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江澤民——鮮為人知的故事zt

(2009-07-06 13:42:15) 下一個
江澤民——鮮為人知的故事


上世紀90年代初,已經是中共中央總書記的江澤民前往井岡山。途中他要求在江西省永新縣停留一天,去看一下一個叫做棉花坪的小地方。一向喜歡談古論今、高談闊論的江澤民,這天卻默默地,帶著幾分懷舊、幾分哀傷、幾分神秘,十分低調地去看了棉花坪這麽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地方。江澤民沒有多說什麽,隨行人員又不便多問,所以當時沒有人知道他為什麽要來棉花坪看看。

後來,住在棉花坪的一個農民解開了這個謎。他在父親遺留下來的一本舊醫書上,看到了一行字:“如果以後我發達了,我一定會回來報答你們全家。”在這行字下麵所簽的名字是“江澤民”。很久之前,他聽父親說過有這麽一件事:1945年有一個青年人來永新投靠他爺爺的朋友,不料這家人早已搬走了並且不知去向。於是這個青年人隻得流浪街頭。就在他無依無靠、饑寒交迫之際,他父親收留了這人,免費吃住,待這人如同自己的親人。這人寫信回家,告知自己的所在,並說一切都好,請勿掛念。半年之後,這青年人的家人來接他。臨行前,他不知道怎樣感謝這家人,於是便在那本舊醫書上寫上了那行字。

由此可知,總書記江澤民來棉花坪是故地重遊,他果然發達了,來兌現自己的承諾。遺憾的是他隻兌現了“我一定會回來”的承諾,對於他的恩人一家不僅沒有報答的意思,連見一麵都沒有,連提一句都沒有。

持有舊醫書的農民很不理解,你江澤民既然還記得1945年被人收留的往事,為什麽不兌現要報答恩人一家的承諾呢?你現在高高在上,說一句話就能解決問題,為什麽不張嘴呢?於是他打算通過某政治局常委的妻子的親屬轉給江澤民一封信,並附上他所寫的承諾的複印件,結果被人勸阻了。一位明白人分析說:“當年江總書記來棉花坪一定是因為現在看來不體麵的事情,不想讓任何人知道,否則,以其好張揚的秉性,他會大張旗鼓地來棉花坪。所以,你如果揭穿了他的陳年醜事,恐怕對你不利。”

解開了一個謎,又有了另一個謎,那就是江澤民為什麽在1945年在這個素不相識的棉花坪的農民家中住上半年之久呢?其實,這個謎底在南京大學。


在江澤民公開的個人履曆上,說他是於1947年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然而,就在江澤民出任中共中央總書記不久,南京大學在整理舊學籍檔案時發現,江澤民曾於1943-1945年在南京大學的前身之一的“偽中央大學”就讀,並找到了他當年的學習成績表和帶有照片的借書證。南京大學校方十分高興,其校友會趕緊給江江澤民發了一封“認親信”,想攀一攀他這個“高枝”。但令他們大失所望的是,江澤民一直沒有給該校任何回音。由此南京大學領導也醒悟了:抗日戰爭時期在汪精衛的偽政府辦的偽中央大學讀書,實在不是一件光彩的事情。所以江澤民不想讓人知道他曾經在南京讀了兩年大學。他也不想讓人知道他的父親江世俊在日本占領江蘇期間是侵華日軍反華宣傳機構的高官,是地地道道、不折不扣的大漢..奸。所以江澤民極其巧妙地“被過繼給了”僅僅比他大十幾歲的叔叔、革命烈士江上青。這一巧妙的“過繼”非同小可,使一個大的兒子搖身一變成了革命烈士的後代。後來,他更是靠著江上青的戰友的提攜而一路走高。

江澤民正是憑著其家庭背景進入偽中央大學讀書的。1945年9月日本投降以後,中華民國政府在當月26日頒布《收複區中等以上學校學生甄別辦法》,對日本侵華時期淪陷區內公立專科以上的在校學生進行甄審。同年10月,政府教育部頒布命令,將上海交大、重慶交大和南京偽中央大學三校合並為一,以上海徐家匯的上海交大為校址。由於南京偽中央大學等院校被列為偽學校,其在校學生為偽學生,都要被甄審,當然,江澤民也不例外。正是在這種情況下,他逃離南京,去了江西永新避風頭。

就在江澤民出逃期間,中共上海學委利用廣大學生對甄審的不滿情緒,發動6校學生成立了學生聯合會,反對甄審,並從1945年10月到1946年3月的半年內,組織6校學生先後7次上街遊行,8次請願,多次舉行中外記者招待會。與此同時,南京、北平等地被列入偽學校的學生也在當地中共地下黨的領導和鼓動下相繼行動,走上街頭遊行,抗議政府的甄別,引起社會輿論很大反響。政府見反甄審勢頭很猛,難以打壓下去,為了息事寧人,便由教育部出麵,在1946年3月收回甄審命令,改為一麵接收,一麵上課。江澤民家人見政府取消了對偽學生的甄審,知道危險已過,就在當月把他從江西接回。江澤民便去上海交大繼續其學業,並於1947年畢業。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江澤民來江蘇視察,特地訪問了南京大學,但並不是以南京大學校友的身份,完全是想故地重遊。南大校方也明白這一點,特意把江澤民過去住過的宿舍樓放在他的參觀路線上。當江澤民走到這裏時,不由自主地停了下來,遙望當年的宿舍,若有所思,但卻不發一言。當時,所有的陪同者都停了下來,四周鴉雀無聲。陪同他的南大領導沒有勇氣上前說一聲:“這就是您當年讀書時的宿舍樓,現在仍然完好無損。”江澤民也一改喜歡高談闊論的秉性,默默地來又默默地去。這真是一個酷愛故地重遊的人!一方麵不禁要來看看當年讀書和生活過的地方,另一方麵又意識到當年的不光彩之處,要低調,要防止被人知道。正因為如此,這才成了他的鮮為人知的故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