看作朋友待。如欲轉載,請先聯係。
個人資料
房崇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移牆承重暫息肩——房崇修房 58

(2010-03-22 22:41:34) 下一個
前兩集講我的廚房平麵設計,招來不少改進建議。大家說的都有道理,我大概是虛心接受,堅決不改了,因為已經來不及了。這種設計,其實是各家有各家的需求,各村有各村的高招,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事。我不想在這裏再具體解釋我的為什麽,或許到安裝細部時順便說一說。光說不練假把式,我早已經掄錘動鋸幹起來了。上次預告的櫥櫃選擇和定做先往後推一推,這樣虛實結合,腦體結合,文武結合,一張一弛嘛。

我的廚房裝修是異地另建,所以可以在裝修期間保留原廚房繼續使用,直到新廚房建好為止。這比一般的廚房原地重建要好一點,對生活的影響小一點。要是在原地,從開拆到建成能用,哪怕統籌得天衣無縫,事事順利,也起碼有兩個星期沒有廚房用,你就天天叫外賣吧!搞不好一兩個月也是它。

我是在3月9日開始的,第一件事就是拆原餐廳和家庭廳之間的牆。開工前為防灰塵四揚,在兩個門上掛了布簾,後麵的照片中可見。



從原餐廳的一角開始,用榔頭把灰板砸成比較規則的大小,掰下來順手裝在藍盒子裏。



家庭廳一側是兩層板子,拆開兩邊就通了。我掛床單擋住了通客廳的門,以維持一個尚能容忍的生活空間。(這個門在原平麵圖上沒有畫出。)新電器我已經提前買好了,現在不能拆箱。左邊是冰箱的背麵,是個厚的,我不願意多花錢買counter deep或者sub-zero,這個厚度與把它安置在哪有關。



牆隻剩了骨架,家庭廳一覽無遺。



隻剩下石膏的頂角線,試了幾種辦法拆它,還是用氣動衝擊槍最為有效。人家研究怎麽裝頂角線,我還得琢磨怎麽拆。就在這個位置,我還打算裝一個天窗,目的是一采光,二升頂,三減輕這道傷疤修補的痕跡。



拆牆產生的垃圾是這樣運走的。裝了9箱,送到城市廢物場,過磅335公斤,繳費27元。這是最便宜的辦法,隻是我的小車被壓得夠嗆。

此處需要明確一下,剛剛拆的是非承重牆,但牆頂上少一根梁。這就留下了伏筆,那道木框架還沒有完全拆完,等以後做天窗時一起加固一下,然後接著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原餐廳還有一道通現廚房的牆沒有拆呢,那可肯定是承重牆。

幾個月以前,我寫過一篇《何處承重牆》。當時我說:“以上講的是如何判斷是否承重牆,若不是自可拆改,如果是呢?也不是不能動了,隻是麻煩點,要加梁和柱來替換,也就是把牆所承之重轉移到梁和柱上。在替換、轉移的過程中,要加臨時支撐。這支撐須臾不可或缺,不能給房子打氣,告訴它堅強點,就挺一會兒。至於具體怎麽做,以後碰到機會,我再真練一次給大家看。”現在,就到了真練的時候了。

幹之前還是要防塵,這次床單不管用了,我掛起了青紗帳。

 
是兩塊從一元店買來的9 x 12尺大薄膜,用拆下來的舊木門框幫助固定,釘在屋頂上。這東西雖然輕飄飄,可是一個人卻不好把握。我先用膠帶貼在木條上,再用氣槍釘上去。這樣一膜之隔,那邊不管怎樣野蠻施工,廚房裏照樣能做飯吃飯。這青紗帳大概要保留相當長一段時間,生活與施工的共存共榮,我是用兩塊錢搞定的。



拆掉灰板變成這樣。現在能看出左邊原是一個較大的開口,後縮小改為門的,因此我們可以左右分別處理。還有右下角有一冷空氣回風口,是保留還是移開,讓我躊躇不決。



用第一堵牆拆下來的木方釘了兩個這樣的框架,以作臨時支撐。木方不用鋸,長度正合適。一般來說,這樣的框架應該做得再寬一些,三、四根立柱為好,取決於要移之承重牆的寬度。但是我剛說了可以分左右處理,還有太寬了一個人立不起來,所以就釘成了II型,也好,不要小三了。滿地都是我從舊木上拔下來的舊釘子。



我一個人把它們立起來了,頂上還塞了木片使其緊固,再用水平尺找正。這樣,屋頂的重量就由兩邊的木架挑起來了,中間原來的木柱就可以下崗歇歇肩,而其上的結構仍然穩固如磐。這就是我的標題“暫息肩”的意思。



左邊無用的木頭拆除後,再按新設計釘好木方,等於部分恢複支撐。還是利用舊木,其中那對雙的隻是把前一圖中的一雙翻個身,又釘了回去。然後,一對木架移向右邊,再拆右半邊。



在舊廚房這邊是拆到頂的,好安排這一切,另一邊要保留moulding所以少拆。右邊(在此圖中變為左邊)拆清後,也加一根立柱支撐,左右兩根立柱頂住兩條豎放的2 x 6木方(其間夾半寸厚的墊片,共厚3寸半,與木方就同厚了),它們就是替代的承重梁。這個梁的寬度有一個規矩,就是幾尺寬的開口,就用幾寸寬的木頭,開口越大木梁越寬。比如2 x 6的木頭適合6尺寬的opening,餘類推。我這個開口,現在是80寸,超過了6尺,但是我這是平房,上麵不算重。這梁上還要加短木支撐,據說行話叫dragon tees,龍口鑲牙。



晚上太太看了以後,嫌80寸的開口太寬了,有幾個方麵的缺點:視覺上太寬與餐廳的區分不明顯(廚房與家庭廳之間已是完全敞開無分界);從餐廳看這開口太偏向一邊;還有最說服我的是右角的冰箱門和拉手會露出牆外,何況還要開門呢!於是第二天,我把開口改成了60寸(我一定要一個整數標準size,不要隨便的大小)。太太覺得合適了,我的順帶收獲是右下角的回氣口得以保留不挪了(雖然小了點),省了多少事呀!在那上費工是沒有回報的。

在此順便說一句平麵圖遺留的問題,冰箱所以要放在這個右角,一是因為進門可及,位置方便,二是因為體積太大,其厚度(包括拉手)比下櫥櫃厚出10寸,關門會占去通道1/4還多,若開門就占了2/3,放在任何別處都是擋路礙事的。它最好占據一個死角,而不應放在必經之路上。還有個原因,就是我家的烤箱不常用,基本是個擺設,我不能讓它占據最方便的位置,烤箱厚度與櫥櫃是平的,不會擋路。設計是不能隻看圖或是隻講理論的,要設身處地呀!



隨後,我又堵了通客廳門,這是客廳一側。將來,爐子就在門那邊。



上了drywall,就不需要再掛簾防塵了。將來電壁爐會正在門前,成為客廳的視覺中心。
 
在木結構完成以後,下一步是拉電接水。廚房裏的水比浴室簡單,但是電卻複雜多了。下次我是先文還是繼續武呢?先不預告了,看興之所至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