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納百川

人生苦難多多,堅守樂觀天性
正文

一本譯著先於原著出版的書

(2009-09-12 03:01:57) 下一個

 
兼論德語文學中的寵物 —— 公貓


法蘭克福圖書博覽會開幕在即,由於今年中國是書展的主賓國,所以德國各家出版社都在緊鑼密鼓地推出中國作家的作品。上個星期一本新書寄到了我手中 —— 《愛、革命和公貓耗耗是如何來到好萊塢的》,作者李大衛。



鑒於李大衛經常為《財經》和《歐覽》撰稿,其名字對許多生活在歐美的中國人並不陌生。他 1963 年出生於北京, 1985 年畢業於首都師範大學英語係。 1987 年參加美國國際交流總署“世界青年作家計劃”,現客居紐約,以翻譯為生,熱衷閱讀、漫遊與寫作。其文學活動始於 20 世紀 70 年代末,早年編辦民刊《今天》。主要作品有詩集《念珠 · 擊壤》 ( 漓江出版社, 1987 年 ) 、長篇小說《集夢愛好者》 ( 作家出版社, 1997 年 ) 等,曾獲 1996 年度《小說選刊》獎及 2000 年度《十月》文學獎。主要興趣:音樂、漫畫、遊泳、古脊椎動物及藝術史等。

其實他這本德文書的雛形是中文版的《卡通貓的美國夢》, 2005 年 12 月在山東文藝出版社出版,被列入“新活力作家文叢”。國內對他的評論是:李大衛有雙語優長也有理論功底,他的作品讓我們看到,充分感性的語言和故事是如何掙破了觀念和“思想”的蠶繭,自由飛舞的。長期以來,中國文學稀缺的恰是李大衛所一直擅長的東西 —— 諧趣盎然和指向人心。

                                      

李大衛的這個故事還有一個英文稿,但直至現在還沒有找到出版社。他有一位好朋友樊克,是個生活在德國慕尼黑的漢學家,情有獨鍾並堅持不懈地翻譯中國當代作家,特別是年輕作家的作品。他們也是通過翻譯工作相識的。在另一位搞英德翻譯的女士安妮 · 拉德馬赫的幫助下,李大衛的這本書居然在英文版原著沒有出版的情況下,首先以德文版的形式問世了。出版這本書的是慕尼黑的 Knaus 出版社 , 屬於藍燈書屋集團。此前這家出版社就成功地推介過郭小櫓的兩本書《石頭鎮》和《戀人小詞典》。

韓愈曾說過:“世有伯樂,然後有千裏馬。千裏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作者在書末衷心地感謝了 Knaus 出版社的女當家 Claudia Vidoni 女士,佩服她有勇氣出版一位在中國以外的圖書市場尚未出名的人的作品。其實,這本書能被 Vidoni 女士相中,一方麵作者在成功地揭露和反映中國社會現實的同時以魔幻手筆描繪了中國年輕一代對自由和理想的追求,另一方麵此書的重要角色公貓在德語文學中一直占有一席重要地位。 1797 年德國浪漫派作家路德維希 · 蒂克( Ludwig Tieck )發表了喜劇《穿靴子的公貓》,另一位德國浪漫派作家 E. T. A. 霍夫曼 (Hoffmann) 於 1819 和 1821 年出版了兩卷本小說《公貓穆爾的生活觀》。 瑞士 德語 作家 G. 凱勒 (Gottfried Keller)1856 年在《塞爾德維拉人》一書中也講述了《小貓鏡兒》的故事,在此基礎上德國漫畫家、作家瓦爾特 ·默斯 ( Walter Moers ) 於 2007 年又推出了貓兒回聲的故事 。德語作家對公貓情有獨鍾由此可見一斑。作者李大衛除了本人有養貓經曆外,很難說博覽群書的他沒有受到德語文學這一傳統的影響。記得他在一篇有關 巴姆貝格小城的遊記中就提到過 霍夫曼和《公貓穆爾的生活觀》一書。

為了向大家介紹李大衛這本新書的內容,現將我在出版社尋找中國漫畫插圖合作者時為他們翻譯過的內容簡介附錄如下,德文原文由此書翻譯安妮 · 拉德馬赫女士提供:  

