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菊東籬下

隨性的人,喜歡隨心所欲。不管多少,也無論長短,想到了,記下來,就有了這個被稱為博客的東西,且將之命名為採菊東籬下,其實是想悠然見南山。
正文

元宵、火把,生菜、發菜

(2010-02-27 11:01:32) 下一個


        元宵節將至,買回湯圓,也準備過一把。這幾年多倫多的華人越來越多,雖不是公眾假期,逢上中國節慶日子,也很熱鬧。但再熱鬧,也遠遠比不上家鄉的節日氣氛。
  
  幼年時的元宵節那天,還是黃昏時就迫不及待地點燃了蠟燭,拖著紙糊的兔子燈,得意洋洋地在院子裏走來走去。一年一度的青羊宮燈會,騎在父母的肩頭上,越過攢動的人頭,觀看燈光閃爍的奇妙世界。雖然這一切至今仍曆曆在目,但當時卻並不知道中國的傳統節日,往往都與農事有關,元宵節(又叫燈節、元夕)也不例外。
  據李露露的《中國節》一書介紹,元宵節首先是祈求農業、蠶事豐收。在湖南寧鄉,元宵節期間的焚 田活動稱為“燒元宵”。農民邊燒邊高呼:“正月十五元宵節,害蟲螞蟻高山歇,嘿!”江蘇興化地區元宵夜,至今不玩燈,但要點燃火把,到田間、場院歡歌、跳舞。這與彝族的火把節頗相似。
  四川涼山彝族的火把節,我曾參加過幾次。人們圍著火堆唱完歌、跳完舞、賽完馬後,點燃火把上山轉悠。讓煙火驅蟲、驅災,也為青年男女一對一約會創造了氣氛和條件。
  求子——以保證源源不斷的農業勞動力,也是燈節的重要內容。《清稗類鈔》中就至少有兩處作過這樣的記載。一處說,江蘇淮安在元宵後至2月初2前,年老無子或婚後多年而未有生育者,他們的親友就會提前擇好日子,送上通知。到時約集十數人,敲鑼打鼓送上紙糊的小紅燈或磚頭。無子女者將親友送來的紅燈或磚頭掛於床中,並以酒筵款待送“禮” 者。如日後果然得子,則還有重酬。這“禮”中代替小紅燈籠的磚頭也不是隨處拾來的,而必須是取自於東門外的麒麟橋堍,寓“麒麟送子”之意。
  另一處的記載更有意思。過去食生不多的我,來加後逐漸愛上了一種蔬菜——Lettuce。這是洋人生吃沙拉的主菜,甚至有洋女將其作為減肥的主食。其實,它不過就是無莖的萵苣葉,在華人超市裏標為“生菜”。我一直納悶:未就廚之菜,哪一樣不是生的呢,為何獨獨將此菜稱作生菜?直到讀到這則記載,才明白就裏:“廣州元夕,婦女偷摘人家蔬菜,謂可宜男。又婦女艱嗣續者,往往於夜中竊人家萵苣食之,雲能生子,蓋粵人呼萵苣為生菜。”原來是取意於“助人生育之菜”!
  生菜是否能助生呢?看來答案會令我們講粵語的同胞失望。成都平原盛產萵苣,當地人稱之為萵筍,很少有人以其葉為食。那葉——洋人所說 的Lettuce,倒是兔子最喜歡吃的東西。但這並不影響四川成為人口大省。
  在北美,不食萵筍葉的四川人和其他省的同胞入鄉隨俗,也將生菜沙拉擺上了餐桌,但卻未見新生兒有顯著增長。而我們的南亞裔鄰居,人口發展的勢頭卻很迅猛,以倍數的速度超越華裔,為地廣人稀的加拿大增加人氣。以致有專家預測,要不了多少年,他們在數量上就將超越華裔,進而超越法裔,成為加國第二大族群。
  生菜崇拜(如果可以說是崇拜的話)助生靠不住,但不能抹殺它富含的綠葉素和維生素。可粵語老鄉的另一個崇拜:發菜,就不僅助不了發財,還大大有害。這種外觀像黑頭發絲一樣的草,是鞏固草原土層、防止水土流失的重要植物,就因為“發菜”與“發財”音相近,被搬上了餐桌,成了席上珍品,的確讓一些人發了財,也讓草原沙漠化多了一個渠道。在北方沙塵暴肆虐之時,有專家對此牽動人類生存環境的野草作了檢測後發現,發菜作為食品對人體是很有害的。
  由此又令人不能不聯想到數字崇拜。粵語老鄉視4為死,是大不吉的數字;而8是發,是發財、發家、發達的大吉大利數字,因此買房、訂車號等,一定要避開4而盡量選8。但在四川,4 卻是四季發財的吉字。在上海則相信七上八下,8並不吉利,故連政府頒布的標語口號都是7條而非8條。
  其實,這樣那樣的非宗教信仰崇拜,各地都有,並非廣東、香港的專利,隻不過因人們習慣於向富人看齊,令其影響更廣泛而已。這種屬於亞文化的東西,作為一種反映過往認識的民俗,保留其娛樂功能無不可,但卻讓它們成為加速人類生存環境惡化的因素,就實在是有一點可悲了。
  
(照片來自網上,是客家湯圓。說實話,我還是比較喜歡寧波的湯圓,味道沒有四川和廣東的那麽厚重。)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