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參加法蘭克福書展,一反往常以看書為主的習慣,認認真真地聽了幾場報告。其中印象比較深的當屬龍應台對其新書《大江大海 一九四九》的推介。
“所有的顛沛流離, 最後都由大江走向大海; 所有的生離死別, 都發生在某一個車站、碼頭。上了船, 就是一生。”這本英文為《Big River, Big Sea: Untold Stories of 1949》講述的是1949年發生在一些小人物身上的故事,折射的卻是那個時代的大命運。十年前,她就想寫這樣一本書。“在這十年之中,父親過世,母親現在常常不認得我是誰,使得我更感覺到時間的急迫。人總是到了四十歲後才開始去想,你父母的來龍去脈是什麽?他們也曾十九歲。所以基本上是想要對整個父執輩這一代的人,以及他們那一代的曆史,有一個新的認識。” 作為出生在台灣的國軍的後裔,她有理由尋根。
“從2008年開始,龍應台就入駐在香港大學為她專設的龍應台寫作室整理一部全新意義的一九四九曆史記憶。她向自己的學生征集父母一輩的口述曆史,向華 人社會問訊一九四九的民間記憶,她專程飛往美國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所檔案管查閱蔣介石日記,再飛往南京、廣州、長春、沈陽、馬祖、台東、屏東等地,逐個訪 問一九四九的親曆者,並考察當年留下的曆史現場。她向朋友們打聽他們祖宗家事,家族遷居曆史,收集他們塵封多年的私人日記、曆史照片,並獲得五十六人珍貴 的口述曆史。帶著這浩瀚如海的一手材料與口述錄音,帶著這塵封六十年的感傷,痛苦和期盼,她在台北金華街的辦公室閉關寫作三個月,把自己從那種由家族走向國族的情緒中一次次抽離,寫下了這本十五萬字的《大江大海 一九四九》。”至於這本書的出版日期剛好趕上大陸60周年國慶,據龍女士說純屬偶然。此書在港台已於5周內售出19萬冊,現在正在安排大陸出版事宜。
龍應台以知識女性的形象出現在法蘭克福書展,她思想的敏銳和舉手投足的幹練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龍應台說,她希望這本書“下曆史的功夫進去,乘著文學的翅膀出來”,“用最銳利的文筆,寫出最謙卑溫柔的心靈”。她也希望這本書,能讓那眾多的亡魂,在這六十年後,在詩的意義上,入土為安。我企盼著能早日讀到此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