1989 年夏季的北京。大學停了課,校園裏死氣沉沉,因為大多數學生都去天安門廣場示威遊行去了。小說第一人稱敘述者大衛對這些卻知之甚少。他是藝術係即將畢業的大學生,生活在幻滅與頹廢中,因而對政治不感興趣。對所有集體活動,自然也包括示威,他都持懷疑態度,確切地說他是個個人主義者。他的抱負是與自己的朋友,一位美國客座講師一起搞一本雙語的驚險滑稽連環畫冊,這本畫冊無論從質量上還是內容上都要與官方認可與支持的連環畫冊分出高下。他畢竟對“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的美學過敏”。

當大衛愛上學生領袖小金時,他無意中被卷入了那個命運多舛的夏季的事件中。隻是為了尋找小金,在學運遭到武力鎮壓的那天他也曾置身天安門廣場,但他成功地從一條側巷逃了出來。半路上他遇到一隻驚慌失措的貓,他把它抱回了家。在接下來的動亂日子裏,大衛和他的貓躲在父母的住宅裏,父母已經移居加拿大。他無法得到任何有關小金的消息,不知道她是否還活著,有沒有能逃脫。

為了逃避所有學生必須參加的思想改造和軍訓活動,大衛讓一位當醫生的親戚給他開了張假條,請了病假。他與貓戲耍、等待並看電視。有一天那隻貓突然開口說話,講起了自己的故事。它稱自己為耗耗,它請求大衛允許它永遠留在他身旁。當大衛被大學的黨委書記叫去訓話時,他的平靜日子就結束了。人們責備他開假假條,因為那位親戚匆忙中給了他一張流產的假條,還和“外國壞分子”一起辦地下刊物,當然他們的主要興趣是他和小金的關係。大衛據實稟報,動亂後他沒有任何來自她的消息。他從校方得知她去了紐約。他受到警告處分。從此再搞什麽 連環畫冊就真的是毫無意義了,因為他的合作夥伴丹也被驅逐出境了。

大衛的錢花光了,他開始到處打工。他印體恤衫拿到市場上去賣,結果因為銷售“反動商品”讓人抓了起來,卻又被從輕發落了。此後他幫一家十分西化的酒吧搞裝修,後來又在那兒的樂隊裏演奏。他認識了在樂隊裏吹薩克鬆管的專業樂手林,她丈夫生活在美國。林的最大願望就是盡快到美國去與她丈夫團聚,但她後來獲悉她丈夫想與她離婚,盡管如此還願意幫她辦去美國留學的手續。大衛和林的友誼一直是柏拉圖式的,不過大衛在林舉辦的一個藝術家派對上認識了漂亮而神秘的思嘉,她在一家報社工作。她在這家報社替大衛謀了個差事,他們倆之間滋生了激烈的戀情,但因為思嘉那同樣神秘的未婚夫他們的愛不能公開(後來才知道這位未婚夫是個有錢的房地產大亨)。

就在大衛在報社求發展時,整天在電視機前度日的公貓耗耗也給自己製定了一項計劃,他打算去好萊塢發展,去當卡通片貓。他的榜樣是加菲貓與貓和老鼠(湯姆和傑瑞)的電影。當林有一天真的辦好了去美國念書的所有手續時,它請求她帶上自己。在它確實成為電影明星之前,它跟著林在美國經曆了漫長的奧德賽之旅。最後才弄清,關於這段雜亂無章的生活有兩個不同的版本,一個版本是耗耗寫給大衛的信,另一個版本是大衛後來從林那裏聽說的。因為對報社的工作不滿意,大衛又開始偷偷地畫卡通。小說情節中不斷插入夢境,其中大衛或耗耗是以卡通主人公形象出現的,有些地方也出現較長的漫畫段。公貓耗耗最終說服了它的老朋友大衛到加利福尼亞來看它。大衛在報社請了假,對耗耗在好萊塢那個非真實世界的膚淺生活卻並不欣賞。正當他準備離開加州,到紐約去尋找小金時,貓被人拐走了。小說結尾處的最後的決戰場麵驚險得類似 007 電影或是科幻片,大衛和他的公貓曆盡艱辛擺脫了追蹤者 , 整個結尾以連環畫形式展現。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