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布楚條約》:清朝“盛世割地”的壯舉
(2009-09-07 18:05:09)
下一個
《尼布楚條約》:清朝“盛世割地”的壯舉
1、從中國曆史教科書中尋找蛛絲馬跡的割地真相
某些所謂清史專家一向吹噓康熙雅克薩之戰對沙俄的所謂“大勝”,真是無恥。
無論從過程上還是從結果上看,沙俄的一小撮冒險家跋涉萬裏,在天時、地利、人和都非常不利的情況下,與清朝的正規軍、地方武裝周旋了幾十年,滿清卻不能殲滅,隻能圍困或暫時擊退他們,1689年,滿清不得不與俄國簽定有利於對方的尼布楚條約,割讓貝加爾湖以東、尼布楚在內的大片土地,俄國人合法獲得了在遠東的戰略前進基地,無非少賺一點但絕不是賠,為清朝昏君後來進一步瘋狂割地創造了前提,康熙隻不過是“土地換和平”,而且是屈辱的和平,怎麽可以吹噓成“大敗沙俄”呢?
長期以來,中國的曆史教科書不但把偽清國錯認成中國,[注解:竊據中華土地的清國根本不是中國,特別顯著的證據是,這個偽政權的“國文”、“國語”根本不是中文、華語,而是“清文”、“清語”,也就是滿寇侵略者的語、文。所以尼布楚條約文本隻有俄、拉丁、清文三種,充分證明了滿清的偽政權本質。]
還因為反蘇的政治需要,歪曲和掩蓋曆史事實,美化吹捧那個曾經和俄匪勉強狗咬狗一場的康熙,但還是露了馬腳。
這是大學教科書《中國古代史(下)》某版本的原文節選:
“雅克薩反擊戰...
在沙俄軍隊遭受重創、守城士兵隻殘存幾十人、雅克薩城旦夕可下的情況下,沙俄被迫同意和談。滿清康熙二十八年,中俄雙方於尼布楚正式談判。鑒於當時西北地區準噶爾部噶爾丹配合沙俄侵擾喀爾喀蒙古,割據叛亂勢力十分猖獗,康熙指示談判代表做出重大讓步。而俄羅斯因軍事上未能得逞,加上遠征克裏米亞失敗,戰線過長,竭力想保持既得侵略權益,也不得不做出相應妥協。雙方簽訂《中俄尼布楚條約》,規定兩國東段邊界以格爾必齊河、外興安嶺和額爾古納河為分界線,從法律上肯定了黑龍江流域和烏蘇裏江流域廣大地區屬於中國領土,拆除俄國在雅克薩和額爾古納河南岸修築的據點,撤出侵入的軍隊。清政府則放棄貝加爾湖以東至尼布楚一帶領土...
清前期簽訂的中俄條約屬於平等條約,具有重大的曆史意義。”
為什麽“盛世”割地就不叫“割讓”,而叫做“放棄”?
南京條約割了香港島,該罵;糠稀老賊喪失外興安嶺以北、額爾古納河以西、貝加爾湖以東,約二十五萬平方公裏國土,卻...
“做出重大讓步”還能簽訂所謂“平等條約”,拜托教育部的大官人再給我找出另一個例子來!
“盛世”割地的原因,據說是“鑒於當時西北地區準噶爾部噶爾丹配合沙俄侵擾喀爾喀蒙古,割據叛亂勢力十分猖獗.......”為什麽不鑒於當時俄國並不是“盛世”,而滿清卻是頭號豬尾天使領導最有方的“最盛世”呢?
可見,滿清的所謂“盛世”,完全是關起門來意淫,自賣自誇,放到國際大背景中,就現了原形。
另一個版本的教科書(張傳璽主編)稍好,正確使用了“割讓”這個詞:
“這是中俄簽訂的第一個邊界條約,這是一個平等的條約,它規定了中俄東段邊界,肯定了黑龍江和烏蘇裏江流域的廣大地區都是中國領土,黑龍江和烏蘇裏江都是中國的內河。
不過在這個條約中,貝加爾湖以東的中國領土割讓給了俄國,這是清朝在邊界談判中的失策。”
但是其中卻竟然說:“平等條約”可以“領土割讓”,真是叫正常人哭笑不得。
作者沒有正確曆史立場(誤把偽清當中國),曆史觀被扭曲,
這樣搞出來的曆史教科書,就好比平麵鏡子被扭曲成了凸凹不平的哈哈鏡,內容隻能荒唐可笑。
康熙縱容俄國人,隻能刺激對方的胃口,所以俄國壓力並沒有停,到1728年,雍正學康熙學得青出於藍,無聊小仗也不敢打就談判了,也慷慨簽訂了不平等的《恰克圖條約》,貝加爾湖徹底放棄,連同湖西的大片土地(約十萬平方公裏)又白送俄匪。
俄匪得到這個美麗富饒的世界級大湖,高興之餘,才暫時收手。
我們再來看公元1644-1728年,這段時間的俄國,是什麽玩藝?
