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納百川

人生苦難多多,堅守樂觀天性
正文

誰是雍女士?

(2009-01-01 06:47:56) 下一個

 
——德籍京劇票友雍竹君二三事

讀過章詒和《伶人往事》的人大概還記得,在介紹著名京劇琴師、老生演員楊寶忠的那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中,她提到“上個世紀 30 年代初,北京有位以 ‘雍女士’名義登台唱京劇的德國女人。她天賦很好,又受過名家傳授,與他合作的老生演員便是楊寶忠。 ”

讀過這段話後,我一直想弄清楚誰是雍女士。先是在網上查出了雍女士的藝名——雍竹君。關於她的身世有兩個版本:萬澄中在《梨園周刊》上稱“雍竹君的父親雍克(譯音),當年曾任德國駐中國領事館的參讚,後在北京開設 ‘珠寶釀酒公司’。 ” 網易博客社區中 valley0 稱她為德國的梅蘭芳,並寫道:“ 雍女士, 亦稱雍竹君。 北京協和醫院德國醫生雍康和其中國太太生。” 知道她有一半中國血統後,我才相信她的京劇也許確實唱得不錯。

雍竹君( Rosa Jung, 1908 - 1995 )曾在北京的德國學校讀書,通曉中、德、英、法四國文字。她先是“公餘雅集”票房的票友,老伶工律佩芳、吳富琴曾教過她戲。她工青衣花旦,據說會的戲有四五十出。後來經梅蘭芳、程硯秋等名師指點,演技更為精湛。 1931 年她與名淨侯喜瑞在春和戲院合演《法門寺》,一炮走紅,此後常在京津兩地表演,成為極受歡迎的名票。在楊寶忠的嗓子還好的時候,他們二人常一起登台,所合演的《四郎探母》、《汾河灣》、《禦碑亭》和《紅鬃烈馬》等戲頗受好評。 1934 年 6 月,雍竹君與 楊寶忠、臥雲居士和吳彥衡等著名京劇演員一起赴漢口演出,與漢口新市場大舞台訂立了為期 11 天的演出合約,轟動了武漢三鎮。除《四郎探母》外,她還演出了《賀後罵殿》、《玉堂春》和《六月雪》,她不但扮相俊美,而且唱腔亦韻味十足。這 11 天場場爆滿,在觀眾的一再要求下又加演了 4 天。媒體對她的評價是:“愈唱愈亮,婉轉動聽,扮相秀麗,表情不瘟不火”,“她一位德國姑娘,卻能躋身於中國京劇界,並能以掛頭牌的身份挑班領銜演出,著名前輩演員均肯作為綠葉扶持她這朵‘牡丹’,這在京劇二百年曆史中也是罕見的。”

了解了她唱京劇的業績後,我就想進一步弄清她的家庭背景,這一回頗費了一番周折。上麵提到的她父親的名字,譯回成德文可以有多種可能: Jonke, Jung, Junge, Junger, Junk 等等。我先是大海裏撈針般在德文網站找了一遍,自然是毫無結果。鑒於其父的外交官背景,我又托人去德國駐華大使館詢問,也沒能問出個所以然。有一天突然想起住在慕尼黑郊區的前德國駐華大使修德,他夫人是出生在北京的,也許她認識雍竹君一家?電話打到修德先生家,恰巧他夫人不在家。但熱心的修德先生給了我一位住在波恩的名字近似的卸任外交官的電話,我興衝衝打過去問人家有沒有一位會唱京劇的妹妹或姐姐,結果對方回答說根本沒有姐妹。這一下線索又斷了,還好修德先生還給了我一個網址,那是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在中國及東亞 / 東南亞生活過的德國人回國後成立的一個組織: StuDeO, 全稱為 Studienwerk Deutsches Leben in Ostasien e.V. (東亞之友), 創建於 1992 年。經聯係,那裏負責檔案的 Jährling 女士給我傳真過來一份資料。根據這份資料雍竹君的父親叫奧古斯特·容 (August Jung , 1877-1934) , 出生於萊茵蘭 - 普法耳茨州,家裏以種植葡萄為生。 奧古斯特·容信仰基督教,最早來中國時是駐紮在青島的德國士兵。日本占領青島後他於 1914 年輾轉來到北京,開辦了一家公司“ A. Jung Peking ”,主要做釀酒和煤炭生意,還開了一家德國餐館。容先生在北京一共生活了 30 多年,他的太太 Sophie Liu (劉索菲,原中國名字待考)是個佛教徒 。他們夫婦共育有三兒一女,三個兒子的德文名字分別為: Eugen (歐根) , Rudolf (魯道夫) 和 Julius (尤利烏斯)。 1934 年 1 月 23 日容先生逝世於京城,先是下葬於德國人墓地, 1953 年他的兒子們親自把他的墳塚遷往新的外國人墓地。看來他們的父親為外交官和醫生的說法均不準確。

其實雍竹君的本事不僅僅是唱京劇,她還是電影演員。默片影星黎莉莉在回憶其父錢壯飛和徐光華拍攝的早期電影《燕山隱俠》時提到,外國人雍竹君也參加了演出。此外雍竹君還積極參加了德國多麵手洪濤生( Vincenz Hundhausen )先生組織的戲劇社,上世紀 30 年代該劇社曾前往歐洲(瑞士、奧地利與德國)進行巡回演出,劇目為中國元代高明所撰的《琵琶記》。演出時所用語言為德語,但服裝道具等均為地道中國式的。因為洪濤生先生旗幟鮮明地反對納粹,結果他未被允許進入德國。劇團成員隻好自己繼續演出, 1937 年 1 月 12 日在柏林 Harnack-Haus 的演出大獲成功,雍竹君的演技打動了許多觀眾。這次演出後她就留在了德國,京劇從此是高山流水,知音難覓了。但雍竹君還是參加了電影演出, 1937 年 8 月德國首映電影《北京警報》( Alarm in Peking, Minerva-Tonfilm GmbH, Regie: Herbert Seplin ),她飾演了一個角色 Jung Li 。同年她還在印度題材的德國電影《艾施納普的老虎》( Der Tiger von Eschnapur , Richard Eichberg Film-GmbH, Regie: Richard Eichberg )一片中飾演了一位女仆,這部影片於 1938 在德國上映。

後來據說她在德國 下薩克森州 的 希爾德斯海姆 ( Hildesheim )開了一家中餐館,至於飯菜是否原汁原味,經營是否得心應手就不得而知了。我曾上網查了一下,那裏有好幾家中餐館,也不知現在的老板是否還知道很早以前的老板娘曾有過這麽一段豐富的經曆呢。

看到這裏諸位大概會問:有沒有她唱京劇的劇照相片流傳下來?我的回答是:有!但尋找這些老照片卻並非易事。我先是在網上查到南京圖書館《良友》雜誌上有她的劇照,托了好幾個人都沒找到。後看到旅美作家張北海在《俠隱》一書中提到《燕京畫報》,裏麵“ 有京戲 :  坤伶紅雲霞之《得意緣》劇照 ,  竟然還有一張照片是德籍女票 雍竹君 演坐宮時上裝留影”,馬上又托人去找,結果也沒了下文。直到前不久我在北京托歌德學院副院長柯理博士,轉經該院圖書館的焦老師找到湖北省圖書館的孫智龍先生,在敬業的孫先生的幫助下,這才找到幾張照片,現特轉貼兩張在此,以饗讀者。



Image and video hosting by TinyPic


Image and video hosting by TinyPic
.


.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