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中國陸軍448團對越反擊被俘之迷
(2009-10-26 15:22:28)
下一個
[轉貼]中國陸軍448團對越反擊被俘之迷
—個老兵的話:中國陸軍448團對越反擊被俘之迷
150師當時有三個步兵團加一個炮團。450團是小團,或稱乙種團,也許是如你所說編製。448團是大團,特務連的三個排是偵察,警衛和工兵。通信連是有線,無線和電台。有線是電話,無線是兩瓦機,電台是大功率台。有些部隊在77或78年經曆了縮編,特務與通信合編為警通連,類似的還有機炮連。但據我所知,448團赴越前是未縮編團。另外,79年的兵赴越的可不是少數,所謂78年底參戰部隊就已經開赴邊境的說法是不確切的。各個部隊79年新兵入伍與老兵複員都沒有中斷,而且不可能中斷。那時候,新兵應當是一月到部隊,二月下連隊是很正常的。當然,我當時不在448團,新老兵更替的具體情況不太了解。不過,哪支部隊參戰明顯是二月底人們才知道的。中斷新老兵更替實際上就已經泄漏天機了。至於說那把槍,更不至於猜疑了,那明顯不是一隻正常的裝備槍,否則不可能隻有一支。部隊有時候會出現試用武器,沒有型號。定型武器才有型號。即便是定型的東東你也會看到早出來的,現在2007MODEL的車子不是滿街跑嗎?至於說全團被圍,也許誰也沒有這樣說過。但有兩個營的確是不成建製地潰散了。如果大家感興趣,我有空可以寫一寫448團的曆史,以及越戰倒黴的原因。我能說的是他們絕對不是人們所想的飯桶,而其它部隊的確不光彩。150師重寫了180師的曆史。
在這個網裏麵總有人願意發一些高見議論,比方說被圍以後應當集中突圍還是分散突圍。實際上,這完全要看具體情況而定。448團在被打散了以後,有一個營基本上是分散突圍,結果與越軍一場混戰,沒有幾個被俘虜的,還創造了不錯的戰績。而堅持集中指揮的卻出現了成建製被繳械的情況。
說說兵敗如山的448團
嗬嗬,磕瓜子磕出幾個臭蟲。好在那些部隊現在已經撤編,也沒什麽好保密的了。我就來簡單說說這個448團的故事。
448團歸屬50軍150師,可448團與50軍的曆史可不在同一軌跡上。50軍的前身是兵臨城下電影裏麵的國軍60軍。在長春起義後進行了整編,在朝鮮戰場上有不凡表現。曾澤生這個軍長好像一直當到60年代末,盡管是掛名的。50軍後來入川,可隨行的隻有148師與149師,老150師留在了東北。149師後來又與在西藏的18軍52師對調,52師從高原下來就成為後來的149師。這樣,與50軍又有直接血緣關係的隻有148師,駐紮在崇慶,離都江堰不遠。
50軍入川後,成都軍區的幾個過去的獨立團組成了新的150師。448團的前身是成都軍區獨立一團。雖然團史不可考,但這個團50年代在甘孜,阿壩剿匪的戰績不俗,後來成了成都軍區頭頭們撐門麵的部隊。賀炳炎是那裏的常客,黃新廷到我們連隊吃黃鱔吃得直拉肚子。到我們班裏來與我們聊過大天的王誠漢後來也成了上將。六十年代部隊建設正規化的時候,448團也許是成都軍區第一個建設起正規軍營的團。七四年成都軍區成立步校,那應當是個副軍級的建製,看中了我們團的營房和底盤,可最終隻得到了一個營的地方。與我們團的駐地相臨就是十三軍的一個駐地,盡管13軍要比50軍牛氣很多,可他們看著這份待遇是可望不可及。
另外一個也許能從側麵說明一點兒問題的是有幾年448團這樣一個名氣不大的部隊得到了不少人的青睞,城市幹部子弟不少,搞得誰都管不了。後來團裏想出了一個辦法,我認識得一個朋友因為表現好被樹成了典型,而他得老爸是50年代授銜時名列前幾位的上將軍中的一個。其它人家裏的背景也許沒有人能與他相比的,都老實點兒吧,嗬嗬。
文革時期448團一直沒有全訓過,每年一般隻有最多一個營在全日製訓練,其它連隊有些在支左,有些在農場,有些在基建或施工。還有些事情當今的人是很難想象了,去過四川三星堆的人也許知道在廣漢有個航校,連同一個機場。九一三以後,我還在那裏住過一段時間,陸軍把空軍給接管了。由於地理位置與這些淵源,448團多少有些特殊。記得當年成都軍區體工隊召了一群運動員,都是黑兵,正趕上反對後門,結果將他們全都藏到了我們團。有一個家夥綽號唐八十,一頓飯吃了八十個餃子,撐的住進了醫院吊了三天瓶子。據說還沒出院,居然跳窗戶出去偷院子裏的蘋果,被抓個正著。
這樣一支部隊戰鬥力有多強,也許不敢恭維吧,但我想這不是448團兵敗越南的唯一原因。448團的兵敗與當年180師的災難有異曲同工之處。前麵那位網友的帖子裏麵說由於部隊幹部驚慌失措,指揮不當,欺竅的是為何文件中不說究竟是哪一層部隊幹部驚慌失措,指揮不當。許多靠想當然的人們自然地認為是448團的幹部,其實問題遠遠不是這樣簡單。
在對越作戰中,首先與當年在朝鮮的60軍一樣,50軍被拆散,149師隨13軍,150師是作為當時的預備隊。本來150師是可以連國門都不用出的,因為整個戰事進展順利,已經準備班師了。150師入越作戰是當時請戰的結果。無疑,150師入越時是沒有充分作戰準備,武器兵員補充都不如其它先期入越作戰部隊。但是,對於448團最致命的是倉促應戰,沒有友臨部隊的協同。而造成這種局麵的不是448團的幹部,乃至於150師的幹部所造成的。如果人們回憶一下當年180師的遭遇,聰明人都可以看出其雷同。兩者都是在大軍撤退的時候陷入險境的,而兩者都是因友臨部隊不辭而別而不知所措的。在朝鮮,是63軍的不辭而別為包圍180師大開門戶;在越南,不再是63軍,而是43軍。我們不能說這是決定因素,因為的確有其它部隊在相同情況下突圍成功的。但是,戰後不久,在85年裁軍的時候,50軍與43軍被同時裁撤,多少說明了一點問題。我想這個指揮不當不是,或不單單是448團的幹部,許世友也許是當年的王近山。
如果說大家對448團的戰友們還有什麽非議的話,多想想鄭其貴的遭遇吧。甚至對於當年帶隊的幹部,我這裏有意隱去了他的名字,他現在仍然生活在離我們過去營區不遠的地方,我心裏仍然是感謝他的。無論他做了什麽,他將一百多人活著帶了回來。事實上,他可以命令所有人頑強抵抗,直到所有人都死光了他再被俘虜。如果他這樣做,網上這些人應當如何評價他呢?
