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敵”的方先覺和“起義”的河南民眾zt
(2009-12-18 11:01:58)
下一個
“投敵”的方先覺和“起義”的河南民眾
一、武漢會戰與豫湘桂會戰
在二戰國家中,似乎沒有一個其他的國家象我們一樣,會有這麽多人憎恨、漠視為國犧牲的本國官兵。對待那段曆史的同樣事件,我們常常有著截然不同的態度。一些在抗戰中犧牲的官兵,在一些人心中是重於泰山的,而在另一些人眼裏,因為他們沒有犧牲在取勝的戰場上,就要奚落嘲諷被他們,甚至誇大自己軍隊的失敗。
抗戰期間,有兩次會戰的規模是最大的。一次是武漢會戰,日本鬼子調集了35萬軍隊進攻武漢,而中國則集中了100萬軍隊逐次抗擊,經過數個月的苦戰,中國軍隊未能守衛住武漢,雖然殲滅部分日軍,但自己傷亡人數約40萬左右,丟失了安徽、江西、湖北等大片土地。
對於這次會戰的評價,大體沒有什麽分歧,無論是什麽政治背景的人們,隻要稍有中國人的良心,都對那些為抗戰犧牲的官兵給予了肯定。其實,眾不敵少,責任並不在於這些在戰場上博命的戰士。國家幾十年的內戰紛亂,長時期的貧窮積弱,使得中國官兵通常需要四到五倍於日寇的生命,才能抗衡敵人的鐵蹄。
另一次大會戰是豫湘桂會戰。1944年,中國軍隊集中了30萬自己最好軍隊反攻滇緬,為了扭轉局勢,日本經過精心準備,調集了51萬軍隊,突然發動了旨在打通大陸交通線的一號戰役。中國三個戰場的守軍約九十萬人,經過了十個月的苦戰,傷亡約三十萬人,終不敵日軍,豫、湘、桂三省約半數國土淪陷。
兩次大型會戰,評價卻截然不同。與前者對抗戰官兵的理解與尊重不同,這次卻有了不少刻薄的聲音。
二、“投降”的方先覺
豫湘桂戰役中,爆發了抗戰史中最慘烈的城市保衛戰衡陽保衛戰。6月22日,日軍兩個師團約4萬人進攻由方先覺率領的第十軍1萬8千人防守的衡陽城。以這個兵力對比,日軍取衡陽如囊中探物,可是居然被守軍擊敗了;7月11日,日軍補充了所有損失,並增加重型武器再次進攻,依然被擊退。8月4日,日軍集中5個師團約11萬人第三次總攻,衡陽城破,中國守軍傷亡慘重,隻剩下2000餘人戰鬥人員,彈藥糧食也消耗殆盡。
至8月7日,衡陽保衛戰持續了47天,日軍約10萬餘人被牽製在這裏。日軍的傷亡也是驚人的,日方的資料承認有19000多人死傷。68師團長佐久間中將重傷、旅團長誌摩源吉少將被擊斃,大佐及以下官員死傷更多。這個比例是抗戰期間同樣或以上規模殲敵最多的。期間,也因為有本次保衛戰的緣故,日本東條英機內閣倒台。
城破的時候,方先覺原本選擇了自殺,但被人製止了。如果他死了,部下怎麽辦?那近萬傷員怎麽辦?難道就讓他們在為國家付出鮮血後,任由日本人屠殺?他曾瞧不起常德保衛戰的餘程萬,認為餘程萬拋棄了自己手下的2000傷兵,全部被日軍殺害,而今天同樣的情形落在他的身上。
方先覺認為他活下來的部下都已經為國盡力了,城破已無險可守、彈盡糧絕的情況下,再讓他們死去是不公平的。經過談判,方先覺同意放下武器,日方承諾不殺害傷員,衡陽失守。所有官兵被關押。
日軍要求將方部改編為偽軍“先和軍”。但是日本人知道,被俘的第十軍戰士都是及其反日的,他們怎麽可能將武器發還給他們呢。顯而易見的,日本人是為了宣傳,沒有人會真的相信極度敵視日本人的方先覺和他的部下會有人為虎作倀,日本人也知道。所以一切都在宣傳中。“先和軍”並不存在,日軍人隻是將約100人的戰俘編為運輸隊,而這些戰俘卻謀劃著一旦拿到武器就暴動。日本人當然不敢給武器。
日本人並不高的伎倆成為了一些人攻擊方先覺的罪證。既然日本人宣布方是偽軍,那他就是。盡管方先覺在地方遊擊隊的幫助下逃走了,盡管很多被俘官兵也逃走了,參加遊擊隊打擊日軍,盡管剩下的戰俘在抗戰勝利後被槍殺,但先和軍始終沒有存在過。
方先覺成為爭議的人物,盡管他的第十軍是殺敵最多的,盡管衡陽保衛戰極其慘烈。但有些人們並不關注這些。一些躲在後方的人譴責他們最終沒有成仁,堅信先和軍的存在,因為日本人都說了。這樣的指責延續到了現在,今天依然有人說方還有萬多人馬就投降了,其實他們自己清楚這其中有近萬無法戰鬥的傷員;還有人說,他們是軍人,就該戰死,但說這話的人有資格這樣要求他們呢?