彼得一世1689年改革之前,俄國非常落後。一般認為,開始改革過了十年以後、也就是尼布楚條約十年以後,“俄國經過18世紀初的北方戰爭(1700年一1721年),終於躋身於歐洲強國之列。”可見簽訂尼布楚條約條約的時候,俄國根本不是強國。
17世紀初,瑞典、波蘭、土耳其這三個國家中的任何一方,都曾經把俄國打翻在地踏上兩腳。當時一個波蘭騙子自稱被篡位的前沙皇;波蘭國王聽信了他的話,派軍隊幫他“複位”,竟輕輕鬆鬆地使之入主莫斯科。
而俄羅斯全國上下連屁都不敢放,任由俄國女人做波蘭大兵的性奴。
好歹把波蘭大爺送走了,瑞典大爺又來了,照樣是割地求和送女人那一套。
1660年6 月25日,波軍又在白俄羅斯大敗俄軍;接著10月8 日,再敗俄軍。9 月,波蘭- 韃靼聯軍在楚德諾夫圍攻俄軍,俄軍投降。波蘭迫使西烏克蘭宣布脫離俄國,效忠波蘭國王。
1667年四月30日,俄波雙方代表在斯摩棱斯克附近的安德魯索沃簽訂停戰協定:第聶伯河右岸烏克蘭和白俄羅斯一部合法歸屬波蘭。
[插曲:1665年,俄人在雅克薩(Albazin)、尼布楚(Nerchinsk)築城,索倫酋長根忒木爾投降。康熙一夥滿賊無比震驚,要求俄方引渡降人,尼布楚總督冷冷一笑,反而派了一位文盲哥薩克人前來,命令康熙接受俄皇的保護。]
在17世紀,盲流哥薩克向東擴張,隻敢欺負滿人在西伯利亞的那些還處於石器時代的通古斯同胞。在中亞遊牧的突厥人和東亞的蒙古人他們是不敢惹的。
俄國正規軍總兵力才15萬人,曾經派出1萬人的“強大兵力”遠征中亞,不想誤入西蒙古準格爾汗國的地盤,被西蒙古騎兵包了餃子。1萬人隻剩下一個弗拉基米爾伯爵,連滾帶爬地回去報喪去了。
他們隻好在西伯利亞東部和今中國東北一帶的“通古斯圈子”裏亂轉,不敢南下蒙古高原和中亞。就是“征服”通古斯人,還是靠著他們當地的同盟軍----雅庫特突厥人幫的忙。
當時的俄國在烏拉爾以東那麽大的西伯利亞,其實隻有兩個據點一個是葉尼塞河上的葉尼塞堡,另一個是勒拿河的雅庫茨克。兩個軍事要塞加起來還不到3000人,大炮不到20門(輕炮),用的是老式燧發槍,射程和射速還不如複合弓。不少人還隻裝備長矛和馬刀。
由此看來說所謂“康乾盛世”時的俄羅斯是強國,純粹是無知小兒的胡言亂語,看地圖就知道,俄國的中心在歐洲,即使傾其全國之力從西伯利亞來,以當時落後的科技水平和窮困的國力根本無法保障漫長的補給線,何況波蘭瑞典土耳其任何一國從背後踹一腳他都得完蛋。
帕特裏克.奧利沙文《戰爭地理學》:
“1688年,在攝政王索菲亞統Zhi下的俄國,和奧斯曼帝國、克裏米亞可汗的第一次戰爭,其動機既不是要求出海口,也不是為解放君士坦丁堡而進行的聖戰,而是為了保留基輔,並不願意履行對波蘭的條約義務。
無論是什麽動機,這次戰爭的地緣政治的影響還是傳播的相當遠。......
俄國向太平洋的推進,由於當時其軍隊用以對付克裏米亞韃靼人而未能如願。”
完全是土耳其、克裏米亞在西方直接牽製俄國人,才幫了匪首康熙的大忙,讓他有“土地換和平”的機會。
到了18世紀,俄國崛起,但還不很強大。
沙皇彼得一世傾全國之力打敗瑞典這隻病貓(若當時瑞典國王是“北方雄獅”古斯塔夫-阿道夫還在世的話,哪輪到彼得來囂張?)後,自我感覺良好又去鋝土耳其的胡須,此時的土耳其已值暮年情況跟大明帝國後期頗似,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奧斯曼帝國哪會把這一群剛開化的半野蠻的農奴放在眼裏?
以前1695年、1696年彼得一世兩次遠征亞速。根據1700年 7月俄土《君士坦丁堡和約》,亞速劃歸俄國。
但是,1710年俄土戰爭又爆發。1711年,彼得一世親征普魯特河,陷入土耳其和韃靼軍的重圍。根據1711年 7月俄土《普魯特和約》,亞速重歸土耳其。俄國還被迫拆毀亞速海沿岸的工事。
奧斯曼“近東病夫”讓彼得“大帝”領悟到了什麽叫實力。
直到1739年9月,俄土簽訂《貝爾格萊德和約》,亞速才再次歸俄國所有。
[插曲:1722年,豬尾一號天使康熙韃帝死去。1725年,彼得一世死去。1728年,清國和“強國”俄國簽訂了再一次“盛世割地”的壯舉《恰克圖條約》]
小小的克裏米亞汗國,是土耳其的小藩屬。1430年,拔都之弟禿花.帖木兒的後裔哈吉.格來建立了克裏米亞汗國,最後一個成吉思汗汗國克裏米亞汗國受到土耳其的保護,在俄國眼皮底下生存了兩百多年。最後1774年,俄國人強使土耳其承認了克裏米亞汗國的所謂“獨立”,1783年才吞並該國。這樣,在法國大革命前夜,歐洲的最後一個蒙古汗國才劃上了句號。
也就是說到這時,俄國實力才壓倒了土耳其;但100年前,康熙已經割地給俄國了。“盛世”是怎麽回事,不必廢話了吧。所以後來乾隆的清朝自然而然地被小小國尼泊爾、緬甸打得一敗塗地,滿清的畫皮被扯得稀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