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世事洞明皆學問, 人情練達即文章

(2009-04-11 19:43:10) 下一個
對於"世事洞明皆學問, 人情練達即文章"這句話, 我曾經是不以為然的: 多迂腐, 多沒勁啊.

可是後來發現, 撇開功利色彩不說, 這句話其實很有道理. 因為這些年來自己心愛的, 能夠長期放在床頭百看不厭的, 而且隨著閱曆增長每次都有新體驗的文章, 說到底不過是些"世事", "人情"而已.

比如<紅樓夢>, 有幾個人是衝那些富貴排場去讀它的? 即使從詩詞的質量來說, 其中好多是書中人物的習作, 水準有高下之分, 不見得首首都是佳作. 之所以對紅樓愛不釋手, 還不是因為那些呼之欲出的人物, 絮絮叨叨的對話讓人著迷? 林妹妹的才情固然令人心折, 襲人的小九九不也同樣有意思? 真讓人感慨曹公的心到底有幾竅, 怎麽上上下下幾百號人的心思都讓他揣摩得一清二楚呢?

比如亦舒, 論文筆功力她很一般, 平淡簡練如白描, 要模仿很容易, 照做的也大有人在; 論謀篇布局, 她好象也沒什麽新意, 平鋪直述而已, 談不上什麽技巧; 論情節構思, 她算會編故事的人, 可是單以情節取勝的話, 怎麽經得起反複閱讀呢? 還不是因為她書中講道理多過講故事! 什麽道理? 不外乎"世事人情"而已! 看她書中的女主人公, 無一例外是人情練達玲瓏剔透的人物, 開門七件事料理的井井有條, 洞悉人心的同時, 還能嚴於律己, 寬以待人, 這是她書中人物的魅力. 因此看她的書, 每次都能啟發良多.

其他的例子很多, 中國的有張愛玲, 蘇青, 王小波, 王朔, 外國的有簡奧斯丁(Jane Austin), Edith Wharton, 等等, 哪一個不是人精? 哪一個不把人情世故看透? 說到底, 人, 才是最有意思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