三、“起義”的河南民眾
大凡對方先覺極為責難的人,卻對河南的“民眾起義”卻要理解得多。豫湘桂的首戰發生的河南。會戰爆發前,河南爆發了饑荒。戰亂又逢饑荒,人們的日子自然非常艱苦,餓死者不計其數。據作家“劉震雲”稱,政府沒有盡力救災,而日軍就將自己的軍糧給了災民。在這裏,我並不知道劉作家所稱日軍軍糧是將自己的份額給了災民,還是將日軍從中國掠奪的所有糧食都稱之為日軍軍糧,以顯現日軍的無私呢?,我估計不會是前者,日本人要是寧願自己餓肚子來救河南災民的話,劉作家豈不是要感動得以淚洗臉?總之,在日軍進攻河南中國守軍時候,一些河南民眾和日軍一起夾擊中國軍隊,甘當真正意義上的偽軍,劉作家稱之為“起義”。他顯然是同情這些偽軍,厭惡犧牲在日軍、偽軍刀槍下的中國官兵。為了更進一步渲染官軍的失敗程度,還將進攻的日軍從15萬人縮減到6萬人。
河南戰役的詳情,有些是很清楚的。也有很多是很神秘的。我們現在清楚的是,河南戰役日方參戰兵力15萬人(很多地方將其說成是5萬人,有意或無意地誇大了中國失敗的程度),中方為湯恩伯部約30萬人。這個比例,中方未必占優,且日軍是精心準備後的突然攻擊,中方戰敗,損失較大。
還有一些不清楚的事情。在日軍進攻的同時,中國軍隊遭到了河南民眾的襲擊,約5萬人被繳械。那麽,我的問題來了:
這5萬被繳械的數字是怎麽來的?發生在哪裏,哪些縣史有記載,哪個親曆者有回憶?繳械了哪些建製部隊,這麽大的規模,至少有團級建製吧?“起義”的民眾是否真的如劉作家所說的那樣去當了漢奸?堅信者提供的資料並不能解釋這些顯然很關鍵的問題。
河南戰役有很多不解之謎,但能將進攻的敵人縮減到三分之一(我的印象曾是進了曆史教材的),來誇大自己的敗績,顯然很多話是未必可信的。
四、沒有烈士的衡陽抗戰城
衡陽保衛戰畢竟得到絕大多數中國人的尊重。方先覺脫險回來,很多人都來歡迎這位英雄,許多報紙也表達了對衡陽將士的敬意。毛先生也稱:“堅守衡陽的守軍是英勇的,衡陽人民付出了重大犧牲”。
據說這個城市現在修建了紀念碑,許多當地的人們都以這場慘烈的保衛戰發生在衡陽而驕傲。但遺憾的是,我並未聽說過在這次保衛戰中犧牲的上萬官兵中有誰成為了烈士,有哪位幸存者因此享受了病老的優待救助。在孤獨的抗戰紀念碑上,似乎也沒有刻上誰的名字。對於旅遊開發來說,烈士的名字並不重要,這些已經獻出生命的人,不妨再大度點,放棄自己的烈士名頭吧。
烈士的遺骸大多堆放在衡陽氣象局的高地下。埋藏著約3000具烈士遺骸的墓地於1958年被毀後,就幾乎沒有人去祭奠他們。他們墓前也曾飄過幾縷香火,但那是日本鬼子享用的。1980年代後,隻有日本人來過那裏,給被擊斃在那裏的鬼子上香祭拜。這些犧牲的中國人,連他們的姓名、來自哪裏都無人關注,屍骨拋灑在山地無人理睬,哪能指望屬於自己的香火呢?
方先覺後來一直為此事糾結。這位安徽籍軍人,在湖南幾次會戰中都立下了赫赫戰功,對自己的聲名是格外看重的。否則,一支叫預10師的連日本人都以為是雜牌軍的部隊,又怎麽在第三次長沙會戰重創日軍呢。
他本可以躲避這次戰鬥的,衡陽保衛戰時,他已經不是第十軍的軍長了,在蔣以大義為重的勸說,他留在了衡陽。他也本可以突圍的,隻要他忍心留下近萬傷員,衝出去的可能性是很大的。他也可以自殺,每次作戰時,都準備好了後事。
但是他沒有選擇這些,他選擇了和他一起抗敵而奄奄一息的多來自浙江、福建官兵們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