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菊東籬下

隨性的人,喜歡隨心所欲。不管多少,也無論長短,想到了,記下來,就有了這個被稱為博客的東西,且將之命名為採菊東籬下,其實是想悠然見南山。
正文

四中雜憶5、開進教室的蒸汽機車

(2010-01-02 15:34:40) 下一個

金沙江邊,氣溫據說可以高達攝氏50度的華彈公社,卻有一個冬天飄雪的山頂。山頂上有一個彝漢雜居的山灣,叫芭蕉灣。14個從成都去的知青,就在那裏生活了兩年多,並在那裏創造了三個紀錄,為四中揚名大涼山立了一功:一是參與創建了西昌專區第一所農村合作醫療站;二是創辦了山頂第一所學校;三是自組了自編、自導、自演,專蒙貧下中農的宣傳隊。宣傳隊的編劇是王東渝和吉曉峰,編舞兼導演是賴嘉陵,演員是全體知青,包括其他隊的知青例如樂鬥、劉新民、吳唯實等,願參加者,都可加入。

在不同公社、不同大隊之間流竄的宣傳隊,演出的劇目之一是《青山血淚》,需要有音樂烘托氣氛,我那連三腳貓水平都遠未達到的吹笛子、拉二胡的功夫,竟也派上了用場。能用這忽左忽右的琴聲去哄自己、蒙聽眾,還得感謝我可愛班集體的第一位班主任——戴著深度近視眼鏡的覃老師。

覃老師長得與著名影星陳述有幾分相似,我在私底下就稱他是‘參謀長’(電影《渡江偵察記》中陳述所飾角色)。進四中後代第一次班會活動,趙校長先唱了《新編九一八小調》“高粱葉子青又青,九月十八來了日本兵。先占火藥庫,後占北大營,殺人放火真是凶……”隨後,是覃老師表演口技。

隻見覃老師端坐在一張靠背椅上,大小腿成90度,眼睛微閉,嘴唇嘬起,雙手握成拳頭,一會兒敲擊膝蓋,一會兒又拍打胸脯。隨著覃老師動作的展開,教室裏響起了蒸汽機車的聲音。我不時閉上眼來欣賞由遠及近,停靠站、離開車站,又由近至遠的汽笛聲、蒸汽噴發的突突聲,車輪與軌道接頭處的撞擊聲,這惟妙惟肖的逼真模仿,完全征服了我。我不知道,我是否就是從那時開始學羊叫、學貓叫的。

額頭上已沁出汗珠的覃老師,在贏得暴風雨般的掌聲後,繼續革命不停步,又相繼作了手風琴和二胡獨奏表演。末了,還謙虛地說他自己二胡拉得不好,並推薦既是籃球高手、又是二胡高手的楊承宗老師做我們的指導。

從那之後,學樂器成為一種班風。覃老師就這樣不用強迫、不用利誘,當然也無需家長付費,就讓我們乖乖地進入了課餘的音樂世界、歡樂世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