時間久遠了,我也不再那麽血氣方剛。但是,我深信當年能有勇氣抄起一支槍跨過邊境的就不愧為英雄。如果今天再有國難,網上這些誇誇其談的人物有幾個有這種勇氣呢?說實話,高山下的花環雖然不是藝術完美的電影,不過那裏麵人物的也許隻有再有實際生活經驗的人裏麵才可能有共鳴。雖然在448團我認識的人中間大部分沒有能趕上越戰,但去的人中間,沒有誰退縮的,盡管許多人能夠做到。不必要的犧牲是在浪費生命,而更重要的是是否必要不依賴與網上這些誇誇其談的人們來定義。
當我讀到某些人的帖子,總能使我想起一個人物。在電影列寧在一九一八的開始,一個站在馬車上的人鼓動大家一定要把戰爭進行下去,最後被聽眾披上一件軍大衣要送他上前線。時代變了,今天人們說話要幹脆很多。我也幹脆一些,那些隻會在這裏評頭品足的人實際上的本事隻有一樣,口臭。
448團後記
前麵說了,448團過去的營地在成都附近。撤編以後,許多過去的戰友都留在了成都地區。每次再到成都,都可以找到過去的老朋友。歲月洗刷了人們的記憶,大多數人的生活回歸了正常的軌道。有遠方朋友來的時候,無論如何總還是要聚一聚的。吃?嗬嗬,在成都還愁沒有好去處嗎?散散步,西郊武侯祠也許是人們去得最多的地方。
每次我們走到一處門聯前麵,總會不自覺地停住腳步。那是一副清人所書的對聯:
“能攻心則反側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戰;不審勢即寬嚴皆誤,後來治蜀要深思”
本來前半聯寫虛,後半聯寫實;可在我們眼裏,前半聯也許更實一些。我本人沒有參加79年對越作戰,但不意味著我沒有看到過什麽是戰爭。加上這些親身經曆過戰場的同伴們的經曆,看到上麵的門聯,各自自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語言真是一個神奇的玩意兒,幾個字符編撰在一起就能稱其為真理,而所謂真理往往是隻適用與其它人的思維規範。我對他們說,無論走到哪裏,沒有經曆過那些日子的人們是沒有資格來評價他們的英雄主義與愛國主義的。
唐詩雲: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那些在背後指手畫腳的人們實際上都還成天在做著封侯的夢,如果將他們送上前線,他們不掉轉槍口就算我們祖上積德了。
經曆過生與死的考驗,他們中許多人都非常超脫,對待人生有了第二次思考。而且。我相信他們的思考能力遠遠高於我們這些在這裏妄加議論的人們。我不能列出他們的名字,但我想告訴大家的是從448團出來的而在其它各個領域中有建樹的人的比例要遠遠高於其它部隊。
對於那些在這個網裏隻會罵街或隻會誇誇其談的人來說,我隻想告訴他們,連罵街都隻罵成這樣的水平,你們還有什麽用呢?
站長:有網友指出448團的失利與43軍沒有任何關係,有興趣又有資料的可研究一下。下麵附點網上搜到的內容僅供參考。
1979年3月11日,在對越自衛反擊作戰廣西方向的越南高平市往南40餘公裏的班英附近,成都軍區陸軍第50軍150師448團2營遭敵伏擊,448團請示全團回援,師同意。但是50軍駐該師工作組的部署失誤,隻派1、8連增援,並且命令他們去走小路。當時通信聯絡並未中斷,結果造成448團共542人失散(被俘回歸219名),丟失各種槍支407。其中最可恥的是該團8連由負責幹部(馮增敏,李和平)帶領集體投降。
戰後楊勇第一副總參謀長親臨總結,50軍工作組成員關副軍長被撤職,侯副政委被黨內警告,劉副軍長被降職。
馮增敏、李和平被遣返後判處有期徒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